换一批

白螺蛳壳

白螺蛳壳,别称白螺壳,为田螺科动物方形环棱螺或其同属动物的陈旧螺壳。具有化痰,散结,止痛,敛疮等功用。主治热痰咳嗽,反胃,胃痛,吐酸,瘰疬,溃疡,汤火伤。

经验文章 概述

白螺蛳壳为田螺科动物方形环棱螺或其同属动物的陈旧螺壳。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白螺蛳壳

拉丁学名

Bellamya quadrata

别称

白螺壳

动物界

基本信息

异名

白螺壳(《肘后方》)

螺蛳

螺蛳

动植物形态

方形环棱螺,贝壳中等大小,全体呈长圆锥形。壳质厚,极坚固。壳高26-30mm,壳宽14-17mm。壳顶尖,螺层7层,缝合线深,体螺层略大,壳面黄褐色或深褐色,有明显的生长及较粗的螺棱。壳口卵圆形,边缘完整。厣角质,黄褐色,卵圆形,其上有同心环状的生长纹。

白螺蛳壳

白螺蛳壳

采集

于破败的墙壁内及螺壳堆积处,收集年久色白者,洗净晒干。

药材

呈圆锥形,螺层7级,各级有棱,并有不明显的横斜线纹,壳口歪,卵圆形。壳外的角质膜已消失,故呈灰白色。体轻,质脆。气无,味淡。以陈久色白,壳顶不碎者为佳。

生境分布

产浙江、江苏等地。

炮制

白螺蛳壳:洗净晾干,碾成碎块。煅螺蛳壳:取净螺蛳壳,置坩埚内,煅至缸透,取出,放凉,碾末。

白螺蛳壳的各种图片

白螺蛳壳的各种图片

性味

甘淡,平。

①《纲目》:"甘,寒,无毒。"

②《饮片新参》:"淡,平。"

​功用

化痰,散结,止痛,敛疮。治热痰咳嗽,反胃,胃痛,吐酸,瘰疬,溃疡,汤火伤。

①朱震亨:"治痰积及胃脘痛。"

②《纲目》:"治反胃膈气,痰嗽,鼻渊,脱肛,痔疾,疮疖,下疳,汤火伤。"

③《饮片新参):"化热痰,治膈气疼痛,利水热。"

④《现代实用中药》:"治胃痛及胃酸过多。"

选方

①治卒得咳嗽:白螺或白蚬壳,捣为末,酒服方寸匕。(《肘后方》)

②治湿痰心痛:白螺蛳壳%泥沙,火煅为细末,每服方寸匕,温酒调下。(《医学正传》)

③治膈气疼痛:陈白螺蛳烧研,每服一钱,酒下。(《纲目》白玉散)

④治瘰疬已散:白螺蛳壳为末,日日敷之。(《谈野翁试效方》)

⑤治诸疮烂湿不收:白螺蛳壳,火烧存性,敲碎,去壳内泥土,研极细掺之。(《本草汇言》)

⑥治汤火伤疮:多年干白螺蛳壳煅研,油调敷。(《澹寮方》)

⑦治杨梅疮烂:螺蛳壳、辰砂等分,片脑少许,为末搽之。(《纲目》)

⑧治下疳阴头生疮:白螺蛳壳不以多少,火内煅酥为末,于水内飞过,去土石粗者,次用轻粉,随分量入在药内,每用少许,干贴在疮上。(《奇效良方》银粉散)

用法与用量

内服:研末,1~3钱;或入丸剂。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选方】①治卒得咳嗽:白螺或白蚬壳,捣为末,酒服方寸匕。(《肘后方》)

②治湿痰心痛:白螺蛳壳去泥沙,火煅为细末,每服方寸匕,温酒调下。(《医学正传》)

③治膈气疼痛:陈白螺蛳烧研,每服一钱,酒下。(《纲目》白玉散)

白螺蛳壳

白螺蛳壳

④治瘰疬已散:白螺蛳壳为末,日日敷之。(《谈野翁试效方》)

⑤治诸疮烂湿不收:白螺蛳壳,火烧存性,敲碎,去壳内泥土,研极细掺之。(《本草汇言》)

⑥治汤火伤疮:多年干白螺蛳壳煅研,油调敷。(《澹寮方》)

⑦治杨梅疮烂:螺蛳壳、辰砂等分,片脑少许,为末搽之。(《纲目》)

⑧治下疳阴头生疮:白螺蛳壳不以多少,火内煅酥为末,于水内飞过,去土石粗者,次用轻粉,随分量入在药内,每用少许,干贴在疮上。(《奇效良方》银粉散)

辞典

出处

《纲目》

拼音名

Bái Luó Sī Ké

别名

白螺壳(《肘后方》)。

来源

为田螺科动物方形环棱螺或其同属动物的陈旧螺壳。于破败的墙壁内及螺壳堆积处,收集年久色白者,洗净晒干。

原形态

动物形态参见"田螺"条。

生境分布

产浙江、江苏等地。

性状

呈圆锥形,螺层7级,各级有棱,并有不明显的横斜线纹,壳口歪,卵圆形。壳外的角质膜已消失,故呈灰白色。体轻,质脆。气无,味淡。以陈久色白,壳顶不碎者为佳。

炮制

白螺蛳壳:洗净晾干,碾成碎块。煅螺蛳壳:取净螺蛳壳,置坩埚内,煅至缸透,取出,放凉,碾末。

性味

甘淡,平。

①《纲目》:"甘,寒,无毒。"

②《饮片新参》:"淡,平。"

功能主治

化痰,散结,止痛,敛疮。治热痰咳嗽,反胃,胃痛,吐酸,瘰疬,溃疡,汤火伤。

①朱震亨:"治痰积及胃脘痛。"

②《纲目》:"治反胃膈气,痰嗽,鼻渊,脱肛,痔疾,疮疖,下疳,汤火伤。"

③《饮片新参):"化热痰,治膈气疼痛,利水热。"

④《现代实用中药》:"治胃痛及胃酸过多。"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1~3钱;或入丸剂。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附方

①治卒得咳嗽:白螺或白蚬壳,捣为末,酒服方寸匕。(《肘后方》)

②治湿痰心痛:白螺蛳壳去泥沙,火煅为细末,每服方寸匕,温酒调下。(《医学正传》)

③治膈气疼痛:陈白螺蛳烧研,每服一钱,酒下。(《纲目》白玉散)

④治瘰疬已散:白螺蛳壳为末,日日敷之。(《谈野翁试效方》)

⑤治诸疮烂湿不收:白螺蛳壳,火烧存性,敲碎,去壳内泥土,研极细掺之。(《本草汇言》)

⑥治汤火伤疮:多年干白螺蛳壳煅研,油调敷。(《澹寮方》)

⑦治杨梅疮烂:螺蛳壳、辰砂等分,片脑少许,为末搽之。(《纲目》)

⑧治下疳阴头生疮:白螺蛳壳不以多少,火内煅酥为末,于水内飞过,去土石粗者,次用轻粉,随分量入在药内,每用少许,干贴在疮上。(《奇效良方》银粉散)

摘录

《*辞典》

页首

《中华本草》:白螺蛳壳【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拼音名】 Bái Luó Sī Ké

英文名

Spiral shell

别名

白螺壳、鬼眼睛

来源

药材基源:为田螺科动物方形环棱螺及其同属动物的贝壳。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llamya quadrata(Benson)

采收和储藏:收集年久白色的螺壳,洗净,晾干。

原形态

方形环棱螺,贝壳中等大小,全体呈长圆锥形。壳质厚,极坚固。壳高26-30mm,壳宽14-17mm。壳顶尖,螺层7层,缝合线深,体螺层略大,壳面黄褐色或深褐色,有明显的生长及较粗的螺棱。壳口卵圆形,边缘完整。厣角质,黄褐色,卵圆形,其上有同心环状的生长纹。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活于河沟、湖泊、池沼及水田内,多栖息于腐殖质较多的的水底。

资源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性状

性状鉴别 贝壳呈圆锥形,高2.5-4cm。壳顶尖,螺层6-7层,各层膨胀,有棱并有不很明显的横斜线纹,缝合线明显。外表光滑,壳口歪,卵圆形,表面灰白色,体轻,质脆。气微味甘。

化学成份

贝壳主要含碳酸钙(CaCO3)。

炮制

1.白螺蛳壳:洗净晾干,碾成碎块。

2.煅螺蛳壳:取净螺蛳壳,置坩蜗内,煅至红透,取出,放凉,研末。

性味

味甘;淡;性平

归经

肺;心;胃经

功能主治

化痰;和胃;敛疮。主痰热咳嗽;反胃;胃痛;吐酸;瘰疬;溃疡;烫伤;疳疮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3-9g;或入丸剂。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各家论述

1.治痰积及胃脘痛。

2.《纲目》:治反胃膈气,痰嗽,鼻渊,脱肛,痔疾,疮疖,下疳,汤火伤。

3.《饮片新参》:化热痰,治膈气疼痛,利水热。

4.《现代实用中药》:治胃痛及胃酸过多。

摘录

《中华本草》

介绍

白螺蛳壳,中药,为田螺科动物方形环棱螺或其同属动物的陈旧螺壳。有化痰,散结,止痛,敛疮的功效,主治热痰咳嗽,反胃,胃痛,吐酸,瘰疬,溃疡,汤火伤。出自《纲目》。

药材

呈圆锥形,螺层7级,各级有棱,并有不明显的横斜线纹,壳口歪,卵圆形。壳外的角质膜已消失,故呈灰白色。体轻,质脆。气无,味淡。以陈久色白,壳顶不碎者为佳。

产浙江、江苏等地。

白螺狮粉

白螺狮粉

炮制

白螺蛳壳:洗净晾干,碾成碎块。煅螺蛳壳:取净螺蛳壳,置坩埚内,煅至缸透,取出,放凉,碾末。

采集

于破败的墙壁内及螺壳堆积处,收集年久色白者,洗净晒干。

相关文章

  • 标签:面膜 敷面膜
    蜂毒面膜是一款很受女性青睐的化妆产品,它除了滋养皮肤,还可以让肌肤变白皙。有的人为了达到更好的保养效果,坚持每天做蜂毒面膜,可是这种方法真的正确吗?下面为大家介绍蜂毒面膜可以天天做吗的有关知识。[ 查看全文 ]
  • 用对方法毒药变良药,大家都知道蜂蜜对吧,是一种非常有营养价值的滋补品,但是蜂蜜在采集的时候是非常大麻烦危险,一旦被蜇到就会有生命的危险。这就是蜂毒。但是你知道吗?其实蜂毒的营养价值也是很高的,你知道蜂毒有哪些作用吗?这些你不知道对吧,别急,下面让小编告诉你吧![ 查看全文 ]
手机页面
收藏网站 回到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