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批

八角莲

八角莲,属于小檗科、鬼臼属植物,别称金魁莲、旱八角、山荷叶。八角莲生育环境分布于海拔1000公尺至2500公尺,常见于阴湿的阔叶林间,是民间常用的中草药,入药能散风祛痰,消毒解肿,杀虫,有其特殊的解毒功效,可治蛇咬伤,现已被列为国家保护植物。

经验文章 概述

八角莲,又叫:金魁莲、旱八角,拉丁文名:Dysosma versipellis (Hance) M. Cheng ex Ying 属于小檗科、鬼臼属植物,花期为春末,花苞由两个叶柄交叉处生出,常常是数朵簇生,花苞下垂开出紫红色花朵,其特殊盾形掌状的叶片是认识它的标记,观察是否有花苞开出,可以观察是否有两片叶子。八角莲生育环境分布于海拔1000公尺至2500公尺,常见于阴湿的阔叶林间,是民间常用的中草药,入药能散风祛痰,消毒解肿,杀虫,有其特殊的解毒功效,可治蛇咬伤,现已被列为国家保护植物。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八角莲

拉丁学名

Dysosma

别称

山荷叶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木兰亚纲

毛茛目

小檗科

八角莲属

八角莲

分布区域

四川、云南、贵州。

基本介绍

中文学名:   八角莲  

中文别名:   山荷叶  

英文名:   Dysosma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  

纲:   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又称木兰纲

亚纲:   木兰亚纲(Magnoliidae)  

目:   毛茛目(Ranunculales)  

科:   小檗科(Berberidaceae)  

属:   八角莲属(Dysosma Woodson)  

种:   八角莲  

分布:   分布四川、云南、贵州  

形态特征

八角莲,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20-30cm。不分枝,无毛,淡绿色。根茎粗壮,横生,具明显的碗状节。茎生叶1片,有时2片,盾状着生;叶柄长10-15cm;叶片圆形,直径约30cm,常状深裂几达叶中部,边缘4-9浅裂或深裂,裂片楔状长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5-9cm,宽5-7cm,先端锐尖,边缘具针刺状锯齿,上面无毛,下面密被或疏生柔毛。花5-8朵排成伞形花序,着生于近叶柄基处的上方近叶片处;花梗细,长约5cm,花下垂,花冠深结色;萼片6,外面被疏毛;花瓣6,勺状倒卵形,长约2.5cm;雄蕊6,蕴含隔突出;子房上位,1室,柱头大,盾状。浆果椭圆形或卵形。种子多数。花期4-6月,果期8-10月。

六角莲,多年生草本,茎直立,无毛,高10-20cm。根茎粗壮,节明显。茎生叶通常2,对生,盾状着生;叶柄长10-15cm,无毛;叶片长圆形或近圆形,长16-22cm,宽9-18cm,无毛6-9浅裂,裂片宽三角状卵形,边缘有针状细齿。花5-10朵排成伞形花序,生于两茎叶柄的交叉处,花梗长2-3(-6)cm,花下垂;萼片6,卵状或椭圆状长圆形,花瓣6,紫红色,长圆形,长2.5-3.5cm,宽1-1.5cm;雄蕊6,长1.2-2.3cm,花药长圆形,先端钝;子房上位,1室,花柱短,柱头盾状。浆果近球形。花期5-6月,果期8-9月。

川八角莲,多年生草本,茎多汁,高10-20cm。基部密被棕色大鳞片。叶互生,纸质,2片,盾状着生;叶片圆形,直径约20cm,通常6-8掌状深裂几达中部,裂片楔状矩圆形,先端常3裂,小裂片三角形,上面无毛,叶中部红棕色,下面叶脉有疏柔毛,后变无毛。伞形花序有2-6朵花,丛生于茎顶叶柄分叉处的腋间(稀有腋外生),花梗长1.5-2cm,有柔毛;萼片6,膜质,长圆状披针形,长4-5cm,有时可达6cm;雄蕊6,花药先端具细尖;子房1室,胚珠多数,花柱短粗,柱头大而呈流苏状。浆果卵形,红色,长约3cm。花期4-6月,果期8-10月。

分布地区

生于海拔300-2200m的山坡林下阴湿处。分布虽广,但零星散生,常被采挖作药用,分布范围逐渐缩小,植株数量日益减少。

夏季休眠的八角莲地下根茎于10-11月开始出芽展叶,常一个月展一片叶子,当长至3-4叶时于1-2月开始抽薹,花蕾发育50-60天后于3-4月开放。花后一般不再长新叶,而进行根茎地充实生长和芽的分化,这时最初生长的叶子也开始衰老死亡,而生长于地上茎的2枚叶片则可以生长到7-8月,供果实与根茎充实生长,果熟期6-7月。7月末地上部分枯萎死亡,准备休眠越夏。如果生长的小环境好(气温不高)的话,可以在7月萌发新叶,直到冬季7月才衰老。8-11月的休眠期进行花和芽的分化。新根常在萌芽前生长,每条根的寿命为3-4年。八角莲在自然状态下靠分株繁殖,不过数量很少,种子不易萌发,但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方式(几率很小)。由于八角莲不易繁殖、生长条件要求苛刻且过度采挖,所以野生数量急剧下降。

分布省县:安徽金寨,黟县;浙江龙泉;福建崇安,建宁;江西婺源;湖北利川;湖南宜章;广西龙州;云南富宁;贵州雷山;四川巫山;陕西镇坪;河南商城分布描述:河南南部;陕西南部;福建北部和西北部;安徽西部和南部;浙江南部。

栽培技术

【生物学特性】喜阴凉潮湿,忌强光、干旱。适宜选择富含腐殖质、肥沃的砂质壤土栽种。

【栽培技术】用种子繁殖或分株繁殖。种子繁殖:8-9月采集成熟果实,搓去外皮,收集种子。穴作业,覆草保温。分株繁殖:2-3月挖取老根茎,截成12-15cm长小段,按行株距各30-35cm穴栽,每穴1段,覆土,浇水定根。4-11月均可移栽。

【田间管理】可利用林下空地阴凉处栽培,如无良好自然荫蔽条件,则需搭矮棚遮荫。生长期注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春季多施氮肥,夏季多施腐熟有机肥。秋、冬季以厩肥、草原灰湿合培土越冬。

【病虫害防治】红蜘啤酒用20%双甲眯乳油1000倍液喷杀。

园林用途

园林种植可作为观叶植物或盆植于室内。

培育繁殖

冬末或早春将根状茎挖出,切开穴栽,每穴一株,要遮荫和勤浇水

本种由于其药用价值,特别在治毒蛇咬伤、抑制肿瘤方面具有奇特的疗效,又加之其奇特叶形的观赏价值,深为 广大群众的重视和喜爱。识者每见必挖,野生资源遭严重破坏。为此列入国家三级保护植物,以利合理开发利用本资源。

八角莲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有横走根茎,根茎粗壮,连续留有老茎枯死后的残痕。茎单一直立,株高30-60厘米,茎顶部具1-2叶。叶盾形,展开呈圆形,直径10-30厘米,四周4-9浅裂,边缘具细齿。花数朵着生于叶柄顶端,花下垂,花瓣6枚,倒卵形,长2-2.5厘米,深红色。上位子房,结椭圆形浆果。

本种分布于中亚热带至南亚热带广大地区,喜温暖潮湿的气候,常生长于山坡林下或沟谷溪流边。在产区应教育群众坚决制止狂采滥挖,为了扩大药用资源应发展人工种植。园林种植可作为观叶植物盆植于室内。

本种分布于中亚热带至南亚热带广大地区,喜温暖潮湿的气候,常生长于山坡林下或沟谷溪流边。在产区应教育群众坚决制止狂采滥挖,为了扩大药用资源应发展人工种植。

化学成分

根和根茎含抗癌成分鬼臼毒素(Podophylloto-xin)和脱氧鬼臼毒素(Deoxypodophyllotoxin)。此外,尚分离出黄耆甙(AstragaIin)、金丝桃甙(Hyperin)、槲皮素(Quercetin)、山柰酚(Kaempferol)和谷甾醇。

药用价值

中药名称

药名】 八角莲

【别名】 八角连(《纲目拾遗》),金魁莲(《分类草药性》),旱八角、叶下花(《贵阳民间药草》),一把伞、马眼莲、独叶一枝花(《广西中药志》),八角盘、六角莲(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独脚莲、独角莲、八角金盘(《江西草药》),山荷叶(《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英文名】 Common Dysosmatis Rhizome and Root,Sixangular Dysosma Rhizome and Root,Rhizome and root of Sixangular Dysosma,Rhizome and root of Veitch Dysosma。

【拉丁药名】

1.Rhizoma et Radix Dysosmae Versipellis

2.Rhizoma et Radix Dysosmae Pleianthae

3.Rhizoma et Radix Dysosmae Veitchii

原植物

1.Dysosma versipellis(Hance)M.Cheng ex Ying (八角莲)

2.Dysosma pleiantha (Hance)Woods.[D.hispida(Hao)Chun](六角莲)

3.Dysosma veitchii(Hemsl. et Wis.)Fu ex Ying(川八角莲)

药材来源

【考证】出自《福建民间草药》

【药材基源】为小檗科植物八角莲、六角莲和川八角莲的根及根茎。

采收储藏

年均可采,秋末为佳。全株挖起,除去茎叶。洗净泥砂,晒干或烘干备用,切忌受潮。鲜用高精亦可。

中药药性

【性味归经】味苦;辛;性凉;有毒。肺;肝经。 

①《分类草药性》:“味苦,无毒。”

②《福建民间草药》:“甘微辛,温,有毒。”

③《贵阳民间药草》:“辛微苦,平,无毒。”

④《广西中药志》:“甘苦微辛,性凉,无毒。”

⑤《广西中药志》:“入肺经。”

【功效主治】化痰散结;祛瘀止痛;清热解毒。用于咳嗽;咽喉肿痛;瘰疬;瘿瘤;痈肿;疔疮;毒蛇咬伤;跌打损伤;痹证。[1]

【各家论述】

1.《本草纲目拾遗》:《涌幢小品》云:八角连绥宁产之,可以伏蛇。谚云,识得八角连,可与蛇共眠。治一切毒蛇伤。

2.《贵州民间方药集》:治虚弱脱肛;外用消伤肿,并治蛇咬伤,疔疮。

3.《福建民间草药》:散结活瘀,消瘿解毒。

4.《广西中药志》:清热化痰,解蛇虫毒。治肺热痰咳,虫蛇咬伤,单双蛾喉痛,疮疖。

5.《四川中药志》:治劳伤吐血、腰痛,疥癣白秃。

6.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燥湿泻火。治淋巴结炎,腮腺炎,痈疮。

7.《江西草药》:治肾虚,劳伤,中暑,胃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2g;磨汁,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磨汁或浸醋、酒涂搽;捣烂敷或研末调敷。

【用药禁忌】孕妇禁服,体质虚弱者慎服。

药理作用

1.心肌作用:根中提出的结晶性物质,作用类似足叶草素,对离体蛙心有兴奋作用,能使其停于收缩状态。

2.血管作用:对兔耳血管有扩张作用;对蛙后肢血管、家兔小肠及肾血管则有轻度的收缩作用。

3.平滑肌作用:抑制离体兔肠、兴奋兔及豚鼠的离体子宫。

药材鉴定

⑴ 性状鉴别根茎呈结节状,长约6-10cm,径约0.7-1.5cm,鲜时浅黄色,干后呈棕黑色;表面平坦或微凹,上有几个小的凹点,下面具环纹。须根多数,长达20cm,径约1mm,有毛,鲜时浅黄色,干后棕黄色。质硬而脆,易折断。根茎断面黄绿色,角质;根的断面黄色,中央有圆点伏中柱。气微,味苦。

⑵ 化学鉴定薄层层析:该品的乙醇提取液为供试液,另取鬼臼毒素乙醇液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供试液、对照品溶液,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9:1)展开18cm,硫酸-乙醇(1:1)喷雾,120℃烘烤5分钟,显深棕色斑点。

主治功能

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祛瘀消肿。治痈肿,疔疮,瘰疬,喉蛾,跌打损伤,蛇咬伤。

①《纲目拾遗》:"治一切毒蛇伤。"

②《贵州民间方药集》:"治虚弱脱肛;外用消伤肿,并治蛇咬伤,疔疮。"

③《福建民间草药》:"散结活瘀,消瘿解毒。"

④《广西中药志》:"清热化痰,解蛇虫毒。治肺热痰咳,虫蛇咬伤,单双蛾喉痛,疮疖。"

⑤ 《四川中药志》:"治劳伤吐血、腰痛,疥癣白秃。"

⑥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Α罚?清热解毒,燥湿泻火。治淋巴结炎,腮腺炎,痈疮。"

⑦《江西草药》:"治肾虚,劳伤,中暑,胃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4钱;或研末。外用:研末调敷、捣敷或浸酒涂敷。

药方选录

1、治肿毒初起:八角莲加红糖或酒槽适量,共捣烂敷贴,日换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2、治疔疮:八角莲二钱,蒸酒服;并用须根捣烂敷患处。(《贵阳民间药草》)

3、治瘰疬:八角莲一至二两,黄酒二两。加水适量煎服。(《福建民间草药》)

4、治带状疱疹:八角莲根研末,醋调涂患处。(《广西中草药》)

5、治单双蛾喉痛:八角莲一钱,磨汁吞咽。(《广西中药志》)

6、治跌打损伤:八角莲根一至三钱,研细末,酒送服,每日二次。(《江西草药》)

7、治毒蛇咬伤:一.八角莲三至五钱,捣烂,冲酒服,渣敷伤处周围。(《广西中草药》)二.八角莲根白酒磨涂患处;亦可内服,每服二钱。对神经性毒素,可取八角莲根五节,用75%酒精7毫升,浸泡七天,取浸出液一至二毫升,注入伤口内。(《江西草药》)

8、治痰咳:八角莲四钱,猪肺二至四两,糖适量。煲服。(《广西中药志》)

9、治体虚弱,痨伤咳嗽,虚汗盗汗:八角莲三钱,蒸鸽子或炖鸡或炖猪肉半斤服。(《贵阳民间药草》)

用药禁忌

孕妇禁服,体质虚弱者慎服。 [1]

化学成分

根和根茎含抗癌成分鬼臼毒素(Podophylloto-xin)和脱氧鬼臼毒素(Deoxypodophyllotoxin)。此外,尚分离出黄耆甙(AstragaIin)、金丝桃甙(Hyperin)、槲皮素(Quercetin)、山柰酚(Kaempferol)和谷甾醇。  

1、八角莲根茎及根含树脂约4.2%,从中分得鬼臼毒素(鬼臼毒素,足叶草素,podophyl-lotoxin)、去氧鬼臼毒素(deoxypodophyllotoxin)、4ˊ-去甲鬼臼毒素(4ˊ-demethylpodophyllotoxin、?-盾叶鬼臼素(?-peltatin)、?-盾叶鬼臼素(?-peltatin)、鬼臼毒酮(podophyl-lotoxone)、4ˊ-去甲异鬼臼苦酮(4ˊ-demethyl-isopicrop-odophyllone)、鬼臼苦酮(picropodophyllone)、去氢鬼臼毒素(dehydropodophyllotoxin)以及鬼臼毒素-4-O-葡萄糖甙。另含山柰酚等。  

2、六角莲根茎根含鬼臼毒素、4ˊ-去甲鬼臼毒酮、去氧鬼臼毒素、鬼臼毒酮、4ˊ-去甲鬼臼毒酮(4ˊ-demethylpodophyllotoxone)、异鬼臼苦酮(isopicropodophyllone)、鬼臼苦素(picropodophyllin)、鬼臼苦酮(picropodophyllone)、山荷叶素(di-phyllin)、去氢鬼臼毒素(dehy-dropodophyllotoxin)、尚含大黄素甲醚(physcion)、山柰酚、槲皮素、紫云英甙等。

药(毒)理学

全草中含树脂,能引起猫的吐、泻、死亡。

八角莲药酒

名称:八角莲酒

配方 :八角莲、黄杜鹃各25克,紫背天葵50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 将前3味洗净,切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清热解毒、活血散瘀。

主治:  乳腺癌等。

用法:  口服,每次服15毫升,日服2-3次。亦可用此药酒外涂擦患部。

文献论述

1、《本草纲目拾遗》:《涌幢小品》云:八角连绥宁产之,可以伏蛇。谚云,识得八角连,可与蛇共眠。治一切毒蛇伤。

2、《贵州民间方药集》:治虚弱脱肛;外用消伤肿,并治蛇咬伤,疔疮。

3、《福建民间草药》:散结活瘀,消瘿解毒。

4、《广西中药志》:清热化痰,解蛇虫毒。治肺热痰咳,虫蛇咬伤,单双蛾喉痛,疮疖。

5、《四川中药志》:治劳伤吐血、腰痛,疥癣白秃。

6、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燥湿泻火。治淋巴结炎,腮腺炎,痈疮。

7、《江西草药》:治肾虚,劳伤,中暑,胃痛。

最新发现

贵阳药用植物园资源室引种队从2015年3月至今,前往惠水、都匀、荔波等地,共引种50余种,包括中华野独活、多脉榆、虎舌红、多刺省藤、地花细辛、臭山羊、膜叶星蕨、香港四照花、石柑子、密蒙花、长蕊万寿竹、多穗金粟兰、红茴香、络石、花南星、红毒茴等。[2]

其中,发现6种为珍稀濒危植物,分别是蛇足石杉、八角莲、云南独蒜兰、美丽独蒜兰、仙笔鹤顶兰、西南齿唇兰。蛇足石杉主治肺炎、肺痈、劳伤吐血、溃疡久不收口、烫火伤等疾病;八角莲特别在治毒蛇咬伤、抑制肿瘤方面具有奇特的疗效,又加之其奇特叶形的观赏价值,深为广大群众的重视和喜爱。识者每见必挖,野生资源遭严重破坏。为此列入国家三级保护植物,以利合理开发利用本资源。

相关文章

手机页面
收藏网站 回到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