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学名:Pinellia ternata),又名地文、守田等,属天南星目。广泛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以及东北、华北等地区。药用植物,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生用消疖肿作用,兽医用以治锁喉癀。在西藏也有分布,海拔3000m左右。
中文学名
半夏
拉丁学名
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
别称
三叶半夏;半月莲;三步跳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单子叶植物纲
目
天南星目
科
天南星科
属
半夏属
族
天南星族
高
15~30厘米
花期
5~7月
果期
8~9月
习性
湿度较高的土壤中生长
「释名」守田(《别录》)、水玉(《本经》)、 时珍曰∶《礼记·月令》∶五月半夏生。盖当夏之半也,故名。守田会意,水玉因形。
「集解」《别录》曰∶半夏生槐里川谷。五月、八月采根,曝干。
普曰∶生微丘或生野中,二月始生,叶三三相偶。白花圆上。
弘景曰∶槐里属扶风。今第一出青州,吴中亦有,以肉白者为佳,不厌陈久。
恭曰∶所在皆有。生平泽中者,名羊眼半夏,圆白为胜。然江南者大乃径寸,南人特重 之。顷来互用,功状殊异。其苗似是由跋,误以为半夏也。
颂曰∶在处有之,以齐州者为佳。二月生苗一茎,茎端三叶,浅绿色,颇似竹叶,而生 江南者似芍药叶。根下相重,上大下小,皮黄肉白。五月、八月采根,以灰裹二日,汤洗曝 干。《蜀图经》云∶五月采则虚小,八月采乃实大。其平泽生者甚小,名羊眼半夏。由跋绝 类半夏,而苗不同。
曰∶白傍 子真似半夏,只是咬着微酸,不入药用。
「修治」弘景曰∶凡用,以汤洗十许过,令滑尽。不尔,有毒戟人咽喉。方中有半夏必 须用生姜者,以制其毒故也。
曰∶修事半夏四两,用白芥子末二两,酽醋六两,搅浊,将半夏投中,洗三遍用之。
若洗涎不尽,令人气逆,肝气怒满。
时珍曰∶今治半夏,惟洗去皮垢,以汤泡浸七日,逐日换汤,晾干切片,姜汁拌焙入药。
或研为末,以姜汁入汤浸澄三日,沥去涎水,晒干用,谓之半夏粉。或研末以姜汁和作饼子, 日干用,谓之半夏饼。或研末以姜汁、白矾汤和作饼,楮叶包置篮中,待生黄衣,日干用, 谓之半夏曲。白飞霞《医通》云∶痰分之病,半夏为主,造而为曲尤佳。治湿痰以姜汁、白 矾汤和之;治风痰以姜汁及皂荚煮汁和之;治火痰以姜汁、竹沥或荆沥和之;治寒痰,以姜 汁、矾汤,入白芥子末和之,此皆造曲妙法也。
根
「气味」 辛,平,有毒。
汤洗尽滑用。
元素曰∶味辛、苦,性温,气味俱薄,沉而降,阴中阳也。
好古曰∶辛浓苦轻,阳中阴也。入足阳明、太阴、少阳三经。
之才曰∶射干为之使。恶皂荚。畏雄黄、生姜、干姜、秦皮、龟甲。反乌头。
权曰∶柴胡为之使。忌羊血、海藻、饴糖。
元素曰∶热痰佐以黄芩;风痰佐以南星;寒痰佐以干姜;痰痞,佐以陈皮、白术。多 用则泻脾胃。诸血证及口渴者禁用,为其燥津液也。孕妇忌之,用生姜则无害。
「主治」 伤寒寒热,心下坚,胸胀咳逆,头眩,咽喉肿痛,肠鸣,下气止汗(《本经》)。
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疗痿黄,悦泽面目, 堕胎(《别录》)。消痰,下肺气,开胃健脾,止呕吐,去胸中痰满。
生者∶摩痈肿,除瘤瘿气(甄权)。治吐食反胃,霍乱转筋,肠腹冷,痰疟(大明)。治 寒痰, 及形寒饮冷伤肺而咳,消胸中痞,膈上痰,除胸寒,和胃气,燥脾湿,治痰厥头痛,消肿散 结(元素)。治眉棱骨痛(震亨)。补肝风虚(好古),除腹胀,目不得瞑,白浊梦遗带下(时 珍)。
炼取涂发眉,堕落者即生(雷 )。
「发明」 权曰∶半夏使也。虚而有痰气,宜加用之。
颂曰∶胃冷呕哕,方药之最要。
成无己曰∶辛者散也,润也。半夏之辛,以散逆气结气,除烦呕,发音声,行水气,而 润肾燥。
好古曰∶《经》云∶肾主五液,化为五湿。自入为唾,入肝为泣,入心为汗,入脾为痰,入 肺为涕。有痰曰嗽,无痰曰咳。痰者,因咳而动脾之湿也。
半夏能泄痰之标,不能泄痰之本。泄本者,泄肾也。咳无形,痰有形;无形则润,有形 则燥, 所以为流湿润燥也。俗以半夏为肺药,非也。止呕吐为足阳明,除痰为足太阴。柴胡为之使 ,故今柴胡汤中用之,虽为止呕,亦助柴胡、黄芩主往来寒热,是又为足少阳、阳明也。
宗 曰∶今人惟知半夏去痰,不言益脾,盖能分水故也。脾恶湿,湿则濡困,困则不能 治水。《经》云∶湿胜则泻。一男子夜数如厕,或教以生姜一两,半夏、大枣各三十枚,水 一升,瓷瓶中慢火烧为熟水,时呷之,便已也。
赵继宗曰∶丹溪言∶二陈汤治一身之痰,世医执之,凡有痰者皆用。夫二陈内有半夏, 其性燥烈,若风痰、寒痰、湿痰、食痰则相宜;至于劳痰、失血诸痰,用之反能燥血液而加 病,不可不知。
机曰∶俗以半夏性燥有毒,多以贝母代之。贝母乃太阴肺经之药,半夏乃太阴脾经、阳 明胃 经之药,何可代也?夫咳嗽吐痰,虚劳吐血,或痰中见血,诸郁,咽痛喉痹,肺痈肺痿,痈 疽,妇人乳难,此皆贝母为向导,半夏乃禁用之药。若涎者脾之液,美味膏粱炙爆,皆能生 脾胃湿热,故涎化为痰,久则痰火上攻,令人昏愦口噤,偏废僵仆,蹇涩不语,生死旦夕, 自非半夏、南星,曷可治乎?若以贝母代之,则翘首待毙矣。
时珍曰∶脾无留湿不生痰,故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半夏能主痰饮及腹胀者, 为其体滑而味辛性温也。涎滑能润,辛温能散亦能润,故行湿而通大便,利窍而泄小便。所 谓辛走气,能化液,辛以润之是矣。洁古张氏云∶半夏、南星治其痰,而咳嗽自愈。丹溪朱 氏云∶二陈汤能使大便润而小便长。聊摄成氏云∶半夏辛而散,行水气而润肾燥。又《和剂 局方》,用半硫丸治老人虚秘,皆取其滑润也。世俗皆以南星、半夏为性燥,误矣。湿去则 土燥,痰涎不生,非二物之性燥也。古方治咽痛喉痹,吐血下血,多用二物,非禁剂也。二 物亦能散血,故破伤打扑皆主之。惟阴虚劳损,则非湿热之邪,而用利窍行湿之药,是乃重 竭其津液,医之罪也,岂药之咎哉?《甲乙经》用治夜不眠,是果性燥者乎?岐伯云∶卫气 行 于阳,阳气满,不得入于阴,阴气虚,故目不得瞑。治法∶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既通,其 卧立至。方用流水千里者八升,扬之万遍,取清五升,煮之,炊以苇薪,大沸,入秫米一升, 半夏五合,煮一升半,饮汁一杯,日三,以知为度。病新发者,覆杯则卧,汗出则已。久者, 三饮而已。
「附方」 旧十四,新五十四。
法制半夏,清痰化饮,壮脾顺气∶用大半夏,汤洗七次,焙干再洗,如此七转,以浓米 泔浸 一日夜。每一两用白矾一两半,温水化,浸五日。焙干,以铅白霜一钱,温水化,又浸七日。
以浆水慢火内煮沸,焙干收之。每嚼一二粒,姜汤送化下。(《御药院方》)
红半夏法,消风热,清痰涎,降气利咽∶大半夏,汤浸焙制如上法。每一两入龙脑五分, 朱 砂为衣染之。先铺灯草一重,约一指浓,排半夏于上,再以灯草盖一指浓。以炒豆焙之,候 干取出。每嚼一两粒 化痰镇心,祛风利膈∶辰砂半夏丸∶用半夏一斤(汤泡七次,为末筛过,以水浸三日, 生绢 滤去滓,澄清去水,晒干)一两,入辰砂一钱,姜汁打糊丸梧子大。每姜汤下七十丸。此周 府方也。(《袖珍》)
化痰利气∶三仙丸,方见虎掌下。
消痰开胃,去胸膈壅滞∶《斗门方》∶用半夏洗净,焙干为末,自然姜汁和作饼,湿纸裹 煨香。
以熟水二盏,同饼二钱,入盐五分,煎一盏,服之。大压痰毒,及治酒食伤,极验。《经验 后方》∶用半夏、天南星各二两。为末,水五升,入坛内浸一宿,去清水,焙干重研。每服 二钱,水二盏,姜三片,煎服。
中焦痰涎,利咽,清头目,进饮食∶半夏(泡七次)四两,枯矾一两,为末,姜汁打糊, 或煮枣肉,和丸梧子大。每姜汤下十五丸。寒痰加丁香五钱;热痰加寒水石( )四两。名 玉液丸。(《和剂局方》)
老人风痰∶大腑热不识人,及肺热痰实,咽喉不利∶半夏(泡七次,焙)、硝石各半两, 为末,入白面一两捣匀,水和丸绿豆大。每姜汤下五十丸。(《普济 膈壅风痰∶半夏不计多少,酸浆浸一宿,温汤洗五、七遍,去恶气,日干为末,浆水搜 作饼,日干再研为末。每五两,入生龙脑一钱,以浆水浓脚和丸鸡头子大。纱袋盛,通风处 阴干。每服一丸,好茶或薄荷汤嚼下。(《御药院方》)
搜风化痰,定志安神,利头目∶辰砂化痰丸∶用半夏曲三两,天南星(炮)一两,辰砂、 枯矾各半两,为末,姜汁打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姜汤送下。(《和剂局方》)
痰厥中风∶省风汤∶用半夏(汤泡)八两,甘草(炙)二两,防风四两。每服半两,姜 二十片,水二盏,煎服。(《奇效方》)
风痰头晕,呕逆目眩,面色青黄,脉弦者∶水煮金花丸∶用生半夏、生天南星、寒水石 ()各一两,天麻半两,雄黄二钱,小麦面三两,为末,水和成饼,水煮浮起,漉出,捣 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汤下,极效。亦治风痰咳嗽,二便不通,风痰头痛。(洁古《活 法机要》方)
风痰湿痰∶青壶丸∶半夏一斤,天南星半两,各汤泡,晒干为末,姜汁和作饼,焙干, 入神曲半两,白术(末)四两,枳实(末)二两,姜汁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汤下。
(叶氏方)
风痰喘逆,兀兀欲吐,眩晕欲倒∶半夏一两,雄黄三钱,为末,姜汁浸,蒸饼丸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姜汤下。已吐者加槟榔。(《活法机要》)
风痰喘急∶千缗汤∶用半夏(汤洗)七个,甘草(炙)、皂荚(炒)各一寸,姜二片, 水一盏,煎七分,温服。(《苏沈良方》)
上焦热痰咳嗽∶制过半夏一两,片黄芩(末)二钱,姜汁打糊丸绿豆大。每服七十丸, 淡姜汤食后服。此周宪王亲制方也。(《袖珍方》)
肺热痰嗽∶制半夏、栝蒌仁各一两,为末,姜汁打糊丸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白汤 下。或以栝蒌瓤煮熟丸。(《济生方》)
热痰咳嗽,烦热面赤,口燥心痛,脉洪数者∶小黄丸∶用半夏、天南星各一两,黄芩一 两半,为末,姜汁浸蒸饼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后姜汤下。(洁古《活法机要》)
小儿痰热,咳嗽惊悸∶半夏、南星等分。为末,牛胆汁和,入胆内,悬风处待干,蒸饼 丸绿豆大。每姜汤下三、五丸。(《摘玄方》)
湿痰咳嗽,面黄体重,嗜卧惊,兼食不消,脉缓者∶白术丸∶用半夏、南星各一两,白 术一两半,为末,薄糊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姜汤下。(《活法机要》)
气痰咳嗽,面白气促,洒淅恶寒,愁忧不乐,脉涩者∶玉粉丸∶用半夏、南星各一两, 官桂 小结胸痛,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半夏半升,黄连一两,栝 蒌实(大者)一个,水六升,先煮栝蒌取三升,去滓,内二味,煮取二升,分三服。(仲景 《伤寒论》)
湿痰心痛,喘急者∶半夏油炒为末,粥糊丸绿豆大。每服二十丸,姜汤下。(《丹溪心法》)
急伤寒病∶半夏四钱,生姜七片,酒一盏,煎服。(胡洽居士《百病方》)
结痰不出,语音不清,年久者亦宜∶玉粉丸∶半夏半两,桂心一字,草乌头半字,为末, 姜 停痰冷冻饮料呕逆∶橘皮半夏汤∶用半夏(水煮熟)、陈橘皮各一两。每服四钱,生姜七片, 水二 停痰留饮,胸膈满闷,气短恶心,饮食不下,或吐痰水∶茯苓半夏汤∶用半夏(泡)五 两,茯苓三两。每服四钱,姜七片,水一钟半,煎七分,去滓空心服,甚捷径。(《和剂局方》)
支饮作呕,呕家本渴,不渴者,心下有支饮也,或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心下愦 愦,并宜小半夏汤∶用半夏(泡七次)一升,生姜半斤,水七升,煮一升五合,分服。(张 仲景《金匮要略》)
哕逆欲死∶半夏生姜汤主之,即上方也。
痘疮哕气∶方同上。
呕哕眩悸,谷不得下∶小半夏加茯苓汤∶半夏一升,生姜半斤,茯苓三两,切,以水七 升,煎一升半,分温服之。(《金匮要略》)
目不得眠∶见发明下。
心下悸忪∶半夏麻黄丸∶半夏、麻黄等分,为末,蜜丸小豆大。每服三十丸,日三。(《金 匮要略》)
伤寒干 半夏熟洗,研末。生姜汤服一钱匕。(《深师方》)呕逆厥逆,内有寒痰∶半 夏一升(洗滑焙研),小麦面一升,水和作弹丸,水煮熟。初吞四、五枚,日三服。稍增至 十五枚,旋煮旋吞。觉病减,再作。忌羊肉、饧糖。此乃许仁则方也。(《外台秘要》)
呕吐反胃∶大半夏汤∶半夏三升,人参三两,白蜜一升,水一斗二升和,扬之一百二十 遍。煮取三升半,温服一升,日再服。亦治膈间支饮。(《金匮要略》)
胃寒哕逆,停痰留饮∶藿香半夏汤∶用半夏(汤泡,炒黄)二两,藿香叶一两,丁香皮 半两。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七片,煎服。(《和剂局方》)
小儿吐泻,脾胃虚寒∶齐州半夏(泡七次)、陈粟米各一钱半,姜十片。水盏半,煎八 分,温服。(钱乙《小儿》)
小儿痰吐,或风壅所致,或咳嗽发热,饮食即呕∶半夏(泡七次)半两,丁香一钱。以 半夏末水和包丁香,用面重包,煨熟,去面为末,生姜自然汁和丸麻子大。每服二、三十丸, 陈皮汤下。(《活幼口议》)
妊娠呕吐∶半夏二两,人参、干姜各一两,为末,姜汁面糊丸梧子大。每饮服十丸,日 三服。(仲景《金匮要略》)
霍乱腹胀∶半夏、桂等分,为末。水服方寸匕。(《肘后方》)
小儿腹胀∶半夏末少许,酒和丸粟米大。每服二丸,姜汤下。不瘥,加之。或以火炮研 末,姜汁调贴脐,亦佳。(《子母秘录》)
黄胆喘满,小便自利,不可除热∶半夏、生姜各半斤,水七升,煮一升五合,分再服。
有人气结而死,心下暖,以此少许入口,遂活。(张仲景方)
伏暑引饮,脾胃不利∶消暑丸∶用半夏(醋煮)一斤,茯苓半斤,生甘草半斤,为末, 姜汁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热汤下。(《和剂局方》)
老人虚秘冷秘,及 癖冷气∶半硫丸∶半夏(泡炒)、生硫黄等分,为末,自然姜汁煮 糊丸如梧子大。每空心温酒下五十丸。(《和剂局方》)
失血喘急,吐血下血,崩中带下,喘急痰呕,中满宿瘀∶用半夏捶扁,以姜汁和面包煨 黄,研末,米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汤下。(《直指方》)
白浊梦遗∶半夏一两,洗十次,切破,以木猪苓二两,同炒黄,出火毒,去猪苓,入 过牡蛎一两,以山药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茯苓汤送下。肾气闭而一身精气无所管摄, 妄行而遗者,宜用此方。盖半夏有利性,猪苓导水,使肾气通也。与下元虚惫者不同。(许 学士《本事方》)
八般头风,三次见效∶半夏末,入百草霜少许,作纸捻烧烟,就鼻内搐之。口中含水, 有涎,吐去再含。(《卫生宝鉴》)
少阴咽痛生疮,不能言语,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半夏七枚打碎,鸡子一枚,头开一 窍, 去黄,纳苦酒令小满,入半夏在内,以 子坐于炭火上,煎三沸,去滓,置杯中,时时咽之, 极验。未瘥更作。(仲景《伤寒论》)
喉痹肿塞∶生半夏末搐鼻内,涎出效。( 骨哽在咽∶半夏、白芷等分,为末。水服方寸匕,当呕出。忌羊肉。(《外台秘要》)
重舌木舌,胀大塞口∶半夏煎醋,含漱之。又方∶半夏二十枚,水煮过,再泡片时,乘 热以 小儿囟陷,乃冷也∶水调半夏末,涂足心。
面上黑气∶半夏焙研,米醋调敷。不可见风,不计遍数,从早至晚,如此三日,皂角汤 洗下,面莹如玉也。(《摘玄方》)
癞风眉落∶生半夏、羊屎(烧焦)等分。为末。自然姜汁日调涂。(《圣济录》)
盘肠生产,产时子肠先出,产后不收者,名盘肠产∶以半夏末,频搐鼻中,则上也。(《妇 人良方》)
产后晕绝∶半夏末,冷水和丸大豆大,纳鼻中即愈。此扁鹊法也。(《肘后方》)
小儿惊风∶生半夏一钱,皂角半钱,为末。吹少许入鼻,名嚏惊散,即苏。(《直指方》)
卒死不寤∶半夏末吹鼻中,即活。南岳夫人紫灵魏元君方也。
五绝急病,一曰自缢,二曰墙压,三曰溺水,四曰魇魅,五曰产乳∶并以半夏末,纳大 豆一丸入鼻中。心温者,一日可活也。(《子母秘录》)
痈疽发背及乳疮∶半夏末,鸡子白调,涂之。(《肘后方》)
吹奶肿痛∶半夏一个,煨研酒服,立愈。一方∶以末,随左右搐鼻效。(刘长春《经验 方》)
打扑瘀痕∶水调半夏末涂之,一宿即没也。(《永类钤方》)
远行足趼∶方同上。(《集简方》)
金刃不出,入骨脉中者∶半夏、白蔹等分,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至二十日自出。
( 飞虫入耳∶生半夏末,麻油调,涂耳门外。(《本事方》)
蝎虿螫人∶半夏末,水调涂之,立止。(钱相公《箧中方》)
蝎 五孔相通者∶半夏末,水调涂之,日二。(《圣惠方》)
咽喉骨哽∶半夏、白芷等分,为末。水服方寸匕,当呕出。忌羊肉。(《外台秘要》)
茎涎
半夏,又名:三叶半夏;半月莲;三步跳;地八豆;守田;水玉;羊眼。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毒,块茎毒性较大,生食0.1—1.8g即可引起中毒。对口腔、喉头、消化道粘膜均可引起强烈刺激;服少量可使口舌麻木,多量则烧痛肿胀、不能发声、流涎、呕吐、全身麻木、呼吸迟缓而不整、痉挛、呼吸困难,最后麻痹而死。有因服生半夏多量而永久失音者。小鼠腹腔注射半夏浸膏LD50相当于块茎13.142g/kg,慢性中毒引起死亡的原因可能与刺激肠道产生腹泻有关;注射20g/kg块茎的乙醇提取液,大部分共济失调,死亡。
【对温度的要求】:
平均地温在10℃左右时,半夏萌发出苗;平均气温达15℃~27℃时,半夏生长最茂盛。在中国部分地区,7月中旬开始,随着梅雨季节的结束,气温上升,最高温度经常超过35℃,半夏生长受到严重影响,没有遮阴条件的半夏地上部分相继死亡,形成夏季大倒苗。半夏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3℃~29℃。
【对湿度的要求】:
半夏不耐旱,喜爱在湿度较高的土壤中生长。我们曾调查了单县终兴镇一块半夏高产田,平均块茎单产达1500公斤。其品种为菏泽产“狭三叶半夏”,全年几乎没有明显倒苗过程,即使在盛夏季节,生长也十分旺盛。主要的措施之一就是夏季坚持每天傍晚用井水沟灌1次,这样既保持了土壤湿润,又降低了土温,一举两得。半夏既喜水又怕水,当土壤湿度超出一定的限度,反而生长不良,造成烂根、烂茎、倒苗死亡,块茎产量下降。
【对光照的要求】:
半夏是耐阴而不是喜阴植物,在适度遮光条件下,能生长繁茂。但是,若光照过强,半夏则难以生存。以半荫环境为宜,珠芽数和块茎增重可达最大值。
花语和传说
半夏的花语是爱与恨,传说在一个深山里的地方,有一个蛇妖,她叫半夏,她是人面蛇身的妖怪,长得很漂亮。有一天,她化成美女去采草药,无意间见到一个人受了伤,便把他带回她所住的山洞,悉心照料,。不久男子伤好了,男子对她产生了好感,蛇妖爱上了他,但她自知她是蛇妖,便把男子送回村庄,第二天,男子也来了,看见人面蛇身的半夏,就逃走了,第三天带着村庄里的人灭了蛇妖,蛇妖临死前说了我是生生世世化作草,生生世世毒害着每个地方!生生世世拯救每个地方!
药材概述
半夏是中国中药宝库中的一种重要药材
,产地只有亚洲的中国和日本。它的功能是燥湿化痰,和胃止呕,主治痰湿水饮,呕吐,咳喘等症。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素有"千年药乡"之称,中国农业部《中国特产之乡宣传暨推介活动组委会》颁发证书和匾牌,被正式命名西和县为“中国半夏之乡”。
半夏有水生和陆生两种,即所谓的水半夏和旱半夏。旱半夏的药用价值强似水半夏。而湖北省潜江市是中国旱半夏的主要产区。《辞海》在“潜江”这一词条内有“盛产半夏等中药材”语。所以潜江产半夏有“潜半夏”之誉。老一代的中医在处方上写“潜半夏”,犹之乎“贝母”冠之以“川”字而成“川贝”,“潜半夏”也是名闻遐迩,成为行销海内外的名贵中草药。
【异名】地文、水玉(《本经》),守田、示姑(《别录》),羊眼半夏(《唐本草》),和姑(《纲目》),蝎子草(《植物名实图考》),地珠半夏(《昆明药植调查报告》),麻芋果(《贵州民间方药集》),三步跳、泛石子(《湖南野生植物》),地鹧鸪、地茨菇(《广西中兽医药植》),老黄嘴、老和尚头、野芋头,老鸹头(《江苏植药志》),捉嘴豆子,地巴豆(《河北药材》),无心菜根、天落星、老鸹眼、麻芋子(《山东中药》),地雷公、老瓜蒜、狗芋头(《中药志》),珠半夏(《广西中药志》),裂刀菜(《辽宁经济植物志》),麻草子(安徽《土农药介绍》)。
多年生小草本,高15~30厘米。
块茎近球形。
叶出自块茎顶端,叶柄长6~23厘米,在叶柄下部内侧生一白色珠芽;一年生的叶为单叶,卵状心形;2~3年后,叶为3小叶的复叶,小叶椭圆形至披针形,中间小叶较大,长5~8厘米,宽3~4厘米,两侧的较小,先端锐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光滑无毛。肉穗花序顶生,花序梗常较叶柄长;佛焰苞绿色,长6~7厘米;花单性,无花被,雌雄同株;雄花着生在花序上部,白色,雄蕊密集成圆筒形,雌花着生于雄花的下部,绿色,两者相距5~8毫米;花序中轴先端附属物延伸呈鼠尾状,通常长7~10厘米,直立,伸出在佛焰苞外。
浆果卵状椭圆形,绿色,长4~5毫米。
花期5~7月。
果期8~9月。
野生于山坡、溪边阴湿的草丛中或林下。
中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采集】7~9月间采挖,洗净泥土,除去外皮,晒干或烘干。
【药材】干燥块茎呈圆球形、半圆球形或偏斜状,直径0.8~2厘米。
表面白色,或浅黄色,未去净的外皮呈黄色斑点。
上端多圆平,中心有凹陷的黄棕色的茎痕,周围密布棕色凹点状须根痕,下面钝圆而光滑。
质坚实,致密。
纵切面呈肾脏形,洁白,粉性充足;质老或干燥过程不适宜者呈灰白色或显黄色纹。
粉末嗅之呛鼻,味辛辣,嚼之发粘,麻舌而刺喉。以个大、皮净、色白、质坚实、粉性足者为佳。
以个小、去皮不净、色黄白、粉性小者为次。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四川、甘肃、湖北、安徽、江苏、河南,浙江等地;以甘肃陇南的质量最好。
除上述品种外,尚有同属植物掌叶半夏的块茎,在江苏、河南、河北、山西等地亦作半夏使用。
与半夏的主要区别点为:掌叶半夏的块茎较大,通常直径3~4厘米;叶片掌状,有小叶9~11枚。
参见掌叶半夏条。
炮制加工
【生半夏】:
拣去杂质,筛去灰屑。【法半夏】:取净半夏,用凉水浸漂,避免日晒,根据其产地质量及其颗粒大小,斟酌调整浸泡日数。泡至10日后,如起白沫时,每半夏100斤加白矾2斤,泡1日后再进行换水,至口尝稍有麻辣感为度,取出略晾。另取甘草碾成粗块,加水煎汤,用甘草汤泡石灰块,再加水混合,除去石灰渣,倒入半夏缸中浸泡,每日搅拌,使其颜色均匀,至黄色已浸透,内无白心为度。捞出,阴干。(每半夏100斤,用白矾2斤,甘草16斤,石灰块20斤)
【姜半夏】:取拣净的半夏,照上述法半夏项下的方法浸泡至口尝稍有麻辣感后,另取生姜切片煎汤,加白矾与半夏共煮透,取出,晾至六成干,
闷润后切片,晾干。(每半夏100斤,用生姜25斤,白矾12斤8两,夏季用14斤8两)【清半夏】:取拣净的半夏,照上述法半夏项下的方法浸泡至口尝稍有麻辣感后,加白矾与水共煮透,取出,晾至六成干,闷润后切片,晾干。(每半夏100斤,用白矾12斤8两,夏季用14斤8两)
①《雷公炮炙论》:修事半夏四两,用捣了白芥子末二两,头醋六两,二味搅令浊,将半夏投于中,洗三遍用之。半夏上有隟涎,若洗不尽,令人气逆,肝气怒满。②陶弘景:半夏,用之皆先汤洗十许过,令滑尽,不尔戟人咽喉。
主要成品
【生半夏】: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捣碎。有毒,多外用,以消肿止痛为主。
【清半夏】:白矾浸泡或煮或腌制。消除了辛辣刺喉的副作用,降低了毒性,以燥湿化痰为主。类圆形或肾形厚片,直径6~18mm,表面乳白色,周边黄棕色,中间隐现黄白色筋脉点。气微辣涩。
【姜半夏】:姜矾煮或腌制或蒸制,或姜炒。温中化痰,降逆止呕为主。形如清半夏,薄片,表面有光泽,透明,片面灰黄色或淡黄色,角质样,质脆。微有辣味,微具姜气。
【法半夏】:石灰制半夏。治寒痰、湿痰为主,同时具有调脾和胃的作用。形如生半夏,内外皆呈黄色或淡黄白色,粉性足,质松脆,气微,味淡。
【竹沥半夏】:半夏或法半夏,竹沥拌透阴干。温燥大减,适于胃热呕吐,肺热痰黄稠粘,痰热内闭中风不语
半夏曲
药性介绍
半夏曲:生半夏浸泡晒干研粉,姜汁、面粉调匀,发酵制成。化湿健脾,消食止泻。
【性味】辛,温,有毒。[1]①《本经》:辛,平。
②《别录》:生微寒,熟温,有毒。
③《药性论》:有大毒。
④《日华子本草》:味辛。
⑤(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性温,味辛苦。
【归经】入脾、胃经。
①《汤液本草》:入足阳明、太阴、少阳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胃三经。
③《本草经疏》:入足太阴、阳明、少阳,手少阴经。
④《本草汇言》:入手阳明、太阴、少阴三经。
⑤《本草再新》:入肝、脾、肺三经。
半夏制法及应用区别
<一>法半夏:法半夏长于燥湿,且温性低。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
【制法】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另取甘草适量,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倒入用适量水制成的石灰液中,搅匀,加入上述已浸透的半夏,浸泡,每日搅拌1~2次,并保持浸液pH值12以上,至剖面黄色均匀,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洗净,阴干或烘干,即得。每100kg净半夏,用甘草15kg、生石灰10kg。
<二>清半夏:清半夏长于化痰。功用主治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治湿痰冷饮,呕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胀满,痰厥头痛,头晕不眠。外消痈肿。
1.清半夏制作:
(1)矾泡 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8%的矾溶液浸泡,至内无干心,口尝微有麻舌感,取出,洗净,切厚片,干燥。每半夏100kg,用白研20kg(《药典85》)。
(2)矾煮 取拣净的半夏,用凉水浸漂,避免日晒,根据其产地、质量及大小斟酌调整浸泡日数。泡至10日后,如起白沫时,每半夏100kg加白矾2kg,泡1日后再换水,至口尝无麻辣感后,加白矾与水共煮
半夏透,取出,晾至6成干,焖润后切片,晾干即得。每半夏100kg,用白矾12.5kg)(夏季用14.5kg(《药典63》)。
(3)矾腌 取原半夏,筛去粉末,大小个分开,择净杂质。将半夏分别倒入容器内,放入清水浸泡,水量以淹过半夏的5寸为度,春秋每日翻倒,换水2次,夏季每日3次,浸泡3天,待腌。取净白矾,用石研轧成粉末,取少量泡好半夏铺于容器内,上面撒1层白矾面,再铺1层半夏,如此,半夏与白矾面层层铺均,然后加入清水淹没,淹至3天,再将白矾水撤掉,换清水浸泡一天待煮。将锅内入清水,加热至沸,取泡好的半夏,倒入锅中,用武火加热煮沸后,再加文火缓煮,用铲随时搅动,煮至2-3小时后切开,口尝稍有麻辣感为度,捞出。摊开烘干或晒干。择净杂质,用粉碎机打成颗粒即得。每净半夏100kg,用白矾10kg(《天津》)。
(4)白矾、面粉制 取拣净的生半夏,大小分挡,用清水浸泡。夏天泡7天左右,冬天泡14天左右。每日换水1-2次,泡至口尝稍有麻辣感时,移置锅内加白矾与水煮透;或再加面粉拌匀,取出,制成团,略晾后,切片0.3mm厚左右,干燥(用时筛去末)。每半夏500g,用白矾60-90g,面粉适量(《河南》)。
半夏(5)矾、姜、甘草制
①取生半夏,用水浸7-10天(每天换水2次),取出,放缸中,加白矾及热甘草水及生姜泡7-10天后,蒸约8小时,至无白心,晾冷,焖1-2天,切鱼鳞厚片。每半夏100kg,用生姜1kg,甘草2kg,白矾12.5kg(《集成》)。
②取生半夏,加水浸10天(换水2-3次),换缸,铺1层半夏,1层生姜、明矾,至缸将满时放入清水,1个月后倾出,换水洗2次,再将甘草破开,掺入半夏蒸透,倾出,晾风,隔2天后,装入硫黄柜内熏1夜,稍去水气,刨片。每半夏100kg,用生姜7kg,甘草3kg,白矾10kg(《集成》)。
<三>姜半夏: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呕。功能与主治:降逆止呕。用于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用姜矾汤在半夏晒至半干时浸润。经炮制后得到的炮制品之一姜半夏毒性降低,但由于其中的有效成分及刺激性成分不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仅在半夏项下收载氨基酸的定性鉴别,未见有关姜半夏的质量标准报道。
<四>半夏曲:半夏曲长于消食化痰。半夏曲“苦辛,平。”入肺,脾,大肠三经。功 效化痰止咳,消食宽中。主 治治泄泻,咳嗽。
【炮制方法】:
①取生半夏、法半夏各半,研成粉末。每斤用生姜8两洗净捣碎绞汁,同面粉4两,和温开水调成稀糊,倒入半夏粉内揉搓成团,发酵后,以木制模型压成小块,晾干。
②取漂过的半夏,研粉。每斤用面粉4两、生姜2两洗净打汁拌入面粉内,加些温开水调成糊浆,再与半夏粉充分拌和,压扁约三分厚,切为小块,晒至半干,放入锅内烘至黄色为度。均宜置干燥处,防霉。《纲目》:“半夏研末,以姜汁、白矾汤和作饼,楮叶包置篮中,待生黄衣,晒干用,谓之半夏曲。”
化学成分
块茎含挥发油,内含主成分为3-乙酰氨基-5-甲基异恶唑(3-acetoamino-5-methylisooxazole),丁基乙烯基醚(butyl-ethylene ether),3-甲基二十烷(3-methyleicosane),十六碳烯二酸(hexadecylendioic acid),还有2-氯丙烯酸甲酯(methyl-2-chloropropenoate),茴香脑(anethole),苯甲醛(benzaldehyde),1,5-戊二醇(1,5-pentadiol),2-甲基吡嗪(2-methylpyrazine),柠檬醛(ciTCMLIBal),1-辛烯(1-octene),β榄香烯(β-elemene),2-十一烷酮(2-undecanone),9-十七烷醇(9-heptadecanol),棕榈酸乙酯(ethylpalmitate),戊醛肟(pentaldehyde oxime)等60多种成分。还含左旋麻黄碱(ephedrine),胆碱(choline),β-谷甾醇(β-ssitosterol),胡萝卜甙(daucosterol),尿黑酸(homogentisic acid),原儿茶醛(protocatechualdehyde),姜辣烯酮(shogaol),黄芩甙(baicaline),黄芩甙元(baicalein),姜辣醇(gingerol),1,2,3,4,6-五-O-没食子酰葡萄糖(1,2,3,4,6-penta-Ogalloylglucose),12,13-环氧-9-羟基十九碳-7,10-二烯酸(12,13-epoxy-9-hydroxynonadeca-7,10-dienoic acid)及基衍生物等。又含以α-及β-氨基丁酸(aminobutyric acid),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为主成分的氨基酸和以钙、铁、铝、镁、锰、铊、磷等为主的无机元素。另含多糖,直链淀粉,半夏蛋白(系一种植物凝集素)和胰蛋白酶抑制剂。【化学成分】块茎含挥发油、少量脂肪(其脂肪酸约34%为固体酸、66%为液体酸)、淀粉、烟碱、粘液质、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β-氨基丁酸等氨基酸、β-谷甾醇、胆碱、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3,4-二羟基苯甲醛,又含药理作用与毒芹碱及烟碱相似的生物碱、类似原白头翁素刺激皮肤的物质。
嫩芽含尿黑酸及其甙。
药理作用
1.镇咳作用:生半夏、姜半夏、姜浸半夏和明矾半夏的煎剂,0.6-1g/kgig或iv,对猫碘液注入胸腔或电刺激喉上神经所致的咳嗽有明显的镇咳作用,且可维持5小时以上。0.6g/kg的镇咳作用接近于可待因lmg/kg的作用。2.抑制腺体分泌的作用:半夏制剂ip,对毛果芸香碱引起的唾液分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亦有报道煎剂po时,唾液分泌先增加,后减少。
3.镇吐作用探讨:半夏加热炮制或加明矾、姜汁炮制的各种制剂,对去水吗啡、洋地黄、硫酸铜引起的呕吐,都有一定的镇吐作用。上述3种催吐剂的作用机制不同,而半夏都可显示镇吐作用,推测其镇吐作用机制是对呕吐中枢的抑制。
4.抗生育作用:半夏蛋白1.25mg/ml(在0.9%NaCl中)sc0.2ml对早孕小鼠的抑孕率为50%。结晶半夏蛋白经6M盐酸胍变性后,用分步透析法(即用缓冲液等体积递减稀释变性剂),最终恢复半夏蛋白在生理盐水中平衡,去除变性剂后可以重新天然化,并恢复其原有活力。不同逆转条件的恢复半夏蛋白,对小鼠抗早孕的抑孕率在69-88%之间,仅一种逆转条件为5-8℃者,抑孕率仅36%。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定位术显示子宫内膜、腺管上皮细胞以及胚胎外胚盘锥体上某些部分细胞团和半夏蛋白有专一性的结合。这些部位很可能就是外源蛋白质一半夏蛋白的抗孕作用部位。如直接将半夏蛋白注入小鼠子宫腔内也表明有抗早孕作用。如果上述结合部位确实是半夏蛋白影响小鼠已着床的子宫内膜和胚胎,产生抗早孕作用,则上述部位也可能起着床识别的作用,因为半夏蛋白不仅能终止小鼠早期妊娠,还有制止兔胚泡着床的效应。半夏蛋白还有很强的抗兔胚泡着床作用,子宫内注射500ug,抗着床率达100%。经半夏蛋白作用后的子宫内膜能使被移植的正常胚泡不着床。在子宫内经半夏蛋白孵育的胚泡移植到同步的假孕子宫,着床率随孵育时间延长而降低。
5.对胰蛋白酶的抑制作用:半夏胰蛋白酶抑制剂只抑制胰蛋白酶对酰胺、酯、血红蛋白和酪蛋白的水解,不能抑制胰凝乳蛋白酶、舒缓激肽释枚酶、枯草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对各自底物的水解。抑制剂对猪胰蛋白酶水解酰胺、酯、血红蛋白和酪蛋白的重量抑制比值分别为1:0.71、1:O.88、1:0.71和1:0.71。从化学分子大小的范围看,半夏胰蛋白酶抑制剂应属大分子抑制剂。
6.炮制品的药理作用:清半夏(按中国药典85年版制法)水煎液200%浓度26.5ml/kg预防给药时,对氯化钡诱发的大鼠室性心律失常有明显的对抗作用(P<0.05)。小鼠ip60g/kg对自发活动有明显的影响(P<0.05)。Ip15g/kg或30g/kg可显著增加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剂量的睡眠率(P<0.05)。并有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大剂量对电惊厥有轻微的对抗趋势。30ml/kg剂量ig,可明显抑制(P<0.05)硝酸毛果芸香碱5mg/kg对唾液的分泌作用。
6.抗癌的作用:药理实验表明,掌叶半夏的稀醇或水浸出液,对动物实验性肿瘤和Hela细胞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从水溶部分得的胡芦巴碱,对小鼠肝癌(HCA)亦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所含的β谷甾醇及类似物也有抑瘤作用。并能明显促使癌细胞逐渐脱落而使癌体缩小或消失。临床药理观察,对宫颈癌有效,且局部清洁作用明显。
7.其它作用:
7.1. 降压作用:
半夏浸膏对离体蛙心和兔心呈抑制作用。对犬、猫和兔有短暂降压作用,具有快速耐受性。煎剂时小鼠肾上腺皮质功能有轻度刺激作用。若持续给药,能引起功能抑制。
7.2.凝血作用:
半夏蛋白也是一种植物凝集素,它与兔红血球有专一的血凝活力,度低至每1ml2μg仍有凝集作用。除免红细胞外,对羊、狗、猫、豚鼠、大鼠、小鼠和鸽的红细胞亦有凝集作用。但不凝集人、猴、猪和鸡、鸭、鹅、龟、蟾蜍、鳝的红细胞。半夏蛋白是目前已知的唯一只与甘露糖而不与葡萄糖结合的一种具有凝集素作用的蛋白质。除红细胞外半夏蛋白亦凝集其它细胞,对小鼠脾细胞、人肝癌细胞(QGY7703-3和7402)、艾氏腹水癌和腹水型肝癌细胞均能被半夏蛋白凝集,但它不凝集大鼠附睾和猪大网膜脂肪细胞,虽然它能和这两种细胞结合。提示半夏蛋白的细胞凝集作用不仅具有动物种属专一性并存在细胞类别专一性。
7.3.促细胞分裂作用:
半夏蛋白的促细胞分裂作用亦有动物种属专一性,它促使兔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但不促使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分裂。
功用主治
该品辛散温燥有毒,主入脾胃兼入肺,能行水湿,降逆气,而善祛脾胃湿痰。水湿去则脾健而痰涎自消,逆气降则胃和而痞满呕吐自止,故为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良药。既主治脾湿痰壅之痰多咳喘气逆,如二陈汤、小青龙汤,又治湿痰上犯之眩晕心悸失眠,如半夏白术天麻汤,还可治风痰吐逆,头痛肢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如玉壶丸。
该品善燥湿降逆止呕,又性温兼散寒,主治胃寒及痰饮呕吐,如小半夏汤。若治疗其他原因所致的呕恶,当据情配伍它药。
该品又善治胃气上逆之恶心呕吐,痰湿中阻之胸脘痞闷,气郁痰结咽中如有物阻之梅核气,如半夏厚朴汤。若痰热互结之心下痞,如小陷胸汤。还可治痰湿凝滞经络或肌肉所致的瘿瘤痰核及痈疽肿毒,未化脓者,可单用生品为末,醋调外敷。
此外,取该品和胃之功,治疗胃不和卧不安,与秫米合用,如半夏秫米汤;取该品行湿润燥之功,治疗老人火衰便秘,与硫黄合用,如半硫丸。
临床应用
1. 用于痰多咳嗽:半夏的地下部分制成半夏露糖浆,用于痰湿壅滞、咳嗽气逆等,与陈皮、茯苓等配伍;治痰多咳嗽,又常与贝母配伍应用。可用治寒痰,宜与白芥子、生姜等同用;因其化痰力佳,故亦可治热痰与风痰,治热痰可与瓜蒌、黄芩等配伍;治风痰,宜与天南星等同用。2. 用于胸脘痞闷,胸痹,结胸:痰湿内阻、胸脘痞闷者,可配陈皮、茯苓等同用;如寒热互结,可配黄芩、黄连、干姜等。此外,又常用于胸痹疼痛,配瓜蒌、薤白等同用;治结胸可与瓜蒌、黄连等同用。
3. 用于瘿瘤瘰疬、疮疡肿痛、梅核气等:治瘿瘤瘰疬痰核,与海藻、昆布、贝母等配用。痈疽未溃者可用生半夏配生南星等同研,调醋外敷,有散结消肿的功效。用治梅核气,可配厚朴、紫苏等。
4. 用于胃气上逆、恶心呕吐:治胃寒呕吐,可配合生姜或藿香、丁香等品;治胃热呕吐可配合黄连、竹茹等药;治妊娠呕吐,可配合灶心土等品;治胃虚呕吐,可配人参、白蜜同用。
毒性试验
【毒性】
1 原生物毒性实验
生半夏有毒,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后世医家也一致公认。我们进行了生半夏的动物实验,取生半夏(地区医药公司药材科)200 g粉碎过120目筛,加水400 mL煎10 min成混悬液备用;1)取上述混悬液给5只家兔进行点眼刺激实验,结果5只家免均有不同程度眼结膜水肿、水泡、眼睑轻度外翻;2)取上述混悬液,对10只家鸽每只服10 mL,20 min后均有呕吐,解剖鸽嗉囊,可见粘膜有不同程度的出血;3)取上述混悬液给10只小鼠每只服用10 mL,20 min后,小鼠均有失音,解剖喉部有明显水肿和充血。人体实验发现口中有强烈麻舌和刺激感觉,30 min后自感症状消失。古人将半夏毒性归纳为“戟人咽”,“生令人吐”,“熟令人下”的说法是非常正确的,所以当半夏入丸散时应经过严格炮制。
2 生半夏入汤剂的实验
在传统汤剂中生半夏取代制半夏,不但能提高疗效,也省略了加工炮制的环节,更重要的是对合理用药的一大改革。《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用生半夏的共有43方,其中内服汤剂37方,广泛运用于外感病、杂病和妇科病中,发挥其燥湿化痰,下气降逆,和胃止呕,辛开泄痞等功用。张仲景也是重用生半夏的先师,其经方中生半夏用量约合50 g;用生半夏与姜配伍共30方,有12方不与姜配伍,可见用姜主要是因症施治,取其协同作用,并非专用于解半夏之毒,这就为临床使用生半夏提供了依据。
动物实验:取生半夏200 g,姜制半夏200 g(来源于地区医药公司药材科),分2次煎煮,浓缩液各200 mL备用。1)取浓缩液分别对5只家兔进行点眼实验,其结果家兔的10只眼睑均无明显刺激作用。2)对家鸽进行呕吐实验,每组5只,每只服用上述浓缩液各10 mL,在服用4 h内两组家鸽无呕吐现象,手术解剖亦未见鸽嗉囊内有粘膜充血。3)对小鼠进行失音的实验,取10只小鼠,每组5只,分别服用以上两种浓缩液各10 mL,在4 h内进行观察,未发现有失音的现象,解剖喉部均无粘膜充血和水肿。再对怀孕早期的家兔进行实验,在服用上述煎液的两组4只家兔也未发现有明显副作用和堕胎。经过实验证明,生半夏的煎剂并无明显的毒性,入传统汤剂可以服用。
半夏汤
组成:半夏(汤洗7遍,切,焙)2两,麻黄(去节煎,掠去沫,焙)3分,杜蘅3分,芍药3分,枳实(去瓤,麸炒)3分,细辛(去苗叶)3分,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3分,乌梅肉(炒)3分,松萝半两,淡竹叶(切)3两。
来源:《圣济总录》卷八十六。
主治:肝劳实热,闷怒,精神不守,恐畏不能独卧,目视不明,气逆不下,胸中满塞。
功效:下气除热。
方法:上为粗末。
用法: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1分(拍碎),煎至8分,去滓温服,空腹、食后各1次。
半夏参茶
原料:半夏5g、太子参38g、代赭石3g、花茶5g。
用法:用350ml水煎煮半夏、太子参、代赭石至水沸后10分钟,冲泡花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化痰降气止呕。
用途:顽固性呕吐;食道癌、胃癌、贲门失驰缓症等病属痰瘀中阻者。
来源:传统药茶方。
半夏干姜汤
药物组成:半夏、甘草、干姜各等分。
处方来源:《张氏医通》卷五。
方剂主治:干呕,吐涎沫。
制备方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取方寸匕,浆水煎服。[2]
文献摘录
①《本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
②《别录》: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堕胎,疗痿黄,悦泽面目。
生令人吐,熟令人下。
③《药性论》:消痰涎,开胃健脾,止呕吐,去胸中痰满,下肺气,主咳结。
新生者摩涂痈肿不消,能除瘤瘿。
气虚而有痰气,加而用之。
④《日华子本草》:治吐食反胃,霍乱转筋,肠腹冷,痰疟。
⑤《本草图经》:主胃冷,呕哕。
⑥《医学启源》:治寒痰及形寒钦冷伤肺而咳,大和胃气,除胃寒,进饮食。治太阳痰厥头痛,非此不能除。《主治秘要》云,燥胃湿,化痰,益脾胃气,消肿散结,除胸中痰涎。
⑦朱震亨:治眉棱骨痛。
⑧《纲目》:治腹胀,目不得瞑,白浊,梦遗,带下。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克;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调默。
【宜忌】一切血证及阴虚燥咳、津伤口渴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射干为之使。恶皂荚。畏雄黄、生姜、干姜、秦皮、龟甲。反乌头。
②《药性论》:忌羊血、海藻、饴糖。柴胡为之使。
③张元素:诸血证及口渴者禁用。孕妇忌之,用生姜则无害。
④《医学入门》:凡诸血证及自汗,渴者禁用。
【选方】
①治湿痰,咳嗽脉缓,面黄,肢体沉重,嗜卧不收,腹胀而食不消化:南星、半夏(俱汤洗)各50克,白术75克。上为细末,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生姜汤下。(《素问病机保命集》)
②治湿痰喘急,止心痛:半夏不拘多少,香油炒,为末,粥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姜汤下。(《丹溪心法》)
③治痰饮咳嗽:大半夏500克,汤泡七次,晒干,为细末,用生绢袋盛贮,于磁盆内用净水洗,出去粗柤,将洗出半夏末,就于盆内日晒夜露,每日换新水,七日七夜了,澄去水,晒干,每半夏粉50克,入飞过细朱砂末5克,用生姜汁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用淡生姜汤下,食后服。(《袖珍方》辰砂半夏丸)
④治心下有支饮(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半夏一升,生姜半斤。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金匮要略》小半夏汤)
⑤治肺胃虚弱,好食酸冷,寒痰停积,呕逆恶心,涎唾稠粘,或积吐,粥药不下,手足逆冷,目眩身重;又治伤寒时气,欲吐不吐,欲呕不呕,昏瞶闷乱,或饮酒过多,中寒停饮,喉中涎声,干哕不止:陈皮(去白)、半夏(煮)各350克。上二件,锉为粗散,每服15克,生姜十片,水二盏,煎至一中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留二服滓并作一服,再煎服。(《局方》橘皮半夏汤)
⑥治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半夏一升,生姜250克,茯芩150克。上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金匮要略》小半夏加茯苓汤)
⑦治胃反呕吐者:半夏二升(洗完用),人参150克,白蜜一升。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和蜜汤之二百四十遍,煮药取二升半,温服一升,余分再服。《金匮要略》大半夏汤)
⑧治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各50克,半夏100克。上三味,末之,以生姜汁糊为丸,如梧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金匮要略》干姜人参半夏丸)
⑨治小儿痰热,咳嗽惊悸:半夏、南星等分,为末,牛胆汁,入胆内和,悬风处待干,蒸饼丸,绿豆大。每服三、五丸,姜汤下。(《摘元方》)
⑩治霍乱心腹胀痛,烦满短气,未得吐下:桂、半夏等分。末,方寸匕,水一升,和服之。 (《补缺肘后方》) ⑾除积冷,暖元藏,温脾胃,进饮食,治心腹一切痃癖冷气及年高风秘、冷秘或泄泻:半夏(汤浸七次,焙干,为细末)、硫黄(明净好者,研令极细)。上等分,以生姜自然汁同熬,入干蒸饼末搅和匀,入臼内杵数百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温酒或生姜汤下十五丸至二十丸,妇人醋汤下。(《局方》半硫丸)
⑿治痰厥:半夏400克,防风200克,甘草100克。同为细末,分作四十服,每服用水一大盏半,姜二十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卫生家宝方》省风汤)
⒀治目不瞑,不卧:以流水千里已外者八升,扬之万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以苇薪火,沸,置秫米一升,治半夏五合,徐炊令竭,为一升半,去其滓,饮汁一小杯,日三,稍益,以知为度。(《灵枢》半夏秫米汤)
⒁治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洗)、桂枝(去皮)、甘草(炙)。上三味等分,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服散者,以水一升,煎七沸,纳散两方寸匕,更煮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伤寒论》半夏散及汤)
⒂治痰结,咽喉不利,语音不出:夏(洗)25克,草乌一字(炒),桂一字(炙)。上同为末,生姜汁浸蒸饼为丸,如鸡头大,每服一丸,至夜含化。(《素问病机保命集》玉粉丸)
⒃治喉痹肿塞:生半夏末搐鼻内,涎出效。(《濒湖集简方》)
⒄治产后晕绝:半夏末,冷水和丸,大豆大,纳鼻中。(《肘后方》)
⒅治奶发,诸痈疽发背及乳方:末半夏,鸡于白和涂之,水磨敷。(《补缺肘后方》)
⒆治小儿惊风:生半夏5克,皂角2.5克。为末,吹少许入鼻。(《仁斋直指方》嚏惊散)
⒇治重舌木舌,肿大塞口:半夏煎醋,合漱之。(《纲目》)
(21)治诸瘘五六孔相通:生半夏末,水调涂孔内,一日二次。(《外科小品》)
(22)治外伤性出血:生半夏、乌贼骨等分,研细末,撒患处。(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23)治蛇伤:鲜半夏、鸭食菜(苦麻菜)、香蒿尖各等量,混合捣碎成膏状,敷于伤处。(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24)老人风痰。用半夏(泡七次,焙过)、硝石各25克,共研为末,加入白面捣匀,调水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五十丸,姜汤送下。
(25)风痰头晕(哎逆目眩,面色黄,脉弦)。用生半夏、生天南星、寒水石(煅)各50克,天麻25克,雄黄10克,小麦面150克,共研为末,加水和成饼,水煮浮起,取出捣烂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汤送下。极效。亦治风痰咳嗽、二便不通、风痰头痛等病。
(26)热痰咳嗽(烦热面赤,口燥心痛,脉洪数)。用半夏、天南星各50克,黄芩75克,共研为末,加姜汁浸蒸饼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饭后服,姜汤送下。此方名小黄丸。
(27)湿痰咳嗽(面黄体重,贪睡易惊,消化力弱,脉缓)。用半夏、天南星各50克,白术75克,共研为末加薄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姜汤送下。此方名白术丸。
(28)气痰咳嗽(面白气促,洒淅恶寒,忧悉不乐,脉涩)。用半夏、天南星各一两,官桂半两,共研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汤送下。此方名玉粉丸。
(29)呕吐反胃。用半夏三升、人参150克、白蜜一升、水一半二千,细捣过,煮成三升半,温服一升。一天服两次。此方名为大半夏汤。
(30)黄疸喘满,小便自利,不可除热。用半夏、生姜各250克,加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两次服下。(31)老人便结。用半夏(泡,炒)、生硫磺,等分为末加自然姜汁煮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此方名半硫丸。
(32)失血喘急(吐血下血,崩中带下,喘急痰呕,中满宿瘀)。用半夏捶扁,包在以姜汁调匀的面中,放火上煨黄,研为末,加米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开水送下。
(33)喉痹肿塞。用生半夏末 鼻内,涎出见效。
(34)骨鲠在咽。用半夏、白牙,等分为末,取一匙,水冲服,当呕出。
忌食羊肉。
【临床应用】
①治疗呕吐用姜半夏制成1:1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2毫升。治疗各种呕吐,临床上可代替爱茂尔应用,有人认为其镇吐作用比爱茂尔强两倍多。未发现副作用。
②治疗疟疾生半夏10克,捣烂置于胶布上。于疟疾发作前3~4小时贴于脐部,可控制发作。
③治疗急性乳腺炎取生半夏5~10克,葱白2~3根,共捣烂,揉成团(亦可用生半夏捣细和米饭少许捏成丸),塞于患乳对侧鼻孔,每日2次,每次塞半小时。用于急性乳腺炎早期计72例,多数治疗2~3次见效。
④治疗鸡眼半夏研末敷于患部。用药前先洗净患处,消毒后用手术刀削去鸡眼的角化组织,呈一凹面,然后放入半夏末,外贴胶布。经5~7天后,鸡眼坏死脱落,生出新生肉芽组织,再过数日即可痊愈。治疗30余例未见复发。
⑤治疗牙痛生半夏50克,捣碎,置于90%酒精150克中,浸泡1日后即可使用。用时以棉球蘸药液塞入龋齿洞中,或涂擦痛牙周围。治疗100余例,95%以上患者均有效果。
⑥治疗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生半夏研末溶于米酒或50%酒精中(1份半夏,3份酒精),浸泡24小时以上,取上层澄清液滴耳。用时先用双氧水洗涤外耳道,然后滴入药液数滴,每天1~2次。据10例观察,对急性中耳炎效果较好,一般1~2天见效,1周内可治愈。
⑦预防和减轻血吸虫病口服锑剂的中毒反应口服锑剂治疗血吸虫病过程中,呕吐是常见的毒性反应,往往迫使治疗中断;如于口撮锑剂同时加服法半夏粉与甘草粉,则有预防或减轻中毒反应的作用。每口服锑剂1次,服半夏粉3.2分,生甘草粉4.8分。据12例观察,一般服药期间都能照常工作,精神愉快,食欲正常;仅4例有轻微不适:略感恶心呕吐,或短暂的腹痛或腹泻,均不影响工作。
⑧治疗矽肺据144例各期患者的初步观察,对主观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客观检查除个别病例的血清粘蛋白下降和血矽增高外,其它检查(如X线摄片)尚无明显变化。少数病例对肝功能有不良影响,尿中出现红细胞,故应用时应紧密注意肝肾的毒性反应。
用法:用姜半夏口服、肌肉注射或喷雾给药,剂量一般为每日35克。治疗持续1~10个月不等,大多在3~5个月左右。
【中毒处理】曾有报道,4例误食生半夏0.1~0.2克、1.4克、1.8克、2.4克而引起中毒者,症状表现主要为口腔及咽喉部粘膜的烧灼感和麻辣味,胃部不适、恶心及胸前压迫感。
4例中除1例因误食量甚少而自愈外,其余3例均经服生姜而痊愈。
鉴别要点
半夏与类似品水半夏的区别:
前者类圆球形而略扁,表面白色至黄白色,中间凹窝周围密布麻点根痕,断面洁白细腻、富粉性。水半夏则多为圆锥形或椭圆形,隐约可见根痕(不明显),断面白色,粉性。只要抓住上述两者特征,则易分辨。 而伪品山珠南星则形似南星(较半夏大),而切片充半夏则片形呈腰形片状,均易识别。滴水珠则块茎类扁球形而较大,四周可见突起的小块茎,可资区分。
名典鉴别
1、汉·《神农本草经》:“半夏味辛平。生川谷。”
2、《名医别录》曰:“半夏生槐里川谷。五月、八月采根,阴干。”
3、陶弘景曰:“槐里属扶阳。今第一出青州,吴中亦有,以肉白者为佳,不厌陈久。”
4、吴普曰:“生微丘或山野中,二月始生叶,三三相偶。白花圆上。”
5、唐·苏恭曰:“所在皆有。生平泽中者,名羊眼半夏,圆白为胜。然江南者大者径寸,南人特重之。顷来互用,功状殊异。其苗似是由跋,误以为半夏也。”
6、宋·苏颂曰:“在处有之,以齐州者为佳。二月生苗一茎,茎头三叶,浅绿,颇似竹叶,而生江南者似芍药叶。根下相垂,上大下小,皮黄肉白。五月、八月采根,以灰裹三日,汤洗暴干。蜀图经云:五月采则虚小,八月采乃实大。其平泽生者甚小,名羊眼半夏。由跋绝类半夏,而叶不同。”
7、明·《本草蒙筌》载:“半夏,山川泽谷,处处有之。苗起一茎,茎头三叶。根名半夏,八月采收。”
8、李时珍曰:“礼记月令:五月半夏生。盖当夏之半也,故名。”
9、清·《本草从新》、《本草求真》则较全面地总结其功用及制曲等方法,少及形状,故略。
快速鉴别
块茎类圆球形,直径0.8~1.5cm。表面白色或黄白色,上端多圆平,中间有凹窝(茎的残痕),呈黄棕色,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质坚实,断面富粉性,细腻洁白。味辛辣。品质以个大、色白、质坚实、粉性足者为佳。
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Breit.],以块茎入药。半夏有毒,不经过泡制不能入药,是属于有毒植物。有燥湿化痰、祛寒作用,主治咳嗽痰多、胸闷胀满、恶心呕吐,生外用治疖肿。主产于南方各省区,东北、华北、长江流域诸省均有栽培。
半夏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块茎球形,叶基生,叶片掌状三出,在叶柄或小叶分枝处着生珠芽,可作繁殖材料,由块茎生出的植株可抽出花茎,肉穗花序,外具有佛焰苞,浆果,嫩时绿色,熟时红色图。
繁殖力强,能耐寒,不耐干旱,忌烈日暴晒,半夏喜温暖阴湿的环境,生长在沙质壤士,在房前屋后、山野溪边、林下都可见到半夏,前茬以豆科和玉米为宜,忌黏重土壤。
1.选地整地
半夏对土壤要求不严,除盐碱地之外,一般土壤均可,以沙质壤上为宜。种在桑园,果园和高秆作物下边进行间作,与玉米间作每隔130厘米栽一行玉米,穴距66厘米,每穴2株。上面宜平,每公顷地施圈肥或土杂肥37500~60000千克,施过磷酸钙225~300千克,撒于畦面。
2.繁殖方法
分块茎繁殖、珠芽繁殖、种子繁殖,但种子和珠芽繁殖当年不能收获,用块茎繁殖当年能收获。
(1)块茎繁殖
挖当年生的小块茎用湿沙土混拌存放在阴凉处进行繁殖。栽植时间分为春秋两季。春季三月份,栽前浇透水,块茎用5%草木灰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或0.005%高锰酸钾液或食醋300倍液浸泡块茎2~4小时,晾干后将块茎按大小分别栽植,行距16~20厘米,株距6~10厘米,穴探5厘米,每穴裁2块,覆土3-5厘米,每公顷需块茎750千克左右,大的块茎300千克左右。
(2)珠芽繁殖
夏秋间利用叶柄下珠芽栽培,行距10-16厘米,株距6-10厘米,开穴,每穴放株芽3~5个,覆土1.6厘米。
(3)种子繁殖
此法由于种苗不足或育种时采用,从秋季开花后十余天佛焰苞枯萎采收成熟的种子,放在湿沙中贮存,备播种,分春秋二季播种,春天在做好的畦上按行距10~13厘米开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10~13厘米,并盖稻草保墒,当苗高10厘米时定植。此外也有一种很粗放的繁殖方法,半夏繁殖力很强,种过的地上每年连绵不断地有半夏生长,所以不必另播种,加以管理,即可收获,但产量低。
3.田间管理
(1)浇水:半夏喜湿润,无论哪种方法播种前必须浇水,在生长期天气热,需要经常浇水,土壤中不可缺水,如果遇到干旱,引起苗子枯萎倒伏。有了水分条件再长新芽影响产量,但不能有积水,否则乱根。
(2)培土:珠芽生长需要培土,所以6、7月份在叶柄下部培土,追肥2次,每公顷施圈肥7500~15000千克,或稀薄人粪尿,每次培土从行间取土盖上珠芽,培土1.6厘米以上,生长期要经常松土除草。
(3)摘蕾:除作种子外,生长期长出的花蕾全部摘掉,促使块茎生长肥大,可提高产量。
4,病虫害防治
(1)叶斑病
在叶上长紫褐色小斑。
防治方法:发病前和初期,喷1:1:120波尔多液或60%代森锌500倍液,每7~10天1次,连续2~5次。
(2)红天蛾
7、8月份幼虫把叶子咬成缺刻。
防治方法:幼龄期喷90%敌百虫800倍液,人工捕捉。
当秋季地上部枯萎,开始采收,用块茎和珠茎繁殖,在当年或第二年采收,种子需3~4年才采收,用三齿或二齿耙挖畦土,收块茎,大的作药用,小的作繁殖材料。作药用的在内堆放10~12厘米“发汗”,筛去泥土,按大中小分档装入麻袋或化纤编织袋内,每袋装2/3,扎紧口袋放在水泥池内,灌入冷水,水面淹没盛药袋的一半,穿上高统水鞋连续踩25分钟左右,并注意翻袋,至此袋内鲜半夏已全部脱皮。放在清水中洗去皮,捞出半夏,使块茎洁白,晾干表皮水,用硫磺熏至透心,放在阳光下暴晒,不断翻动晒干,每公顷产干货3750千克左右,切忌生半夏有毒,不可内服,必经泡制才能用。
烘干:用无烟火烘干,温度35~60℃,不时翻动,力求干燥均匀。
3 生半夏化学成分
据分析,生半夏的药效成分包括β-谷甾醇及其葡萄糖苷、黑尿酸及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β-氨基丁酸;儿茶醛即为半夏辛辣刺激性物质,它不易溶于水,且遇高温后分解。故生半夏入丸散时有毒副作用,经过炮制或水煎煮无刺激作用。
4 生半夏的临床应用
生半夏入传统汤剂不但安全无毒且疗效高于制半夏,在降逆止呕、化痰镇咳、辛开泄痞等方面用制半夏效力不佳者改用生半夏即显效。对于阴虚火旺的患者来说,也不必禁忌,只要符合生半夏的适应证就应该用。在养阴药中掺以少量半夏即可达到养阴而不腻膈的目的。生半夏入汤剂剂量与毒性反应似无明显关系,需注意,在应用生半夏时应先煎沸30 min为妥,这样绝无口麻等副作用。
四、规范化“GAP”栽培技术
〈一〉选地宜选湿润肥沃、保水保肥力较强、质地疏松、排灌良好、呈中性反应的沙质壤土种植,亦可选择半阴半阳的缓坡山地。可连作2~3年。涝洼、盐碱、重金属含量高的地块不宜种植。土壤选好后,还应对周围的环境进行考察,1000米内没有污染源,离交通主干道100米以上,所用的灌溉水应符合国家农田灌溉水标准。〈二〉整地地选好后,于10~11月间,深翻土地20cm左右,除去石砾及杂草,使其风化熟化。半夏生长期短,基肥对其有着重要的作用,结合整地,每亩施入发酵好的厩肥或堆肥2000kg,过磷酸钙50kg,翻入土中作基肥。于播前,再耕翻一次,然后整细耙平,起宽1.3m的高畦,畦沟宽40cm。
〈三〉药剂拌种人工栽培半夏的病虫害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一旦发现有病虫害发生,治疗起来相当麻烦,不但影响了半夏的生长,同时容易产生农药残留,增加了成本。所以,播种前的种茎处理非常重要,慎选药物和剂量及方法,切不可大意和马虎。
〈四〉催芽催芽栽种并加盖地膜不仅使半夏早出苗,增加了30余天的生育期,而且还能保持土壤整地时的疏松状态,促进根系生长,使半夏的根粗长,根系扩大,增强抗旱防倒苗能力。
〈五〉栽种
1、栽种时间:不同地区栽种时间不尽相同,黄淮地区一般雨水至惊蛰间栽种最宜,无冻害的南方可冬季栽培,西北部地区的栽种时间可适当向后推迟。总之,适时早播并采取有效措施,可使半夏叶柄在土中横生并长出珠芽,在土中形成的珠芽个大,并能很快生根发芽,形成一棵新植株,并且产量高。
2、栽种方法:在整细耙平的备播畦面上开横沟条播。把已分开大小种茎分开播种,一级种茎行株距较稀,播种较深;依次类推,四级种茎行株距较稠,种植较浅。播后,上面施一层混合肥土,由腐熟堆肥和厩肥加入畜肥、草土灰等混拌均匀而成,最后覆土少低于地面即可。(也可采用现实新技术半机诫化播种,一次完成,可提高效率80%)
3、喷洒除草剂:由于半夏生长期间杂草较多,尤其是在苗期,往往是看不见半夏只见草,所以,半夏播种完成后,马上喷洒半夏专用除草剂,并立即盖上地膜,可有效防治杂草的危害,特别对禾本科杂草的防治效果达100%4、覆盖地膜:待喷洒除草剂后要立即盖上地膜,所用地膜可以是普通农用地膜(厚0.014mm),也可以用高密度地膜(0.008mm)。地膜宽度视畦的宽窄而选。盖膜三人一组,先从畦的两埂外侧各开一条8cm左右深的沟,深浅一致,一人展膜,二人同时在两侧拉紧地膜,平整后用土将膜边压在沟内,均匀用力,使膜平整紧贴畦埂上,用土压实。
〈六〉、田间管理
1、揭掉地膜:半夏出苗后,待苗高2~3cm时,应及时“破膜放苗”,或苗出齐后揭去地膜,以防膜内温度过高,烤伤小苗。
2、中耕松土:半夏植株矮小,在生长期间要经常松土除草,避免草荒。同时,中耕还可破除土壤板结,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对半夏的生长非常有利。一般中耕深度不要超过5cm,避免伤根。
3、摘除花蕾:为了使养分集中于地下块茎,促进块茎的生长,有利增产,除留种外,应把抽出的花蕾分批摘除。
4、水肥管理:半夏喜湿怕旱,无论采用直播或套种,在播种前都应浇一次透水,以利出苗。出苗前后不宜再浇,以免降低地温。立夏前后,天气渐热,半夏生长加快,干旱无雨时,可根据墒情适当浇水。浇后及时松土。夏至前后,气温逐渐升高,干旱时可7~10天浇水一次。处暑后,气温渐低,应逐渐减少浇水量。经常保持栽培环境阴凉而又湿润,可延长半夏生长期,减少倒苗,有利光合作用,多积累干物质。因此,加强水肥管理,是半夏增产的关键。除施足基肥外,生长期追肥4次。第一次于4月上旬齐苗后,每亩施入1∶3的人畜粪水1000kg;第二次在5月下旬珠芽形成期,每亩施用人畜粪水2000kg;第三次于8月倒苗后,当子半夏露出新芽,母半夏脱壳重新长出新根时,用1∶10的粪水泼浇,每半月一次,至秋后逐渐出苗;第四次于9月上旬,半夏全苗齐苗时,每亩施入腐熟饼肥25kg,过磷酸钙20kg,尿素10kg。经常泼浇稀薄人畜粪水,有利保持土壤湿润,促进半夏生长,起到增产的作用。若遇久晴不雨,应及时灌水,若雨水过多,应及时排水,避免因田间积水,造成块茎腐烂。
5、培土:珠芽在土中才能生根发芽,在6~8月间,有成熟的珠芽和种子陆续落于地上,此时要进行培土,从畦沟取细土均匀地撒在畦面上,厚约1~2cm。追肥培土后无雨,应及时浇水。一般应在芒种至小暑时培土二次,使萌发新株。二次培土后行间即成小沟,应经常松土保墒。半夏生长中后期,每10天根外喷施一次0.2%磷酸二氢钾或三十烷醇,有一定的增产效果。
〈七〉刨收加工
1、适时刨收:半夏的收获时间对产量和产品质量影响极大。适时刨收,加工易脱皮、干的快、商品色白粉性足、折干率高。刨收过早,粉性不足,影响产量。刨收过晚不仅难脱皮、晒干慢,而且块茎内淀粉已分解,加工的商品粉性差、色不白,易产生“僵子”(角质化)质量差,产量更低。倒苗后再刨收,费工三倍还多。根据山东菏泽市润康中药材研究所多年人工栽培半夏研究结果表明,半夏的最佳刨收期应在秋天温度降低于13度以下,叶子开始变黄绿时刨收为宜;黄淮地区气温13度正为“秋分”前后;长江流域要根据气温差别适当向后推迟;东北各地气温偏低,要适当提前刨收。
2、刨收方法:在收获时,如土壤湿度过大,可把块茎和土壤一齐先刨松一下,让其较快的蒸发出土壤中水分,使土壤尽快变干,以便于收刨。刨收时,从畦一头顺行用爪钓或铁镐将半夏整棵带叶翻在一边,细心地拣出块茎。倒苗后的植株掉落在地上的珠芽应刨收前拣出。刨收后地中遗留的枯叶和残枝应检出烧掉,以减轻明年病虫害的发生。
3、加工技术:
(1)发酵:将收获的鲜半夏块茎堆放室内,厚度50厘米,堆放15—20天,检查发现半夏外皮稍腐,用手轻搓外皮易掉,既可。
(2)去皮:将发酵后的半夏块茎用筛分出大、中、小三级。数量少的可采用人工去皮,其方法是,将半夏块茎分别装入编织袋或其他容器内,水洗后,脚穿胶靴踏踩或用手来回反复推搓10分钟,倒在筛子里用水漂去碎皮,未去净皮的拣出来再搓,直至全部去净为止。如果较大的块茎去皮后,底部(俗称“后腚门”)仍有一小圆块透明的“茧子”时,量少可用手剥去,量多再装袋搓掉,直至半夏块茎全部呈纯白色为止。面积较大的半夏基地,可采用机械脱皮。
(3)干燥:脱皮后的半夏需要马上晾晒,在阳光下暴晒最好,并不断翻动,晚上收回平摊于室内晾干,次日再取出晒至全干,既成商品。如半夏数量较大,最好建有烘房,随脱皮,随烘干,不受天气影响,其加工的半夏商品质量较好。
一项关于中药材研究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半夏、何首乌、金钗石斛等八种药材规范化种植和野生保护抚育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于2013明年7月29日通过科技部组织的项目验收。
该项目开展了半夏、何首乌、金钗石斛等8种药材种质资源、种源筛选及繁育、测土配方施肥、企业内控质量标准等研究,收集了种质资源2.7万份(株),建立了种质资源圃89亩,开展了种质资源评价,筛选出了优良种源8个,建立了良种繁育圃1100亩;制定了25个药材生产种子种苗质量标准、279个规范化的生产操作技术规程、8个企业内控质量标准;通过集成示范,建立了半夏、何首乌、续断、头花蓼四种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2万余亩,建立了淫羊藿、金钗石斛、杠板归、白及四种药材野生保护抚育基地1万6千余亩,使半夏亩增产23.59%,何首乌亩增产21.69%,续断亩增产46.90%,头花蓼亩增产13.20%;头花蓼、淫羊藿、金钗石斛GAP基地通过了现场检查认证,提交了半夏GAP基地现场检查认证申报材料。
1、生半夏:拣去杂质,筛去灰屑。
2、法半夏:取净半夏,用凉水浸漂,避免日晒,根据其产地质量及其颗粒大小,斟酌调整浸泡日数。泡至10日后,如起白沫时,每半夏100斤加白矾2斤,泡1日后再进行换水,至口尝稍有麻辣感为度,取出略晾。另取甘草碾成粗块,加水煎汤,用甘草汤泡石灰块,再加水混合,除去石灰渣,倒入半夏缸中浸泡,每日搅拌,使其颜色均匀,至黄色己浸透,内无白心为度。捞出,阴干。(每半夏100斤,用白矾2斤,甘草16斤,石灰块20斤)
3、姜半夏:取拣净的半夏,照上述法半夏项下的方法浸泡至口尝稍有麻辣感后,另取生姜切片煎汤,加白矾与半夏共煮透,取出,晾至六成干,闷润后切片,晾干。(每半夏100斤,用生姜25斤,白矾12斤8两,夏季用14斤8两)
4、清半夏:取拣净的半夏,照上述法半夏项下的方法浸泡至口尝稍有麻辣感后,加白矾与水共煮透,取出,晾至六成干,闷润后切片,晾干。(每半夏100斤,用白矾12斤8两,夏季用14斤8两)
5、《雷公炮炙论》:修事半夏四两,用捣了白芥子末二两,头醋六两,二味搅令浊,将半夏投于中,洗三遍用之,半夏上有鄛涎,若洗不尽,令人气逆,肝气怒满。
6、陶弘景:半夏,用之皆先汤洗十许过,令滑尽,不尔戟人咽喉。
1、一切血证及阴虚燥咳、津伤口渴者忌服。 血证及燥痰者禁服,孕妇慎服。 [3][1]
2、《本草经集注》:射干为之使。恶皂荚。畏雄黄、生姜、干姜、秦皮、龟甲。反乌头。
3、《药性论》:忌羊血、海藻、饴糖。 柴胡为之使。
4、张元素:诸血证及口渴者禁用。孕妇忌之,用生姜则无害。
5、《医学入门》:凡诸血证及自汗,渴者禁用。
6、半夏使用不当可引起中毒,表现为口舌咽喉痒痛麻木,声音嘶哑,言语不清,流涎,味觉消失,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严重者可出现喉头痉挛,呼吸困难,四肢麻痹,血压下降,肝肾功能损害等,最后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7、曾有报道,4例误食生半夏0.1~0.2克、1.4克、1.8克、2.4克而引起中毒者,症状表现主要为口腔及咽喉部粘膜的烧灼感和麻辣味,胃部不适、恶心及胸前压迫感。4例中除1例因误食量甚少而自愈外,其余3例均经服生姜而痊愈。
块茎含挥发油,内含主成分为3-乙酰氨基-5-甲基异唑(3-acetoamino-5-methylisooxazole),丁基乙烯基醚(butyl-ethylene ether),3-甲基二十烷(3-methyleicosane),十六碳烯二酸(hexadecylendioic acid),还有2-氯丙烯酸甲酯(methyl-2-chloropropenoate),茴香脑(anethole),苯甲醛(benzaldehyde),1,5-戊二醇(1,5-pentadiol),2-甲基吡嗪(2-methylpyrazine),柠檬醛(ciTCMLIBal),1-辛烯(1-octene),β榄香烯(β-elemene),2-十一烷酮(2-undecanone),9-十七烷醇(9-heptadecanol),棕榈酸乙酯(ethylpalmitate),戊醛肟(pentaldehyde oxime)等60多种成分。还含左旋麻黄碱(ephedrine),胆碱(choline),β-谷甾醇(β-ssitosterol),胡萝卜甙(daucosterol),尿黑酸(homogentisic acid),原儿茶醛(protocatechualdehyde),姜辣烯酮(shogaol),黄芩甙(baicaline),黄芩甙元(baicalein),姜辣醇(gingerol),1,2,3,4,6-五-O-没食子酰葡萄糖(1,2,3,4,6-penta-Ogalloylglucose),12,13-环氧-9-羟基十九碳-7,10-二烯酸(12,13-epoxy-9-hydroxynonadeca-7,10-dienoic acid)及基衍生物等。又含以α-及β-氨基丁酸(aminobutyric acid),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为主成分的氨基酸和以钙、铁、铝、镁、锰、铊、磷等为主的无机元素。另含多糖,直链淀粉,半夏蛋白(系1种植物凝集素)和胰蛋白酶抑制剂。
1、镇咳作用:生半夏、姜半夏、姜浸半夏和明矾半夏的煎剂,0.6-1g/kgig或iv,对猫碘液注入胸腔或电刺激喉上神经所致的咳嗽有明显的镇咳作用,且可维持5小时以上。0.6g/kg的镇咳作用接近于可待因lmg/kg的作用。
2、抑制腺体分泌的作用: 半夏制剂ip,对毛果芸香碱引起的唾液分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亦有报道煎剂po时,唾液分泌先增加,后减少。
3、镇吐和催吐作用: 半夏加热炮制或加明矾、姜汁炮制的各种制剂,对去水吗啡、洋地黄、硫酸铜引起的呕吐,都有一定的镇吐作用。上述3种催吐剂的作用机制不同,而半夏都可显示镇吐作用,推测其镇吐作用机制是对呕吐中枢的抑制。
4、抗生育作用:半夏蛋白1.25mg/ml(在0.9%NaCl中)sc0.2ml对早孕小鼠的抑孕率为50%。结晶半夏蛋白经6M盐酸胍变性后,用分步透析法(即用缓冲液等体积递减稀释变性剂),最终恢复半夏蛋白在生理盐水中平衡,去除变性剂后可以重新天然化,并恢复其原有活力。不同逆转条件的恢复半夏蛋白,对小鼠抗早孕的抑孕率在69-88%之间,仅一种逆转条件为5-8℃者,抑孕率仅36%。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定位术显示子宫内膜、腺管上皮细胞以及胚胎外胚盘锥体上某些部分细胞团和半夏蛋白有专一性的结合。这些部位很可能就是外源蛋白质一半夏蛋白的抗孕作用部位。如直接将半夏蛋白注入小鼠子宫腔内也表明有抗早孕作用。如果上述结合部位确实是半夏蛋白影响小鼠已着床的子宫内膜和胚胎,产生抗早孕作用,则上述部位也可能起着床识别的作用,因为半夏蛋白不仅能终止小鼠早期妊娠,还有制止兔胚泡着床的效应。半夏蛋白还有很强的抗兔胚泡着床作用,子宫内注射500ug,抗着床率达100%。经半夏蛋白作用后的子宫内膜能使被移植的正常胚泡不着床。在子宫内经半夏蛋白孵育的胚泡移植到同步的假孕子宫,着床率随孵育时间延长而降低。
5、对胰蛋白酶的抑制作用: 半夏胰蛋白酶抑制剂只抑制胰蛋白酶对酰胺、酯、血红蛋白和酪蛋白的水解,不能抑制胰凝乳蛋白酶、舒缓激肽释枚酶、枯草杆菌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对各自底物的水解。抑制剂对猪胰蛋白酶水解酰胺、酯、血红蛋白和酪蛋白的重量抑制比值分别为1:0.71、1:O.88、1:0.71和1:0.71。从化学分子大小的范围看,半夏胰蛋白酶抑制剂应属大分子抑制剂。
6、炮制品的药理作用: 清半夏(按中国药典85年版制法)水煎液200%浓度26.5ml/kg预防给药时,对氯化钡诱发的大鼠室性心律失常有明显的对抗作用(P<0.05)。小鼠ip60g/kg对自发活动有明显的影响(P<0.05)。Ip15g/kg或30g/kg可显著增加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剂量的睡眠率(P<0.05)。并有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大剂量对电惊厥有轻微的对抗趋势。30ml/kg剂量ig,可明显抑制(P<0.05)硝酸毛果芸香碱5mg/kg对唾液的分泌作用。
7、其它作用:
降压作用: 半夏浸膏对离体哇心和兔心呈抑制作用。Iv对犬、猫和兔有短暂降压作用,具有快速耐受性。煎剂ig时小鼠肾上腺皮质功能有轻度刺激作用。若持续给药,能引起功能抑制。
8、凝血作用:半夏蛋白也是一种植物凝集素,它与兔红血球有专一的血凝活力,浓度低至每1ml2μg仍有凝集作用。除免红细胞外,对羊、狗、猫、豚鼠、大鼠、小鼠和鸽的红细胞亦有凝集作用。但不凝集人、猴、猪和鸡、鸭、鹅、龟、蟾蜍、鳝的红细胞。半夏蛋白是目前已知的唯一只与甘露糖而不与葡萄糖结合的一种具有凝集素作用的蛋白质。除红细胞外半夏蛋白亦凝集其它细胞,对小鼠脾细胞、人肝癌细胞(QGY7703-3和7402)、艾氏腹水癌和腹水型肝癌细胞均能被半夏蛋白凝集,但它不凝集大鼠附睾和猪大网膜脂肪细胞,虽然它能和这两种细胞结合。提示半夏蛋白的细胞凝集作用不仅具有动物种属专一性并存在细胞类别专一性。
9、促细胞分裂作用:半夏蛋白的促细胞分裂作用亦有动物种属专一性,它促使兔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但不促使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分裂。
10、治疗失眠:半夏治失眠远胜于酸枣仁和夜交藤合欢花之类。[3]
1、浸膏给小鼠腹腔注射半数致死量为13.142g/kg。家兔灌服0.5g/只/日,连服40日,一般情况良好,体重增加;剂量加倍,多数兔有腹泻,半数兔于20日内死亡。小鼠口服各种制剂的混悬液,以死亡为指标,则生半夏毒性最大,次为漂半夏,再次为生姜浸半夏和蒸半夏,白矾半夏最小。前四种给鸽灌胃均能引起呕吐,喂给豚鼠能使其声音嘶哑或失声,白矾半夏则无此副作用。经白矾处理似能解除半夏的毒性。半夏催吐成分不溶或难溶于水,加热可破坏。半夏水溶成分内加入醋酸铅后沉淀的物质中,含有引起蛙及小鼠骨胳肌痉挛的物质,用碱性醋酸铅生成的沉淀中,含有使蛙瞳孔散大的物质,滤液中则含有使蛙产生中枢性及箭毒样肌麻痹的物质。
2、毒性:半夏蛋白质皮下注射对小鼠的LD50为175mg/kg。生半夏及漂、姜浸和蒸半夏混悬剂及生半夏煎剂无上述反应;对小鼠急性毒性以生半夏混悬剂毒性最大,漂、姜浸及蒸制毒性依次降低,矾浸及煎剂毒性最低,因此,半夏的止吐、镇咳成分可溶于热水,而刺激咽喉失音及呕吐等毒性成分难于溶于水,不能因蒸、漂或姜浸破坏,但可被矾浸解除其毒性。生半夏粉(混悬液)0.5g/kg灌胃,连续3天,可促进小鼠胃肠运动,抑制大鼠胃液PGE2的分泌,抑制胃蛋白质酶活性,对胃粘膜损伤较大,而姜矾半夏和姜煮半夏抑制小鼠胃肠运动,对大鼠胃液PGE2的含量及胃蛋白酶活性无明显影响,说明两种姜制半夏的方法可消除生半夏对胃肠粘膜的损作用。生半夏、姜半夏、法半夏10g/kg腹腔注射,连续10天,对小鼠胚胎有毒性,并有致畸作用。
3、生半夏浸膏小鼠1次ip的LD50为325mg(生药)/kg。生半夏混悬液ig给药的LD50为42.7±1.27g/kg。制半夏混悬液(制半夏按中国药典1985年版方法)ig给药,每3小时l次,共5次。总剂量80g/kg,观察l周,对小鼠未见任何毒性反应。与同剂量的生半夏组比较,说明炮制用的白矾对生半夏有解毒作用。生半夏汤剂和制半夏汤剂ig给于小鼠,每次0.8ml/只,每隔3小时l次,连续给药5次。总剂量为100g/kg。观察1周,未见任何毒性反应,表明生半夏制成汤剂后比生半夏混悬液的毒性己大大降低。亚急性毒性和蓄积毒性试验:小鼠100只,均分5组。对照组ig常水。生半夏9g/kg(=1/5LD50)组:ig30%生半夏混悬液。生半夏4.5g/kg(-1/10LD50)组:igl5%生半夏混悬液。生半夏2.25g/kg(-1/20LD50:ig7.5%生半夏混悬液。制半夏9g/kg组:ig30%制半夏混悬液。每天给药1次,连续3周。结果:制半夏对小鼠体重无影响;而生半夏各组均有显著地抑制小鼠体重增长的作用,随时间和剂量的增加而作用更为显著。制半夏组未见毒性反应,而生半夏各组均有死亡。肝、肾功能虽然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肾指数(肾重/体重)显然地高于对照组。提示生半夏较长时间给药后引起肾脏代偿性的增大。生半夏长时间给药所引起的中毒靶器官主要是肝肠和肾脏。病理检查,各给药组和对照组比较,均未见明显的病理形态学的改变。
4、半夏对大白鼠妊娠和胚胎的毒性试验表明:生半夏粉9g/kgig,对妊娠母鼠和胚胎均有非常显著的毒性,而相同剂量的制半夏粉与对照组无显著的差异,但制半夏汤剂30g/kg(相当于临床常用量的150倍)能引起孕鼠阴道出血,胚胎早期死亡数增加,胎儿体重显著降低。生半夏汤剂30g/kg对大鼠妊娠和胚胎的毒性与制半夏汤剂无差异,说明对妊娠和胚胎产生毒性的成分不因炮制而降低。姜半夏30g/kg剂量,可诱发孕小鼠骨髓细胞姐妹染色体交换(SCE)轻微升高,15g/kg和9g/kg剂量无影响,说明高剂量(相当临床剂量100倍)对DNA可能有一定损伤作用。而3个剂量对胎鼠肝细胞的SCE率均无影响,说明胎盘对姜半夏可能有屏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