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批

布谷鸟

布谷鸟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鸟类,它的叫声是比较特殊的,只要一听到它的叫声,就知道是布谷鸟在叫。布谷鸟不会筑巢,一般产卵的时候不是自己来孵化,而且偷偷把别的鸟的蛋偷走,然后自己在别的鸟巢中产卵,是不是很有趣呢。

经验文章 概述

布谷鸟的外形特征是什么?

布谷鸟相信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可是能见到布谷鸟的应该算是比较少的吧,平时的时候一般只能够听到布谷鸟的声音,可是沿着声音走近去看,布谷鸟又不见了。那么布谷鸟到底长什么样呢。下面就来揭晓下布谷鸟的真实面貌是怎么样的。

普通布谷鸟身长约16厘米,羽毛大部分或部分呈明亮的鲜绿色。大型的地栖布谷鸟身长可达90厘米。多数地栖布谷鸟呈土灰色或褐色,也有些身上有红色或白色的斑纹。有些热带布谷鸟的背上翅膀上有像彩虹一样的蓝色。多数布谷鸟的翅短。尾巴较长,有的特别长。尾巴羽毛的尖端还点缀着白色。四声杜鹃的羽毛为黑白相间,地栖布谷鸟的腿比树栖布谷鸟长。脚有四趾,二趾向前,二趾向后。脚掌前后有双趾。喙粗壮结实,有点向下弯曲,飞行急速无声。芒种前后四声杜鹃几乎昼夜都能听到它那宏亮而多少有点凄凉的叫声,叫声特点是四声一度——“快快割麦!快快割麦!”、“快快播谷!快快播谷!”

布谷鸟的生活习性是什么?

布谷鸟,又名大杜鹃,它属于巢寄生的一种鸟类。巢寄生是一种鸟类将卵产在其它鸟的鸟巢中,由义亲代为孵化和育雏的一种特殊的繁殖行为。大杜鹃,就是一种种间巢寄生类型。大杜鹃是现有巢寄生鸟类80多种中最典型的一种鸟,它可把卵寄生在125种其它鸟类的巢中。

巢寄生行为表现在:宿主的选择,大杜鹃在繁殖期寻找与孵化期和育雏期相似、雏鸟食性基本相同、卵形与颜色仿的宿主,多为雀形目鸟类。寄生时间上,大杜鹃多在宿主开始孵卵之前,乘宿主离巢外出时快速寄生产卵。春末夏初,便向北飞。它自己不会做窝,也不孵卵,平均每年产蛋2-10个,却把产的蛋放在画眉、苇茑的巢窝里,让这些鸟替自己精心孵化。而且它每飞到一个巢窝里只产一个卵。巢寄生的协同进化,表现在宿主卵的形态特征上。寄生者的卵在颜色、大小等但存有不显差异。同时宿主对卵的分辨模糊也是一个方面。对宿主繁殖影响,大杜鹃常表现在产卵前把宿主一枚卵移走,或全部推出巢外,迫使宿主重新产卵。而一旦巢寄生的雏鸟孵出,它有将义亲的雏鸟推出巢外的习性,从而独享义亲抚育,这样宿主的繁殖成功率将降低。

布谷鸟的栖息之地

布谷鸟喜欢栖居在开阔的林地,特别是近水的地方,常在清晨不停地鸣叫,有时可长害半小时,鸣声好似“喀咕-喀咕”,“喀喀咕”,声音响亮,可传到数里之外;鸣叫的时候,头向前伸,尾羽上翘并散开。布谷生性隐怯,常匿在多叶的枝枝上,因而常是闻其声而不见其面。

繁殖时,性格孤独,雌雄不是终日成对生活。是典型的巢寄生者,自己从不筑巢,而将卵产于其它鸟的巢中。在不同地区内,杜鹃卵的形状、颜色随当地主要宿主不同而有差异,卵与宿主的卵难分,这是在长期自然选择下形成的。卵壳粗厚,在我国华南一带,卵的大小为23×17.2毫米。孵卵期约为12-14天。雏鸟孵出后,将义亲的幼鸟挤出巢外,独享“养母”的抚育。杜鹃以鞘翅目、膜翅目、鳞翅目等昆虫为食,据河北昌黎果区检验鸟胃,其中鳞翅目蛾类幼早碎片占近78%,天黎蛾科大青水蛾幼虫占22%多。在国内,除西藏羌塘至今没有记载外,各地均有。

看完以上内容,是不是对布谷鸟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小时候的时候经常学布谷鸟叫,但就是不知道布谷鸟是什么样的,觉得布谷鸟是一种神秘的鸟,现在看完是不是觉得对布谷鸟的神秘面纱已经揭开了,希望看到本文的朋友能够有所收获。

相关文章

手机页面
收藏网站 回到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