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皮,别称橘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味苦、辛,性温。归肺、脾经。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
橘皮,又称为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皮。橘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栽培于丘陵、低山地带、江河湖泊沿岸或平原。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区。10至12月果实成熟时,摘下果实,剥取果皮,阴干或通风干燥。广橘皮(陈皮)剥取时多割成3至4瓣。橘皮(陈皮)药材分"陈皮"和"广陈皮"。
中文名称
陈皮
分布区域
江西、湖南、贵州、云南、四川等地
用 量
3~l0g
别 称
橘皮
门
被子植物门
种
橘
采收时间
果实成熟时采收
界
植物界
科
芸香科
贮 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霉,防蛀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无患子目
属
柑橘属
陈皮又称橘皮,《纲目》:“橘皮,苦能泻能燥,辛能散,温能和。其治百病,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脾乃元气知母,肺乃摄气之要,故橘皮为二经气分之要,但随所配而补泻升降也。”《日用本草》:“能散能泻,能温能
陈皮补,能消膈气,化痰涎,和脾止嗽,通五淋”《本草经疏》:“辛能散,苦能泻,温能通行,则逆气下,呕嗽止,胸中瘕 热消矣,脾为运动磨物之脏,[1]气滞则不能消化水谷,为吐 逆、霍乱、泄泻等证,苦温能凿脾家之湿,使滞气运行,诸证自疗矣。”《本草汇言》:“味辛善散,故能开气;胃苦开泄,故能行痰;其气温平,善于通达,故能止呕、止咳,健脾和胃者也。东垣曰:夫人以脾胃为主,而治病以调气为先,如欲调气健脾者,橘皮之功居其首焉。”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 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橘属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栽培于丘陵、低山地带、江河湖泊沿岸或平原。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区。10至12月果实成熟时,摘下果实,剥取果皮,阴干或通风干燥。橘皮入药以陈久者为良,故名陈皮、贵老。王好古云:“橘皮以色红日久者为佳,故曰红皮、陈皮。”
橘皮药材,除上述橘类的果皮外,柑类及甜橙的果皮,有时亦作橘皮使用。
广东福建 四川 重庆浙江 江西湖南等地。其中以广东新会、四会、广州近郊产者质佳,
以四川、重庆等地产量大。10~12月间采挖。剥取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其中10月份采摘的柑皮色偏青,11月份的柑皮色呈黄,12月份的红色.柑果采摘后先是剥皮,晾干,密封储藏。只有收藏了3年以上的才能称为陈皮。
1. 用于胸腹胀满等症。橘皮辛散通温,气味芳香,长于理气,能入脾肺,故既能行散肺气壅遏 ,又能行气宽中,用于肺气拥滞、胸膈痞满及脾胃气滞、脘腹胀满等症。常与木香、枳壳等配伍应用。
2. 用于湿阻中焦、脘腹痞胀、便溏泄泻,以及痰多咳嗽等症。橘皮苦温燥湿而能健脾行气,故常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闷、便溏苔腻等症,可配伍苍术、厚朴同用
陈皮。又善于燥湿化痰,为治湿痰壅肺、痰多咳嗽的常用要药,每与半夏、茯苓同用。3. 用于脾虚饮食减少、消化不良,以及恶心呕吐等症。该品燥湿而能健脾开胃,适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消化不良、大便泄泻等症,常与人参、白术、茯苓等配合应用。因其既能健脾,又能理气,故往往用作补气药之佐使,可使补而不滞,有防止壅遏作胀作用。
此外,橘皮又能和中,可治胃失和降、恶心呕吐,若胃寒呕吐,可与生姜同用;胃热呕吐,又可配伍竹茹、黄连等药同用。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1。5%(压榨法)至2%(蒸馏法), 油中主要成分为D-柠檬烯(d-limonene),还含β-月桂烯(β-myrcene)α-及β-蒎烯(pinene)等, 另含黄酮类成分橙皮甙、新橙皮甙(neohesperidin)、柑橘素(tangeretin,5,6,7,8,4’-pentamethoxyflavone)、二氢川陈皮素(citromitin,5,6,7,8,3’,4’-hexamethoxyflavanone)及5-去甲二氢川陈皮素(5-O-desmethyl-citromitin);又报道川陈皮含橙皮甙约8.4%,川陈皮素(nobiletin)约0。15%.另含辛弗林(对羟福林)0.28%-2。54%.
【理化鉴别】
1.该品粉末0。3g加甲醇10ml, 加热回流20分钟,滤过, 取滤液1ml,加镁粉少量与盐酸1ml, 溶液渐成红色.(检查橙皮甙)
2.薄层层析:样 品 液:按上项制取滤液5ml,浓缩至1ml, 作供试溶液.对照品液:取橙皮甙加甲醇制成饱和溶液,作对照品液. 取出, 凉干,再以甲苯-醋酸乙酯-甲酸-水(20:10:1:1)的上层溶液展至约8cm.显 色:喷以三氯化铝试液, 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溶液色谱在与对照品溶液色谱相应位置, 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含量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醋酸-水(35:4:6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3nm.理论板数按橙皮苷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橙皮苦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4mg的溶液, 即得.津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该品粗粉约1g,精密称定, 置索氏提取器中,加石油醚(60~90℃)80ml, 加热回流2~3小时,弃去石油醚, 药渣挥干,加甲醇80ml, 再加热回流至提取液无色,放冷, 滤过,滤液置100ml量瓶中, 用少量甲醇分数次洗涤容器,洗液滤人同一量瓶中, 加甲醇至刻度,摇匀, 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5μl,注人液相色谱仪, 测定,即得.该品按干燥品计算, 含橙皮苷(C23H34O15)不得少于3.5%.
① 对心血管的作用小量陈皮煎剂使离体及在位蟾蜍心脏收缩力增强,输出量增加,对心率影响不大,加大剂量则出现心脏抑制,离体兔心灌流可使冠状血管扩张,蟾蜍全身灌流使流量减少,陈皮煎剂静脉注射可使犬肾容积减小,肾血管收缩,尿量减少,对犬及兔可使动脉压上升,在血压恢复后有短时间的下降现象,其作用与肾上腺素极为相似,反复用药亦不产生耐受性。陈皮中含有橙皮甙,能使兔耳灌流量增加,可拮抗肾上腺素引起的血管收缩。人工合成的甲基橙皮甙,为多种双氢黄酮型及查耳酮型的甲基橙皮甙混合物,降低血管通透性的效力较其他黄酮甙强,对狗冠状血管有扩张作用,在心肺装置及离体兔心灌流实验上,不影响心收缩力及心率,但整体实验时由于血压下降可引起反射性心率加速,0.5~1毫克的甲基橙皮甙对离体兔心的冠状血管扩张作用为茶碱效力的1/2~1/4,但持续时间较久,剂量增至10毫克时,对冠状血管的扩张作用增强,对心收缩力及心率仍无影响。对麻醉兔、猫、犬静脉注射有缓慢的降压作用,其降压原理是由于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研究甲基橙皮甙混合物中的各单体,对家兔的降压作用,离体兔心冠状血管扩张作用,动物在位后胺灌流(股动脉注射)增加流量的作用,以双氢黄酮型的3'-甲基-7-鼠李糖-2-甲基葡萄糖-橙皮素作用
陈皮最强。② 对平滑肌的作用陈皮煎剂对家兔及小白鼠离体肠管,麻醉兔、犬之在位胃及肠运动,小白鼠离体子宫均表现抑制,对麻醉兔在位子宫则呈强直性收缩,其作用与肾上腺素相似。甲基橘皮甙对豚鼠、家兔的肠管、气管、子宫及大白鼠胸部主动脉片均有松弛作用,但作用较弱,为罂粟碱的1/100以下。
③ 抗炎、抗溃疡、利胆作用橙皮甙不能减轻大鼠后肢脚爪因甲醛引起的浮肿,柑橘属植物中顺式香豆素则有抗炎作用。甲基橙皮甙(以二氢黄酮型为主的混合物)对毛细管的通透性(家兔氯仿法及小白鼠蛇毒法)也有抑制作用,并能防止蛇毒引起的出血,在甲基橙皮甙单体中,3'-甲基-7-鼠李糖-2-甲基葡萄糖-橙皮素抗炎作用最强,毒性最低。甲基橙皮甙对结扎幽门引起的大白鼠溃疡,有明显的抗溃疡作用,与维生素C及K合用能增强其效力,口服则无效,给大白鼠腹腔注射,迅速表现利胆作用,维生素C及K亦可增强此作用。
④ 其他作用橙皮甙对大白鼠分别饲以致血栓塞及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饮食,能延长其存活时间。用氯乙烷喷射法在家兔耳部造成的人工冻伤,在冻伤前或后连续给予橙皮甙可减轻冻伤症状,并用维生素C不能增强其预防冻伤的效果。广陈皮在试管内能抑制葡萄球菌、卡他奈氏菌、溶血性嗜血杆菌的生长,陈皮与小叶榕的合剂在试管内亦有抑菌作用。陈皮、干姜煎剂(1:1)对洋地黄引起的鸽呕吐无镇吐作用。研究中药中治疗脚气病的药物,发现陈皮(蕉柑的果皮)及广陈皮(甜橙的果皮)中含有大量维生素B1。前者每100克生药中含65微克,后者约100微克。
【性味】:性温,味辛、味苦。
【归经】:入脾经、胃经、肺经。
【主治功效】:理气健脾,调中,燥湿,化痰。主治 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或疼痛、消化不良。湿浊阻中之胸闷腹胀、纳呆便溏。痰湿壅肺之咳嗽气喘。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①《本草纲目》:其至百并总是取棋理气燥湿之功,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脾乃元气之母,肺乃摄气之要,故橘皮为二经气分之要,但随所配而补泻升降也。
②《日用本草》:能散能泻,能温能补,能消膈气,化痰涎,和脾止嗽,通五淋。
③《本草经疏》:辛能散,苦能泻,温能通行,则逆气下,呕嗽止,胸中瘕 热消矣,脾为运动磨物之脏,气滞则不能消化水谷,为吐 逆、霍乱、泄泻等证,苦温
陈皮能凿脾家之湿,使滞气运行,诸证自疗矣。④《本草汇言》:味辛善散,故能开气;胃苦开泄,故能行痰;其气温平,善于通达,故能止呕、止咳,健脾和胃者也。东垣曰:夫人以脾胃为主,而治病以调气为先,如欲调气健脾者,橘皮之功居其首焉。
温能行气,辛能发散,苦而泄水。
故陈皮有三大类作用 ,一是导胸中寒邪,二破滞气,三益脾胃。这三大作用中,主要作用是行脾胃之气。脾胃主运化水湿,故脾胃之气行则能去湿、健脾、化痰,故又可以说,陈皮温能养脾,辛能醒脾,苦能健脾。由于陈皮主行脾胃之气,脾胃地处中焦,中焦之气通行,使三焦之气也随之涌动。三焦为决渎之官,通行水液,与湿相伴;又为藏府之外府,上及心、肺,下及肝、肾。所以陈皮的作用可宽及所有藏府,遍及全身之湿。从肺而言,则辛散肺气,苦泄肺气,温化寒气,能治痰多咳喘,气壅食停;从心而言,则辛开心气,苦泄心火,温化湿浊,能治胸中烦热,口气哕臭;从肝而言,则辛散肝郁,苦降肝火,温化寒湿,所以它能治肝郁有热,饮停食滞;从肾而言,则辛润肾燥,苦泄肾湿,温和肾气,所以它能治命火不足,饮食不化。当然,种种解释都与湿和脾有关,所以它的药性作用发挥余地比较大,一般理气化痰方中均可使用。如李时珍说:“橘皮苦能泄能燥,辛能散能和,其治百病,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如和白术同用,则有补脾胃的作用,与人参、甘草同用则有补肺气的作用,与杏仁同用则有通降大肠气秘的作用,与桃仁同用则有通润大肠血秘的作用,与半夏同用则有燥湿的作用,与茯苓同用则有祛湿的作用,与竹茹同用则有降气止呕的作用,与干姜同用能温化寒痰,与黄连同用能清除热痰或者直接服用胃肠饮治疗胃肠疾病疗效更好。
橘皮去其内白者,称之为橘红,其辛苦之味较重,故临床主要用在祛湿化痰上,尤其是痰多壅肺之时,如常用成药橘红丸之类。橘络有行经络之气,去经络痰湿的作用,故临床上用在气滞痰阻的肢体麻木之时,多配在其它成方之中。橘核有散结止痛去湿化痰的作用,故在临
陈皮床上用于疝气疼痛、湿疒 主痹腰痛等。橘叶色青,有条达肝气的作用,故临床上用于胁肋疼痛,胸闷乳痛之时,也多配在成方中使用。青皮和陈皮一主肝脾,一主脾肺,从行气的力量来说,青皮较强,从化痰的能力来说陈皮较强,青皮破气故易伤正气,陈皮力缓不易伤正气。所以青陈皮在治疗气滞痰阻的疼痛时各有所长。比如左侧胸痛用青皮,右侧胸痛用陈皮;胁肋疼痛用青皮,中间疼痛用陈皮;乳头疼痛用青皮,乳房疼痛用陈皮;下腹疼痛用青皮,胸腹疼痛用陈皮。香椽皮与陈皮相似之处较多,但香椽皮苦辛不强,甘味有余,且略有酸味,辛甘化阳,酸甘化阴,故香椽皮行气之中多有补养作用,所治范围也主要是限于脾胃气虚而引起的肠胃消化不良等疾病。其祛湿化痰作用虽然明显低于陈皮,但养脾行气作用则优于陈皮。佛手片与陈皮也有相似之处,但佛手片主行肝气,兼顾脾气,透散之力较强,所以主治范围主要是因肝气郁结,肝木不能疏达脾土而引起的消化不良,其透散能力优于陈皮,但其去湿能力不如陈皮,散结化痰能力不如橘核。可以说,在临床选用的时候,陈皮以脾胃为主,香椽皮以脾肝为主,佛手片以肝脾为主,有时还可以联用。
临床使用陈皮时,若治痰湿不化,胸膈满闷,咳喘痰多,痰白粘稠,可配半夏、茯苓以燥湿化痰;若痰热咳喘,则与蛇胆、黄芩等配用以清化痰热;治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恶心便溏,可配用白术、砂仁以健脾理气;治湿困脾胃,口淡纳呆,可配用苍术、厚朴以行气燥湿;治形寒饮冷,反胃吐泻,可配用生姜、神曲;因于寒可配干姜、肉桂;因于热可配竹茹、麦门冬;因气滞可配枳壳、木香;因于湿可配大腹皮、藿香;因于气虚可配人参、甘草;因于气滞血秘可配杏仁、桃仁。近代研究认为,橘皮的挥发油有刺激性祛痰和扩张支气管的作用,对胃肠道平滑肌有温和的刺激作用,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和消除肠道积气。鲜品煎剂及醇提取物对心脏有兴奋作用,较大剂量有抑制作用;有轻微的收缩血管作用,静脉注射有迅速升压作用,反复给药亦无耐药性;甲基橙皮甙有使冠状动脉流量增加,冠状动脉阻力减小,血压降低心率减少的作用。橙皮甙能降低胆固醇,抑制试验性溃疡。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广陈皮有抑制葡萄球菌生长作用。
陈皮的苦味物质是以柠檬苷和苦味素为代表的“类柠檬苦素”,这种类柠檬苦素味平和,易溶解于水,有助于食物的消化。陈皮用于烹制菜肴时。其苦味与其他味道相互调和,可形成独具一格的风味。陈皮含有挥发油、橙皮甙、维生素B、C等成分,它所含的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刺激作用,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肠管内积气,增加食欲。陈皮也是一味常用中药,具有通气的健脾、燥湿化痰、解腻留香、降逆止呕的功效。
《本草新编》·陈皮或问陈皮留白为补,去白为攻,然乎?此齐东之语也。陈皮与青皮,同为消痰利气之药,但青皮味浓于陈皮,不可谓陈皮是补而青皮是泻也。或问陈皮即橘红也,子何以取陈皮而不取橘红?夫陈皮之妙,全在用白,用白则宽中消,若去白而用红,与青皮何异哉,此世所以;留白为补,去白为攻;之误也。其实,留白非补,和解则有之耳。
冬天喝点热汤,既美味又养生。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王道坤告诉我们,在汤里放几片陈皮,不仅能改善味道,能起到缓解胃部不适、治疗咳嗽痰多的作用。
陈皮,其实是我们平时所吃的橘子的皮,由于其放置的时间越久,其药效越强,故名陈皮。中医学认为陈皮味辛苦、性温,具有温胃散寒、理气健脾的功效,适合胃部胀满、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咳嗽多痰等症状的人食用。现代研究表明,陈皮中含有大量挥发油、橙皮甙等成分,它所含的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刺激作用,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肠道内积气,增加食欲。煲汤时放入10克左右的陈皮即可。
需提醒的是,陈皮偏于温燥,有干咳无痰、口干舌燥等症状的阴虚体质者不宜多食。此外,鲜橘皮不具备陈皮那样的药用功效,另外,因为鲜橘皮表面有农药和保鲜剂污染,这些化学制剂有损人体健康,因此,不可以用鲜橘皮来代替陈皮。
在中药归类中,它是属于理气药物,但因同时具有健胃、驱风、止呕逆的作用,而常与消化药或脾胃药并用。此外尚有燥湿化痰的功效,对于痰多黏白、胸脘闷者有其疗效。
药膳方:
降脂茶:陈皮25克、山楂15克、甘草5克、丹参10克,以1500㏄煮沸,小火再煮20分钟,过滤即可,主要有降低胆固醇及血脂肪之作用,适宜体质壮实之高血脂病患,经常腹泻或消化性溃疡者不宜。
麦芽茶:麦芽25克、谷芽15克、陈皮15克、神曲10克、甘草5克或冰糖少许,以1000㏄煮沸,小火再煮15分钟,过滤即可开胃健脾,促进消化。
陈皮冬瓜老鸭汤
民间有句俗语,叫做“夏季常吃瓜,郎中不找,中药不抓”。夏天是多种瓜类上市的季节,这个时候多吃冬瓜,可以解渴消暑,降火去燥,而且还有不少食疗作用。
食材:陈皮少许、冬瓜500克、薏米50克、老鸭半只、生姜少许、食盐少许。
做法:1.把老鸭去脏杂、尾部,切块;陈皮、薏米浸泡2小时;冬瓜连皮切厚块;生姜切片;2.把老鸭、陈皮、薏米、生姜下瓦煲,加清水没过,大火滚沸后改小火滚约1.5个小时,调食盐即食。
功效:此汤滋阴消暑。
特别提醒:
一、夏天吃冬瓜 消暑降火最佳
夏天是多种瓜类上市的季节,这个时候多吃冬瓜,可以解渴消暑,降火去燥,而且还有不少食疗作用。中医认为,冬瓜性凉味甘淡,入肺、大肠、膀胱经,有清热解暑、降暑解火,是非常好的消暑圣品。
而且,冬瓜的寒凉之性不像苦瓜、白萝卜那么强,就算是孕妇也不必特别忌口。有痛风、高血压、心脏病、肝病,以及脚气水肿的患者,可能有腹水、小便不顺畅的困扰,可将冬瓜煮水后食用,有助利尿、消水肿。煮冬瓜汤时,可别急着去皮、去子,最好把冬瓜皮洗净,连皮带子入锅煮汤,待熟后,再除去冬瓜皮跟冬瓜子,可以有利尿效果。
二、畏寒腹泻者少吃冬瓜
虽然冬瓜的寒性不算强,但胃寒、经常腹泻的人还是不宜多吃。爱美女性可用冬瓜、薏仁跟枸杞一块煮汤,不但能消水肿,还可以减肥,因为冬瓜的水分、薏仁的高纤,可以增加饱足感。
冬瓜含钾量也不错,有助于心脏病、糖尿病患者排尿,糖尿病患者多吃冬瓜,可以增加代谢速度,降低血糖浓度。对咀嚼能力不好的老人家,或住院的患者来说,易入口的冬瓜是绝佳的膳食纤维来源。
今天教的汤甚为解暑,冬瓜能消暑湿、养胃液;薏米能健脾渗湿、清热消脓;老鸭因性凉且养阴滋补,最宜消暑;陈皮醇香、消滞、化气、解腻。炎炎夏日,喝上这么一碗汤正合适不过。
陈皮骨
材料:净肉排10条、每条长约7厘米、陈皮1小块、精盐5克、味精3克、鸡粉4克、白酒s克、麻油3克、葱1条、生姜l片、胡椒粉0.1克、白糖2克、锡箔纸10小张
制法:
(1)先将陈皮用水浸软,用刀剁碎待用。排骨装在大碗,把已剁碎的陈皮连浸的水倒入排骨内,再放入精盐,味精,先用手搅拌均匀,再加入白酒,鸡粉,葱,胡椒粉,生姜片,再搅拌均匀;腌制30分钟(也可放入雪柜保鲜)待用。
(2)把锡箔纸每张剪成10厘米X 10厘米大,再把己腌制好的排骨加入麻油拌匀;把每条排骨分别放在锡箔纸上,然后包成条状待用。
(3)将锅洗净烧热,放入生油烧热,候油温约180℃时;将已包好的排骨放入锅内炸,用漫火炸8分钟即熟,捞起,分别放在盘上即成。
风味特点:味道香醇,肉质嫩爽
陈皮蜜汁鸡翅
1、将买回来的鸡翅焯水,这样可让鸡皮更加紧实、走腥膻味、特别容易上色。
2、焯完之后趁着热在它的表面涂一层薄薄的生抽,这样不管是小火煎还是大火炸鸡皮都不会爆得太厉害了。
3、调密汁:在锅中放入一勺料酒(建议使用陈年的花雕酒)、一勺生抽、一勺白糖、一勺清水,放入陈皮熬成蜜汁。当糖全部溶化时放入鸡翅,最好水能没过鸡翅,大火烧开,当汁变红色为止,时间越长越好。
秋季润肺汤
原料:川贝母5克、梨一个、橘络2克。橘络能通肺络,对于肺有火、咳嗽、吐痰人的有很好的作用;川贝母可以起到润肺止咳的作用;梨有润肺、清肺、止咳、化痰的作用。
做法:将川贝母在水中浸泡一个小时;锅中放入500毫升水,凉水放入泡好的川贝母;开锅改成小火煮1个小时;将梨切成小块,将梨和橘络放入锅中煮制2分钟即可。
用法:梨当顿吃完,水喝一半,一天内不断往里兑水饮用,一直到晚上能把川贝母咀嚼吃掉就把川贝母吃掉。
功效:止咳、化痰、清咽、润肺。
禁忌:扁桃体发炎、化脓的人不适合食用。[3]
陈皮知识介绍: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皮。橘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栽培于丘陵、低山地带、江河湖泊沿岸或平原。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区。10至12月果实成熟时,摘下果实,剥取果皮,阴干或通风干燥。广陈皮剥取时多割成3至4瓣。
陈皮药材分“陈皮”和“广陈皮”。
1. 陈皮果皮常剥成数瓣,基部相连或呈不规则碎片。厚约1至4毫米,外表面橙黄色或红棕色,有细皱纹及凹下的点状油室;内表面黄白色,粗糙呈海绵状,附黄白色或黄棕色筋络状维管束。质稍硬而脆。气香,味辛而微苦。
2. 广陈皮果皮多剖成3至4瓣,基部相连,形状整齐有序,厚度约1毫米。点状油室较大,对光照视透明清晰,质较柔软。
均以片大、色鲜、油润、质软、香气浓、味甜苦辛者为佳。
陈皮营养分析:陈皮含有陈皮素(Nobiletin)、橙皮甙(Hesperidin)及挥发油。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柠檬苦素(Limonin)和柠檬醛(Citrol)。在烹调中加入陈皮有调和理气和化痰作用。
陈皮补充信息:陈皮根据炮制方法的不同分为陈皮、炒陈皮、陈皮炭、土炒陈皮、盐陈皮炙陈皮,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炒陈皮、土炒陈皮、盐陈皮、炙陈皮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橘皮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橘皮浴能怡情养性。将晒干的橘皮装入布袋,放在洗浴水中浸泡一会,然后洗浴,可使浴水清香诱人,出浴后心情舒畅,精神倍增,皮肤也有滑润、舒适感。
鲜橘皮与陈皮虽然是同一种东西,但性质却大不相同。鲜橘皮含挥发油较多,不具备陈皮那样的药用功效,而陈皮隔年后挥发油含量大为减少,里面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会相对增加,这时陈皮的药用价值才能体现出来。此外,因为鲜橘皮表面有农药和保鲜剂污染,这些化学制剂有损人体健康,用它泡水还可能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陈皮也并非人人可以随意拿来泡水饮用。陈皮性温、辛、苦,有发热、口干、便秘、尿黄等症状者,是不宜饮用陈皮水的。
1. 橘皮(包括橘红与橘白)泡茶,适宜脾胃气滞、脘腹胀满、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咳嗽多痰之人食用;也适宜预防高血压、心肌梗死、脂肪肝之人、急性乳腺炎者食用。
2. 气虚体燥、阴虚燥咳、吐血及内有实热者慎服。
陈皮食疗作用:陈皮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肺经;气香宣散,可升可降具有理气和中,燥湿化痰,利水通便的功效。
主治脾胃不和,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呕吐哕逆;痰湿阻肺,咳嗽痰多,胸膈满闷,头目眩晕;水肿,小便不利,大便秘结;乳痈疥癣,中鱼蟹毒、酒毒。
陈皮食物相克:陈皮不宜与半夏、南星同用;不宜与温热香燥药同用。
湿浊阻中,脾胃气滞,脘腹胀痛,食少便溏 者,多与苍术、厚朴、甘草配伍,以燥湿健脾和胃。
痰湿壅肺、肺失宣降,而致咳嗽痰多,胸膈胀闷者,多与半夏、茯苓配伍,以燥湿化痰止咳。
脾虚水湿不运,肢体浮肿,小便不利者,可与茯苓皮、桑白皮、大腹皮等到骼,以健脾利水。
置阴凉干燥处,防霉,防蛀。
陈皮不宜与半夏、南星同用;不宜与温热香燥药同用。
注:栽培变种主要有茶枝柑Citrus reticulata ‘Chachi’(广陈皮)、大红
袍Citrus reticulata ‘Dahongpao’ 、温州蜜柑Citrus reticulata ‘Unshiu’、福橘Citrus reticulata ‘Tangerina’。
一、净制 除去杂质(《药典85》)。
二、切制 喷淋水,润透,切丝,阴干(《药典85》)。
三、炮炙
1.制炭 取净陈皮丝,置锅内,用中火加热,炒至黑褐色,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取出,晾干(《规范》)。
2.土制 先将灶心土置锅内炒松,倒入陈皮丝,用中火炒至表面呈焦黄色为度,取出,筛去土,放凉。每陈皮500g,用灶心土250kg(《河南》)。
3.麸制 取净陈皮,照麸炒法炒至颜色变深(《四川》)。
4.蒸制 将原药除去杂质,喷潮,置蒸笼内蒸至上气后20分钟,取出摊凉,切厚片,干燥。筛去灰屑(《广东》)。
5.蜜制 取净陈皮,剪成小方块,再取蜂蜜用文火炼成老蜜,将陈皮块倒入,炒成黄色时,出锅,摊开,晾凉。每陈皮100kg,用蜂蜜18.75kg(《甘肃》)。
6.盐制 取净陈皮,剪成小方块,再用大青盐化水,倒入,文大炒拌均匀,出锅,摊开,晾凉。每陈皮100kg,用大青盐3kg(《上海》)。
7.制陈皮
(1).取陈皮加酒、醋、盐水拌匀,焖半天吸干后,用大火蒸透至上气力度,晒干。每陈皮100kg,用醋3kg,黄酒、食盐各5kg(《集成》)。
(2).取陈皮加盐、姜汁、醋浸15分钟,蒸至有香味时,停火焖1天,使色转黑后晾干。每陈皮100kg,用盐10kg,生姜5kg捣汁,醋5斤(《集成》)。
8.法制陈皮
(1).取陈皮洗净切碎,晒至8成干,加入(I)组药汁拌匀润1夜,蒸2天至熟透为度,取出再加(Ⅱ)组药末,边筛边拌,再蒸2小时,晒干。每陈皮10kg,用乌梅0.5kg,大茴香、薄荷叶、麻黄、杏仁各300g,共熬汁(I);川贝600g,洋参600g,砂仁、法夏各300g,共研细末(《集成》)。
(2).取陈皮加水漂2天,加入洋参、川贝细末,与生蜜糖拌匀蒸透即可。每陈皮1kg,用洋参、川贝各30g,生蜜糖60g(《集成》)。
(3).取广陈皮加水漂去辣味,切成小块晒干,加青盐水拌蒸1天,晒干,加川贝及洋参末拌匀,蒸1天晒干,又加冰糖蒸1天,晒干。每广陈皮5kg,用青盐120g,川贝末24g,洋参末12Og,冰糖0.5kg(《集成》)。
(4).取广橘皮用水浸润,剪成小三角形块,用微火煮去苦辣味,再加水漂2小时,晒至6-7成干,加(I)组药物过滤浓汁浸泡至药液浸干。取出晒干;再加(Ⅱ)组药物浓汁同样操作,最后以(Ⅲ)组药料洒上和匀,干燥即可。每广橘皮5kg,用甘松250g,生姜500g,云茯苓皮18Og,甘草120g,煎浓汁(Ⅰ) ;党参180g,五味子、寸冬、甘草各120g,青盐180g,煎浓汁(Ⅱ);川贝母、洋参、甘草各300g,沉香120g,小茴香、肉桂、檀香粉各180g,共研细末与冰糖250g(溶化),梨膏250g,青盐180g(溶化去沫)枇杷露适量混合
《本草纲目》:「其至百并总是取棋理气燥湿之功,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脾乃元气之母,肺乃摄气之要,故橘皮为二经气分之要,但随所配而补泻升降也。」
《日用本草》:「能散能泻,能温能补,能消膈气,化痰涎,和脾止嗽,通五淋。」
《本草经疏》:「辛能散,苦能泻,温能通行,则逆气下,呕嗽止,胸中瘕 热消矣,脾为运动磨物之脏,气滞则不能消化水谷,为吐 逆、霍乱、泄泻等证,苦温能凿脾家之湿,使滞气运行,诸证自疗矣。」
《本草汇言》:「味辛善散,故能开气;胃苦开泄,故能行痰;其气温平,善于通达,故能止呕、止咳,健脾和胃者也。东垣曰:夫人以脾胃为主,而治病以调气为先,如欲调气健脾者,橘皮之功居其首焉。」
完整的果皮常剖成4瓣,每瓣多呈椭圆形,在果柄处连在一起。有时破碎分离,或呈不规则形的碎片状。片厚1~2毫米,通常向内眷曲:外表面鲜橙红色、黄棕色至棕褐色,有无数细小而凹入的油室;内表面淡黄白色,海绵状,并有短线状的维管束(橘络)痕,果蒂处较密。质柔软,干燥后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气芳香,味苦。以皮薄、片大、色红、油润、香气浓者为佳。
本品粉末黄白色至黄棕色。中果皮薄壁组织众多,细胞形状不规则,壁不均匀增厚,有的作连珠状。果皮表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类方形或长方形,垂周壁增厚,气孔类圆形,直径18~26μm,副卫细胞不清晰;侧面观外被角质层,靠外方的径向壁增厚。草酸钙方晶成片存在于中果皮薄壁细胞中,呈多面形、菱形或双锥形,直径3~34μm,长5~53μm,有的一个细胞内含有由两个多面体构成的平行双晶或3~5个方晶。橙皮苷结晶大多存在于薄壁细胞中,黄色或无色,呈圆形或无定形团块,有的可见放射状条纹。螺纹、孔纹和网纹导管及管胞较小。
取本品粉末0.3g,加甲醇10ml,加热回流20分钟,滤过,取滤液5ml,浓缩至约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橙皮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饱和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用0.5%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醇-水(100:17:13) 为展开剂,展开约3cm,取出,晾干,再以甲苯-醋酸乙酯-甲酸-水(20:10:1:1) 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至约 8cm,取出,晾干,喷以三氯化铝试液,置紫外光灯(365nm) 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醋酸-水(35:4:6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3nm。理论板数按橙皮苷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橙皮苷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4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粗粉约1g,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石油醚(60~90℃)80ml,加热回流2~3小时,弃去石油醚,药渣挥干,加甲醇80ml,再加热回流至提取液无色,放冷,滤过,滤液置100ml量瓶中,用少量甲醇分数次洗涤容器,洗液滤入同一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5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按干燥品计算,含橙皮苷(C28H34O15) 不得少于 3.5%。
1、《医学启源》:"橘皮能益气,加青皮减半,去滞气,推陈致新。若补脾胃,不去白,若理胸中滞气,去包。《主治秘要》云,苦辛益气,利肺,有甘草则补肺,无则泻肺。"
2、《日用本草》:"橘皮,能散能泻,能温能补,能消膈气,化痰涎,和脾止嗽,通五淋。中酒呕吐恶心,煎饮之效。"
3、《纲目》:"橘皮,苦能泻能燥,辛能散,温能和。其治百病,总是取其理气噪湿之功,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脾乃
陈皮元气之母,肺乃摄气之钥,故橘皮为二经气分之药,但随所配市补泻升降也。洁古张氏云,陈皮、枳壳,利其气而痰自下,盖此义也。同杏仁治大肠气闷,同桃仁治大肠血閟,皆取其通滞也。按方勺《泊宅编》云,橘皮宽膈降气、消痰饮极有殊功。他药贵新,惟此贵陈。"4、《本草经疏》:"橘皮,主胸中瘕热逆气,气冲胸中呕咳者,以肺主气,气常则顺,气变则逆,逆则热聚于胸中而成瘕,瘕者假也,如痞满郁闷之类也,辛能散,苦能泄,温能通行,则逆气下,呕咳止,胸中瘕热消矣。脾为运动磨物主脏,气滞则不能消化水谷,为吐逆、霍乱、泄泻等证,苦温能燥脾家之湿,使滞气运行,诸证自瘳矣。肺为水之上源,源竭则下流不利,热结膀胱,肺得所养而津液贯输,气化运动,故膀胱留热,停水、五淋皆通也。去臭及寸白者,辛能散邪,苦能杀虫也。"
5、《木草正》:"陈皮,气实痰滞必用。留白者微甘而性缓,去白者用辛而性速。"
6、《本草汇言》:"顾朽匏曰,橘皮总属理气之珍,若霍乱呕吐,气之逆也:泄泻下利,气之寒也;关格中满,气之闭也;食积痰涎,气之滞也;风寒暑湿,气之搏也;七情之部,气之结也;橘皮统能治之。其去白开痰,留白和脾。盖味辛善散,故能开气;味苦善泄,故能行痰;其气温平,善于通达,故能止呕、止咳,健胃和脾者也。东垣曰,夫人以脾胃为主,而治病以调气为先,如欲调气健脾者,橘皮之功居其首焉。然君白术则益脾,单则利脾,佐甘草则和气,否则损气。同竹茹、芩、连治呃逆,因热也:同干姜、桂、附治呃逆,因寒也。补中用之以益气,二陈用之以除痰,干葛用之以清胃解酲,平胃用之以消食去湿。"
7、《本草崇原》:"按上古诸方,止曰橘皮个用不切,并无去白之说,李东垣不参经义,不体物性,承雷孜炮制,谓留白则理脾健胃,去白则消痰止嗽。后人习以为法,每用橘红治虚劳咳嗽。……若去其白,其味但辛,止行皮毛,风寒咳嗽,似乎相宜,虚劳不足,益辛散矣。"
8、《本草经百种录》:"橘柚通体皆香,而皮辛肉酸,乃肝胆通气之药也。故凡肝气不舒,克贼脾土之痴,皆能已之。"
9、《医林纂要》:"橘皮,上则泻肺邪,降逆气;中则燥脾湿,和中气;下则舒肝木,润肾命。主于顺气、消痰、去郁。"
10、《本草求真》:"橘皮,利气,虽有类于青皮,但此气味辛温,则入脾、肺而宣壅,不如青皮考入肝疏泄,而无入脾燥湿,入肺理气之故也。……治火痰童便制,寒痰姜汁制,治下焦盐水制。"
11、《本经》:"主胸中瘕热、逆气,利水谷,久服去臭,下气。"
12、《别录》:"下气,止呕咳,除膀胱留热、停水、五琳,利小便,主脾不能消谷,气冲胸中,吐逆霍乱,止泄,去寸白。"
13、《药性论》:"治胸膈间气,开胃,主气痢,消痰涎,治上气咳嗽。"
14、《本草拾遗》:"去气,调中。"
15、《日华子本草》:"消痰止嗽,破症瘕痃癣。"
16、《医学启源》:"去胸中寒邪,破滞气,益脾胃。"
17、《纲目》:"疗呕哕反胃嘈杂,时吐清水,痰痞,痎疟,大肠闭塞,妇人乳痈。入食料解鱼腥毒。"
18、《随息居饮食谱》:"解鱼、蟹毒。治噫噎,胀闷,疳疟。泻痢,便秘,脚气。"
陈皮气味清新,还可以行气,助消化,陈皮梅等小吃也脍炙人口,是常用的药食兼用品。泡上一壶陈皮茶,在三餐之间分三次把它喝完,会觉得一身轻松。不过很多人喜欢把吃过的橘皮晾干,当作陈皮泡茶喝,这种做法不但不保健,还可能给健康带来危害。
近年来橘子树常遭病虫害,为防止虫害,增加产量,在橘子树开花到结果期间,果农都要喷洒大量农药。目前用于蔬菜与水果的农药有300多种,而且大部分不易分解,一旦农药残留在橘子表面,就很难去除。据日本农民运动全国联合会称,2003年5月从进口的陈皮等4种药材中共检测出6种农药,其中甚至含有在日本禁止使用的有机磷类杀虫剂。
[2]此外,为防止细菌侵入橘子内,延长保鲜期,果农会将摘下的橘子用保鲜剂浸泡后再上市。这种做法对果肉不会有什么影响,但橘皮上会残留部分毒素。用这样的橘皮直接泡茶喝,会对身体产生危害。因此,未经处理的陈皮最好不要用来泡茶饮。
要得到放心的陈皮,最好是在吃橘子前,先用清水冲洗掉表面的污物,然后用清水盖过5厘米左右,流水浸泡不少于30分钟;然后在适量的碱水(在500毫升清水中加入食用碱5至10克配制成)中浸泡5至15分钟;再用清水冲洗3次左右。必要时可加入果蔬洗剂之类的清洗剂,以增加农药的溶出;也可以将清洗后的橘子置于沸水中2至5分钟后立即捞出,再用清水洗一两遍,就能得到安全、无毒的陈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