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石脂为硅酸盐类矿物多水高岭石族多水高岭石,主含含水硅酸铝。采挖后,除去杂质。本品为块状集合体,呈不规则的块状。粉红色、红色至紫红色,或有红白相间的花纹。质软,易碎,断面有的具蜡样光泽。吸水性强。具粘土气,味淡,嚼之无沙粒感。
中文名称
赤石脂
外文名称
Halloysit,Red Halloysite
别名
赤符、红高岭、赤石土、吃油脂
性味
甘;涩;酸;温;无毒
归经
脾;胃;心;大肠经
功效分类
收涩药;生肌药
功效
涩肠;收敛止血;收湿敛疮;生肌
考证
《神农本草经》
科属分类
铝化合物类
拉丁文名
Halloysitum Rubrum
主产地
岩石的风化壳和粘土层中
药名:赤石脂
别名:赤符、红高岭、赤石土、吃油脂、红土汉语拼音:chi shi zhi
英文名:Halloysit,Red Halloysite
归经:脾;胃;心;大肠经
功效分类:收涩药;生肌药
炮制方法:煅石脂:拣净杂质,碾成细粉,用醋和匀,搓条切段,晒干,置坩埚内,在无烟的炉火中煅红透,取出,放凉;赤石脂,研如粉,新汲水飞过三度,晒干用赤石脂。
性味:甘;涩;酸;温;无毒。
功效:涩肠;收敛止血;收湿敛疮;生肌。[1]
考证:出自《神农本草经》。
科属分类:铝化合物类。
拉丁文名:Halloysitum Rubrum。
主治:久泻;久痢;便血;脱肛;遗精;崩漏;带下;溃疡不敛;湿疹;外伤出血。
生态环境:主要产于岩石的风化壳和粘土层中。
采收和储藏:挖出后,选择红色滑腻如脂的块状体,拣去杂石、泥土。
赤石脂赤石脂粉赤石脂为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表面粉红色、红色至紫红色,或有红白相间的花纹,光滑如脂。质细腻,易砸碎,断面平滑,吸水性强,用舌舔之粘舌。有泥土气,味淡。以色红,光滑细腻,易碎,舌舔之粘性强者为佳。
主要产地有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等地,西藏羊八井也有分布。
赤石脂内服能吸着消化道内有毒物质及食物异常发酵的产物等。对发炎的胃肠粘膜有局部保护作用,赤石脂-中药材并对胃肠道出血有止血作用。赤石脂20、40g/kg灌胃,可缩短小鼠(毛细管法)凝血时间和大鼠血浆复钙时间,对ADP诱导的兔、大鼠血小板聚集和小鼠体内ADP诱导的血小板血栓形成均有抑制作用。
赤石脂涩肠,止血,收湿,生肌。治久泻,久痢,便血,脱肛,遗精,崩漏,带下,溃疡不敛。
①《本经》:“主黄疸,泄痢,肠澼脓血,阴蚀下血赤白,邪气痈肿,疽痔恶疮,头疡疥瘙。”赤石脂
②《别录》:“主养心气,明目,益精,疗腹痛泄澼,下痢赤白,小便利,及痈疽疮痔,女子崩中、漏下、产难、胞衣不出。”
③《药性论》:“补五脏虚乏。”
④《日华子本草》:“治泻痢,血崩带下,吐血衄血,并涩精淋沥,安心,镇五脏,除烦,疗惊悸,排脓,治疮疖痔瘘,养脾气,壮筋骨,补虚损。”
⑤《珍珠囊》:“固脱。”
⑥《纲目》:“补心血,生肌肉,厚肠胃,除水湿,收脱肛。”
⑦《本草汇言》:“渗停水,去湿气,敛疮口,固滑脱,止泻痢肠澼,禁崩中淋带。”
赤石脂性状赤石脂主要成分为水化硅酸铝,尚含相当多的氧化铁等物质,其组成如下:硅42.93%、铝36.58%、氧化铁及锰4.85%、镁及钙0.94%、水分14.75%。赤石脂与高岭土极其相似,事实上赤石脂在150~200℃,尚余二分子的水时,即成高岭土。普通的赤石脂是带红色的,但由于它所含氧化铁、氧化锰的多寡,故颜色可从白、灰,以至青绿、黄、红、褐等色;而高岭土则比较纯粹,故多为白、灰色。赤石脂-药材鉴定
透射偏光镜下:薄片中无色透明,微带黄褐色。结晶极细,一般偏光显微镜的放大数倍根本不能分辩其晶粒界限;低负突起或低正突起,很不明显。干涉色很低。几乎似均质体。当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多水高岭
石呈棒状集合体。
赤石脂的鉴别(1)取该品1小块(约1g),置具有小孔软木寒的试管内,灼烧,管壁有较多水生成,小块颜色变深。(检查结晶水)
(2)取该品粉末约1g,置瓷蒸发皿中,加水10ml与硫酸5ml,加热至产生白烟,冷却,缓缓加水20ml,煮沸2-3min,滤过,滤渣为淡紫棕色,滤液显铝盐的各种反应。
(3)取上述滤液1ml,加亚铁氰化钾试液,即发生深蓝色沉淀。(检查铁盐)
【鉴别要点】
赤(白)石脂鉴别要点:一是全体呈粉红(白)色或红色,色泽相间呈大理石样花粉;二是光滑细腻如脂,舐之粘舌;三是水研成乳汁状,嚼之无沙感。[2]
而两种混伪品,吸水性差,稍粘舌或不粘舌,水研不成乳汁状,可资区别。
【名典鉴别】
1、《神农本草经》:“青石、赤石、黄石、白石、黑石脂等,味甘平。各随五色,补五脏,生山谷中。”
2、梁·《名医别录》:“五色石脂生南山之阳山谷中。”又曰:“青石脂生齐区山及海崖。黄石脂生嵩高山,色如莺雏。黑石脂生颍川阳城。白石脂生太山之阴。赤石脂生济南、射阳、又太山之阴。并采无时。”
3、陶弘景曰:“今俗惟用赤石、白石二脂。好者出吴郡,亦出武陵、建平、义阳。义阳者出盟犭县界东八十里,状如脑,赤者鲜红可爱,随采复生。余三色石脂无正用,但黑石脂入画用尔。”
4、唐·苏恭曰:“义和即申州,所出乃桃花石,非石脂也。白石脂今出慈州诸山,胜于余处者。赤石脂今出豸虎州卢氏县、泽州陵川县,又慈州吕乡县,宜州诸山亦有,并色理鲜腻为佳。二脂太山不闻有之,旧出苏川,余杭山,今不复采。”
5、宋·陈承曰:“今苏州见贡赤白二石脂,但入药不甚佳。惟延州山中所出最良,揭两石中取之。”
6、苏颂曰:“白石脂、赤石脂,今惟潞州出之,潞与慈州相近也。”
7、寇宗奭曰:“赤、白石脂四方皆有,以理腻粘舌缀唇者为上。”
8、明·《本草蒙筌》:“赤石脂,多产太山,无时收采,种有五色,实共一名。虽各补脏不同,总系收敛之剂。形赤粘舌良,火煅醋淬才用”。
9、清·《本草从新》载:“赤石脂。细腻粘舌者良。赤入血分,白人气分”。
赤石脂多水高岭土,单斜晶系。很少成结晶状态,多数为胶凝体。白色通常染有浅红、浅褐、浅黄、浅蓝、浅绿等色。新鲜断面具蜡样光泽,疏松多孔的则呈土状光泽。有平坦的贝壳状断口。硬度1~2。比重2.0~2.2,随水分子的含量而有变化。性脆。可塑性强。有土样气味,致密块状者在干燥时可裂成碎块。主要产于岩石的风化壳和粘土层中。
赤石脂配方药1.治少阴病下利脓血者: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干姜一两,粳米一升。上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热,去滓,温服七合,内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伤寒论》桃花汤)
2.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鞕,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此利在下焦:赤石脂一斤(碎),太乙禹余粮一斤(碎)。上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伤寒论》赤石脂禹余粮汤)
3.治大肠寒滑,小便精出:赤石脂、干姜各一两,胡椒半两。同为末,醋和丸梧子大。空心及饭前米饮下五、七十丸。(《本草衍义》)
4.治小儿疳泻:赤石脂杵罗为末如面,以粥饮调半钱服。或以京芎等分同服。(《斗门方》)
5.治痢后,躽气下,推出肛门不入:赤石脂(拣去土)、伏龙肝各等分。上为细末。每用半钱敷肠头上,频用。(《小儿药证直诀》赤石脂散)
6.治妇人久赤白带下:赤石脂一两,白芍一两,干姜一两(炮裂,锉)。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粥饮调下二钱。(《圣惠方》)
7.治血痔下血至多:赤石脂、白矾(烧令汁尽)、龙骨各一两半,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研)一百枚。上四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枣汤下二十丸,日再,以差为度。(《圣济总录》赤石脂丸)
8.治小便不禁:牡蛎(白者)三两,赤石脂三两(捣碎)。上同研匀,酒煮面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空心,盐汤送下。(《普济方》牡蛎丸)
9.治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赤石脂一两,蜀椒一两。乌头一分(炮),附子半两,干姜一两。上五味,末之,蜜丸如悟子大。先食服一丸,日三服,不知,稍加服。(《金匮要略》赤石脂丸)
10.治痰饮盛,吐水无时节,其源为冷饮过度,遂令痼冷,脾胃气羸,不能消于食饮,食饮入胃,皆变成冷水,反吐不停者:赤石脂三斤,捣筛为散,服方寸匕,日三,酒、饮并可下之,稍稍渐加之三匕,服尽三斤。(《千金翼方》赤石脂散)
11.治反胃:赤石脂一升(好腻无砂者),捣罗研,以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腹,以生姜汤下十丸,加至二十丸。(《圣惠方》赤石脂丸)
12.治外伤出血:赤石脂八份,五倍子六份,松香六份。共研细末,撒于伤口,加压包扎。(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赤石脂主要成分为水化硅酸铝,尚含相当多的氧化铁等物质,其组成是: 硅42.93%、铝36.58%、氧化铁及锰4.85%、镁及钙0.94%、水分14.75%。
1. 止泻作用 赤石脂含有大量硅酸铝,口服能吸附消化道内的毒物,如磷、汞、细菌毒素、异常发酵产物及炎性渗出物,并能覆盖肠黏膜,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而呈吸附性止泻作用。
2. 止血作用 实验表明: 赤石脂合剂能使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明显缩短,与大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的差异(P<0.001)。
1. 治疗脱肛
a. 赤石脂、禹余粮各15g,菟丝子、炒白术各9g,补骨脂6g,炙甘草、升麻、炮干姜各4.5g,随证加减,水煎服,治疗14 例,皆有效果.〖浙江中医杂志 1966;9(2): 22〗
b. 用石榴皮(鲜者佳,干者亦可)30~60g 煮水外洗肛门,然后将赤石脂(研为极细面)均匀撒在敷料上,敷托住肛门用胶布固定,治疗小儿脱肛见效快.〖吉林中医药 1990;(5): 32〗
2. 治疗烧烫伤 寒水石、赤石脂、大黄、黄柏各20g,冰片12g.前4味经高压灭菌后,与冰片共研细末装瓶备用.伤面干者用香油调敷患处,伤面湿者用干药末,每日早晚各用药1次.治疗50例,皆愈.治疗时间最短者7天,最长者15天.〖辽宁中医杂志 1991;18(7):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