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特征编辑
刺尾巨蜥(17张)
刺尾巨蜥是一个体型中等大小的巨蜥,共有3个亚种,总长度在60-70厘米。头部以暗褐为底色,并布有黄色或乳白色斑点,可延伸至颈部而形成接续的直纹。暗褐色背部布满由无数的小到中型浅棕色和黄色的眼状斑点,在眼状斑纹的中央位置上,覆有1~2枚暗褐色鳞片。背部的纲目上,带有黄色或乳白色斑点。鼻孔浑圆,位于眼睛至吻部间之中央,开口朝向侧方。尾部的鳞片具有棘状突起。[1] 具附肢2对,具外耳孔,鼓膜位于表面,眼具活动的眼睑和瞬膜(第3眼睑)。舌发达,扁平而富肌肉。下颌骨左右两半靠骨缝牢固相联,口的张大有限。体内有前肢带和胸骨,肾脏后伸,甚至超过泄殖肛腔的水平,两侧对称排列。全身都有布满了较小而突起的圆粒状鳞,成体背面鳞片黑色,部分鳞片杂有淡黄色斑,腹面淡黄或灰白色,散有少数黑点,鳞片为长方形,呈横排。幼体背面黑色,腹面黄白色,两侧有黑白相间的环纹。四肢粗壮,指(趾)上具有锐利的爪。尾侧扁如带状,很像一把长剑,尾背鳞片排成二行矮嵴,有肛门前窝一对。[2]
栖息环境编辑最常见的生存环境是落叶,半落叶,常绿的热带雨林。也可在较为干燥的沙漠环境中生存。以陆地生活为主,喜欢栖息于山区的溪流附近或沿海的河口、山塘、水库等地。[2]
生活习性编辑昼夜均外出活动,但以清晨和傍晚最为频繁。虽然身躯较大,但行动却很灵活,主要以昆虫,蜘蛛,小壁虎和石龙子为食。[1] 巨蜥在遇到敌害时有许多不同的表现,如立刻爬到树上,用爪子抓树,发出噪声威吓对方;一边鼓起脖子,使身体变的粗壮,一边发出嘶嘶的声音,吐出长长的舌头,恐吓对方;把吞吃不久的食物喷射出来引诱对方,自己乘机逃走等等。但更多的时候,是与对方进行搏斗。通常将身体向后,面对敌人,摆出一副格斗的架势,用尖锐的牙和爪进行攻击,在相持一段时间后,就慢慢地靠近对方,把身体抬起,出其不意地甩出那长而有力的尾巴,如同钢鞭一样向对方抽打过去,使其惊慌失措而狼狈逃窜,甚至丧身于巨蜥的尾下。[2]
分布范围编辑
刺尾巨蜥分布图刺尾巨蜥指名亚种分布于澳大利亚的中部、西部和北部,从西海岸的布鲁姆岛,通过的金伯利和卡奔塔利亚湾的顶端,以及一些离岸岛屿的北部海岸;刺尾巨蜥短尾亚种分布于澳大利亚的中部、东部和沿岸岛屿;刺尾巨蜥岛屿亚种分布于格鲁特岛和韦塞尔岛及周边小岛。[1]
繁殖方式编辑刺尾巨蜥卵生,每窝产5至12枚卵。25毫米长,直径为13毫米。重约3~4克。在蛭石或珍珠岩上孵化。温度应该在27至30℃之间,经过约120天孵化期,小刺尾巨蜥长约12厘米,体重3.5克。[1]
亚种分化编辑
中文名称 |
拉丁学名 | |
---|---|---|
1. |
刺尾巨蜥指名亚种 |
Varanus primordius primordius |
2. |
刺尾巨蜥短尾亚种 |
Varanus primordius brachyurus |
3. |
刺尾巨蜥岛屿亚种 |
Varanus primordius insulanicus |
保护级别编辑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0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4] (注:刺尾巨蜥图册网址[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