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又名赤参,紫丹参,红根等,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之功效。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瘕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
中文学名
丹参
别称
紫丹参、红根、血参根、大红袍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菊亚纲
目
唇形目
科
唇形科
亚科
野芝麻亚科
属
鼠尾草属
种
丹参S.miltiorrhiza
族
鼠尾草族
二名法
Salviamiltiorrhiza
分布区域
安徽、河南、陕西、江苏、四川、河北、山东、浙江等省
「释名」赤参(《别录》)、山参(《日华》)、 蝉草(《本经》)、木羊乳(《吴普》)、 逐马(弘景)、奔马草。
时珍曰∶五参五色配五脏。故人参入脾,曰黄参;沙参入肺,曰白参;玄参入肾,曰黑 参;牡蒙入肝,曰紫参;丹参入心,曰赤参。其苦参,则右肾命门之药也。古人舍紫参而称 苦参,未达此义尔。炳曰∶丹参治风软脚,可逐奔马,故名奔马草。曾用,实有效。
「集解」《别录》曰∶丹参,生桐柏山川谷及太山。五月采根,曝干。
弘景曰∶此桐柏山在义阳,是淮水发源之山,非江东临海之桐柏也。今近道处处有之。
茎方有毛,紫花,时人呼为逐马。
普曰∶茎叶小房如荏有毛,根赤色,四月开紫花。二月、五月采根,阴干。
颂曰∶今陕西、河东州郡及随州皆有之。二月生苗,高一尺许。茎方有棱,青色。叶相 对,如薄荷而有毛。三月至九月开花成穗,红紫色,似苏花。根赤色,大者如指,长尺余, 一苗数根。
恭曰∶冬采者,良;夏采者,虚恶。时珍曰∶处处山中有之。一枝五叶,叶如野苏而尖, 青
根
「气味」 苦,微寒,无毒。
普曰∶神农、桐君、黄帝、雷公∶苦,无毒;岐伯∶咸。李当之∶大寒。
弘景曰∶久服多眼赤,故应性热,今云∶微寒,恐谬也。
权曰∶平。
之才曰∶畏咸水,反藜芦。
「主治」 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症除瘕,止烦满,益气(《本经》)
。养血,去心腹痼疾结气,腰脊强脚痹,除风邪留热。久服利人(《别录》)。渍酒饮,疗风 痹足软(弘景)。主中恶及百邪鬼魅,腹痛气作,声音鸣吼,能定精(甄权)。养神定志,通 利 落死胎,止血崩带下,调妇人经脉不匀,血邪心烦,恶疮疥癣,瘿赘肿毒丹毒,排脓止痛, 生肌长肉。(大明)活血,通心包络,治疝痛(时珍)。
「发明」 时珍曰∶丹参色赤味苦,气平而降,阴中之阳也。入手少阴、厥阴之经,心与 包络血分药也。按∶《妇人明理论》云∶四物汤治妇人病,不问产前、产后,经水多少,皆 可通用。唯一味丹参散,主治与之相同。盖丹参能破宿血,补新血,安生胎,落死胎,止崩 中带下,调经脉,其功大类当归、地黄、芎 、芍药故也。
「附方」 旧三,新四。
丹参散∶治妇人经脉不调,或前或后,或多或少,产前胎不安,产后恶血不下,兼治冷 热 落胎下血∶丹参十二两,酒五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一日三服。亦可水煮。(《千 金方》)寒疝腹痛∶小腹阴中相引痛,白汗出,欲死。以丹参一两为末。每服二钱,热酒调 下。(《圣惠方》)小儿身热,汗出拘急,因中风起。丹参半两,鼠屎(炒)三十枚。为末。
每服 惊痫发热∶丹参摩膏∶用丹参、雷丸各半两,猪膏二两。同煎七上七下,滤去滓盛之。
每 妇人乳痈∶丹参、白芷、芍药各二两。 咀,以醋腌一夜,猪脂半斤,微火煎成膏,去 滓敷之。(孟诜《必效方》)热油火灼,除痛生肌。丹参八两锉,以水微调,取羊脂二斤,煎 三上三下,以涂疮上。(《肘后方》)
【生境】生于山坡草地林边道旁,或疏林干燥地上。多为栽培,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主产于四川、安徽、江苏、河南、山西等地。春、秋两季采挖,除去茎叶,洗净,润透,切成厚片,晒干。生用或酒炙用。
【来源】该品为双子叶植物唇形科Labiatae鼠尾草属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Bge. 的干燥根及根茎。
【性味】苦,微寒
①《本经》;味苦,微寒,无毒。
②《吴普本草》:岐伯:咸。
③李当之《药录》:大寒。
④《本草经疏》:味苦,平,微温。
【归经】入心、肝经。
①《纲目》:手少阴、厥阴血分药。
②《本草经疏》:入手足少阴、足厥阴经。
③《本草正》:心、脾、肝、肾血分之药。
【功效】活血通,凉血消肿,清心除烦。
①《本经》: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症除瘕,止烦满,益气。
②《吴普本草》:治心腹痛。
③《别录》:养血,去心腹痼疾结气,腰脊强,脚痹;除风邪留热,久服利人。
④《云南中草药选》:活血散瘀,镇静止痛。治月经不调,痛经,风湿痹痛,子宫出血,吐血,乳腺炎,痈肿。
⑤《药性论》:治脚弱,疼痹,主中恶;治腹痛,气作声音呜吼。
⑥《日华子本草》:养神定志,通利关脉。治冷热劳,骨节疼痛,四肢不遂;排脓止痛,生肌长肉;破宿血,补新生血;安生胎,落死胎;止血崩带下,调妇人经脉不匀,血邪心烦;恶疮疥癣,瘿赘肿毒,丹毒;头痛,赤眼,热温狂闷。
⑦《滇南本草》:补心定志,安神宁心。治健忘怔冲,惊悸不寐。
⑧《纲目》:活血,通心包络。治疝痛。
【主治】具有活血散淤、消肿止血、消炎止痛、调经止痛、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状况、降低血压、安神静心、降血糖和抗菌等功效,对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等病症有一定的疗效。此外,近代医学实验证明,丹参还具有抗血小板凝聚、降低血液黏度及调节内外凝血系统的功能,是一种安全又可靠的治疗心脏血管疾病的天然中药。
丹参味苦、微辛,性微寒;心、脾、肝、肾血分之药;
具有活血祛瘀,养血安神,凉血消肿的功效;
主治瘀血头、胸、胁、腹疼痛,积聚,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关节痹痛,跌打瘀肿,温病心烦,血虚心悸,疮疡肿毒,丹疹疥癣。
一、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 强心加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功能,不增加心肌耗氧量
2. 对血管作用 扩张冠脉,增加心肌血流量;扩张外周血管,血流增加;脑血流量下降
3. 抗血栓形成 提高纤溶酶活性;延长出、凝血时间;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血小板内cAMP水平抑制TXA2合成);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血粘度降低、红细胞电泳时间缩短)
4. 改善微循环
二、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作用
1、 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 丹参制剂治疗:坏死心肌清除快;纤维母细胞分化、胶原纤维形成较明显;肉芽形成比较成熟。局部淤血减轻、血液循环改善,愈合时间缩短。
2、 抑制过度增生 对过度增生的纤维母细胞有抑制作用。
三、保肝 改善肝微循环。
四、抗菌丹参制剂中含有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对体外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性杆菌有抑制作用。
【应用】
用于胸肋胁痛,风湿痹痛,症瘕结块,疮疡肿痛,跌仆伤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痛等。治疗胸肋疼痛、症瘕结块,以及月经不调、经闭经痛具有良效,常与川芎配伍应用。在治疗胸腹疼痛属于气滞血瘀方面,往往配合砂仁、檀香等药同用。
用于温病热入营血、身发斑疹、神昏烦躁。常与鲜地黄、水牛角、玄参等药同用。
用于心悸怔忡、失眠。常与酸枣仁、柏子仁等药配合同用。【用法用量】煎服,9~15克。活血化瘀宜酒炙用。
【使用注意】反藜芦。孕妇慎用。无瘀血者慎服。
①《本草经集庄》:畏咸水。反藜芦。
②《本草经疏》:妊娠无故勿服。
③《本草备要》:忌醋。
④《本经逢原》:大便不实者忌之。
【忌食】将上面的使用注意进行扩展及其注意原因的解释说明。
①丹参忌与醋等酸性食物同食,醋味甘酸、性温,凡酸味之物,多属温热之性,而丹参性微寒,能活血化淤,扩张血管,二者功用不和,故忌同食。
②丹参忌与羊肝同食,羊肝中的铁、钙、镁等离子可与丹参分子中的酮基氧、羟基氧发生反应而形成络合物,从而使药效降低,故服丹参时忌食羊肝。
③丹参也忌与葱、藜芦、牛奶同食。
【不良反应】
(1)个别患者会出现胃痛,食欲减少,口咽干燥,恶心呕吐,与丹参能抑制消化液的分泌有关。宜停药,并可口服胃舒平,普鲁苯辛等药,重者可皮下注射阿托品。
(2)个别晚期血吸虫肝脾肿大患者,在服用大剂量丹参后会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应停用丹参,并给予止血剂,维生素等。
(3)丹参可引起过敏反应,表现为全身皮肤瘙痒,皮疹,荨麻疹,有的还伴见胸闷憋气,呼吸困难,甚则恶寒,头晕,恶心呕吐,烦躁不安,随即面色苍白,肢冷汗出,血压下降,乃至昏厥休克等。应立即肌注肾上腺素或地塞米松以及非那根等抗过敏药,同时用中药生脉散加减调理。
【别名】赤参,山参,紫丹参,红根,红暖药,紫党参,红参,血参,血参根,血丹参,红丹参,赤丹参,血生根,血山根,木羊乳,连马,山红萝卜,活血根,靠山红,烧酒壶根,野苏子根,山苏子根,大红袍,蜜罐头,蜂糖罐,朵朵花根,却蝉草根,奔马草根,长鼠尾草根,水羊草根,红娘子根。
【商品名】丹参。以根条粗壮,干燥、色紫红、无芦头及须根者为佳。
【处方名】丹参,赤参,紫丹参,炒丹参,酒丹参,醋丹参,丹参炭,鳖血丹参等。
处方中写丹参,赤参、紫丹参均指生丹参。为原药润透切片入药者。
炒丹参为丹参片用文火炒至深黄色,略见焦斑,取出摊晾,而后入药者。
酒丹参又名酒炒丹参。为丹参片用黄酒淋洒,闷透,文火微妙入药者。增强活血之功。
醋丹参又名醋炒丹参。为丹参片用米醋淋洒,微闷,文火微炒入药者。增强止痛之功。
丹参炭为丹参片用武火炒至焦黑,存性,清水灭尽火星。取出晾干,然后入药者。偏于止血。
鳖血丹参又名鳖血拌丹参。为丹参片用适量鳖血拌匀,晾干后入药者。偏于养血。
丹参为多年生草本,根砖红色,茎高40~80cm,多分枝,被长柔毛。叶常为奇数羽状复叶。叶柄长1~7cm,小叶3~7cm,顶端小叶较大。小叶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1.5~8cm,宽0.8~5cm,先端钝,边缘具圆锯齿,两面被柔毛,下面较密,花序顶生或腋生轮伞花序有花6至多花,组成假总状花序,密被腺毛及长柔毛;小苞片披针形;花萼钟状,长1~1.3cm,先端二唇形,萼筒喉部密被白色柔毛;花冠蓝紫色,二唇形,长2~2.7cm,花冠筒外伸,弯曲,上长达2cm,筒内有毛环;雄蕊2,药隔长,花丝短,上臂药室发育,2下臂的药室不育且联合;小坚果4,椭圆形,花期5~8月,果期8~9月。根据丹参的植物学特征可以将丹参与混用的药材进行区分。
丹参药材根部性状鉴别
丹参根的特征为:丹参多为带根茎的根,根茎粗短,有茎基残余,下着生多数细长的根。根呈圆柱形,稍弯曲,表面呈砖红色,粗糙,具多数纵沟或皱纹,有须根痕,外部栓皮常鳞片状剥落,皮层有时开裂,长8~22cm,直径5~12mm,质坚脆,易折断,断面不平,疏松有裂隙,皮部棕渴色或砖红色,韧皮部狭。形成层明显,淡棕色,木质部导管束灰黄色或黄白色,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苦、涩,以条粗壮、色紫红者为佳。
水试鉴别法
用水浸泡丹参根的方法对丹参进行鉴别,正品丹参根浸泡后的溶液无色,药材稍膨胀,颜色稍微变浅。伪品丹参溶液显红色药材变为淡红色。根据水浸后续断会被染成红色,粉末中有草酸钙簇晶;丹参水浸不染成红色,粉末中无草酸钙簇晶,但有石细胞及红棕色物为丹参。从而将两者进行区分。
理化鉴别
1.取该品粉末5g,加水50ml,煎煮15~20分钟, 放冷,滤过, 滤液置水浴上浓缩至黏稠状,放冷后, 加乙醇3~5ml使溶解,滤过,取滤液数滴,点于滤纸条上,干后,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 显亮蓝灰色荧光.将滤纸条悬挂在浓氨溶液瓶中(不接触液面),20分钟后取出, 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淡亮蓝绿色荧光。
2.取上述滤液0.5ml,加三氯化铁试液1~2滴, 显污绿色。
3.薄层层析:
样 品 液: 取粉末1g,加乙醚5ml置具塞试管, 振摇放置1小时,滤过, 滤液挥干,残渣加醋酸乙酯1ml使溶解。
对照品液:取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加醋酸乙酯制成2mg/ml的溶液。
展 开: 硅胶预制板,点样5ml.以苯-醋酸乙酯(19:1)为展开剂。
显 色:在日光下检视,可见丹参酮ⅡA紫红色与隐丹参酮橙红色斑点。
不少传统药物名字很接近,例如以“参”为名的药物便不胜枚举。要吃“参”治病或补身,以为所有的参都是大同小异,是危险及错误的。
例如:丹参、人参及党参便是迥然不同的药物,所含成分不同,药理不一样,疗效更是有别。
人参属五加科(acanthopanax)植物,种类多达2000种,有Panax ginseng(东方人参oriental ginseng)、Panax quinquefolin(美国人参American ginseng)、 Eleutherococcus enticosus(西伯利亚人参或刺五加Siberian ginseng)、高丽参、吉林参等等,成分含多种人参皂甙(ginsenosides)。人参在不同文献中有不同的名称,如人衔、黄参、地精、孩儿参、野山参、移山参等。有必要根据拉丁文学名或科学名词证实药物正确。
丹参来自Salvia miltiorrhiza的根茎,是鼠尾草属植物,Salvia种类繁多,成分也不一样。
至于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属桔梗科(platycodon)植物,含黄芩素葡萄糖甙(scutellarein glucoside)、生物碱等成分。
一般人熟悉的田七(anthriscus sylvestris)也叫峨参,含峨参内酯(anthrioin)和异峨参内酯(isoanthrioin)等成分。
生于山坡草地林边道旁,或疏林干燥地上。多为栽培,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主产于四川、安徽、江苏、河南、山西等地。春、秋两季采挖,除去茎叶,洗净,润透,切成厚片,晒干。生用或酒炙用。
丹参喜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空气湿润,土壤肥沃。生育期光照不足,气温较低,幼苗生长慢,植株发育不良。年平均气温为17.1℃,平均相对湿度为77%的条件下,生长发育良好。适宜在土质肥沃的沙质壤土上生长,土壤酸碱度适应性较广,中性、微酸、微碱均可生长。
1.种子处理。用30~35℃温水浸泡种子10~12h。然后捞出稍晾一下。放入极少量食用碱进行揉搓。再用清水冲洗干净装入催芽布袋或其他容器中,放在温度25~30℃和湿度95%以上的环境中催芽,每天翻动2~3次.经过5~6天有40%~60%的种子显露胚根后即可播种。
2.播种。播种前灌足底墒水。播量按苗距3cm×3cm,8m 床畦可育成8800株丹参种苗,供667m 土地移栽使用。播种前按每8m苗床备高效固氮抗病组合菌0.5kg,腐熟干牛粪或营养细土5kg配制成生物菌肥,均匀撒施畦面,然后把种子均匀播撒在生物菌肥上面,最后在种子上面覆盖1cm的过筛细土或细沙。
(二)分根繁殖育苗(适于小拱棚育苗):
立春后(2月中旬)将根茎挖出,选用粗壮、无病害的侧根做种根。制种时将直径0.5cm的侧根剪成6cm长的节段,上口剪平,下口剪斜,并将剪口在草木灰中蘸一下。插根时,应将根的头、尾、中间节段分开归类摆放。按行距3cm开沟,沟深8cm,然后按株距3cm将种根摆在沟内。根条大头向上。不能倒置并略低于畦面2cm。接着挖第二行沟并将挖出的土填入第一行沟内,填土至半沟时充分浇水,使土湿透,再填平沟。亦可不开沟按行、株距2cm×3cm的密度直接将种根植入床畦内。浇足水,覆盖2cm厚的细肥土后,搭盖塑料薄膜并在薄膜四周用土或泥压实。棚内气温白天应保持在20~25℃,夜间不低于8℃,插后15~20天即可生根出苗。
春季清明前播种,播种后立即覆盖塑料薄膜,周围用细土 压严,防止进风。阳畦和小拱棚育苗,夜间要加盖草苫。夏至至处暑前育苗的,应在苗床上加遮阳设施,防止灼伤幼苗。出苗后要及时间苗拔草,第一次间苗应在子叶充分展开时进行,苗距1~1.5cm,第二次在2叶时进行,苗距为2~3cm。苗床土壤的适宜含水量是20%~ 22%,当苗床土壤含水量降低到1 7%时应及时浇水。
栽培丹参一般选择2年以上没有施用过化学肥料、农药和没有残留有害物质的地块进行栽种。整地前每亩用土壤活化素150g和腐殖酸100g进行喷洒后,深耕25~30cm,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降解残留在土壤中的化肥、农药和有害物质。同时于犁地前每亩施入优质腐熟农家肥4000kg、钙镁磷肥或过磷酸钙100kg,然后耕耙平整做畦。平畦适用于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的地块,畦150cm,栽种丹参4行。高畦适用于中厚土层地块,畦面宽140cm,栽种丹参4行,沟宽20cm,垂直高度25cm左右。起垄适用于土层较浅的山岗薄地和水渍地,垄面宽60cm,种植丹参2行,垂直高度20cm以上。
春季可于清明节前定植大田,夏季育出的苗可在9~10月定植大田。丹参一般每亩 定植7000~8800株,定植方法分为沟植和穴植。做畦整地的多采用开沟定植,行距36~40cm,沟深应根据苗根的深浅确定,一般在10cm左右。开沟后,沟内均匀施入掺拌了高效固氮抗病组合菌、硅酸盐菌(生物钾)的牛粪末。施入量为每亩 固氮菌5kg、生物钾3kg、干牛粪末50kg,然后栽苗。移栽时,要把壮苗、弱苗分级,淘汰病苗和劣苗,保证田间整齐度。栽苗时要使秧苗直立。根垂直向下,栽苗深度以培土接近子叶为宜,并压实苗周围土壤。防止浇水时倒苗。移栽定植丹参要做到随栽随浇。栽一畦浇一畦,3~4天后再浇1次缓苗水,以保证迅速缓苗。起垄的要进行穴栽。
丹参生长次年即可采集药材。采收时间为12月中旬地上部枯萎或翌年春萌发前采挖。先将地上茎叶除去,在畦一端开一深沟使参根露出。顺畦向前挖出完整的根条,防止挖断。挖出后,剪去残茎。如需条丹参,可将直径0.8cm以上的根条在母根处切下,顺条理齐,曝晒,不时翻动,七八成干时,扎成小把,再曝晒至干,装箱即成“条丹参”。如不分粗细。晒干去杂后装入麻袋则称统丹参。
(一)根腐病。5~11月发生,尤其在高温多雨季节危害严重,可使植株枯萎死亡。防治方法:雨季注意排水,发病初期用50%托布津800~1000倍液浇灌。
(二)根结线虫病。砂性重的土壤,因透气性好,易发病。防治方法:整地前每亩用98%必速杀7~10kg,撤施并与土壤混拌均匀,4~5天后整地,1~2天后即可移栽。
(三)棉铃虫。幼虫钻食蕾、花、果,影响种子产量。防治方法:可在蕾期喷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50%西维因600倍液防治。
(四)银纹夜蛾。幼虫咬食叶片,夏秋多发。防治方法:可在幼龄期用90%敌百虫800倍液或40%乐果1500倍液喷施。此外,还有蛴螬、蚜虫等危害应注意防治。
1、丹参新醌(dan-shexinkum)A、B、C、D,二氢异丹参酮(dihydroi-sotanshinone)Ⅰ,新隐丹参酮(neocryptotanshinone),去羟新隐丹参酮(deoxyneocryptotanshinone),代号为Ro-090680的2-异丙基-8-甲基菲-3,4-二酮(2-isopropyl-8-methylphenanthrene-3,4-dione)
去甲丹参酮(nortanshinone),丹参二醇(tanshindiol)A、B、C,丹参新酮(miltirone),1-氢丹参新酮(1-dehy-dromiltirone),1-氢丹参酮(1-dehydrotanshinone)ⅡA,1-氢代异隐丹参酮(1-detoisocryptotanshinone),3α-羟基丹参酮(3α-hy-droxytanshinone)ⅡA,1,2-二氢丹参醌(1,2-dihydrotan-shinqiunone),醛基丹参酮(formyltanshinenone),亚甲二氢丹参酮(methylenedihydrotanshinone),7β-羟基-8,13-松香二烯-11,12-二酮(7β-hydroxy-8-13-abietadiene-11,12-dione),1,2,5,6-四氢丹参酮(1,2,5,6-teTCMLIBahydrotanshinone)Ⅰ,4-亚甲丹参新酮(4-methylenemiltirone),丹参内酯(tanshinlactone),二氢丹参内酯(dihydrotanshinlactone),丹参螺缩酮内酯(danshen-spiroketallactone),表丹参螺缩酮内酯(epidanshenspiroketallac-tone),丹参螺缩酮内酯Ⅱ,就是丹参隐螺内酯(cryptoac-etalide),鼠尾草酮(miltiodiol)。丹参环庚三烯酚酮(miltipolone)等;属其他类型结构的有:降鼠尾草氧化物(nor-salvioxide),弥罗松酚(ferruginol),鼠尾草酚(salviol),柳杉酚(sugiol)等。
水溶性的酚性酸化合物有:丹参酸(sal-vianic acid)A、B、C,丹参酸A又称丹参素,其结构为D(+)-β-(3,4-二羟基苯基)乳酸[D(+)-β-(3,4-dihydroxyphenyl)lactic acid],丹参酸B是由3分子的丹参素和1分子的咖啡酸(caffeic acid)缩合形成的,就是丹参酚酸B;丹参酸C是2分子丹参素的缩合物[24,25];丹参酚酸(salvianolic acid)A、B、C、D、E、G;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迷迭香酸甲酯(methyl rosmarinate),紫草酸单甲酯(monomethyl lithospermater),紫草酸二甲酯(dimethyl lithospermate),紫草酸乙酯(ethy lithospermate),紫草酸(lithospermic acid)B,原儿茶醛(protocaterchualdehyde),咖啡酸,异阿魏酸(isoferulic acid)等。还含黄苓甙(baicalin),异欧前胡内酯(isomperatorin),熊果酸(ursolic acid),β-谷甾醇(β-stiosterol),胡萝卜甙(daucosterol),5-(3-羟丙基)-7-甲氧基-2-(3-甲氧基-4-羟苯基)-3-苯并呋喃甲醛[5(3-hydroxypropyl)-7-methoxy-2-(3-methoxy-4-hydroxyphe-nyl)-3-benzofurancarbaldehyde],替靠皂甙元(tigo-genin),豆甾醇(stigmasterol)等。
根茎中分得丹参酮ⅠⅡA,ⅡB,隐丹参酮,丹参新醌B,二氢丹参酮Ⅰ,亚甲基丹参醌。
从丹参注射液中得丹参酮Ⅰ,隐丹参酮,异阿魏酸,原儿茶酸,琥珀酸(succinic acid),迷迭香酸,丹参酚酸A。
2.甘西鼠尾草 根含丹参酮Ⅰ、ⅡA,ⅡB,隐丹参酮,羟基丹参酮,丹参酸甲酯,紫丹参酯(prgewaqiunone)A、B,亚甲基丹参醌,1,2-二氢丹参酯,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紫丹参萜酸(przewanoic acid)A、B,丹参新酯B,丹参内酯,去甲丹参酮,二氢丹参酮Ⅰ,紫丹参萜醚(przewalskin),紫丹参呋然酸(przewalskenic acid)A,紫丹参蒽醌(przewalskinone),1,5-羟基-3-甲基蒽醌(ziganien),β-谷甾醇。此外,同属植物
①白花丹参根含有:丹参酮Ⅰ、ⅡA,二氢丹参酮Ⅰ,二氢异丹参酮Ⅰ,陷丹参酮,羟基丹参酮ⅡA,亚甲基丹参醌,丹参酸甲酯,丹参醌B,丹参新酮,去甲丹参酮,Ro-099680,1,2,15,16-四氢丹参醌(1,2,15,16-teTCMLIBahydrotanshi-quinone),丹参醛(tanshinaldehyde)。
②拟丹参根含二萜化合物:拟丹参醛(tanshinaldehyde),三萜化合物:2α。3β,24-三羟基乌苏-12-烯-28-羧酸(2α,3β,24-terhydroxy urs-12-en-oic acid),2α,3α,24-三羟基乌苏-12-烯-28-羧酸(2α,3α,24-TCMLIBihydroxy urs-12-en-28-oic acid),2α,3α-二羟基乌苏烯-28-羧酸(2α,3α-dihydroxy urs-12-en-28-oic acid),2α,3β-二羟基乌苏-12-烯-28-羟酸(2α,3β-dihydroxy urs-12-en-28-oic acid),2α,3α,19-三羟基乌苏类羟酸(2α,3α,19-TCMLIBihydroxy urs-12-en-28-oic acid),2α,3β,19-三闳基乌苏-12-烯-28-羧酸(2α-3β,19-TCMLIBihydroxy urs-12-en-28-oic acid),3-O-乙酰基齐墩果酸(3-O-acetyloleanolic acid)。
① 强心 加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功能,不增加心肌耗氧量
② 对血管作用 扩张冠脉,增加心肌血流量;扩张外周血管,血流增加;脑血流量下降
③ 抗血栓形成 提高纤溶酶活性;延长出、凝血时间;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血小板内cAMP水平抑制TXA2合成);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血粘度降低、红细胞电泳时间缩短)
④ 改善微循环
① 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 丹参制剂治疗:坏死心肌清除快;纤维母细胞分化、胶原纤维形成较明显;肉芽形成比较成熟。局部淤血减轻、血液循环改善,愈合时间缩短。
② 抑制过度增生 对过度增生的纤维母细胞有抑制作用。
改善肝微循环。
丹参制剂中含有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对体外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性杆菌有抑制作用。
丹参能使主动脉粥样斑块形成面积明显减少,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丹参可抑制高脂膳食家兔的血脂上升。通过研究发现丹参素还能抑制细胞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
丹参舒心片(每片含丹参提取物0.2g),治疗冠心病323例,结果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0.9%,心电图改善的有效率为57.3%(心血管疾病,1974,2(1):5)。复方丹参注射液4ml(含丹参、降香各4g)加入2.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40ml缓慢注入瘫痪肢体对侧颈动脉内,隔日1次,共治疗5次。共治疗脑溢血10例,脑血栓19例,脑栓塞1例。结果总有效率96.7%(上海中医药杂志,1987,(1):26)。以丹参注射液(每ml含生药1.5g)静脉滴注,每日1次,每次15~20ml,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104例,痊愈85例,总有效率97%(陕西中医,1980,(6):15)。复方丹参注射液12ml加入0.9% 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疗程20天,治疗糖尿病并发末梢神经炎325例,结果使其症状明显改善,疗效81.8%(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2):504)。此外,丹参在临床上还广泛地用于治疗慢性肝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脉管炎、硬皮病、流行性出血热、过敏性紫癜、精神分裂症、肺炎、血管性头痛、鼻炎等。
其它亦未见不良反应和副作用。据分析,丹参对迁延性和慢性肝炎能改善肝脏生理机能、促使肝脾回缩和变软的原理,可能是由于丹参能扩张外周血管,降低门静脉压力,使肝内血液循环改善,增加肝细胞的营养和氧的供给。又认为丹参能活血祛瘀,对消除肝脏纤维结缔组织的增生,也可能有一定的作用。 丹参应用于急性传染性肝炎,未见明显疗效;或认为在缩肝方面虽有一定效果,但对肝功能的改善不明显,且部分病例的食欲不振、恶心、头晕、肝脾疼痛等症似有加重趋势。另有报道,丹参配合茵陈,治疗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经200例观察,有效率达98.5%。用法:丹参2两,茵陈1两,加水煎两次,两次药液混和加糖半两再浓煎至200毫升,成人60毫升,儿童25毫升,均日服2次。儿童平均服药20天,成人服药33天左右。
将白花丹参晒干切碎压为细末,用白酒(55度)浸泡15天,配制成5~10%白花丹参酒。每次服20~30毫升,日服3次;如病情较重,疼痛剧烈,而且会饮酒者,每次可服50毫升,每日2~3次,或顿服药酒以醉为度。试治34例,单纯服用药酒者8例,其余26例以药酒为主,在不同时期配合其它中药。结果,临床治愈15例,显著好转9例,进步3例,无效7例。多数病人服后有止痛作用,能改善患肢症状,四肢有发热感觉,或有明显发热感向肢体远端冲动,对游走性浅静脉炎也有效果。大多数病人服后无不良反应,个别有皮肤瘙痒;长期服用可发生胃痛、胃纳减退等,应暂停药观察。对肝炎、溃疡病、高血压病、肾炎等忌用。
采集丹参根晒干后切片,水煎2次,过滤,滤液合并煎成30~50%煎剂,临用时酌加糖浆。分甲、乙、丙三组共治疗41例,分别按每公斤体重0.3~0.5克、0.6~0.9克、1.O~1.6克给药,分别连服42、30、30日为一治程。对照组8例,每日服酵母片1.5~2克。对照结果表明丹参对肝脾大小及性质的改变有相当效果。27例肝肿大患者,治后12例缩小,15例变软,12例无改变;脾肿大41例,治疗后缩小者20例,变软者22例,无改变者19例。其中以丙组用量大及甲组疗程长者疗效较为显著,一般在治疗lO~15日后见效。但所有病例末见肝脾缩小到正常者。本品似对病期较短,病情较轻者易于见效。如配合合理的饮食与休息,必能提高疗效。丹参的毒性极低,曾将剂量提高至每日45克,连用83天,亦无不良后果。但有1例剂量并不大(每日30克),用至第9天即发生原因不明的上消化道出血;故认为凡有呕吐、便血、咯血、血尿、紫癜等出血倾向者忌用丹参。
用丹参提取物制成片剂(每片含提取物0.2克)内服,每次2片,每日3次(每日量相当原生药2两)。以两周至一个月为一疗程。观察323例,服药1~9个月不等。结果心绞痛的总有效率为82.3%,其中显效率为20.3%;疗效以中、轻度较好;服药2个月者疗效比1个月的为高。心电图的总有效率为53.2%,显效率占14.8%;其中慢性冠状动脉缺血病变疗效较优于心肌梗塞病变,二级梯运动试验阳性及可疑阳性病例疗效高于一般心电图缺血病变病例,中、轻度患者疗效优于重度病例。停药后之疗效估价,有待进一步观察。对绝大部分病例无明显副作用,仅对很少数病例的周围血象、胃肠道、肝功能(SGPT)等似有一定影响。
另曾以丹参、降香制成复方注射液(每毫升含生药各1克),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00余例,结果症状的有效率在82%以上,心电图的有效率为50%左右。用法:根据病情轻重缓急采用三种注射方法:㈠静脉滴注-注射液4毫升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或5%葡萄糖500毫升内静滴。疗程1~2周。㈡肌肉注射-每日1~2次,每次1毫升;疗程2~4周,有的长达4个月。㈢静脉推注-注射液1毫升加入50%葡萄糖20毫升内注射。上述三种方法均有疗效,但各有特点。静脉推注改善心绞痛作用较快,但维持时间短暂;静脉滴注作用比肌肉注射明显,维持时间亦较长,为病房常规应用方法;肌肉注射虽作用较慢,但应用方便是其优点。 此外,丹参注射液治疗胃、结肠多发性息肉1例,获得较好效果。由于患者不能行外科手术治疗,乃试用丹参注射液。开始每次给药10毫升,加入50%葡萄糖液40毫升静脉推注;治疗数次后无反应,乃改用每次20毫升加50%葡萄糖液40毫升静脉推注。均每日1次,第一疗程35次。治程中病人精神、食欲逐渐好转,脓血便减轻,体力亦渐增强,心脏杂音明显好转,浮肿消退。休药1月,行第二疗程,注射18次后行X线造影复查,胃部息肉大部消失。
个别患者在丹参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胃痛、食欲减少,口咽干燥,恶心呕吐,与丹参能抑制消化液的分泌有关,宜停药,并可口服胃舒平、普鲁苯辛等药,重者可皮下注射阿托品。个别晚期血吸虫肝脾肿大患者在服用大剂量丹参后会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应停用丹参,并给予止血剂、维生素等。丹参可引起过敏反应,表现为全身皮肤瘙痒、皮疹、寻麻疹,有的还伴见胸闷憋气,呼吸困难,甚则恶寒、头晕,恶心呕吐,烦躁不安,随即面色苍白、肢冷汗出、血压下降,乃至昏厥休克等。立即肌注肾上腺素或地塞米松以及非那根等抗过敏药,同时用中药生脉散加减调理。
丹参注射液可使部分病人的胆固醇下降.在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大鼠, 口服丹参煎剂未见有降低血脂的作用,对主动脉病变亦无保护作用.但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 可降低血和肝中的甘油三酯.复方丹参对高血脂家兔模型血清胆固醇、中性脂肪、β-脂蛋白亦有明显的降低作用.丹参及白花丹参能抑制家兔实验性冠状动脉大分支粥样斑块的形成。
丹参有促进创伤愈合的作用.对人工骨折的家兔,能减轻局部淤血, 改善局部循环,促进骨折愈合.其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与其提高血清锌含量、加强骨折断端邻近骨组织中锌的动员以及通过提高骨痂中锌含量、锌/铜比值来加速骨痂组织生长和钙化过程有关。
此外,丹参煎剂给家兔肌注,有降血糖作用。丹参酮有温和的雌激素样活性,并有抗雄性激素的作用。丹参对兔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有保护作用.丹参制剂对结缔组织病变可抑制胶原的合成,促进分解,可用于治疗硬皮病及瘢痕性疾病。[2]
丹参煎剂给小鼠腹腔注射43g/kg,48小时l次腹腔注射内未见动物死亡,而64g/kg组10只动物死亡2只。丹参水提醇溶部分,小鼠1次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80.5±3.1g生药/kg,丹参或复方丹参注射液,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136.7±3.8g/kg和61.5g±5.3g/1g。(以生药含量计);家兔每日腹腔注射丹参注射液2.4g/kg或复方丹参注射液3g/kg,连续14日,未见中毒性反应,动物血象、肝肾功能和体重等均无异常改变,实质性脏器除明显充血外,未见特殊变化。另外,小鼠每日灌胃2%丹参酮混悬溶液0.5ml,连续14日,大鼠每日灌胃2.5ml,连续10日,亦未见毒性。
小白鼠腹腔注射半数致死量:丹参注射液36.7±3.8g/kg,复方丹参注射液61.5±5.26g/kg。麻醉动物静脉注射此二剂达临床应用量40~80倍亦无毒性反应;每天给家兔静脉注射临床用量的20~30倍连续14天,也未观察到毒性反应,而且对于血象,肝、肾功能,体重亦无不良影响,实质性脏器除明显充血外,来见特殊变化。
1.隐丹参酮的吸收、分布、排泄和代谢:
以薄层分离和双波长薄层色谱扫描仪分离及测定生物样品中隐丹参酮的含量。将29只小鼠(雄性,体重22~25g,以下同),分成6组,每组3~6只动物,禁食8小时后,每鼠以隐丹参酮2mg灌胃,给药后不同时间处死,取全胃肠道及其内容物研成匀浆,提取测定药物含量。在半对数纸上以药物回收率作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作图,求得隐丹参酮在胃肠道的半量消失时间为31/3小时。另外,将药物放入小鼠离体胃肠道内在生理盐水中温孵(37℃)12小时,测定药物回收率为98%,因此上述药物自整体胃肠道消失的情况,基本上反映口服后药物的吸收,另取8只小鼠禁食8小时后,灌胃隐丹参酮400mg/kg,2小时后处死,取各组织(2只动物为一个样品)研成匀浆提取测定药物含量。
结果表明,口服后肝及肺含量较高,肺、心其次,脾、血浆及肾依次递减。另将6只小鼠。静脉注射隐丹参酮(以少量吐温80及二甲基亚砜助溶)40mg/kg,5分钟后处死,测得药物在组织的含量,以脑、肺、心较高、肝、血浆、肾及脾依次递减。8只大鼠(雄性,体重120~150g,以下同),禁食2小时后,每鼠灌胃隐丹参酮350mg/kg,给药后分段收集尿液,测定药物含量。给药后,原形药物自大鼠尿中排出很少,服药24小时仅排出给药量的0.21%,48小时共排出0.34%,另取5只大鼠禁食12小时后灌胃隐丹参酮150mg/kg,在乙醚麻醉下插胆管,并分段收集胆汁,测定药物含量。
给药后6.12及20小时内,原形药自胆汁排出为给药量的0.17%、0.48%及0.80%。说明药物自肠道吸收后大部分在体内。大鼠口服隐丹参酮后,尿、胆汁及肠道内容物经提取及薄层层离后,可得7个斑点,纯化后得7个红色或橙黄色结晶。测定其理化性质,其中代谢物6号为未改变的隐丹参酮,7号为丹参酮ⅡA,1号极性最大,根据高分辨质谱测定,代谢物2.3.5及6号体外抑菌试验均为阳性,但仍以原形药(6号)活性最强,因此在动物体内发挥药理作用可能仍以原形药为主。将隐丹参酮放入离体大鼠小肠内温孵(37℃)5小时后,肠内容物经提取及薄层层离后,除有原形药外,尚有少量丹参酮ⅡA。大鼠口服隐丹参酮后3小时内胆汁中首先出现的代谢产物除原形药外。也是丹参酮ⅡA,说明肠道内或肝脏的脱氢酶可能使隐丹参酮转化成丹参酮ⅡA。1.2.3.4及5号比隐丹参酮极性大的代谢物在大鼠口服药物6小时以后才陆续在胆汁中出现,说明药物经过反复的肝肠循环,在肝脏由肝微粒体药酶催化,逐渐转化成相应的代谢产物。例如羟基丹参酮ⅡA可能由羟基化酶所催化,丹参酮ⅡA与谷氨酸的缩合物则可能由酰基辅酶A和谷氨酸2-N酰基转移酶参与转化。因此设想,隐丹参酮在动物体内的生物转化可能有下列途径。
2.丹参酮的胆汁排泄与肝内转化:
2.1.试验动物为大鼠,雄性、体重350~400g,10%乌拉坦1g/kg腹腔麻醉,以小儿头皮针插入总胆管,固定后先收集1小时的胆汁作为空白对照。药物先溶入少量二甲基甲酰胺。然后以1%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稀释至10mg/ml。由十二指肠给药,而后按时定量收集胆汁,胆汁贮于冰箱过夜,以氯仿提取两次,合并氯仿液,水浴蒸于,贮于干燥器,测试前以50ml氯仿定量稀释,进行高效液相分离并定量;丹参酮在肝匀浆内的转化,用体重160g雄性大鼠乙醚麻醉后,取肝脏,称重后以0.15M氯化钾、0.24M烟酰胺制备均浆,双层纱布过滤,滤液再以上述溶液稀释至每10ml相当于肝组织6g。于100ml锥形瓶中加入PH7·4的磷酸缓冲液4ml,肝匀浆液2ml,丹参酮样 品1mg溶于95%乙醇0.2ml中,对照组加0.2ml不含丹参酮的95%乙醇液。37℃保温2小时,终止反应后用氯仿12ml分二次萃取。合并萃取液。水浴蒸干。测试前以氯仿100ml溶解样品,应用薄层分离并定量、(硅胶一CMC薄层,展开剂为苯-丙酮(95:5):肝内抑菌活性成分检出,试验采用小鼠,给丹参酮Ⅱ-A后,经不同间隔时间,取肝组织,无水硫酸钠制成脱水肝粉,进行硅胶干柱层析,分离出相应色带,参比物丹参酮ⅡA,切下该段色带后以丙酮洗脱,回收丙酮后作抑菌试验。
实验结果表明,大鼠十二指肠给药后一般在1小时左右即可测得胆汁中有微量的丹参酮排出,其排出高峰在给药后3小时左右。给总丹参酮制剂组,剂量24mg其中含丹参酮ⅡA3.09mg,隐丹参酮0.6mg。该组动物排出的胆汁中含丹参酮ⅡA量较丹参酮ⅡA组高5~10倍以上。提示制剂组中的隐丹参酮有部分在肝内可转化为丹参酮ⅡA,此外总酮制剂组的肠吸收较单体丹参酮ⅡA的吸收为多,也可能是其中因素之一。十二指肠给予隐丹参酮后胆汁中不仅有隐丹参酮,尚出现丹参酮ⅡA的色谱峰。
给丹参酮Ⅰ后胆汁中所排出的丹参酮Ⅰ较丹参酮ⅡA较丹参酮ⅡA及隐丹参酮略有增多,说明不同结构的丹参酮其在肝内的排出速度是不相等的。大鼠十二指肠给隐丹参酮后,胆汁中出现丹参酮ⅡA,提示隐丹参酮在肝内可经脱氢反应转化为丹参酮ⅡA。为此,采用大鼠正常肝的习浆液与隐丹参酮在37℃保温2小时,终止反应后以氯仿提取匀浆液,蒸于氯仿后,用50ml氯仿溶解样品,然后在硅胶-CMC薄层上精确滴加10ml样品,展层后图谱上可见匀浆液中除隐丹参酮外,还形成另一产物,其Rf值为0.42,与浓硫酸反应显绿色。其紫外吸收与已知品丹参酮ⅡA完全一致。从而证明隐丹参酮在肝匀浆内经脱氢反应转化为丹参酮ⅡA。此外亦发现在以二氢丹参酮Ⅰ与肝匀浆保温后,在匀浆液中形成另一产物与浓硫酸反应呈兰紫色,其Rf值与丹参酮Ⅰ相同,但生成率较低。
为了解服用丹参酮后肝内有无抑菌活性成分,除直接由胆汁中测定其含量外,还参照前文观察了肝胆及尿液中的抑菌活性成分,应用分枝杆菌607为指示菌。药物制剂分别为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及隐丹参酮,药物均配制成油剂,剂量为2mg/只。实验动物用体重20~25g的雄性小鼠,每组12只。于给药后的2.4.16.30小时分别处死3只,在无菌条件下用皮肤钻孔器切下直径6mm的肝组织,同时收集血、尿与胆汁,分别置入事先准备好的含有分枝杆菌607的琼脂平板上,在37℃温箱经36~48小时,以抑菌圈达10mm以上为正反应,结果表明:给药后的第2小时各组动物的肝、胆、血、尿中很少出现抑菌物质出现,其抑菌圈分别为隐丹参酮组26mm(2/3)。丹参酮ⅡA10~20mm(3/3)、丹参酮Ⅰ11mm(1/3)。且该抑菌物质在肝内停留时间较长于小时30肝内仍可检出。(分母为试验样品数,分子代表具有抑菌活性数)。
2.2.丹参酮ⅡA磺酸钠:
实验所用标记丹参酮ⅡA磺酸钠比活性为8.4uci/mg。小鼠体重20~22g,一次静脉注射3uci/只。分别于给药后1.6和24小时杀死小鼠,取出心、肝、胆囊、肺、肾、胃、肠和胃肠内容物。称取一定量组织(一般在20mg)左右,尿和血液吸取量不超过0.1ml过氧化氢,置于70~80℃水浴中消化30分钟左右,然后用FJ-353双道液体闪烁仪测定放射活性。所用闪烁液含有0.03%PPO和0.4%POPOP的二乙醇甲醚和二甲苯闪烁液。以14C正十六烷作内标准淬灭校正。各组织中的放射活性以每分钟脉冲数(cpm)100mg湿重计算。结果表明,小鼠1次静脉注射后l小时,组织中以肝、肺和肠为高;肾、脾、心、胃次之;脑最低。在6和24小时均趋于减少。肠内容物的放射活性在3个不同时间均占首位,分别为注入量的8.1,52.0和32.7%。胆囊及内容物的放射活性按每只胆囊重量计算在6和24小时,分别为注入量的12.7和1.2%。小鼠1次静脉注射35S-丹参酮ⅡA后连续收集24,48和72小时的尿和粪,按上述方法消化,测定放射活性。停止饲食的3日内每天灌胃50%葡萄糖溶液1ml。
在给药后24小时内尿中排泄率为10.2%,24~48小时和48~72小时内分别为4.5%和1.8%,72小时内总排泄率为16.5%。第1日内粪中排泄率为32%。第2日和第3日内分别为24.1%和19.6%。3日内总排泄率为75.7%。3日内尿和粪的总排泄率为92.2%。从上述结果可以认为35S-丹参酮ⅡA的排泄途径主要是由胆道排至肠内,由粪中排出。小鼠静脉注射35S-丹参酮Ⅱ3uci/只后2,5,10,20,30,60,90,120和240分钟从眼后静脉丛取血0.01ml,测定全血的放射活性,结果给药后2分钟血中平均放射活性为75843cpm/0.1ml血,90分钟已降至3758cpm/0.1ml血。至240分钟仍在低水平。小鼠静脉注射一定量35S-丹参酮ⅡA磺酸钠后收集24小时的尿,浓缩分离后经薄层鉴定,表明一个是原形药,另一个为代谢产物。
2.3.丹参素在生物样品中的药代动力学:
以醋酸乙酯为溶剂,分别扫描激发光谱与荧光发谢光谱,峰波长各为?EX285nm,?EX314nm。丹参素浓度在1.0~9.0×10(-6)g/ml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6,回归方程C=1.0168×10-7F-1.815×10(-7)。丹参素的醋酸乙酯提取稳定,于3小时内测得的荧光强度数据恒定。于血浆中,按上列丹参素浓度线性范围的荧光强度数据表明,其直线相关关系亦属良好,r=0.9997;回归方程C=1.497×10(-7)F-1.470×10(-7)。分别吸取丹参素纯品水溶液(0.03mg/ml)0.15-1.35ml,水稀释至1.50ml,各加入家兔空白血浆1.0ml,稀H2SO40.5ml,用醋酸乙酯提取(3×1.5ml),于EX285nm加血浆,稀释至2.5ml,同法操作,作为标准,测得回收率结果平均为76.47±2.427%,变异系数CV:3.174%(n=20)。
取家兔5只,经快速耳静脉注射丹参素(针剂30mg/kg)后,于5.15.30、60、90、120扩150分钟定时抽血、取血浆,如前操作,测定血药浓度,用空白血浆作对照。由实验数据的均值,以丹参素浓度的对数与时间作图,为一直线。显示丹参素的药素的药代动力学为单室模型,其参数消除速率常数和生物半衰期各为:Kel=0.0456±0.0141分钟:t1/2=16.58±5.768分钟。
不宜与藜芦同用。
丹参活血也会引起大出血:
服用抗凝结药物的心脏病人,如同时服用丹参,小心引起严重出血。
唇形科草本植物丹参的根和根茎。产于江苏、安徽、河北、四川等地。春、秋采挖,洗净,晒干。切片、段,生用或酒炒用。
[性能]味苦,性微寒。能活血化瘀,凉血,安神。
[参考]含丹参酮、原儿茶醛、原儿茶酸、丹参素、维生素E等。
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缺血、梗塞和心脏功能,调节心律,并能扩张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能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有抗凝血,促进纤溶,抑制血小板凝聚,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能降低血脂,抑制冠脉粥样硬化形成;能抑制或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炎症反应,促进肝细胞再生,并有抗纤维化作用;
[用途]用于血瘀所致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冠心病心绞痛,动脉粥样硬化;慢性肝炎、肝硬化,腹腔包块或肿瘤;慢性肺心病,支气管哮喘;血不养心或心火偏亢,心悸不安,心烦失眠。
[用法]一日5~15克。煎汤,浸酒,泡茶
丹参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有近2000年的应用历史,是国内外药材市场的重要商品。我国应用丹参历史悠久。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曰:"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除瘕、止烦渴,益气"。魏《吴普本草》载:"治心腹痛"。明·《本草纲目》载:"活血,通心包络。治疝痛"。丹参,按《妇人明理论》云,"四物汤治妇人病,不问产前产后经水多少,皆可多用,惟一味丹参散,主治与之相同,盖丹参能破宿血,补新血,安生胎,落死胎,止崩中带下,调经脉,其功大类当归、地黄、芍药故也"。清代《本草逢原》:"丹参本经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等疾,皆瘀血内滞而化为水之候。止烦漫益气者,瘀积去而烦漫愈,正气复也"。
相传很久以前,东海岸边的一个渔村里住着一个叫“阿明”的青年。阿明从小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因自幼在风浪中长大,练就了一身好水性,人称“小蛟龙”。有一年,阿明的母亲患了妇科病,经常崩漏下血,请了很多大夫,都未治愈,阿明甚是一筹莫展。正当此时,有人说东海中有个无名岛,岛上生长着一种花开紫蓝色、根呈红色的药草,以这种药草的根煎汤内服,就能治愈其母亲的病。阿明听后,喜出望外,便决定去无名岛采药。村里的人听说后,都为阿明捏着一把汗,因为去无名岛的海路不但暗礁林立,而且水流湍急,欲上岛者十有九死,犹过“鬼门关”。但病不宜迟,阿明救母心切,毅然决定出海上岛采药。
第二天,阿明就驾船出海了。他凭着高超的水性,绕过了一个个暗礁,冲过了一个个激流险滩,终于闯过“鬼门关”、顺利登上了无名岛。上岸后,他四处寻找那种开着紫蓝色花、根是红色的药草。每找到一棵,便赶快挖出其根,不一会儿就挖了一大捆。返回渔村后,阿明每日按时侍奉母亲服药,母亲的病很快就痊愈了。
村里人对阿明冒死采药为母治病的事,非常敬佩。都说这种药草凝结了阿明的一片丹心,便给这种根红的药草取名“丹心”。后来在流传过程中,取其谐音就变成“丹参”了。
故事中所说的“丹参”,始载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中医认为,其味苦性微寒,具有活血通经、祛淤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等作用,适用于血淤、血热、血淤兼热或血热兼淤所致的各种病证,尤为妇科、内科及外伤科证属血淤兼热者所常用。按故事所说,阿明的母亲所患的崩漏病证,大概也是血淤兼热所致,故服用该品收效。当今,该药又被制成注射剂、滴丸等,用于心脑血管等病的治疗,均有较好疗效。
1.陶弘景:丹参,时人服多眼赤,故应性热,今云微寒,恐为谬矣。
2.《纲目》:丹参,按《妇人明理论》云,四物汤治妇人病,不问产前产后,经水多少,皆可通用,惟一味丹参散,主治与之相同。盖丹参能破宿血,补新血,安生胎,落死胎,止崩中滞下,调经脉,其功大类当归、地黄、芎穷、芍药故也。
3.《本草经疏》:丹参,《本经》味苦微寒;陶云性热无毒,观其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症除瘕,则似菲寒药;止烦满,益气,及《别录》养血,去心腹痼疾结气,腰脊强,脚痹,除风邪留热,久服利人,又决非热药;当是味苦平微温。入手、足少阴,足厥阴经。心虚则邪气客之,为烦满结气,久则成痼疾;肝虚则热甚风生,肝家气血凝滞,则为症瘕,寒热积聚;肾虚而寒湿邪客之,则腰脊强,脚痹;入三经而除所苦,则上来诸证自除。苦能泄,温能散,故又主肠鸣幽幽如走水。久服利人益气,养血之验也。北方产者胜。
4.《本草汇言》:丹参,善治血分,去滞生新,调经顺脉之药也。主男妇吐衄、淋溺、崩血之证,或冲任不和而胎动欠安,或产后失调而血室乖戾,或瘀血壅滞而百节攻疼,或经闭不通而小腹作痛,或肝脾郁结而寒热无时,或症瘕积聚而胀闷痞塞,或疝气攻冲而止作无常,或脚膝痹痿而痛重难履,或心腹留气而肠鸣幽幽,或血脉外障而两目痛赤,故《明理论》以丹参一物,而有四物之功。补血生血,功过归、地,调血敛血,力堪芍药,逐瘀生新,性倍芎劳,妇人诸病,不论胎前产后,皆可常用。
5.《本经逢原》:丹参《本经》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等疾,皆瘀血内滞而化为水之候。止烦满益气者,瘀积去而烦满愈,正气复也。
6.《本草求真》:丹参,书载能入心包络破瘀一语,已尽丹参功效矣。然有论其可以生新安胎,调经除烦,养神定志,及一切风痹、崩带、症瘕、目赤、疝痛、疮疥肿痛等症,总皆由其瘀去,以见病无不除,非真能以生新安胎,养神定志也。
7.《重庆堂随笔》:丹参,降而行血,血热而滞者宜之,故为调经产后要药。设经早或无血经停,及血少不能养胎而胎不安,与产后血已畅行者,皆不可惑于功兼四物之说,并以其有参之名而滥用之。即使功同四物,则四物汤原治血分受病之药,并非补血之方,石顽先生已辨之矣。至补心之说,亦非如枸杞、龙眼,真能补心之虚者,以心藏神而主血,心火太动则神不安,丹参清血中之火,故能安神定志;神志安,则心得其益矣。凡温热之邪,传入营分者则用之,亦此义也。若邪在气分而误用,则反引邪入营,不可不慎。
8.《本草正义》:丹参,《本经》谓之微寒,陶弘景已疑其误,缪仲醇亦疑之,至张石顽乃改作微温。
9.《本经》: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症除瘕,止烦满,益气。
10.《吴普本草》:治心腹痛。
11.《别录》:养血,去心腹痼疾结气,腰脊强,脚痹;除风邢留热,久服利人。
12.陶弘景:渍酒饮之,疗风痹。
13.《药性论》:治脚弱,疼痹,主中恶;治腹痛,气作声音鸣吼。
14.《日华子本草》:养神定志,通利关脉。治冷热劳,骨节疼痛,四肢不遂;排脓止痛,生肌长肉;破宿血,补新生血;安生胎,落死胎;止血崩带下,调妇人经脉不匀,血邪心烦;恶疮疥癣,瘿赘肿毒,丹毒;头痛,赤眼,热温狂闷。
15.《滇南本草》:补心定志,安神宁心。治健忘怔忡,惊悸不寐。
16.《纲目》:活血,通心包络。治疝痛。
17.《云南中草药选》:活血散瘀,镇静止痛。治月经不调,痛经,风湿痹痛,子宫出血,吐血,乳腺炎,痈肿。
18.《本草新编》:丹参,味苦,气微寒,无毒。入心、脾二经。专调经脉,理骨筋酸痛,生新血,去恶血,落死胎,安生胎,破积聚症坚,止血崩带下。脚痹软能健,眼赤肿可消。辟精魅鬼祟,养正祛邪,治肠鸣亦效。仅可佐使,非君臣之药,用之补则补、用之攻乃攻,药笼中所不可缺也。其功效全在胎产之前后,大约产前可多加,产后宜少用,自然成功多,而取败少也。
1.治经水不调 丹参500克.切薄片 于烈日中晒脆 为细末 用好酒泛为丸.每服15克 清晨开水送下.(《集验拔萃良方》调经丸)
2.治妇人经脉不调 或前或后 或多或少 产前胎不安 产后恶血不下;兼治冷热劳 腰脊痛 骨节烦疼 用丹参洗净 切 晒 为末.每服10克 温酒调下.(《妇人良方》丹参散)
3.治痛经 丹参15克 郁金6克.水煎 每日1剂 分2次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4.治经血涩少 产后瘀血腹痛 闭经腹痛 丹参、益母草、香附各9克.水煎服.(《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5.治落胎身下有血 丹参600克.以酒五升 煮取三升 温服一升 日三服.(《千金要方》)
6.治心腹诸痛属半虚半实者 丹参50克 檀香、砂仁各7.5克.水煎服.(《肘方歌括》丹参饮)
7.治急、慢性肝炎 两胁作痛 茵陈15克 郁金、丹参、板蓝根各9克.水煎服.(《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8.治寒疝 小腹及阴中相引痛 自汗出欲死 丹参半两.杵为散.每服 热酒调下5克.(《肘后方》)
9.治阴疼痛或肿胀 丹参50克 槟榔50克 青橘皮25克(汤浸 去白瓤 焙) 茴香子25克.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10克.(《圣惠方》丹参散)
10.治腹中包块 丹参、三棱、莪术各9克 皂角刺3克.水煎服.(《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11. 乳痈:用丹参、白芷、芍药各10克,口咬细,醋淹一夜,加猪油半斤,微火煎成膏。去渣,取浓汁敷乳上。
12.热油烫伤与火伤:用丹参400克,锉碎,加水稍稍调拌,放入羊油二斤中煎过。取以涂伤处。
13. 腹中包块:丹参、三棱、莪术各9克 皂角刺3克,水煎服。(《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14. 田七丹参:三七100克,丹参15克。水煎取浓汁,加白糖适量,干燥成颗粒。每次20克,温水溶化饮。亦可将二药研为细末,每次10克,加糖适量,泡茶饮。源于《全国医药产品大全》。本方用二药活血化瘀,并降血脂,增加冠脉流量。用于冠心病心绞痛。
15. 丹红酒:丹参60克,红花、月季花各15克。以白酒500克浸渍。每次饮1~2小杯。本方以三者活血化瘀,调经。用于血瘀经闭,月经不调,痛经。亦用于冠心病心绞痛。
16. 丹参玉楂饮:丹参、玉竹、山楂各15克。煎水饮。本方以丹参活血化瘀,并同玉竹、山楂降血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
复方丹参片是由丹参、三七及冰片按一定比例配伍制成的中成药,具有活血化淤、理气止痛、安神宁心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复方丹参片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脏的血液灌注,减慢心率,改善心肌缺氧,还可抑制血小板凝聚,降低血黏度,调节血脂。临床上,复方丹参片主要用于冠心病之胸闷、心悸、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等。因复方丹参片有活血通络、祛淤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等作用,故还适用于血淤、血热等所致的各种病证。
其实不仅仅是丹参片,任何一种药,最好都不要经常服用。是药三分毒嘛。长期服用丹参片,尤其是对老年患者,一旦发生低钾症,对心脏、肌肉、中枢神经、消化及酸碱平衡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在服用丹参片的过程中,要适当的吃些含钾量高的食物,如香蕉、橘子汁、黄豆、花生、蘑菇、土豆等。
需和丹参分开服用和使用的药物(配伍禁忌)
①心得安:其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注射液配伍,会产生混浊,从而影响两种药物的药效。
②阿托品:可加快心率。与丹参合用时,阿托品能阻断丹参所具有的降低血压效应,从而减轻丹参的药效。
③维生素C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混合后,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两药效力均下降,溶液混浊。
④维生素K:维生素K具有止血作用,而丹参有抗凝、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两者作用相反。
⑤维生素B6、B1:丹参片所含的活性物质与维生素B6或B1合用时,可产生沉淀,降低药物疗效。临床禁止配伍使用。
⑥钙剂:氯化钙、乳酸钙、葡萄糖酸钙等钙剂与丹参合用时,可结合生成鞣酸盐沉淀物,不易被吸收。
丹参不可和阿司匹林一起服用
阿司匹林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目前已被作为冠心病患者治疗的基本药物。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可以起到治疗作用,大剂量的阿司匹林则有可能导致出血时间延长,甚至出血。
丹参也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降低血黏稠度的作用。将丹参和阿司匹林一起服用,就不太合适了,这相当于加大了阿司匹林的药物剂量,容易导致出血。
服用华法林抗凝血的患者也应当小心,同时服用丹参也可能会导致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