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作剧,就是故意与他人开玩笑、戏耍、互相捉弄的行为。恶作剧最基本的形式即是故意使他人陷入窘境,并在旁观赏他人尴尬、吃惊、惶恐等等寻常难以得见的情绪表现,借此得到乐趣。这种恶作剧纯粹是以满足行为人个人乐趣为目的,其他观看者或被恶作剧的人不一定也会觉得有趣,而且往往适得其反地令人憎恶。这种恶作剧有时已经达到了欺凌或犯罪的程度,可能会面临始料未及的严重后果。
英译:mischief\ prank \ hoax
词目:恶作剧(è zuò jù)
解释:指戏弄人的、使人难堪的行为。
恶作剧也可用文学或艺术的形式来表现,例如随处涂鸦、讽刺漫画、恶搞创作等等。和前类恶作剧相比,这类恶作剧因为不直接与被恶作剧者接触,所以一般较能为人所接受或原谅,但有时也可能引致意想不到的反效果,例如随处涂鸦可能会面临损害赔偿的问题,讽刺漫画也有像日德兰邮报穆罕默德漫画事件一样演变成为国际问题的。
虽然恶作剧有时确实能达到幽默、滑稽的效果,但也有时不但不让人觉得有趣,反而还招人厌恶,因此社会对恶作剧的存在价值评价两极。不过也有些高明的恶作剧是寓教于乐的,例如澳大利亚广播公司电视台的《追赶者》讽刺电视剧即为利用恶作剧来突显某些事物的荒谬性,达到讽刺或者教育的目的。
出处:《太平广记》卷一九四引宋·王谠《唐语林》:“僧初若不觉,[韦生]凡五发中之,僧始扪中处,徐曰:‘郎君莫恶作剧。’”
示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婴宁》:“观其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者,而墙下恶作剧,其黠孰甚焉!”又《聊斋志异·狐入瓶》:“一日,窜入,妇急以絮塞瓶口,置釜中,汤而沸之。瓶热,狐呼曰:‘热甚,勿恶作剧!’”
用法:做主语、宾语;指戏弄或捉弄别人。
注:此词带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