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批

蜂毒

蜂毒,是一种成分复杂的混合物。其主要成份为多肽类,占蜂毒干重的70%~80%,包括蜂毒肽、蜂毒明肽、MCD-肽、心脏肽、镇定肽(赛卡品)、四品肽(托肽品)、安度拉平(安度肽)、含组胺肽等。

经验文章 概述

蜂毒是工蜂毒腺和副腺分泌出的具有芳香气味的一种透明液体,贮存在毒囊中,垫刺时由蛰针排出。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蜂毒

外文名称

Bee venom

类别

中药

来源

工蜂

产生状况

蜂毒(Bee venom)是工蜂毒腺和副腺分泌出的具有芳香气味的一种透明液体,贮存在毒囊中,垫刺时由蛰针排出。一只新出房的工蜂只有很少的毒液,随着日龄的增长而逐渐积累起来,至15日龄时约为0.3毫克,达到守卫蜂龄(约18日龄)后就不再产生更多的毒液。人工要集蜂毒,目前多采用电刺激蜜蜂取毒法,它靠电取蜂毒器来完成。

主要成分

蜂毒是一种成分复杂的混合物,其中水分占80%-88%,还含有若干种蛋白质多肽类、酶类、组织胺、酸类、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在多肽类物质中,蜂毒肽约占干蜂毒的50%,蜂毒神经肽占干蜂毒的3%。蜂毒中的酶类多达55种以上,磷脂酶A揽&127;2攭含量占干蜂毒的12%,透明质酸酶含量约占干蜂毒的2%~3%。

蜂毒主要成份为多肽类,占蜂毒干重的70%~80%,包括蜂毒肽、蜂毒明肽、MCD-肽、心脏肽、镇定肽(赛卡品)、四品肽(托肽品)、安度拉平(安度肽)、含组胺肽等。

生物作用

人体受蜂蜇后在受蜇部位立即出现肿胀、充血,皮肤温度升高2~6℃,有烧灼感。这只是蜂毒局部产生作用,一旦蜂毒被吸收后还会引起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学变化。

蜂毒及其组分蜂毒肽、托肽平和蜂毒明肽等具有明显的亲神经性。全蜂毒及蜂毒肽对烟碱型胆碱受体有选择性阻滞作用。蜂毒明肽可透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蜂毒具有神经节的阻断作用。蜂毒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其镇痛腺素合成酶的抑制作用约为消炎痛片的70倍。临床证明,蜂毒对神经官能症、偏头痛及三叉神经痛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一般认为蜂毒具有调节神经系统紧张度的作用,使大脑皮层活动正常化,调整物质代谢,从而促进神经本身的修复。

蜂毒对呼吸系统的心血管系统有显著的影响。被蜂蜇的人有呼吸加快的现象,一般认为这是血压降低引起反射性的反应。大量的蜂毒可使人或动物大脑呼吸中枢麻痹而导致死亡。蜂毒可引起动脉血压降低的交应,主要与磷酯酶A揽2攭有关。蜂毒肽是一种强烈的心脏毒素,并具有收缩血管的作用,蜂毒中的心脏肽和蜂毒明肽有类似于异丙肾上腺素的抗心律失常的作用,而且作用的持续时间远较异丙肾上腺素长。

蜂毒的溶血作用很强,在极低的浓度(1/10000)下,就能产生溶血作用。其机制是蜂毒中的蜂毒肽和磷酯酶A2能增强血红细胞壁的浸透能力,导致细胞内的胶体大量渗出,细胞内渗透压降低,致使细胞裂角;胶体渗出性溶血"。蜂毒在体内或体外都有抗凝血的作用,使血液凝固时间明显延长。

蜂毒有一定的抗辐射作用,能增强机体的应激能力,减轻辐射损伤的程度,减少由于辐射所引起的细胞染色体畸变的频率,提高动物的成活率。蜂毒有保护和复苏造血细胞的潜在作用,防止因辐射所引起的骨髓和脾脏的退化现象。蜂毒抗辐射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是蜂毒肽、磷酯酶A2、透明质酯酶、酸性磷酯酶以及致敏原B和C。

2013年3月,美国科学家利用在蜂刺毒素中发现的化学物质毁灭艾滋病毒,防止艾滋病传播,但又不伤及周围正常细胞。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蜜蜂蜂毒中名为蜂毒肽的毒素可刺破艾滋病病毒的保护外层,当携带蜂毒肽的纳米粒子接触到艾滋病病毒时,病毒会被纳米粒子表面的蜂毒肽有效摧毁。理论上,艾滋病病毒无法抵御蜂毒肽攻击。研究人员表示,通过在纳米粒子上添加特制的"分子缓冲器",可保证纳米粒子在接触人体正常细胞时立刻"弹开",从而保护正常机体细胞不受蜂毒肽侵害。

研究人员说,目前大多数抗艾药物的作用只是抑制艾滋病病毒复制,而不是阻止病毒感染人类。相比而言,利用蜂毒肽的新疗法,可攻击艾滋病病毒结构的重要部分,破坏病毒的固有物理属性,第一时间防止感染。

研究人员认为,该疗法将是人类阻止艾滋病病毒传播的重要一步。未来可利用这种携带蜂毒肽的纳米粒子,通过静脉注射的方法治疗艾滋病患者,彻底消灭血液中的艾滋病病毒。

毒性

蜂毒对哺乳类动物的作用最强,健康人同时接受10次蜂蜇可引起局部反应;接受200~300只蜂蜇会引起中毒;短时间内蜇500次,可致人死亡。临床使用蜂毒的治疗剂量很少,因此,说蜂毒应用是安全的,但是每个人对蜂毒的敏感性差异很大,有个别人对蜂毒过敏,表现蜂蜇部位局部红肿反应强烈,或出现严重的致命性反应,因此,临床上使用蜂毒时和青霉素一样,对过敏者采用纯净蜂毒涂作诊断性皮试和脱敏治疗。

大多数人会对蜂毒产生免疫力。常受蜂蜇的蜂农一旦产生免疫力,即使同时遭受数百只蜂蜇也不会发生任何中毒症状。

临床应用

结缔组织疾病

结缔组织疾病的基本病变是疏松结缔组织的粘液样水肿和类纤维蛋白变性,这类疾病中常见的是风湿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自18世纪以来,关于蜂毒对风湿病克有疗效的报道已屡见不鲜。1888年,特尔什报告了173例风湿症病人经蜂蜇而获得痊愈的事实。1912年,鲁道夫·特尔奇用蜂毒治疗666例患有风湿症的病人,临床结果表明,有554人痊愈,99人有显著效果。中国医务工作者在用蜂毒治疗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方面也获得理想疗效。

神经炎和神经痛

蜂毒对治疗神经痛和神经炎疗效显著。1960年波德罗夫用蜂毒治疗10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全部治愈。1959年索科洛夫用蜂毒治疗51例脊神经炎患者,结果43名治愈,4名明显好转,4名症状改善。目前在临床中,蜂毒已应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背神经根炎等。

心血管疾病

蜂毒用于治疗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症、静脉血栓形成、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动脉内膜炎都有良好的效果。1958年科诺年科用蜂毒治疗830例高血压,血压降到正常的289例,血压显著降低的420例,无效的121例,有效率为85%。

变应性疾病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发作变应性疾病。阿列斯克1964年曾用蜂毒治疗此类病症患者140例,其中50例用蜂蜇治疗,90例用蜂毒注射。结果多数患者疗效良好,哮喘发生停止,呼吸困难减轻,全部患者感觉蜂毒有祛痰作用,蜂毒远期有效率达80%。

蜂毒疗法

将蜂毒导入人体内的方法有几种,但由于蜂毒对某些人有致敏作用,所以无论采用哪种治疗方法,均必须在治疗前进行过敏试验,观察治疗对象对蜂毒是否过敏,若不过敏,可采用蜂毒进行治疗。

蜂蜇法

活蜂蛰刺法是最常见的蛰刺方法,卓蜜蜂尾部对准穴位或痛点于皮肤接触,蜜蜂自然会弯曲尾部伸出蛰针刺入皮肤,蛰针上端的毒囊继续收缩,使蛰刺深入并自动将蜂毒注入。待蜇针不再收缩,全部蜂毒均以注入皮肤为止。一般留针时间10-20分钟。活蜂蛰刺恰好是皮内蛰刺,皮肤内分布有大量的感觉神经末梢,其触觉、痛觉敏感,活蜂蛰刺剧痛。

蜂针疗法

蜂针疗法是蜂蜇疗法与中国的传统针灸相结合,以蜜蜂的蜇针代替针灸中使用的钢针。方法是:按病人来诊时间,用ZW-82型子午流注计算仪求出该时辰应选的穴位或经络,然后用镊子夹蜜蜂在选定的穴位蜇刺。由于蜂针疗法对原始的蜂蜇疗法更精细,效果更好,所以蜂针疗法很快由中国传入日本、朝鲜、马来西亚等国。

电离法

蜂哲疗法和蜂针法虽然效果都很显著,但病人由于怕痛,加上活蜜蜂不易保存,故而有人发明了蜂毒电离子导入法。具体方法是:先将蜂毒冻干粉与生理盐水配成一定比例的溶液,然后将该溶液均匀地浸湿衬垫,并接通两极的电源,利用直流电通过无损伤皮肤将蜂毒离子导入体内。治疗后,皮肤略有充血、微肿和轻度的痒感。

注射法

将蜂毒制成各种制剂,然后皮下注射,治疗疾病。此法简单易行,不受地区、季节、活蜂的限制。但由于生产蜂毒制剂时,挥发性物质易丢失,因此效果不如以上方法。

透入法

超声波透入法是用超声波治疗机将蜂毒导入机体,先将局部涂蜂毒,再将声头轻轻压过涂软膏的皮肤上,做有规律地移动按摩,但必须保证机不空载,防仪器烧坏,即声头一定通过接触剂才能接触人体,中间不留空隙,才能连续开机。每次10-15分钟,每日一次,3周为一疗程。

导入法

红外线导入法是将液状的蜂毒制剂均匀地涂抹体表的穴位或患处,然后用红外线灯直接照射,以红外线的温热作用及化学作用,使体表毛孔放大,加速蜂毒药液自动渗入体内。此法,既有蜂毒药疗,又有红外线热疗两结合。特别适用于痛风、关节炎症,皮肤不能触碰的多种疾病的治疗。

吸入法

蜂毒雾化吸入法是将蜂毒水溶液雾化,对准病人的呼吸道吸入,借助人肺脏肺泡巨大的表面积,由肺泡吸收蜂毒入血发挥治疗作用。人的肺脏由300万个肺泡组成,肺泡内布满无数毛细血管网,将所有肺泡展开,其面积为40㎡,因此吸收药物极为迅速。

软膏贴膏

蜂毒软膏的配制和其他软膏一样,用蜂毒做主要原料,加入可以软化表皮层角质的药物,用凡士林做基质,混合而成。一般蜂毒软膏的蜂毒含量为1%,软化表皮角质的水杨酸含量为3%,其余为凡士林。一般蜂毒软膏基础上还可以制成蜂毒贴膏,适用于风湿及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脊椎病,骨质增生,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网球肘,滑膜炎,腱鞘炎等引起的疼痛不适,具有康复保健的作用。

外擦剂

蜂毒外擦剂与软膏相似,但为液体,更易于添加其他药物作为增效剂,也易涂后按摩,涂后刮痧等,增强疗效。如福建蜂疗研究所研制的"神蜂精"。

片剂胶丸

蜂毒可制成片剂,用前加水溶解,用于电离子导入。蜂毒也可加入淀粉、糖粉等制成口服片剂。新西兰研制了蜂毒多肽口服结肠定位稀药海藻酸钙凝胶包衣小球,目的在于提高蜂毒多肽口服药的生物利用度。

注意问题

过敏现象

不同的人对蜂毒的反应有所差异。绝大多数人接受蜂毒治疗时,在受蜜蜂蜇的部位会出现局部的红、痛、肿、痒的反应,这种局部反应,过几小时或过几天会自然消失。但是极少数人在接受蜂毒治疗时,会发生呕吐、腹痛,或是出现全身皮肤潮红、骚痒、荨麻疹、紫瘢、怕冷、发热等反应。如有上述症状时应进行药物脱敏治疗,方法是服用扑尔敏(4毫克)和强的松(5毫克)各1片,若服用4小时后还没有好转,可继续按以上方法服用,直至症状消失。若3~4次后仍不见效,应到医院作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鉴于人们对蜂毒疗法反应的差异,在采用蜂毒治疗疾病时,应先进行过敏试验,方法是:用1只蜜蜂在病人背部蜇刺,蜇后20分钟拔出蜇针,第二天在背部再做1次同样试验,每次按常规方法检查尿中有无蛋白质,若无蛋白质,则可进行蜂毒治疗。若蜂毒是针剂,可以进行皮下注射,第一次用0.25毫升,第二次用0.5毫升,第三次0.75毫升,每次注射后必须检查尿中是否有蛋白质。

使用剂量

由于蜂毒治疗各种疾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所以目前还没有一种科学的方法来鉴定蜂毒的效价。现在普遍采用将1只工蜂的排毒量(约0.2~0.&127;4毫升)作为一个治疗单位,治疗使用的剂量大小,要根据病人的耐受程度和病情的变化而定,一般每次使用1~4个治疗单位。

【来源】为工蜂腹部末端螫刺腺体内的有毒液体。

【性状】浅黄色透明液体,比重1.1313,PH5.5。

【性味归经】辛、苦,平。

【功能主治】祛风湿,止疼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膝酸痛,坐骨神经痛。

【用法用量】每用1~5个蜂。捉到蜜蜂后,轻捏头部,然后迅速放于患处,将蜂尾贴于皮肤,使之刺螫,立即感到疼痛,此时蜂毒随螫针注入皮肤内,约1分钟,将蜂弹去,拔出螫刺。此时螫处呈现出一小肿包,约指甲大小,20分钟后,局部红肿、发热,有舒适感。一般24小时后作用消除,患处恢复常态。第二日或隔日再行刺螫。

【注意】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防治中毒现象发生。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JDQ-I型、Ⅱ型采毒器,QF-1型蜜蜂电子自动取毒器,封闭式蜜蜂采毒器,巢门、巢底两用式电取蜂毒器,笼式电取蜂毒器(其使用方法按照说明书进行)。

电取毒是利用一定的电流通过蜜蜂机体,蜜蜂受电击后,产生排毒反应而排出蜂毒,再用玻璃板等承接,待干后即可刮取蜂毒。取下的蜂毒要用棕色玻璃瓶装好、密封,以备提纯。

1、取毒场地应选择人畜来往较少的蜂场,以免尘土影响蜂毒质量。操作人员与取毒用具要注意清洁卫生,尤其是取毒板要用乙醇消毒,工作时要穿上防护服及防蜂面罩,不要吸烟和使用喷雾器。取毒时切忌打开蜂箱观看,一群蜂取毒完毕,应让蜜蜂安静10分钟后再撤走取毒器。

2、取毒时间应选在每个流蜜期结束时,因流蜜期取毒,工蜂在排毒的同时会吐蜜,而污染蜂毒。取毒要选在气温不低于15℃、风小的傍晚或晚上(但不要超过晚上11点钟)进行。

3、取毒的蜂群应选择壮、老年蜂较多的蜂群,因为幼蜂在取毒时容易因电击而受到伤害,也会减少取毒量。

4、蜂毒有强烈的气味,对人体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性,刮毒时应戴口罩。

5、取毒后的蜂群应适当奖励饲喂,补充营养,以及时恢复电击后蜜蜂的体质。另外,取过毒的蜂群也不宜马上进行转地,要休息3~4天,以在蜂群"余怒消除"后再转地为好。

6、取得的蜂毒要装入深色瓶密封,置低温处保存。

中药材

【出处】出自《吉林中草药》;1.《蜂蜜和蜂毒的医疗性能》:蜂毒治疗前先将局部皮肤用温水和肥皂洗净,但勿用酒精揉擦, 蜜蜂螫刺后即飞走,其螫针和螫刺器留下并继续收缩数分钟,直到毒囊排空为止。因此,应待毒液全部注入伤口后再拔出螫针。螫刺器的收缩和停止收缩,可用肉眼看到。螫针取出后可涂上任何一种没有刺激性的软膏。施用蜂毒须接下述时间表进行:第一日用1只蜜蜂螫刺,第二日用2只,第三日用3只,至第四日用10只。这便

【拼音名】Fēnɡ Dú

【英文名】Bee Venom

【别名】蜜蜂毒素

【来源】

药材基源:为蜜蜂科动力中华蜜蜂等的工蜂尾部螫刺腺体中排出的毒汁。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pis cerana Fabr

采收和储藏:现广泛采用电刺激取蜂毒法。取毒器由一个金属丝制的栅状电网下面绷一层薄膜。此取毒器与一控制器相连,控制器为具有可调电压的直流电源和一个电流断续器组成的线路结构。取毒时将取毒器置于蜂箱门口。蜜蜂触及电网就螫刺下面的薄膜而排毒,螫刺拔出后蜜蜂可继续生活。蜂毒粘在膜的下面,干燥成胶状物,取下膜将蜂毒用水洗下即可。置阴凉干燥处,密闭,避光,或将蜂毒制成注射剂用。

【原形态】

【生境分布】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养殖。

【性状】性状鉴别,新鲜蜂毒为透明液体,具芳香气,味苦。但室温下很快干燥成类白色或淡黄色结晶体,微透明而闪亮,气微香,刺激性较强。

【化学成份】

【药理作用】

【毒性】

蜂毒引起的毒性反应:1.局部反应:蜂螫机体后,引起疼痛、起泡、灼热、浮肿等炎症反应,蜂毒涂于完整皮肤上,不起任何作用,但对粘膜则引起显着反应;蜂毒进入胃肠道时,很快被酶分解而失去毒性,因此临床应用不宜口服。

【鉴别】

理化鉴别(1)取该品少许,加1mol/L氢氧化钠溶液1ml,摇匀,加5%硫酸铜溶液2-3滴,即呈玫瑰红色或蓝紫色。(20取该品加水配成0.03%的溶液,于280+/-1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

(3)取该品0.16%水溶液20μl,在醋酸纤维薄膜上点样,以含1.9%甲酸铵的1.5%乙酸液为缓冲液,于8mA和40V电泳俯中电泳40min,用考马斯亮蓝S-250染色,即出现三条蓝色色带,其中间的较粗的一条色带为蜂毒多肽。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贮干燥容器内,置阴凉干燥处。

【性味】味辛;苦;性平;有毒

【归经】肝;肺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止痛。主风湿性关节炎;腰肌酸痛;神经痛;高血压;荨麻疹;哮喘

【用法用量】蜂毒有活蜂螫刺法及蜂毒注射法两种。活蜂螫刺法:每闪用1-5只蜂,用手捏住蜂头,将蜂尾贴近患处皮肤,使之螫刺,约1min后,将蜂弹去拔出蜂针,第2日或隔日再行刺螫。蜂毒注射法:选用患处痛点、穴位及四肢穴位的皮内或皮下轮换注射,用量从每次1-3蜂毒单位(每1蜂毒单位含蜂毒0.1ml)开始,后逐日增加1-2蜂毒单位,直至每日10-15蜂毒单位,再逐日下降到每日3-5蜂毒单位,维持1-2个月,每疗程 总量约200-300蜂毒单位,间歇3-5天进行第2疗程。

【注意】结核病、糖尿病、先天性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肾脏病、血液病、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病及对蜂毒过敏者均禁用。儿童及老年患者慎用。

【各家论述】

【临床应用】用蜂毒治病是一种民间疗法, 由来以久。原始方法是捕捉蜜蜂直接螫刺皮肤表面,俟其毒囊中的毒液排出后(约3-5分钟),再拔除螫刺。此法的手续繁复,且局部有剧烈的疼痛,须预先用普鲁卡因行局部浸润麻醉。近代的蜂毒疗法系采用预先制备的蜂毒水剂或油剂,行皮内注射。皮内注射以20O蜂毒为一疗程,开始以1蜂毒(约0.1ml量)作皮内注射、如无不良反应,可隔日递增 l蜂毒,直至1次注射10蜂毒,然后根据病人情况应用维持剂量,每次3-6蜂毒,隔日1次,至总量达200蜂毒为止,全程约需3个月。注射部位可采用两侧上臂或大腿背面皮肤,轮替注射;或按不同病患部位,在痛点周围进行注射;也可参照经穴原则,行穴位注射。曾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支气管哮喘、结节性红斑、风湿热、风湿性心脏病、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鼻炎、痛风、美尼尔氏综合症、坐骨神经痛、甲状腺机能亢进、神经官能症、腰骶神经根炎、虹膜睫状体炎、感觉神经失调,原因不明的关节痛等100余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例如风湿性关节炎94例,明显进步者2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9例,明显进步6例;支气管哮喘13例, 明显进步6例。副作用:注射后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出现全身风疹块,或头昏、恶心、脉速、体温升高等,安静休息数十分钟或数小时多可恢复;局部反应有红肿、瘙痒、疼痛,红斑直径在1-1Ocm内者不须特殊处理,约 1-3天能自行消退,如直径超过10cm者,即不宜再行蜂毒治疗。

【摘录】《中华本草》

蜂毒的化学成分非常复杂,经过广大科学家的长期努力,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现在对其大多数成分已有所了解,而且仍在不断发掘。据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蜂毒生物活性物质主要有:蛋白质、多肽类、酶类、生物胺,还有蚁酸、盐酸、Ⅱ-磷酸、磷酸镁、胱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胆碱、甘油、类脂质和毒素(主要为密里酊,占毒素50%)等。

药理作用

蜂毒肽

是蜂毒的主要成份及主要生物活性物质,占蜂毒干重的40%~50%。由26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分子量2840。

主要药理作用及作用机理:

①蜂毒对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第一、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胆碱能神经的阻滞,造成半球皮层和皮质下(特别是下丘脑)的广泛抑制;第二、抑制植物神经系统交感神经节的兴奋传导,使胃肠平滑肌活动和兴奋性增强;第三、抑制周围神经冲动的传导,阻碍或延迟其传导速度。

②抗凝、纤溶作用:通过抑制凝血活酶和凝血酶原激活物生成,以及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可以消除血栓形成前状态,临床可用于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的防治。蜂毒肽通过破坏红细胞膜的通透性,具有直接溶血作用。

③降压、抗心律失常,改善脑血流及心肌功能作用:蜂毒肽可破坏肥大细胞和亚细胞结构而释放组胺入血液,降低外周阻力而降压,同时其释放的活性化合物作用于脑血管,通过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因此特别适用于高血压病患者导致的脑循环障碍;另外还有增加冠脉血流速,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心脏功能,同时具有强刺激垂体-肾上腺系统的作用,使血浆皮质醇与尿17-酮固醇含量增加,表现为较强的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另外还有降低胆固醇作用。

④抗炎、调节免疫作用:可直接抑制炎症、肿胀;刺激垂体-肾上腺系统,促进皮质激素的释放,抗炎调整免疫功能,还可直接升高血浆皮质醇;抑制白细胞移行,限制炎症的局部反应。可用于治疗胶原组织疾病、免疫系统疾病。

⑤清除自由基(O2-),抗炎、抗衰老、抗突变、防辐射的作用。

⑥抗肿瘤的作用:抑制肿瘤组织的氧化磷酸化过程,抑制组织代谢,而达到对肿瘤的抑制作用。

⑦参与疼痛阈值的调节。

蜂毒明肽

蜂毒中另一种主要的多肽,占蜂毒干量的3%,由18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2035。是蜂毒中各组份中最小的神经毒肽,可透过血脑屏障。

主要药理作用及作用机理:

①对神经系统作用:能阻断支配胃肠道平滑肌神经的抑制性冲动的传导,使胃肠平滑肌兴奋性增高,而呈收缩状态;可作用于脊髓的中间神经元、下行的网状脊髓束和前庭脊髓束,或大脑导水管周围中央灰质,影响动作的有机协同。

②强心、抗心律失常作用:具有很强的β-肾上腺素样作用,扩冠,增加心肌供血,使心肌收缩力明显增强,心率加快,心脏泵血功能增强,可用于治疗心衰;具有异丙肾上腺素样作用,且比异丙肾上腺素维持时间长(约10倍),抗心律失常。

③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改善微循环。

④抗炎、调整免疫:直接升高血浆皮质醇或刺激垂体-肾上腺系统促进皮质激素的分泌;抑制5-羟色胺活性。

⑤营养修复肌营养不良细胞:强直肌肉中有蜂毒明肽受体,蜂毒明肽通过与其受体结合而发挥营养肌细胞达到治疗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多发性硬化症。

MCD肽

蜂毒中第三种主要多肽物质,占蜂毒干重2%~3%,由22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2593。

主要的药理作用:

①降压:促进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降低外周阻力而降压;释放组胺、5-羟色胺,参与炎症反应。

②抗炎、调节免疫作用:刺激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作用,使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发挥抗炎、免疫调节作用;并通过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阻止白细胞游走,抑制前列腺素E2的合成而发挥抗炎作用。MCD-肽抗炎作用是氢化考的松的100倍,是水杨酸钠的2倍。

③其它:抗心律失常,改善脑血流,还有中枢神经系统活性作用。

心脏肽

由11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1940,占蜂毒干重0.7%。

主要的药理作用:强心、抗心律失常作用。

安度肽

由103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11092。

主要的药理作用:是一种前列腺E的拮抗剂,具有很强的抗炎和镇痛活性。(1)通过抑制微粒体环氧化酶(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抑制脑环氧化酶的作用为消炎痛的70倍。(2)通过与脑内阿片受体相结合,通过中枢神经而发挥镇痛作用。

其它

(3)四品肽(托肽品):由20个氨基酸组成,约占蜂毒干重1%。具有神经活性。

(2)镇定肽(赛卡品):由24个氨基酸组成,占蜂毒干重1%。与蜂毒肽的生物活性相似,具有镇静的作用。

(3)含组胺肽(普鲁卡胺):具有两种分子结构。分别占蜂毒干重的0.6%~0.8%。是人类第一次从自然界获得含有组织胺的多肽

蜂毒物质

蜂毒中含有55种以上的酶类,主要酶类有透明质酸酶、磷脂酶A2、酶抑制剂、溶血磷脂酶、酸碱性磷酸酯酶等。

(一)透明质酸酶:含量占干蜂毒的2%~3%,分子量在42000~44000,具有很强的局部生物活性,通过水解透明质酸,使细胞间失去粘聚力,利于蜂毒在局部组织间渗透和扩散。

(二)磷脂酶A2(PLA2):由129个氨基酸组成的酶类,分子量为14500,占蜂毒干重的12%。①能够迅速水解磷酯酰磷脂,使膜结构受损,待生物膜溶解后,蜂毒其它成份易于进入膜内,发挥其生物活性作用。②具有很强的溶血活性。在蜂毒肽将红细胞表面的脂蛋白层溶解后,PLA2进而溶解细胞膜表面的磷脂,使红细胞破坏,因此磷脂酶A2­是间接溶血。③促进组织胺释放,降低外周阻力,降低血压。③具有抗凝和纤溶作用,可防止血栓栓塞的形成。

(三)酶抑制剂:蜂毒中存在蛋白酶抑制剂,该酶分子量小,呈碱性,性质比较稳定、耐热、不被蛋白酶水解,具有保护透明质酸酶、PLA2及各种活性多肽物质免遭蛋白酶水解。

(四)溶血磷脂酶:是一种糖蛋白,不耐热,此酶活性为溶血。

其他成分

蜂毒中除肽类和酶类之外,还含有组织胺,游离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脂类、激素及其他各种生物胺类化合物,目前认为生物胺类与蜂蜇疼痛有关,同时也是蜂毒中抗炎物质。

(一)组织胺:蜂毒中组织胺含量与工蜂日龄有关。日本井上秀雄证实:工蜂刚出房时,毒囊中组织胺含量甚微,至14~15日龄时达到1.4±0.5 μg;而21~22日龄却降至0.9±0.7 μg;28~29日龄又升至2.1±0.4μg;35-36日龄又降至1.5±0.4μg。组织胺占蜂毒重量的0.1%~1.5%。组织胺的生物作用:主要是引起平滑肌和骨骼肌的紧张收缩,使皮肤灼痛。

(二)儿茶酚胺类:包括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5-HT),其含量与工蜂日龄和季节有关。

①多巴胺:它为去甲肾上腺素的前身,蜂毒中多巴胺含量在工蜂14~15日龄时可达0.8±0.5μg,且8月中旬蜂毒中含胺量最高,可达4.3±1.1 μg,这时活蜂蛰刺,生物效应更明显,同时也参与疼痛调节。

②去甲肾上腺素:它在蜂毒中的含量是逐渐增多的,21~22日龄的工蜂含量达0.4±0.3μg。而后一度下降,又逐渐增加,35~36日龄高达0.5±0.2μg,它和多巴胺也是蜂毒中的抗炎物质。

③5-羟色胺:在蜂毒中含量甚少,为单胺递质,也参与疼痛调节。

蜂针液(蜂毒)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主要药理成份蜂毒肽、蜂毒明肽、MCD-肽、心脏肽、安度拉平等,经试验证明蜂针液具有很强的调整免疫、抗心律失常、抗凝血,消炎镇痛作用,其中蜂毒肽可直接抑制炎症反应,消除肿胀,比同等剂量的氢化考的松强100倍;其中MCD-肽的抗炎镇痛能力是消炎痛的70倍,水杨酸的2倍,因此蜂针液具有抗炎镇痛,消除肿胀,控制滑膜病变对骨质的侵蚀作用。蜂毒肽、蜂毒明肽、MCD-肽具有刺激垂体-肾上腺系统,促进皮质激素的释放,还可直接升高血浆皮质醇从而起到抗炎调整免疫功能。另外蜂针液中某些药理成份还具有清除氧自由基、抗氧化、提高脏器功能作用;从中药角度讲蜂针液具有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疏筋活络,调整脏腑功能作用。对于消炎有疗效。

提取加工

蜂毒提取的方法如下:

电取毒器主要构件是:木框架、栅状电网、尼龙布、玻璃板、电线、开关、电池盒等。木框架长41厘米、宽27厘米、高1.2厘米,玻璃长40厘米、宽26厘米、厚0.4厘米。尼龙布长43厘米、宽29厘米,电线长约4米,开关一个,可装20节1.5伏普通干电池的电池盒一只(串联)。栅状电网用14号或16号不锈钢丝制作,将两根钢丝拉直平装在木框上,相间距离为6毫米、呈平面排列,两根钢丝的一端分别接到电池箱的正负极上。当工蜂与任何两根钢丝同时接触时,电路即发生短路,工蜂受电刺激,开始进行蛰刺、排毒。

采蜂毒前,先将尼龙布紧贴在电网下绷紧固定,电网与尼龙布之间应不大于2毫米,然后把玻璃板放在尼龙布下面约2毫米处且固定在木框上。采毒时,把取毒器平放在蜂箱巢门口,接通电源,用木棒轻敲蜂箱,以驱赶工蜂爬上取毒器。工蜂一旦落到电网的任何两根钢丝上即可受电击,会把蛰针刺人尼龙布,将蜂毒排在玻璃板上。工蜂在受电击排毒时,发出报警信号引来更多工蜂冲向电网触电排毒,操作时应间歇通电,一般每通电8~10秒钟停电10秒钟,然后再通电,如此反复循环进行。一般每箱采毒5~10分钟左右,当工蜂在电网上飞舞不排毒时,即可停止另换一箱。换箱时应先让采毒蜂群安静10分钟左右,然后扫除电网上余蜂,再搬走取毒器。一般每二箱蜜蜂为一组,用两个取毒器同时操作。每隔3~5天,可以采毒一次。

①采毒蜂群必须群势强大,且箱内存蜜、粉充足。②选择气温在15℃以上的无风晴天中午进行。③采毒时,操作人员必须穿好防护衣服,扎好袖口、裤脚,戴好面罩,严禁吸烟。④电网、尼龙布、玻璃板一定要清洁卫生。贮存蜂毒的小瓶要洗净、烘干后再用。⑤取毒器要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每次换电池要全部更新。⑥当尼龙布沾染过多的蜂毒时,应及时调换新布。①蜂毒应避光、防潮、防热、防污染。将干燥的蜂毒刮下后,应密封包装及时出售。

蜂毒价格

蜂毒提取不易,而且含量低。一小滴蜂毒就是一个蜜蜂的生命。1只工蜂的排毒量(约0.2~0.127毫克);工蜂提取蜂毒以后,会慢慢死亡,所以效率低。造成蜂毒价格高昂。据悉,在2011年蜂毒的价格就达到了每盎司120万美金。目前,国际蜂毒市场,精致蜂毒为2000-5000元/毫克。

相关文章

  • 标签:面膜 敷面膜
    蜂毒面膜是一款很受女性青睐的化妆产品,它除了滋养皮肤,还可以让肌肤变白皙。有的人为了达到更好的保养效果,坚持每天做蜂毒面膜,可是这种方法真的正确吗?下面为大家介绍蜂毒面膜可以天天做吗的有关知识。[ 查看全文 ]
  • 用对方法毒药变良药,大家都知道蜂蜜对吧,是一种非常有营养价值的滋补品,但是蜂蜜在采集的时候是非常大麻烦危险,一旦被蜇到就会有生命的危险。这就是蜂毒。但是你知道吗?其实蜂毒的营养价值也是很高的,你知道蜂毒有哪些作用吗?这些你不知道对吧,别急,下面让小编告诉你吧![ 查看全文 ]
手机页面
收藏网站 回到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