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妊娠不可能形成石胎,因此腹腔妊娠是石胎的第一个要素。12周以内的胚胎,尚未形成完整的骨骼,死亡后其组织可被液化、吸收,可见胎儿的成长期在12周以上是石胎形成的第二个要素。由于腹腔是一个无菌的环境,死胎滞留一段时间后,钙质沉积而成为实质性钙化物,或外围成分钙化成为一个钙化壳,被周围的组织包裹起来,这种胎儿脱水钙化过程是石胎形成的第三个要素。
石胎一旦形成,只要在腹腔中不压迫周围组织器官或造成脏器扭转,那么就可能与主人“和平共处”,不会使人出现明显的不适。
201
石婴4年2月12日,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巴西一名84岁老妪因腹痛和头晕入院就诊,经检查发现腹中有一个石化胎儿[1]。医生借助X射线检查发现,老妪腹中有一个20至28周大的石化胎儿。这名老妪告诉医生,她44年前曾怀孕,有一天突然感到剧烈疼痛,但村里没有正规医生,只能向一名巫医求助,拿了一些药。服药后,她立即觉得舒服多了。
医生说,胎儿虽然夭折,却仍然留在老妪腹中,老妪的身体很快适应死胎的存在,一晃44年过去,胎儿已经石化。老妪的这种情况在病理学上被称为“石胎”。当胎儿在子宫外夭折又未能排出体外,表面就会逐渐被钙覆盖,变成石化胎儿。
腹腔妊娠是少见的,成功率很低。但是,当今育龄妇女中,异位妊娠的发生率仍是居高不下。虽然当今医疗条件大大改善,异位妊娠孕妇的死亡率越来越低,但它对育龄妇女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山区,异位妊娠仍是威胁育龄妇女生命安全的“杀手”。
在相当常见的输卵管妊娠中,无论是孕卵破裂还是胚胎流入腹腔,下腹部都会出现程度不同的腹痛,并有程度不同的腹腔内出血。此外,继发腹腔妊娠者,胎盘可能“侵犯”腹腔血管,引发腹内出血,既导致胎死腹中,又威胁孕妇生命。因此,怀孕后要定期到医院检查,特别是出现不适时要随时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