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瓣奇花型外三瓣或内轮三瓣发生瓣数增多的变异,谓之多瓣奇花型。如春兰“绿云”,既可开成正格荷瓣,有时也可开成多瓣奇花——外瓣增至4-5枚,内轮捧心增至3-4枚,唇瓣2-3个。又如“春兰·奇花”○1、“春剑·花蕊夫人”○2等均为花型奇特的多瓣奇花。再如“春剑·彩玉娇”○3、“莲瓣兰·倚天奇蝶”○4等为多瓣多舌奇花。
蝴蝶型生活习性编辑
栽培要求野生兰花生长在背阴、通风、不积水的山地,因此栽培基质要求:通气、松软、漏水性好,呈微酸性。
温湿要求最佳生长温度是18--30℃,5 ℃以下,35 ℃以上生长缓慢,生殖生长期为5--18 ℃ 。兰花在空气相对湿度60--70%时生长良好,过干或过湿都易引发兰病。
阳光要求兰花喜阴畏阳。早晨可让阳光直射兰草,但过后应50%--90%的遮光网遮挡阳光。若过分照射阳光,则会可能灼伤兰叶,甚至造成失水、死亡。
水分要求控制水分是养好兰花的最根本条件。除发根、发芽期、快速生长期需要较多的水分外,其他时间消耗水分较少。若水分过多,造成土壤积水,阻塞根部呼吸,就易烂根。兰花是喜雨而畏涝,喜润而畏湿。
空气要求兰花喜欢流通和没有污染的空气。养兰场所要远离煤气、油烟,远离尘土飞扬之地。
肥料要求兰花喜欢清淡,施肥宁淡勿浓。
分布范围编辑
台闽粤江浙沪以春兰、惠兰为主,为我国国兰文化中心,经数百年的选育,在该地区原生的春兰和惠兰中选育出数百种名种。
云贵川以原生于本地的春剑、莲瓣兰、建兰、内地春兰为特色,形成了中国兰花内地系列。
江西湖南国兰资源十分丰富,各品种在该地区都有原生种,该地区以寒兰、惠兰、春兰为重点。
鄂豫皖以春兰和蕙兰为主,逐渐形成特色。
广西地区兰花资源丰富,但开发起步较晚。西北部受贵州、云南影响较大,东南部受广东影响深,形成了全面开发的趋势。
西藏东南多峡谷地形,在峡谷内植物垂直分布,其间发现有中国兰花原生种。这是一个神秘而又引入向往的区域。
海南地区有原生墨兰,该区地处北纬20°以南,当地以开发热带洋兰为主。
陕西东南发现有原生的九华兰,使中国兰花资源区的分布拓展到北纬34°。国兰自古以江浙地区最为繁荣,闽粤云贵川渝地区亦有种植,国兰已经普及全国,但高端精华部分仍旧分部在江浙地方。
品种分类编辑
概述国兰(5张)
国兰是兰科兰属的多年生常绿宿根草本植物。兰科植物按其原产地的自然环境,其生长方式有三种类型:一是附生兰,附生在树干、岩石或悬崖上;一是腐生兰,生存于地下腐朽的植物体上,只在开花时其花序伸出地面之上;一是地生兰,根系生长在混杂落叶、腐殖土和砂石的土壤中。国兰都属地生兰类,约有数百个品种。
多兰亚属1 硬叶吊兰:附生。叶革质,先端有不等二裂。花序下垂,有花15—40朵,红褐色。花期7—8月。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2 尖叶吊兰:附生。叶剑形,硬革质,先端有不等的二尖裂。花序下垂,有花5一13朵,紫褐色。花期5—8月。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多生于树上。3 冬凤兰:附生。叶弯垂、先端尖,全缘。花序下垂,有花10朵以上,花白色有紫红色条纹。花期11一翌年1月。分布于广东、云南、福建和台湾。4 多花兰:附生或地生。叶直立、剑形,深绿色,基部有关节,花序直立或下垂,多达50朵,花红褐色,无香气。花期6—8月,分布于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浙江、福建、台湾、江西、贵州、云南、四川等地。
虎兰亚属1 西藏虎头兰:附生。植株高大。花序斜出或下垂,花大形,黄褐色,唇瓣有毛,花极香。花期11一翌年2月。分布于云南与西藏。2 黄蝉兰:附生。叶套叠而生。花序斜出或下垂,有花7一13朵,花黄褐色,唇瓣有长毛,花期9月至翌年4月。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及西藏。3 长叶兰:附生。叶长,4—10片。叶基部套叠。花序直立或斜出,有花5—10朵,花褐紫色。花期9—12月。分布于云南、四川和西藏。4 虎头兰:附生。叶大形,基部有关节,全缘。花序斜出,有花6—12朵,浅黄绿色,有红褐色条纹,唇瓣浅黄色,有短毛。花期7—11月。分布于贵州、四川、云南及西藏。5 短叶虎头兰:附生。叶短小,长约35厘米,宽不及1厘米。花序斜出,有花4—9朵,淡绿色有紫红色条纹,唇瓣有短毛。花期2—4月。分布于云南。6 碧玉兰:附生。叶大形,叶基套叠,有叶约9枚。花序下垂或斜出,有花12—30朵,花绿色,唇瓣有一“V”形红斑。花期2—6月。分布于云南、西藏。7 贡山凤兰:身附生。叶4—7片,近革质,全缘。花序斜出,有花约5—6朵,花紫色,花期夏季。特产云南贡山。8 美花兰:附生或地生 。叶6—9片,基部套叠。花序直立,长可达1米 ,有花5—15朵,花大,直径约9厘米,花期3—5月。分布于海南。9 文山红柱兰附生或半地生。叶长,有叶6—8片。花序斜出,有花3—10朵,花大形,白色有紫红点纹,花蕊柱端红色。花期1一3月。特产云南省文山县。10 象牙白花兰:l.附生。叶质软,下弯,叶端呈不规则两尖裂。花序斜出或下垂,有花1一3朵,白色,花极香。花期3—5月。分布于云南、海南、贵州。11 莎草兰:附生。叶7—11片,下垂。花序下垂,有花10多朵,密集,白色,花被不张开,呈筒状。花期10—12月。分布于云南、四川和台湾。12 大雪兰:附生。茎可随时套叠而不断生长,长可达2米,并会分枝。叶先端2尖裂,叶关节明显。有花3—8朵,花向下,白色,不甚开展。花期9—12月。分布于云南。
中兰亚属1 建兰:又名秋兰或四季兰。地生。叶直立或稍弯,先端尖锐,边缘具齿。花序直立,有花5—13朵,红色、白色、绿白色均有,花有香气。花期6一12月,有时每年开花2—3次。品种极多。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江西、浙江、台湾以及海南等地。2 珍珠矮兰:地生。无明显假鳞茎,地下茎粗壮,呈单株生长,矮小。叶2—3片,绿色有光泽。花序直立,有花3—5朵,淡黄绿色有紫色条纹,稍具香气。花期6月。分布于云南西部。3 落叶兰:地生。有假鳞茎,但只有一个假鳞茎有叶,叶2—4片,质软,全缘,冬季脱落,春季再出。花序直立,有花2—4朵,稍有香气。花期夏季。分布于贵州、云南、四川。4 墨兰:.又名报岁兰。地生,叶剑形,有光泽,深绿色。花序直立,花5—17朵,有褐红色、黄绿色、白绿色等。花期9月至翌年3月。有极多品种。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海南。5 寒兰:地生。叶直立性强,边缘具锯齿。花序直立,有花5—12朵,花被狭窄,紫色或绿色,有香气。花期l0月至翌年1月。栽培品种极多,分紫寒兰和青寒兰两大类。分布于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海南、江西、湖南、云南、四川、贵州等地。6 邱北冬蕙兰:又名紫秀。地生。叶狭线形,基部紫色。花茎直立,有花5—6朵,绿色。花期10—12月。分布于广西马山县及云南邱北县。7 蕙兰:又名九子兰和九花兰。地生。叶直立性强,边缘有粗锯齿,叶脉明显。花序直立,有花5一18朵,花黄绿色,极香。花期3—5月。栽培历史悠久,品种极多。产湖北、湖南、陕西、浙江、江苏等地,是分布最北和最耐寒的兰属植物。8 套叶兰:地生。叶弯垂,6—11枚,基部套叠,叶基有一膜质边缘。花序略弯或直立,有花5—9朵。花期9—12月。分布于广东、广西和云南。9 大根兰:腐生于林下腐叶层中。无叶。地下根茎多分枝,成珊瑚状。花序直立,有花2—8朵,花白色,花期7—8月。分布于云南、四川、台湾。10 春兰:地生。叶4—6片丛生,狭带形,边缘有细锯齿。花序直立,有花1朵,少数有2朵花,花红色、绿色、黄绿色等。花极香,花形多变,品种极多,是历史最悠久栽培的国兰。花期1—3月。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南、陕西、甘肃等地。11 兔耳兰:地生。假鳞茎长柱状,叶2—4片,有叶柄,长椭圆形,花序直立,有花3—6朵,淡绿色有紫红线条。花期5—7月。分布于广东、广西、台湾、云南、四川、贵州及西藏。12 春剑:地生。叶5—7片,基生成束,直立,边缘具锯齿。花序直立,有花2—5朵,黄绿色或紫红色。花期1一3月。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等地。[1]
莲瓣兰1、花期:12-3月。春兰春兰又称山兰、草兰、扑地兰、扑地娥、朵朵香。春兰的主要特征如下:根:春兰的根细长,呈长圆柱形,通常长20-40厘米、直径0.5-0.8厘米,偶有超越此范围者。根由基部至尖端渐细,通常无分枝。茎:春兰的假鳞茎较明显,稍呈球形或椭圆形,较小,包藏于叶基与叶鞘内,成丛集生,高1-1.6厘米,直径0.8-1.5厘米。叶:春兰的叶4-7枚,丛生,狭带形,叶片长20-55厘米,宽0.6-1.7厘米;叶薄革质,质地柔软,绿色至深绿色;叶面较平展。花:春兰2-3月开花,2月中旬为初花期,2月下旬至3月上旬为盛花期,3月中旬开始为末花期。花葶自假鳞茎基部鞘状叶内侧生出,园柱形,直立,短于叶片,长2-15厘米,每葶1花或2花;花朵直径4-8厘米,多有香气;花色变化较大,从浅黄绿色、绿色、黄白色、淡褐色到其它各颜色,一般具杂色脉纹和斑点。春兰是中国栽培历史最久的兰花之一,在众多的古诗古画中,都有对春兰的描述和光辉形象。春兰适应能力较强,分布地广,调查表明,春兰广泛分布四川、云南、贵州、浙江等地的林缘、林中空地、灌丛草城、多石的湿润山坡上。在长期的栽培和选育中,人们已经从春兰中选育出了许多珍、稀、奇特品种,现简介如下:主要的梅瓣品种:宋梅、西神梅、万字、逸品、集圆、天章梅、蔡梅、翠文、翠云、吉字等。主要的荷瓣品种:郑孝荷、绿云、翠盖荷、环球荷鼎、高荷、金牛荷、大富贵、张荷素、松厦素、月佩素、文团素、文艳素等。主要的水仙瓣品种:汪字、素月仙、西子、龙字、春一品、翠一品、蔡仙素、宜春仙、太极、奇峰等。其他具有观赏价值的新品种,如天彭牡丹、锦绣中华、盛世牡丹、冠神等。
蕙兰蕙兰是一种分布较广的地生兰,和春兰一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现将其特征介绍如下:根:蕙兰的根较粗短,长21-35厘米,直径0.5-1厘米,基部略比根前端粗大,无分枝。茎:假鳞茎不明显,集生成丛,高1.4-1.8厘米,直径0.8-1.3厘米,呈椭圆形。叶:5-8枚丛生,长30-140厘米,甚至更长,宽0.6-1.3厘米,狭带形,基部常对折,直立性强,叶上部微弯曲,薄革质,质地较坚硬;中脉明显,半透明,向叶背面突出,平行脉也较明显;叶边缘具粗锯齿,叶面粗糙,中、下部深度内凹,横切面呈“U”字形;叶尖端渐尖,中脉两侧对称;叶柄痕不明显;鞘状叶薄革质,长7-15厘米;成苗的叶基逐渐张离,不呈抱合状;花:花期4-5月,4月中旬为初期,4月下旬为盛花期,5月进入末花期;花箭1-2枚,花朵橙黄色,有深紫红色的脉纹和斑点;花通常香气浓郁。蕙兰由于有较长的栽培历史,已经被栽培的传统品种也非常多,如:上海梅、老上海梅、老染字、关顶、程海、元字、潘绿、老极品、瑞梅、雀梅等。
建兰建兰又称四季兰、夏蕙、夏兰、秋兰、秋蕙、剑蕙等。建兰主要分布于台湾、福建、浙江等地。根:建兰的根粗壮,长20-25厘米,直径0.6-0.9厘米,具分枝。茎:假鳞茎成丛集生,椭圆球形,微纵扁;高1-1.5厘米,直径1.2-1.7厘米。寒兰根:寒兰的根较细,长20-30厘米,直径0.4-0.6厘米。具分枝。茎:假鳞茎成丛集生,高2-4厘米,直径1.2-2厘米,长椭圆形或狭卵球形,包藏于叶基之人。叶:叶3-7枚丛生,带形,薄革质,深绿色,有或无光泽;叶片长40-80厘米,宽0.9-3.5厘米,叶面平展,上部披指下垂;中脉明显,向背面突出;全缘或先端具有细齿,叶先端渐尖,中脉两侧对称;叶柄痕明显;鞘状叶薄革质,长10-12厘米。花:寒兰花葶由假鳞茎基部鞘状叶内侧生出,长25-60-(80)厘米,圆柱形,直立;被鞘5-8枚,长5-7厘米,膜质,半透明,贴抱花葶,常有浓烈而持久的香气;花朵较大,直径6-9厘米;花色多种多样,有黄绿、紫红、深紫等,通常具有杂色脉纹和斑点。寒兰花期因地区不同而有差异,通常集中在10月-11月开花,但也有7月和1月开花者,甚至还有4-5月开花的,故人们认为,寒兰应有春寒兰、夏寒兰、秋寒兰等之分。寒兰主要分布于浙江、安徽、台湾、日本等地。有许多好品种,如:灿月、素丰、不老白、日向白龙等。
墨兰根:墨兰的根粗壮而长。茎:假鳞茎椭圆形或者卵球形,集生成丛;直径1.4-2.5厘米。叶:叶3-5枚丛生;带状,全缘,近革质,暗绿色,有光泽,上部向外披散,下部有关节;长60-90厘米,宽2-4.2厘米。花:花葶从假鳞茎基部发出,通常高出叶面,直立;有花7-20朵,中等大小,直径4-5厘米,花色各式各样,但多为紫褐色具深紫脉纹,花常具香气;苞片小,基部有蜜腺;萼片狭椭圆形至披针形,花瓣比萼片短而宽,向前伸展,覆于蕊柱之上。墨兰又称报岁兰、拜岁兰、丰岁兰、人岁兰。主要分布于广东、海南、台湾等省区,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经过若干代兰花爱好者的精心培育和筛选,至今已有非常多的精品和名品流传于世,如:大屯麒麟、富贵名兰、吉福龙梅和十八骄梅、彩龙等。
栽培技术编辑买来裸根兰苗后,首先要用清水浸泡,使干瘪的肉质根饱满不见皱纹为度,然后将根洗净,并剪去腐朽根,晾至根发白稍软,即可用兰花泥或食用菌培养基质的废弃物或煤炉灰加腐叶上栽植。盆土也可到山上树底下或石缝间挖取经多年风化的壤上,再混入河沙以利于透气透水,确保不板结。培养上均需消毒,可曝晒三四天,也可用锅烧热消毒。上盆时忌深植,以假鳞茎露出土面2/3为宜。栽植后不要马上浇水,放荫凉处两天后浇透水,每盆栽10株左右。细菌软腐①从健康的母株上分株种植,严禁使用病盆基质,基质使用前要在烈日强光下曝晒2-3天,或先用杀菌剂作消毒处理。②保持栽培环境排水通风良好,降低空气湿度,保证阳光充足,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性。③发现兰株叶片上有病斑时,应马上剪除销毁。如病斑发展到生长点,则应整株带盆隔离,并尽量避免喷雾给水,改用盆面浇灌。病患组织切除后,伤口用波尔多液涂抹,并用0.1%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兰株5分钟,用流水清洗后在阳光下晒15分钟,再用经过消毒的花盆、基质重植。待基质偏干时,用2000倍硫酸链霉素溶液作定根水浇根。对于周围健康的植株,可定期喷洒30.3%四环霉素2000倍液,或10%链四环霉素1000倍液,或68.8%多保链霉素1000 倍,均有显著的预防效果。④在兰株易发病季节,用72%的农用硫酸链霉素、硫酸氯霉素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20%的叶枯宁、杀枯净可湿性粉剂300 倍液,定期喷洒预防。[1]
养护知识水分管理国兰喜湿润忌涝渍,浇水量应根据季节而定。冬春季气温偏低,浇水宜少,每7~10天浇一次即可。而夏秋季温度较高、阳光猛烈,水分增发量大,宜多浇水,一般3~4天浇水一次。兰花浇水方式有灌水、洒水两种。灌水是指用大量的水灌入盆中,以冲掉盆内寄存的残留农药或肥料,并将污浊空气冲出,同时是兰株补水的主要途径。洒水就是用水洒湿地面和叶面,可增加兰棚空气湿度,降低兰棚温度。1、灌水判断何时进行灌水的方法是,用手轻挖栽培基质深约3厘米,如发现该处基质较干即可进行灌水。正常情况下,气温高多灌,气温低少灌。灌水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灌透,直到花盆底部有水流出为止,防止出现“半截水”而影响兰株的正常生长;二是水压不要打开太大,以防把叶片弄折,可将花洒接在水管上灌水。灌水时花洒位置应靠近基质,从侧面进行浇灌,不能当头淋下,防止兰株心叶积水而导致烂心。2、洒水洒水主要在夏秋季气温较高时进行。洒水时把水阀打开,用手捏住水管出水口,让水尽量散开,形成水雾状对叶面进行喷洒,以叶面洒湿为宜。夏秋晴朗高温天气每天需洒一次叶面水;冬春季节一般3~4天洒一次,阴雨天气不要洒水,低温季节应在中午气温稍回升时再进行洒水。
光照管理国兰在阴凉的环境下才能生长良好,人工栽培时需要进行遮阴种植,通常使用遮光率为60%~80%的遮阳网进行遮光。1、夏秋光照管理在光照强烈的夏秋季节,经常需要覆盖两层遮阳网进行遮光,一层遮阳网是固定在花棚上的,遮光率一般为60%左右,不必每天进行收展;而另一层遮阳网则是活动的,遮光率为75%左右,在晴好的天气下,活动的遮阳网一般在上午9点开始展开遮阳,傍晚太阳下山前把它收起。阴天或下雨天活动的遮阳网需要收起不必展开。
2、冬春光照管理冬春季节由于光照较弱,温度较低,由于覆盖有薄膜进行保温,一般使用一层遮阳网进行遮阴即可。
温度管理国兰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28℃,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国兰的生长。1、夏秋温度管理夏秋季节兰棚常常温度过高、湿度过小,可通过对兰花洒叶面水来进行降温、增加湿度,一般在棚内温度超过30℃、湿度低于65%时就需要进行洒水。同时要注意加强通风降温降湿,夏秋季节可全天打开花棚南北两边的大门通风换气。2、冬春覆盖薄膜保温冬天冷空气较频繁,花棚需覆盖薄膜进行保温,一般在每年的10月底11月初温度开始下降时覆盖,直到第二年3月底温度回升时再拆除。
施肥管理国兰种植一般不用施基肥,追肥的方法有灌水溶性肥、喷叶面肥、施颗粒肥三种。国兰进行灌肥和喷叶面肥时通常使用花多多水溶性系列肥,而施颗粒肥时多采用奥绿肥或康宝颗粒肥。1、灌肥春夏季灌肥浓度一般为1500倍,每月灌1次左右,以高氮肥和氮磷钾比例为1:1:1的平均肥为主;而秋冬季节灌肥次数较少,灌肥浓度可适当提高,以高钾肥和高磷肥为主。灌肥时可使用花洒进行灌肥,灌肥速度一般是在每盆花上停留1~2秒的时间,灌肥时把喷头放置在离花盆较近的位置,从侧面向花盆内喷射到材料上,避免因喷到叶片而影响灌肥效果。2、喷叶面肥叶面肥一般每月喷1~2次,浓度为1500~2000倍。喷叶面肥时可使用喷雾器或电动喷雾机进行。在使用电动喷雾机进行喷肥时,先把高压水管的一头接到电动喷雾机上,水管的另一头接上喷枪,喷肥时喷枪应与水平面呈45度角,控制喷肥速度,不能过快,可在喷枪覆盖的范围停留2~3秒钟,主要喷叶片的背面。科研中心江苏省无锡市鼋头渚风景区江南兰苑(中国兰花学会无锡兰花保护研究中心)浙江省杭州西湖景区杭州花圃
知名观赏江苏省靖江市人民公园
植物历史编辑
前序当今所称的中国兰花——国兰,古代称之为兰蕙。正如北宋黄庭坚(1045一1105年)在《幽芳亭》中对兰花所作的描述:“一干一华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华而香不足者蕙”。
春秋时代我们中国人观赏与培植兰花,比之西方栽培的洋兰要早得多。早在春秋时代的二千四百年前,魏晋之后古代人们起初是以采集野生兰花为主,至于人工栽培兰花,则从宫廷开始。魏晋以后,兰花从宫廷栽培扩大到士大夫阶层的私家园林,并用来点缀庭园,美化环境,正如曹植《秋兰被长坡》一诗中的描写。直至唐代,兰蕙的栽培才发展到一般庭园和花农培植,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写有“幽兰香风远,蕙草流芳根”等诗句。
宋朝宋代是中国艺兰史的鼎盛时期,有关兰艺的书籍及描述众多。如宋代罗愿的《尔雅翼》有“兰之叶如莎,首春则发。花甚芳香,大抵生于森林之中,微风过之,其香蔼然达于外,故曰芝兰。江南兰只在春劳,荆楚及闽中者秋夏再芳”之说。南宋的赵时庚于1233年写成的《金漳兰谱》可以说是我国保留至今最早一部研究兰花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兰花专著。全书分三卷五部分,对紫兰(主要是墨兰)和白兰(即素心建兰)的30多个品种的形态特征作了简述,并论及了兰花的品位。继《金漳兰谱》之后,王贵学又于1247年写成了《王氏兰谱》一书,书中对30余个兰蕙品种作了详细的描述。此外,宋代还有《兰谱奥法》一书,该书以栽培法描述为主,分为分种法、栽花法、安顿浇灌法、浇水法、种花肥泥法、去除蚁虱法和杂法等七个部分。至于吴攒所著的《种艺必用》一书,也对兰花的栽培作了介绍。1256年,陈景沂所著的《全芳备祖》对兰花的记述较为详细,此书全刻本被收藏于日本皇宫厅库,1979年日本将影印本送还我国。在宋代,以兰花为题材进入国画的有如赵孟坚所绘之《春兰图》,已被认为是现存最早的兰花名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内。[2]
明清两朝明、清两代,兰艺又进入了昌盛时期。随着兰花品种的不断增加,栽培经验的日益丰富,兰花栽培已成为大众观赏之物。此时有关描写兰花的书籍、画册、诗句及印于瓷器及某些工艺品的兰花图案数目较多,如明代张应文之《罗篱斋兰谱》,高濂的《遵生八笺》一书中有关兰的记述。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一书.也对兰花的释名、品类及其用途都有比较完整的论述。清代也涌现了不少艺兰专著,如1865年的《兰蕙同心录》,由浙江嘉兴人许氏所写,他嗜兰成癖,又善画兰,具有丰富的艺兰经验。该书分二卷,卷一讲述栽兰知识,卷二描述了兰花品种的识别和分类方法。全书记载品种57个,并附上由他画的白描图。其它如袁世俊的《兰言述略》,杜文澜的《艺兰四说》,冒襄的《兰言》,朱克柔的《第一香笔记》,屠用宁的《兰蕙镜》,张光照的《兴兰谱略》,岳梁的《养兰说》,汪灏的《广群芳谱》,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晚清区金策的《岭海兰言》等,至今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
现代艺兰发展至近代,有1923年出版的《兰蕙小史》,为浙江杭县人吴恩元所写。他以《兰蕙同心录》为蓝本,分三卷对当时的兰花品种和栽培方法作了较全面的介绍,全书共记述浙江兰蕙名品161种,并配有照片和插图多幅,图文并茂,引人入胜。此外,1930年由夏诒彬所著的《种兰法》;1959年杭州姚毓谬、诸友仁合编的《兰花》一书;1963年由成都园林局编写的《四川的兰蕙》;1964年由福建严楚江编著的《厦门兰谱》;1980年由吴应样所著的《兰花》和1991年所著的《中国兰花》两本书,以及香港、台湾所出版介绍国兰的书籍和杂志等等,可以说是近代中国艺兰研究的一大成就。
发源艺兰发源于中国,外传至日本及朝鲜。现今日本对中国兰花的兴趣甚浓,其历史渊源也是由中国开始。现今日本栽兰已自成体系,发展为号称“东洋兰”的基地。至于朝鲜方面,艺兰也必不可少地成为朝鲜人民崇尚之物,并使兰花成为当今朝鲜人民作为高雅的花卉,陈设于居室、寓所、大堂之中。更为令人称颂的是,他们将兰花作为一种高级的礼品来馈赠。人为万物之灵.兰为百花之英,愿兰蕙自然进入人们心灵的世界,共同将兰艺这种中华民族的传统的国粹发扬光大,以兰会友,共同进步。[2]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