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儿草,中药名。为爵床科植物孩儿草Rungia pectinata (L.) Nees的全草。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具有消积滞,泻肝火,清湿热之功效。常用于小儿食积,目赤肿痛,湿热泻痢,肝炎,瘰疬,痈肿,毒蛇咬伤。
中文名称
孩儿草
分布区域
分布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门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界
植物界
族
爵床族 Justicieae狗肝菜亚族 Diclipterinae
目
管状花目 Tubiflorae
科
爵床科 Acanthaceae
别称
蓝色草、明萼草、甴曱草、黄蜂草、积药草、土夏枯草
纲
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亚科
爵床亚科 Ruellioideae
亚纲
合瓣花亚纲 Sympetalae
属
孩儿草属 Rungia
叶薄纸质,下部的叶长卵形,长可达6厘米,通常4厘米左右,顶端钝,基部渐狭或有时近急尖,两面被紧贴疏柔毛;侧脉每边5条,常不甚明显;叶柄长3-4毫米或过之。
穗状花序密花,顶生和腋生,长1-3厘米;苞片4列,仅2列有花,有花的苞片近圆形或阔卵形,长约4毫米,背面被长柔毛,膜质边缘宽约0.5毫米,被缘毛,无花的苞片长圆状披针形,长约6.5毫米,顶端具硬尖头,一侧或有时二侧均有狭窄的膜质边缘和缘毛;小苞片稍小;花萼裂片线形,等大,长约3毫米;花冠淡蓝色或白色,长约5毫米,除下唇外无毛,上唇顶端骤然收狭,下唇裂片近三角形。蒴果长约3毫米,无毛。花期早春。
产广东(广州、云浮)、海南(三亚、昌江、儋州、保亭吊罗山)、广西(玉林、龙州、白色)、云南(蒙自、芒市、墨江、镇康、勐腊、普文、勐罕、潞西、腾冲、勐仑)。生于草地上,为一常见的野生杂草。印度、斯里兰卡、泰国、中南半岛也有分布。
生于草地上,为一常见的野生杂草
【生药材鉴定】性状鉴别 全草长20-40cm。茎细而稍硬,有分枝,青绿色,直径约2mm,表面有纵向纹理,近基部的数节基上着生细须根,节稍膨大,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
骨部针孔状。叶对生,青绿色,完整者展平后呈狭披针形,长3-5cm,宽1-2cm,全缘,具短叶柄。穗状花序短,顶生或腋生,压扁,形似蟑螂,青绿色。蒴果卵形或长圆形,长约3mm。每室有种子2颗。气微、味淡。以叶多、带花穗;青绿色者为佳。【采集】由夏至冬,均可采收。
【药材】干燥全草高约30余厘米,茎细稍硬,径约2~3毫米,暗绿褐色或黄白色,有纵皱纹,近基部数节着生细根,节部稍膨大。质脆易折断,断面髓部呈针孔状,木部质轻,白色。叶对生,青绿色或灰绿色,常脱落。穗状花序,花偏于一侧,多数脱落;苞片绿色或黄绿色而有膜质边缘。气微,味淡。
【性味】甘苦,凉。
①《广东中药》Ⅱ:"甘,平,微凉。"
②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淡微苦,凉。"
【功用主治】清肝明目,消积止痢。治肝炎,急性结合膜炎,小儿食积,痢疾,颈淋巴结结核。
①《岭南采药录》:"消小儿食积,清肝火,与白芍功用相同。"
②《广东中药》Ⅱ:"明目,止痢。"
③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平肝清热,消积导滞。治小儿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肝炎,急性结合膜炎,感冒,喉痛,颈淋巴结结核,疖肿。"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
【选方】治节肿,毒蛇咬伤:用孩儿草三至五钱,水煎服:并用鲜全草捣烂外敷,蛇伤敷伤口周围。(《广西本草选编》)[2-3]
腋花孩儿草Rungia axilliflora H. S. Lo
囊花孩儿草Rungia bisaccata D. Fang et H. S. Lo
中华孩儿草Rungia chinensis Benth.
密花孩儿草Rungia densiflora H. S. Lo
广西孩儿草Rungia guangxiensis H. S. Lo et D. Fang
金沙鼠尾黄Rungia hirpex R. Ben.
长柄孩儿草Rungia longipes D. Fang et H. S. Lo
矮孩儿草Rungia mina H. S. Lo
那坡孩儿草Rungia napoensis D. Fang et H. S. Lo
孩儿草Rungia pectinata (L.) Nees
屏边孩儿草Rungia pinpienensis H. S. Lo
尖苞孩儿草Rungia pungens D. Fang et H. S. Lo
匍匐鼠尾黄Rungia stolonifera C. B. Clarke
台湾明萼草Rungia taiwanensis Yamazaki
云南孩儿草Rungia yunnanensis H. S. 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