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学名
海金沙
拉丁学名
Lygodium japonicum (Thunb.) Sw.
别称
竹园荽
界
植物界
门
蕨类植物门
纲
蕨纲
亚纲
薄囊蕨亚纲
目
真蕨目
科
海金沙科
属
海金沙属
种
海金沙
「释名」竹园荽。
时珍曰∶其色黄如细沙也。谓之海者,神异之也。俗名竹园荽,象叶形也。
「集解」禹锡曰∶出黔中郡,湖南亦有。生作小株,高一、二尺。七月收其全科,于日 中暴之,小干,以纸衬承,以杖击之,有细沙落纸上,且暴且击,以尽为度。
时珍曰∶江浙、湖湘、川陕皆有之,生山林下。茎细如线,引于竹木上,高尺许。其叶 细如园荽叶而甚薄,背面皆青,上多皱纹。皱处有沙子,状如蒲黄粉,黄赤色。不开花,细 根坚强。其沙及草皆可入药。方士采其草取汁,煮砂、缩贺。
「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通利小肠。得栀子、马牙硝、蓬沙,疗伤寒热狂。或丸或散(《嘉 》)。治湿 热肿满,小便热淋、膏淋、血淋、石淋茎痛,解热毒瓦斯
「发明」时珍曰∶海金沙,小肠、膀胱血分药也。热在二经血分者宜之。
「附方」旧一,新五。
热淋急痛∶海金沙草阴干为末,煎生甘草汤,调服二钱,此陈总领方也。一加滑石。(《夷 坚志》)小便不通,脐下满闷∶海金沙一两,蜡面茶半两,捣碎。每服三钱,生姜甘草煎汤 下,日二服。亦可末服。(《图经本草》)
膏淋如油∶海金沙、滑石各一两,甘草梢二钱半。为末。每服二钱,麦门冬煎汤服,日 二次。
(《仁存方》)血淋痛涩,但利水道,则清浊自分∶海金沙末,新汲水或砂糖水服一钱。(《普 济方》)脾湿肿满,腹胀如鼓,喘不得卧∶海金沙散∶用海金沙三钱,白术四两,甘草半两, 黑牵牛 痘疮变黑归肾∶用竹园荽草煎酒,敷其身,即发起。(《直指方》)
海金沙:多年生攀援草本,同属植物小叶海金沙Lygodiummicrophyllum(Cav.)R.Br.的全草,在广东、广西民间亦同供药用。与上种的主要区别点:羽片为1回羽状复叶,小叶片基部有关节。
海金沙多年生攀援草本,长1-4m。根茎细而匍匐,被细柔毛。茎细弱、呈干草色,有白色微毛。叶为1-2回羽状复叶,纸质,两面均被细柔毛;能育羽片卵状三角形,长12-20cm,宽10-16cm,小叶卵状披针形,边缘有温齿或不规则分裂,上部小叶无柄,羽状或戟形,下部小叶有柄;
不育羽片尖三角形,通常与能育羽片相似,但有时为1回羽状复叶,小叶阔线形,或基部分裂成不规则的小片。孢子囊生于能育羽片的背面,在2回小叶的齿及裂片顶端成穗状排列,穗长2-4mm,孢子囊盖鳞片状,卵形,每盖下生一横卵形的孢子囊,环带侧生,聚集一处。孢子囊多在夏秋季产生。同属植物小叶海金沙Lygodiummicrophyllum(Cav.)的全草,在广东、广西民间亦同供药用。与上种的主要区别点:羽片为1回羽状复叶,小叶片基部有关节。
【名称】海金沙
【英译】Spora Lygodii
【释名】竹园荽。
【别名】铁蜈蚣、金砂截、罗网藤、铁线藤、蛤唤藤、左转藤。
【来源】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 (Thunb.)Sw.的孢子((英)Japanese Climbing Fern)。
【药用部分】干燥成熟的孢子;全草。
【采制】 秋季孢子未脱落时采割藤叶,晒干,搓揉或打下孢子,除去茎叶。
【孢子性状】 孢子成粉状,棕黄色,质轻滑润,着火燃烧发爆鸣及闪光。显微镜下观察,孢子呈四面体,极面观钝三角形,极轴长58~72(~97)um,具3裂缝,周壁具瘤状纹饰。气微,味淡。
【化学成分】 孢子含海金沙素、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十)-8-羟基十六酸[(十)-8-hydroxyhexadecanoic acid]和脂肪油。
【性味】 性寒,味甘。归膀胱,小肠经。
【功能主治】 清利湿热,通淋止痛。用于热淋、砂淋、血淋、膏淋、尿道涩痛。
多年生攀援草本。根茎细长,横走,黑褐色蔌栗褐色,密生有节的毛。茎无限生长;叶多数生于短枝两侧,短枝长3~8mm,顶端有被毛茸的休眠小芽。叶2型,纸质,营养叶尖三角形,2回羽状,小羽片宽3~8mm,边缘有浅钝齿;孢子叶卵状三角形,羽片边缘有流苏状孢子囊穗。孢子囊梨形,环带位于小头。孢子期5~11月。
生于山坡草丛或灌木丛中。主产广东、浙江;全国大部地区均产。
火验法:取少量粉末,搁于燃烧的纸上,立即发出很高的火焰,并有爆花飞溅及响声,但无灰渣残留。有残渣者,示有泥土等掺杂。
水验法:取海金砂少许,撒于水上,浮于水面不下沉者为真品,下沉者,示有泥土掺杂。
清热解毒,利水通淋。治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白浊,白带,肝炎,肾炎水肿,咽喉肿痛,痄腮,肠炎,痢疾,皮肤湿疹,带状疱疹。[1]
①《嘉祐本草》:主通利小肠。得栀子、马牙消、蓬砂共疗伤寒热狂,或丸或散。
②《纲目》:治湿热肿满,小便热淋、膏淋、血淋、石淋,茎痛,解热毒气。
③《本草正义》:利水通淋。治男子淫浊,女子带下。
④《中国植物志》:治筋骨疼痛。
⑤《广西中药志》:用于水肿及热病吐血。
⑥《湖南药物志》:补脾健胃。治小儿食积。
⑦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尿路感染,尿路结石,肾炎水肿,感冒发热,小便短亦,肠炎,痢疾。
⑧《江西草药》:清热解毒,利尿除湿。治肝炎,肾性水肿,皮肤湿疹,水痘,尿血。痄腮,风火牙痛,喉蛾,白喉,带状疱疹,小儿L疳积。
肾阴亏虚者慎服。
①《本草经疏》:小便不利及诸淋由于肾水真阴不足者勿服。
②《本经逢原》:肾脏真阳不足者忌用。
性状鉴别:全草多为把状。茎纤细,缠绕扭曲,长达1m以上,禾秆色。多分枝,长
短不一。叶对生于短枝两侧,二型,草质皱缩。营养叶尖三角形,二回羽状;一回羽片2-4对,互生,卵圆形,长4-8cm,宽3-6cm;二回羽片2-3对,卵状三角形,掌状3裂,裂片短而阔,顶生裂片长2-3cm,宽6-8mm,边缘有不规则的浅圆齿;孢子叶卵状三角形,长宽近等,10-20cm;一回羽片4-5对,互生,长圆状披针形,长5-10cm,宽4-6cm;二回羽片3-4对,卵状三角形。羽片下面边缘有流苏状孢子囊穗,黑褐色。体轻,质脆,易折断。气微,味淡。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与根茎相似,参见“海金沙根”条,其区别点在于:厚壁组织5-6列细胞,壁均较薄;基本薄壁组织较宽广;内皮层细胞凯氏点明显,胞腔内无黄色油状物,维管束中木质部呈三叉状。
叶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外被多细胞或单细胞非腺毛,黄棕色;叶肉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分化不完全;主脉维管束周韧型,主脉处上下表皮内侧均有厚壁组织,木化或微木化。
海金沙
叶表面观:表皮细胞垂周壁薄,深波状弯曲,气孔位于下表皮,圆形或长圆形,直径24-31μm,副卫细胞2-4个,直轴式或不定式。非腺毛1-4个细胞,顶端细胞较长,长126-690μm,直径18-32μm,壁厚至5μm,有的胞腔内含棕色物。
中药化学鉴定
薄层色谱:取海金沙草2g,置索氏提取器中,用石油醚脱脂后,用95%乙醇提取至无色,回收乙醇,残渣加25ml乙酸乙酯溶解,再以2%碳酸氢钠液萃取至无色,萃取液浓缩至干,加95%乙醇定容至2ml,为点样液。另取咖啡酸标准品制备成对照品试液。分别取点样液、对照品液各10μl,分别点于聚酰胺薄膜上,以苯-甲醇-阔醋酸(45:20:6)为展开剂,展距13cm,置紫外灯下观察,斑点均呈蓝色荧光。
1.惠眼观证中庸饮子(《幼幼新书》)治水气肿满,黄疸:海金沙、续随子各0.3,生姜30g,中庸(樟柳根是也,商陆,一名章陆,又名章柳或名中庸)30g,蜜60g。上5味,细研淹1宿,以次日五更时,用绢帛滤汁,只作1服,温暖吃尽,食前,逼下黄水,乃服匀气药补,后用樟柳根煮粥吃。方中海金沙利水,通淋,为君药。
2.海金沙散(《奇效良方》)治,五淋涩痛:海金沙、肉桂、甘草(炙)各6g,赤茯苓、猪苓、白术、芍药各9g,水1盏,灯芯30茎,同煎至七分克,去渣,空心温服。方中海金沙清热,利水,通淋,为君药。
3.海金沙散(《奇效良方》)治脾湿太过,通身肿满,喘不得卧,腹胀如鼓;海金沙7.5g,甘遂15g,黑牵牛(炒,一半生,取末一半)共30g。上为细末,每服6g,食前用倒流水煎汤调服。方中海金沙清热,利水,通淋,为君药。
2.流行性腮腺炎:海金沙藤根30克,水煎服。
3.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肺炎、支气管炎:海金沙藤30克,大青叶15克,水煎服。
4.热淋:鲜海金沙茎叶30克,捣汁,冷开水兑服。
5.乳腺炎:海金沙根20~30克,黄酒、水各半煎服,暖睡取汗;另用鲜海金沙茎叶、鲜犁头草各等份,捣烂外敷。
附注 海金沙全草有抗菌、利尿作用。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腮腺炎、尿路感染等。
1、热淋急痛。用海沙草阴干,研末。每服二钱,煎生甘草汤调上。药中加滑石亦可。
2、小便不通,脐下闷满。用海金沙一两、腊南茶半两、一起捣碎。每服三钱,生姜、甘草煎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3、小便膏淋如油。用海金沙、滑石各一两,甘草梢二钱半,共研为末。每服二钱,麦门冬煎汤服。一天服二次。
4、血淋。用海金沙研为末。每服一钱,用亲朋汲水或沙糖水送下。
5、脾湿肿满(腹胀如鼓,气喘,不能星卧)。用海金沙三钱,白术四两、甘草半两、黑牵牛头一两半,共研为末。每服一钱,水送下。能泻为好。此方名“海金沙散”。
7,为著名饮料“王老吉”的主要原料
含反式对香豆酸(Trans-p-couma- r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亦含脂肪油、氨基酸(Amino acids)、黄酮(Flavone)等.从其水溶性成分中尚分离得海金沙素(Lygodin)、
1. 利尿排石作用 实验表明,海金沙制剂给麻醉犬注射后,其输尿管蠕动频率明显增加,输尿管上段腔内压力明显升高.提示海金沙有促进排石作用.
2. 利胆作用 给麻醉大鼠总胆管插管收集胆汁,将对香豆酸(50mg/kg)经十二指肠注入,其利胆作用,在给药后2小时达到最大效应,可持续4~5个小时,给药后胆汁较给药前平均增加20±8.9%,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其利胆作用与剂量成正相关,随剂量增加而增加.与去氢胆酸(50mg/kg)十二指肠注药相比,去氢胆酸的利胆作用较对香豆酸起效快(去氢胆酸在用药后1小时达到最大效应),但作用强度及持续时间,二者基本相同.
3. 抗菌作用 体外实验证明,新鲜海金沙榨出液(0.25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弱的抗菌活性,其抑菌直径为12.5~16.5mm.
3.《嘉佑本草》:主通利小肠。马牙消、蓬砂共疗伤寒热狂,或丸或散。
4.《纲目》:治湿热肿满,小便热淋、膏淋、血淋、石淋,茎痛,解热毒气。5.《本草正义》:利水通淋。治男子淫浊,女子带下。
6.《中国植物志》:治筋骨疼痛。
7.《广西中药志》:用于水肿及热病吐血。
8.《湖南药物志》:补脾健胃。治小儿食积。
9.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尿路感染,尿路结石,肾炎水肿,感冒发热,小便短赤,肠炎,痢疾。
10.《江西草药》:清热解毒,利尿除湿。治肝炎,肾性水肿,皮肤湿疹,水痘,尿血,痄腮,风火牙痛,喉蛾,白喉,带状疱疹,小儿疳积。
①治小便不通,脐下满闷:海金沙一两,腊面茶半两。二味捣研令细。每服三戗,生姜、甘草汤调下。(《本草图经》)
②治热淋急痛:海金沙为末,生甘草汤冲服。(《泉州本草》)
③治膏淋:海金沙、滑石各一两(为末),甘草二钱半(为末)。上研匀。每服二钱,食前,煎麦门冬汤调服,灯心汤亦可。(《世医得效方,海金沙散)
④治尿酸结石症:海金沙、滑石共研为末。以车前子、麦冬、木通煎水调药末,并加蜜少许,温服。(《广西中药志》)
⑤治小便出血:海金沙为末,以新汲水调下。一方用砂糖水调下。(《普济方》)
⑥治肝炎:海金砂五钱,阴行草一两,车前六钱。水煎服,每日一剂。(《江西草药》)
⑦治脾湿太过通身肿满,喘不得卧,腹胀如鼓:牵牛一两(半生半炒),甘遂、海金沙各半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煎水一盏,食前调下,得利止后服。(《医学发明》海金沙散)
⑧治脾湿胀满:海金沙一两,白术二钱,甘草五分,黑丑一钱五分,水煎服。(《泉州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