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麻仁为桑科植物大麻(Cannabis sativa L.)的干燥成熟种子,别名又叫大麻仁、火麻、线麻子。火麻在中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喜温暖湿润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纸土壤或粘质土壤为宜。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后为火麻仁。火麻仁味甘,性平,归脾、胃、大肠经,功效润肠通便、润燥杀虫,临床用名有火麻仁、炒火麻仁。
分布区域
东北、华北、华东、中南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热,防蛀
门
被子植物门
中药名称
火麻仁
种
大麻
界
植物界
别名
麻子、麻子仁、大麻子、大麻仁、白麻子、冬麻子
目
荨麻目
科
桑科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用量
10~15g
采收时间
秋季果实成熟时
属
大麻属
大麻
一年生草本,高1-3m。茎直立,表面有纵沟,密被短柔毛,皮层富纤维,基部木质化。掌状叶互生或下部对生,全裂,裂片3-11枚,披针形至条状披针形,两端渐尖,边缘具粗锯齿,上面深绿色,有粗毛,下面密被灰白色毡毛;叶柄长4-15cm,被短绵毛;托叶小,离生,披针形。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序为疏散的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雄花具花被片5,雄蕊5,花丝细长,花药大;雌花簇生于叶腋,绿黄色,每朵花外面有一卵形苞片,花被小膜质,雌蕊1;于房圆球形,花柱呈二歧。瘦果卵圆形,长4-5mm,质硬,灰褐色,有细网状纹,为宿存的黄褐色苞片所包裹。花期5-6月,果期 7-8月。
火麻仁
大麻干燥果实呈扁卵圆形,长4~5毫米,直径3~4毫米。表面光滑,灰绿色或灰黄色,有微细的白色、棕色或黑色花纹,两侧各有1条浅色棱线。一端钝尖,另端有一果柄脱落的圆形凹点。外果皮菲薄,内果皮坚脆。绿色种皮常粘附在内果皮上,不易分离。胚乳灰白色,菲薄;子叶两片肥厚,富油性。气微,味淡。以色黄、无皮壳、饱满者佳。产广西巴马、黑龙江、辽宁、吉林、四川、甘肃、云南、江苏、浙江等地。
亦舒堂火麻仁英文名
FRUCTUS CANNABIS
别名
大麻仁、火麻、线麻子
来源
本品为桑科植物大麻Cannabis sativa L.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源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1~3米。茎粗壮直立,有纵沟,密生短柔毛,掌状复叶互生或下部对生。夏季开花,排列成长而疏散的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瘦果扁卵圆形,灰褐色,有细网状纹,为宿存的黄褐色苞片包裹。
本品果实呈卵圆形,长4~5.5mm,直径2.5~4mm。表面灰绿色或灰黄色,有微细的白色或棕色网纹,两边有棱,顶端略尖,基部有1圆形果梗痕。果皮薄而脆,易破碎。种皮绿色,子叶2,乳白色,富油性。气微,味淡。
除去杂质及果皮。炒火麻仁:取净火麻仁,照清炒法(附录
Ⅱ D)炒至微黄色、有香气。炮制方法
① 火麻仁。《千金要方》:“净拣择,以水淘洗,暴干。”《本草衍义》:“取麻子,帛包之,沸汤中浸,汤冷出之,垂井中一夜,勿令着水次日日中暴干,就新瓦上挪去壳,簸扬取仁,粒粒皆完。”现行,取原药材,除净杂质及灰屑。用时捣碎。
② 炒火麻仁。《本草拾遗》:“炒令香。”现行,取原药材,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色,有香气,取出,放凉。贮干燥容器内,炒火麻仁密闭,置阴凉处燥处。用时捣碎。
成品性状
①火麻仁:呈扁椭圆形,表面灰绿或灰褐色,具光泽样,种仁乳白色,富油性。味淡。
②炒火麻仁:淡黄色,微具焦香气。[1]
炮制作用
①火麻仁:味甘,性平。归脾、胃、大肠经。具有润肠通便、滋养的功能。生火麻仁长于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
②炒火麻仁:炒后可提高煎出效果,并且气香,缓和滑利之性,能增强滋脾阴、润肠燥的作用,多用于老人、产妇及体弱津血不足的肠燥便秘。
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醚5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
火麻仁药渣再加乙醚20ml洗涤,弃去乙醚液,药渣加甲醇3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火麻仁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醋酸乙酯-甲酸(15:1:0。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香草醛乙醇溶液-硫酸(1:1)混合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甘,平。归脾、胃、大肠经。
润燥滑肠通便。用于血虚津亏,肠燥便秘。[3]
9 ~15g。
置阴凉干燥处,防热,防蛀。
备注
常用于体质较为虚弱、津血枯少的肠燥便秘,可配合柏子仁、瓜蒌仁、郁李仁、等同用。
摘录
《中国药典》
桑科植物多为乔木、灌木,有时藤本,稀为草本,有刺或无刺,有或无乳状液。单叶互生或对生,全缘或具锯齿或分裂;托叶早落。花小,单性,异株或同株,雌雄花常密集为头状花序、聚伞花序、葇荑花序。花序托开张或封闭,有或无花被,无花萼和花瓣之分;雄蕊与花被片同数且与彼等对生,通常4,稀1~8。花丝在花蕾时内折或直立,有或无退化雌蕊,子房上位至下位,或陷入花序轴内,花柱2或为1,柱头2裂或不裂,子房1~2室,每室有胚珠1颗,倒生或弯生,柱头1~2。果为核果或瘦果,分离或与花序轴合生,形成聚合果,种子有或无胚乳,子叶褶叠、对称或不对称,胚根长或短,弯曲或直立。叶表皮下有或无钟乳体。各属染色体基数x=12,13,14。
无花果无花果原产地中海沿岸,唐代传入中国,南北均有栽培,新疆南部尤多。
火麻仁落叶灌木,多分枝,小枝粗壮。叶互生,厚纸质,广卵形,通常3~5裂,边缘具不规则锯齿,表面粗糙,背面密生白色柔毛和钟乳体,基部近心形,基生叶脉三出,雌雄异株,榕果单生叶腋,雄花和瘿花生于同一榕果内;花被片4~5,雄蕊3,稀为1或5;雌花花被与雄花同数,子房卵圆形,花柱侧生。榕果大梨形。可食用,鲜果和鲜叶为治疗良药。
桑树原产我国中部,有约四千年的栽培史。落叶乔木,树冠倒卵圆形。叶卵形或宽卵形,先端尖或渐短尖,基部圆或心形,锯齿粗钝,幼树之叶常有浅裂、深裂,上面无毛,下面沿叶脉疏生毛,脉腋簇生毛。聚花果(桑椹)紫黑色、淡红或白色,多汁味甜。花期4月;果熟5~7月。桑树的叶、果、木材、枝条等分别可以用来养蚕、食用、酿酒、编筐、造纸和制作各种器具,同时其叶、根、皮、嫩枝、果穗、木材、寄生物等还可以入药。
选生长健壮、结实多的雌株割下果枝,晒干,脱粒,备用。春季3-4月播种。穴播:按行株距30cm X 30cm开穴,每穴播种子10粒左右;条播:按行株距45cmX 60cm开沟,将种手均匀播入,覆土,盖草木灰一层。每1hm2用种子15kg左右。播后7~10d出苗。
苗高6~10cm时需间苗、定苗。每穴留苗3~4株。生长期间松土、除草2~3次,幼苗期直浅锄,后期可深锄,并结合培土。施肥可追施人粪尿或硫酸铵肥,后期增施过磷酸钙、草木灰。花序形成时要除去大部雄株。
病害有菌核病,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射;霜霉病用多菌灵防治:还有立枯病、斑点病等为害。
桑科草本植物大麻的种仁。又称麻子仁、大麻仁、火麻子。大麻,又名火麻、黄麻,我国各地均有栽培。秋、冬季采收成熟的果实,晒干,除去外壳用。亦有不去壳用的。
[性能]味甘,性平。能益脾补虚,养阴润燥,通便。
[参考]含蛋白质、脂肪油、卵磷脂、葡萄糖醛酸、甾醇、钙、镁,维生素B1、B2,脂肪油中含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大麻酚等成分。
[用途]用于脚气肿痛;体虚早衰;心阴不足,心悸不安;血虚津伤,肠燥便秘等。
[用法]煎汤,煮粥,或作丸、散。
[注意]大量食用火麻仁会导致中毒。如食炒火麻仁60~120g,大多在食后1~2小时内发病,中毒症状为恶心呕吐,腹泻,四肢发麻,精神错乱,瞳孔散大等。
[附方]
1,火麻仁酒:火麻仁150g,研为细末。用米酒500g浸泡,酌量服。
源于《外台秘要》。本方取火麻仁补脾以利湿,米酒珂以增强其滋养作用和药力。可用作脚气病的辅助治疗。原书则用于“脚气腹痹”,即脚气病而有腹部胀闷,麻痹者。
2,麻仁苏子粥:火麻仁15g,紫苏子10g,粳米适量。前二者加水研磨,取汁分两次煮粥食。
源于《本事方》。火麻仁与紫苏子均能润肠通便,故配用以增强疗效。用于妇女产后头昏、多汗、大便秘结;或老人、虚弱人之血虚津务,肠燥便秘。
《肘后方》将火麻仁研烂,同米煮粥食,治肠燥便秘,其意与本方同。
3,火麻仁凉茶制作方法:将火麻仁和芝麻用慢火炒到金黄色后,然后将它们放到搅拌机,加水打成幼滑后,用纱布隔渣,再将火麻仁汁加糖调味后,煮滚就可以饮用了。虽然制作方法看似简单,可是火麻仁是不能服用过量,否则会有中毒可能,所以最好还是到凉茶铺去喝了。[2]
火麻仁的脂肪
火麻仁食品含有很低的胆固醇含量,以及很高的可降低胆固醇的植物甾醇含量 438mg/100g。火麻仁油含有所有油中平均最高的单不饱和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平均有89%。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溶于水的植物油。多不饱和亚油酸,一种omega-6 脂肪酸,在火麻油中的含量是55.6 g/100 g,同时alpha- 亚麻酸,一种多不饱和omega-3 脂肪酸,含量是17.2 g/100 g。两种脂肪酸的比值是3.38,非常接近世界卫生组织(WHO) 推荐的瑞典和日本人膳食的平均比值4.0。
火麻仁油是一种单一的,同时含有亚油酸和alpha- 亚麻酸的直接代谢物-分别是gamma- 亚麻酸 (GLA) 和花生酸(SDA) 的食用油。因为这样,它可改善受损的必须脂肪酸代谢和可由于遗传因素,摄入其他脂肪酸,衰老,和生活方式导致的体力下降。
火麻仁油的多不饱脂肪和饱和脂肪的比值为9.7 ,而现在的美国膳食的相应比值0.44 ,因此,即使每日食用一小部分的火麻仁油,都可大大地使这种膳食不平衡回到美国参议院的挑选委员会 (U.S. Senate Select Committee) 推荐的目标。
火麻仁蛋白
除了提供人类必须脂肪酸( EFAs )和有一个相当有益的不饱和对饱和脂肪比值,火麻仁是一种容易消化的,不含谷蛋白的极好的膳食性蛋白质来源。它的34.6 g / 100 g 总蛋白质含量和黄豆相当,而多于坚果,其他种子,牛奶制品、肉、鱼或家禽的蛋白质含量。麻仁蛋白质为人类提
供一种比例非常均衡的10 种必需氨基酸组合。火麻仁蛋白质的一个突出的方面是精氨酸(123mg/g 蛋白质 ) 和组氨酸(27 mg/g 蛋白质 ) 的高含量,两种都对儿童期的生长非常重要,以及合成必须的酶需要的含硫氨基酸胱氨酸 (16 mg/g 蛋白质 )。火麻仁蛋白质亦含相对高水平的对骨骼肌代谢非常重要的支链氨基酸。其它营养
去壳火麻仁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是11.5%,而它的糖含量是2%。去壳火麻仁的碳水化合物中,有6%是以纤维的形式存在。火麻仁粉的纤维含是40%,是所有制粉类粮食当中最高的。除了含有人类必须的多种营养素外,火麻仁食品含有高含量的以alpha-,beta-,gamma-,and delta-生育酚和alpha-生育三烯酚形式的抗氧化剂 (92.1 mg/ 100g )。另外,火麻仁含有种类很广的其他维生素和矿物质。
火麻仁知识介绍:
火麻仁为桑科植物大麻的成熟种子。大麻为一年生草本,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10至11月果实大部分成熟时,割取果株,晒干,脱粒,扬净。
火麻仁果实呈卵圆形,长4至5.5毫米,直径2.5至4毫米。表面灰绿色或灰黄色,有微细的白色或棕色网纹,两边有棱角,顶端略尖,基部有一圆形果梗痕,果皮薄而脆,易破碎,种皮绿色,子叶2,乳白色,富油性。气微,味淡。
以颗粒饱满,种仁色乳白者为佳。
火麻仁补充信息:
根据炮制方法的不同分为火麻仁、炒火麻仁,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炒火麻仁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火麻仁适合人群:
脾肾不足之便溏、阳痿、遗精、带下慎服。
火麻仁食疗作用:
火麻仁味甘、性平,有小毒,归脾、胃、大肠经;
质润通降;具有润燥滑肠,利水通淋,活血祛风的功效;
主治肠燥便秘,水肿,脚气,热淋,皮肤风痹,月经不调,疮癣,丹毒。
火麻仁做法指导:
1. 常用于体质较为虚弱、津血枯少的肠燥便秘,可配合柏子仁、瓜蒌仁、郁李仁、等同用。
2. 脚气、通身浮肿,大小便涩者,可与桑白皮、大豆同用。
3. 月经不通者,则可与桃仁等配伍,以增活血通经之效。
4. 皮肤风痹顽麻者,可单用本品炒香研末,小便浸汁服。 [1]
火麻仁入药始见于《本经》,原名麻子。《纲目》收载大麻子于谷部麻麦稻类,李时珍曰:“大麻即今火麻,亦曰黄麻。处处种之,剥麻收子……大科如油麻。叶狭而长,状如益母草叶,一枝七叶或九叶。五、六月开细黄花成穗,随即结实,大如胡荽子,可取油。剥其皮作麻。其秸白而有棱,轻虚可为烛心。”据此所述其原植物形态特征与今桑科植物大麻相符合。
《伤寒明理论》:《内经》曰,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麻仁、杏仁润物也。《本草》曰,润可去枯。脾胃干燥,必以甘润之物为之主。
《本草经疏》:麻子,性最滑利。甘能补中,中得补则气自益,甘能益血,血脉复则积血破,乳妇产后余疾皆除矣。风并于卫,则卫实而荣虚,荣者,血也、阴也。《经》曰,阴弱者汗自出。麻仁益血补阴,使调和,风邪去而汗自止也。逐水利小便者,滑利下行,引水气从小便而出也。
《药品化义》:麻仁,能润肠,体润能去燥,专利大肠气结便闭。凡老年血液枯燥,产后气血不顺,病后元气未复,或禀弱不能运行皆治。大肠闭结不通,不宜推荡,亦不容久闭,以此同紫菀、杏仁润其肺气,滋其大肠,则便自利矣。
《本草述》:麻子仁,非血药而有化血之液,不益气而有行气之用,故于大肠之风燥最宜。麻仁之所疗者风,然属血中之风,非漫治风也,而其所以疗风者,以其脂润而除燥,盖由于至阳而宣至阴之化,非泛泛以脂润为功也。
《本草思辨录》:仲景麻仁丸证,是脾受胃强之累而约而不舒。于是脾不散精于肺,肺之降令亦失,肺与脾胃俱困而便何能下。麻仁甘平滑利,柔中有刚,能入脾滋其阴津,化其燥气。但脾至于约,其中之坚结可知,麻仁能扩之不能破之,芍药乃脾家破血中之气药,合施之而脾其庶几不约矣乎。夫脾约由于胃强,治脾焉得不兼治胃,胃不独降,有资于肺,肺亦焉得不顾,故又佐以大黄、枳、朴攻胃,杏仁抑肺,病由胃生,而以脾约标名者,以此为太阳阳明非正阳阳明也。兼太阳故小便数,小便数故大便难,治法以起脾阴化燥气为主。燥气除而太阳不治自愈,故麻仁为要药。
《本经》:补中益气。
《别录》:主中风汗出,逐水,利小便,破积血,复血脉,乳妇产后余疾。
《药性论》:治大肠风热结涩及热淋。
《唐本草》:主五劳。
《食疗本草》:取汁煮粥,去五脏风、润肺。治关节不通、发落,通血脉。
《本草拾遗》:下气,利小便,去风痹皮顽,炒令香捣碎,小便浸取汁服;妇人倒产吞二七枚。
《日华子本草》:补虚劳,长肌肉,下乳,止消渴,催生。治横逆产。
《纲目》:利女人经脉,调大肠下痢;涂诸疮癞,杀虫;取汁煮粥食,止呕逆。
《分类草药性》:治跌打损伤,去瘀血,生新血。
治大便不通:研麻子,以米杂为粥食之。(《肘后方》)
治虚劳,下焦虚热,骨节烦疼,肌肉急,小便不利,大便数少,吸吸口燥少气:大麻仁五合,研,水二升,煮去半分,服。(《外台》)
治产后郁冒多汗,便秘:紫苏子、大麻仁各半合,净洗,研极细,用水再研,取汁一盏,分二次煮粥喂之。此粥不惟产后可服,大抵老人、诸虚人风秘,皆得力。(《本事方》麻子苏子粥)
治大渴,日食数斗,小便赤涩者:麻子一升,水三升,煮三、四沸,取汁饮之。(《肘后方》)
治五淋,小便赤少,茎中疼痛:冬麻子一升,杵研,滤取汁二升,和米三合,煮粥,着葱、椒及熟煮,空心服之。(《食医心镜》)
治脚气肿渴:大麻子熬令香,和水研,取一大升,别以三大升水煮一大升赤小豆,取一升汁,即纳麻汁,更煎三、五拂,渴即饮之,冷热任取,饥时啖豆亦佳。(《外台》)
治风水腹大,脐腰重痛,不可转动:冬麻子半升,碎,水研滤取汁,米二合,以麻子汁煮作稀粥,着葱、椒、姜、豉,空心食之。(《食医心镜》)
治骨髓风毒疼痛,不可运动者:大麻仁水中浸取沉者一大升,漉出曝干,炒,待香热,即入木臼捣极细如白粉,平分为十帖。每用一帖,取无灰酒一大瓷汤碗研麻粉,旋滤取白酒,直令麻粉尽,余壳即去之,都合酒一处,煎取一半,待冷热得所,空腹顿服,日服一帖。(《箧中方》大麻仁酒)
治白痢:麻子汁,煮取绿豆,空腹饱服。(孟诜《必效方》)
治小儿赤白痢,体弱不堪,困重者:麻子一合,炒令香熟,末服一钱匕,蜜、浆水和服。(《子母秘录》)
治妇人月水不利,或至两三月、半年、一年不通者:桃仁二升,麻仁二升,合捣,酒一斗,渍一宿,服一升,日三夜一。(《肘后方》)
治产后血不去:麻子五升,捣,以酒一斗渍一宿,明旦去滓,温服一升,先食服,不瘥,夜服一升。忌房事一月,将养如初产法。(《千金方》麻子酒)
治妊娠损动后腹痛:冬麻子一升,杵碎熬,以水二斗,煮取汁,热沸,分为三、四服。(《食医心镜》)
治寸白由:吴茱萸细根一把(熟捣),大麻子三升(熬,捣末)。上二味,以水三升和搦取汁,旦顿服之,至巳时,与好食令饱,须臾虫出,不瘥,明且更合服之,不瘥,三日服。(《千金方》)
治呕逆:麻仁三合,熬,捣,以水研取汁,着少盐吃。(《近效方》)
治小儿头面疮疥:麻子五升末之,以水和绞取汁,与蜜和敷之。(《千金方》)
治小儿疳疮:捣麻子敷之,日六、七度。(《子母秘录》)
治金疮腹中瘀血:大麻子三升,大葱白二十枚。各捣令熟,着九升水,煮取一升半,顿服之。若血出不尽,腹中有脓血,更合服,当吐脓血耳。(二物汤)
治瘭疽着手足肩背,忽发累累如赤豆,剥之汁出者:麻子熬作末,摩上良。
治赤流肿丹毒:捣大麻子水和敷之。(《千金方》)
治汤火伤:火麻仁、黄柏、黄栀子,共研末,调猪脂涂。(《四川中药志》)
治聘耳,脓水不止:麻子一合,花臙脂一分。都研为末,满耳塞药,以绵轻拥。(《圣惠方》)
《本草经集注》:畏牡蛎、白薇,恶茯苓。[1]
《食性本草》:多食损血脉,滑精气,妇人多食发带疾。
《本草从新》:肠滑者尤忌。
禁忌因由
由于火麻仁是通过刺激肠壁,促进肠胃的蠕动,起通下排便的作用,因此脾胃虚弱之便溏者,即排便不成形且带有水分者,孕妇以及肾虚阳痿、遗精都不太适合饮用。
大麻种子含脂肪油约30%。榨出的新油,绿黄色,经久则变褐黄色;碘价为140~170 (通常为150~166),属于干性油。油的脂肪酸,饱和的为4.5~9.5%;不饱和的脂肪酸中,油酸约为12%,亚油酸53%,亚麻酸25%。油中含一些大麻酚。又含植酸钙镁(Phytin),含率比叶、茎、芽中还多;种仁中含率可达1%。种子含胡卢巴碱及dl-异白氨酸甜菜碱;尚含脂肪油约30%,为干性油,油中含饱和脂肪酸6.8%~13.8%,油酸13.1%~19.9%,亚油酸43%~58%,亚麻酸14%~27%。此外含麻仁球朊酶(edesinase)及蛋白质等。
油的脂肪酸,饱和的为4.9%~9.5%;不饱和的脂肪酸中,油酸约为12%,亚油酸53%,亚麻酸25%.油中含有大麻酚.亦含植酸钙镁(Phytin),种仁中含率为 1%,较叶、茎、芽中含率为高.另含微量生物碱,有毒蕈碱(Muscarine)、葫芦巴碱(Trigonellin)、胆碱等.并含有葡萄糖醛酸、甾醇、卵磷脂及维生素 E2、维生素 B1 等.
1. 缓泻作用 本品能刺激肠黏膜,使分泌增加,蠕动加快,减少大肠吸收水分,有泻下作用.因其含脂肪油较多,故为润滑性泻药.
2. 降血压作用 火麻仁酊剂去酒精做成乳剂,注入麻醉猫十二指肠 2g/kg (生药量),半小时后血压开始缓慢下降,2 小时后约降至原来水平的一半左右,然心率和呼吸未见显著变化.正常大鼠灌服,血压也有显著下降.高血压病人试验服用火麻仁乳剂4周,血压由18.62/13.3 kPa (140/100 mmHg)降至120/80 mmHg (15.9/10.6 kPa),继续给予维持量5~6周,血压稳定于15.295/10.64 kPa(115/80 mmHg),且无不良反应。
3.对血清胆固醇的影响 实验取成年大白鼠20只,体重190-240g,雌雄各半,每组10只,雌雄各半,根据体重及血清胆固醇浓度分为随机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饲以高脂饲料,实验组在高脂饲料中加亦舒堂火麻仁干样品10%。结果表明,亦舒堂火麻仁有明显阻止大鼠血清胆固醇升高的作用,在实验期内,4星期的血清胆固醇水平比较稳定,第3、4星期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3]
性状鉴别:
果实呈扁卵圆形,长3-5mm,宽3-4mm。表面灰褐色或灰绿色,有细微的白色或棕色网纹,顶端略尖,基部有圆形的果柄痕,两侧有棱,果皮薄而脆,易破碎。种皮暗绿色,胚弯曲,被菲薄胚乳。子叶与胚根等长,乳白色。富油性。气微,味淡,嚼后稍有麻千舌感。
以粒大、种仁饱满者为佳。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深棕色。①外果皮石细胞多成片,淡黄色。表面观呈不规则多角形,垂周壁深波状弯曲,有的分枝呈星状,直径13-54μm,壁厚3-11μm,长约90μn,外平周壁稍有纹理,层纹清晰,纹孔细密,胞腔大,有的含棕黄色物。断面观呈长方形,细胞界限不明显。②网状果皮细胞成片,黄棕色。细胞小,直径6-10μm,壁薄,波状弯曲。③内果皮石细胞成片,黄棕色或淡黄色。顶面观呈类圆形或类多角形,胞间层细波状弯曲,垂周壁甚厚,孔沟细密,与胞间层相连,胞腔明显。断面观呈栅状,长70-215μm,宽约至52d3μm,胞间层不规则弯曲,径向壁厚,近内壁渐薄,细胞界限不甚明显。④草酸钙簇晶多存在于皱缩的果皮薄壁细胞中,直径4-13μm。⑤种皮表皮细胞黄色或黄棕色,细胞界限不甚明显,壁薄,有类圆形间隙。⑥子叶细胞无色黄色,含脂肪油滴。
误食一定数量之火麻仁(炒熟者),可发生中毒。据报道,大多在食火麻仁后1~2小时内发病,最长12小时,中毒程度之轻重与进食量的多少成正比。临床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四肢发麻、烦躁不安、精神错乱、手舞足蹈、脉搏增速、瞳孔散大、昏睡以致昏迷。解救方法:经洗胃、补液及一般对症治疗,均在1~2天内症状先后消失而愈,无1例死亡。
生长习性
喜温暖湿润环境。生长期宜多水,成熟期宜干燥。对土壤要求不严,以砂质壤土为佳。
种植方法
用种子繁殖。选好地后,施足底肥,深耕整地,做畦。选取饱满而具有光泽的种子,于清明节前后播种,用条播或撒播均可,播后覆土,以盖住种子为限。每亩约需种子1公斤。播种后,要保持畦面湿润,一周左右出苗。
田间管理
当苗高10厘米左右时间苗,后定苗,株、行距分别为45厘米和60厘米。当苗高15厘米时,要及时松土,锄草,施肥浇水。追肥以氮肥为主,并适当加施些草木灰和磷肥。
收获加工
药用种仁。秋季果实成熟时割下全株,晒干后打下果实,去净杂质。
1、麻子仁丸《伤寒论》:润肠泄热;
2、润肠丸《脾胃论》:润肠通便、活血祛风;
3、黄芪汤《金匮翼》:益气润肠;
4、润肠丸《沈氏尊生书》:血虚便秘。
1、《伤寒明理论》:《内经》曰,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麻仁、杏仁润物也。《本草》曰,润可去枯。脾胃干燥,必以甘润之物为之主。
2、《本草经疏》:麻子,性最滑利。甘能补中,中得补则气自益,甘能益血,血脉复则积血破,乳妇产后余疾皆除矣。风并于卫,则卫实而荣虚,荣者,血也、阴也。《经》曰,阴弱者汗自出。麻仁益血补阴,使荣卫调和,风邪去而汗自止也。逐水利小便者,滑利下行,引水气从小便而出也。
3、《药品化义》:麻仁,能润肠,体润能去燥,专利大肠气结便闭。凡老年血液枯燥,产后气血不顺,病后元气未复,或禀弱不能运行皆治。大肠闭结不通,不宜推荡,亦不容久闭,以此同紫菀、杏仁润其肺气,滋其大肠,则便自利矣。
4、《本草述》:麻子仁,非血药而有化血之液,不益气而有行气之用,故于大肠之风燥最宜。麻仁之所疗者风,然属血中之风,非漫治风也,而其所以疗风者,以其脂润而除燥,盖由于至阳而宣至阴之化,非泛泛以脂润为功也。
5、《本草思辨录》:仲景麻仁丸证,是脾受胃强之累而约而不舒。于是脾不散精于肺,肺之降令亦失,肺与脾胃俱困而便何能下。麻仁甘平滑利,柔中有刚,能入脾滋其阴津,化其燥气。但脾至于约,其中之坚结可知,麻仁能扩之不能破之,芍药乃脾家破血中之气药,合施之而脾其庶几不约矣乎。夫脾约由于胃强,治脾焉得不兼治胃,胃不独降,有资于肺,肺亦焉得不顾,故又佐以大黄、枳、朴攻胃,杏仁抑肺,病由胃生,而以脾约标名者,以此为太阳阳明非正阳阳明也。兼太阳故小便数,小便数故大便难,治法以起脾阴化燥气为主。燥气除而太阳不治自愈,故麻仁为要药。
6、《本经》:补中益气。
7、《别录》:主中风汗出,逐水,利小便,破积血,复血脉,乳妇产后余疾。
8、《药性论》:治大肠风热结涩及热淋。
9、《唐本草》:主五劳。
10、《食疗本草》:取汁煮粥,去五脏风、润肺。治关节不通、发落,通血脉。
11、《本草拾遗》:下气,利小便,去风痹皮顽,炒令香捣碎,小便浸取汁服;妇人倒产吞二七枚。
12、《日华子本草》:补虚劳,长肌肉,下乳,止消渴,催生。治横逆产。
13、《纲目》:利女人经脉,调大肠下痢;涂诸疮癞,杀虫;取汁煮粥食,止呕逆。
14、《分类草药性》:治跌打损伤,去瘀血,生新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