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桂琳猪笼草的中位笼(2张)
查尔斯·克拉克(Charles Clarke)和特洛伊·戴维斯(Troy Davis)于2000年7月在苏门答腊西部的武吉丁宜北部海拔1700m的地区发现了贾桂琳猪笼草。2001年,查尔斯·克拉克(Charles Clarke)在他的专著《苏门答腊岛和马来半岛的猪笼草(Nepenthes of Sumatra and Peninsular Malaysia)》中,正式对贾桂琳猪笼草进行了描述。2000年7月13日收集到了两份编号为“Clarke, Davis & Tamin 1307”贾桂琳猪笼草的标本,并被确定为贾桂琳猪笼草的模式标本。第一份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一株带雌性花序和上位笼的攀援茎;另一部分是带雄性花序和下位笼的植株。另一份同时采集的复模式标本由一株带两个上位笼的攀援茎组成。这两份标本都存放于斯里安达拉斯大学的标本馆(Herbarium of Andalas University)中。此外,第三份编号为“Nepenthes Team NP 384”的标本也存放于此。贾桂琳猪笼草得名于查尔斯·克拉克(Charles Clarke)的妻子杰奎琳·克拉克(Jacqueline Clarke)。贾桂琳猪笼草(5张)
形态特征编辑贾桂琳猪笼草为藤本植物。茎的直径通常小于5mm,长度可达5m,呈圆柱形。节间距可达10cm。叶片几乎无柄,革质。呈卵形至匙形,可长达20cm,宽至6cm。在中脉的两侧合并图册(2张)
贾桂琳猪笼草是苏门答腊岛西部的巴里桑山区(Barisan Mountains)特有的。更具体来说,它只分布于印度尼西亚的西苏门答腊省。它通常是一种附生植物,但偶尔也生长于地面。它分布于海拔1700~2200m的地区。贾桂琳猪笼草的原生地通常是茂密的水苔森林,那里常常云雾缭绕且降雨频繁。因此,空气湿度相当的高,而气候又很凉爽。因为云雾和植被的遮挡,所以贾桂琳猪笼草接收到的光照并不强。在原生地中,贾桂琳猪笼草的幼苗数量相当稀少。这表明,其抵抗力稳定性相当低下。又因捕虫笼奇特的外表,使其更容易受到过度采集的威胁。贾桂琳猪笼草还未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中。2001年,查尔斯·克拉克(Charles Clarke)依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标准将其非正式的列为数据缺乏(Data Deficient)等级。
食虫性编辑贾桂琳猪笼草的中位笼,其中有一只蜗牛(3张)
像其他猪笼草一样,贾桂琳猪笼草也会具有食虫性。贾桂琳猪笼草捕虫笼内消化液的黏度极高,并覆盖于捕虫笼的内表面上。这使得贾桂琳猪笼草的捕虫笼既可以以笼状的陷阱捕捉猎物,又可以以粘性极大的捕虫笼内壁黏住过往的飞虫。此外,与贾桂琳猪笼草之间存在着近缘关系的无刺猪笼草(N. inermis)也会产生黏度极高的消化液。贾桂琳猪笼草的上位笼中常常充满了消化液和雨水的混合液,占到了捕虫笼容积的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相反,下位笼应有更宽大的笼盖而阻止了雨水进入捕虫笼内稀释消化液。大多数落入捕虫笼的昆虫都溺死于消化液中。贾桂琳猪笼草捕虫笼唇的颜色较其他猪笼草的捕虫笼更深。据此推测,较深色的唇和较浅色的笼身形成的强烈对比可能对飞行的昆虫更具有吸引力。贾桂琳猪笼草的捕虫笼经常会捕捉到一些大型的昆虫,如蟑螂、蜜蜂和飞蛾。较宽的唇的功能可能是提供给飞虫一个落脚之处。笼盖的下表面具有非常巨大的蜜腺,并会产生丰富的蜜液。若昆虫想要取食这里的蜜液,则必须悬于笼口的正上方,使得其极易失足落入捕虫笼内。贾桂琳猪笼草的下位笼常出现厚重的水苔上,使得其可以捕捉地面上的一些小型的动物,如蜗牛。
相关物种编辑N. dubia x N. jacquelineae(2张)
贾桂琳猪笼草被认为与杏黄猪笼草(N. flava)、无刺猪笼草(N. inermis)、马桶猪笼草(N. jamban)、塔蓝山猪笼草(N. talangensis)和细猪笼草(N. tenuis)之间存在着近缘关系。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其捕虫笼为漏斗状,捕虫笼的内表面无消化腺,花序带苞片,叶片无叶柄,且其消化液的黏度都相当大。贾桂琳猪笼草相对于这些与之有近缘关系的猪笼草来说长势更强,且捕虫笼体型更大。贾桂琳猪笼草的捕虫笼的笼身类似于塔蓝山猪笼草,笼盖类似于细猪笼草。贾桂琳猪笼草与细猪笼草的区别在于其叶片为卵形至匙形,且基部为线性至披针形。贾桂琳猪笼草笼盖下表面的巨大蜜腺是苏门答腊岛的猪笼草类群中特有的,所以这成为了区别于其他猪笼草的最大特征之一。马桶猪笼草也具有相当大的蜜腺(直径小于0.5mm),但它的小花梗更长,且只带一朵花,同时它的笼盖较窄。杏黄猪笼草与贾桂琳猪笼草的区别在于,贾桂琳猪笼草唇的基部为卵形或椭圆形。贾桂琳猪笼草最大的特征在于其宽阔的唇,在上位笼中可宽大3.5cm。唇非常的平滑,只在前部具有唇肋。与贾桂琳猪笼草之间存在近缘关系的猪笼草中区别最大的是无刺猪笼草,无刺猪笼草的上位笼完全缺乏唇的结构。类似的巨大宽唇只发现于婆罗洲的大飞碟猪笼草(N. platychila)上,但它们之间却不存在近缘关系。
自然杂交编辑在野外,贾桂琳猪笼草通常与泉氏猪笼草(N. izumiae)出现于同一个地区。泉氏猪笼草与贾桂琳猪笼草的自然杂交种的捕虫笼为红色,通常继承较多贾桂琳猪笼草的特征。贾桂琳猪笼草与疑惑猪笼草(N. dubia)的自然杂交种已被发现。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