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批

龙脷叶

龙脷叶,为大戟科植物龙利叶的叶。性平,味淡。可清肺止咳、化痰平喘。治肺热咳嗽、支气管哮喘、急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炎、失音、肺结核、咽喉痛。

经验文章 概述

龙脷叶,Sauropus spatulifolius Beille,大戟科守宫木属植物。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原产于越南北部,马来半岛有栽培。模式标本采自越南河内。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龙脷叶

拉丁学名

Sauropus spatulifolius Beille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大戟目

亚目

大戟亚目

大戟科

亚科

叶下珠亚科

叶下珠族

守宫木属

龙脷叶

植株形态

龙脷叶

龙脷叶

常绿小灌木,高10-40厘米;茎粗糙;枝条圆柱状,直径2-5毫米,蜿蜒状弯曲,多皱纹;幼时被腺状短柔毛,老渐无毛,节间短,长2-20毫米。

叶子形态

龙脷叶

龙脷叶

叶通常聚生于小枝上部,常向下弯垂,叶片鲜时近肉质,干后近革质或厚纸质,匙形、倒卵状长圆形或卵形,有时长圆形,长4.5-16.5厘米,宽2.5-6.3厘米,顶端浑圆或钝,有小凸尖,稀凹缺,基部楔形或钝,稀圆形,上面鲜时深绿色,叶脉处呈灰白色,干时黄白色,通常无毛,有时下面基部有腺状短柔毛,后变无毛;中脉和侧脉在鲜叶时扁平,干后中脉两面均凸起,侧脉每边6-9条,下面稍凸起;叶柄长2-5毫米,初时被腺状短柔毛,老渐无毛;托叶三角状耳形,着生于叶柄基部两侧,长4-8毫米,基部宽3-4毫米,宿存。

花朵形态

花红色或紫红色,雌雄同枝,2-5朵簇生于落叶的枝条中部或下部,或茎花,有时组成短聚伞花序,花序长达15毫米;花序梗短而粗壮,着生有许多披针形的苞片;苞片长约2毫米;雄花:花梗丝状,长3-5毫米;萼片6,2轮,近等大,倒卵形,长2-3毫米,宽约1.5毫米;花盘腺体6,与萼片对生;雄蕊3,花丝合生呈短柱状;雌花:花梗长约2-3毫米;萼片与雄花的相同;无花盘;子房近圆球状,直径约1毫米,3室,花柱3,顶端2裂。花期2-10月。

产地分布

福建、广东、广西等栽培于药圃、公园、村边及屋旁。原产于越南北部,马来半岛有栽培。模式标本采自越南河内。

采集

【别名】龙舌叶、龙味叶、牛耳叶

【来源】大戟科守宫木属植物龙利叶Sauropus rostrata Miq.的叶。全年可采,或夏秋采集,晒干。

【采集】5~6月开始,摘取青绿色的老叶,哂干。通常每株每次可采叶4~5片,每隔15天左右采一次。

【药材】干燥叶呈卵状或倒卵状披针形,似舌状,先端钝或浑圆而有小尖,基部短尖近圆形,全缘,枯黄色或黑绿色,叶背中脉突出,侧脉羽状,网脉子近边缘处合拢。纸质,较厚。气微,味淡。以片大、完整者佳。

【成分】含甾类化合物。[1]

产于广东,广西。

中医用途

【性味】

①《陆川本草》:“性平,味淡。”

②《南宁市药物志》:"甘,平。"

【功用主治】

①《陆川本草》:“清肺,治肺热咳嗽。”

②《南宁市药物志》:“止痰火咳嗽哮喘。治内伤肺痨失音。喉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5钱。

【选方】

①治痰火咳嗽:龙利叶和猪肉煎汤服之。(《岭南采药录》)

②治急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炎,支气管哮喘:龙舌叶二至四钱(鲜用三钱至一两)。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相关文章

  • 龙脷叶选方,不知疲倦的图老师小编今天给广大网友提供了龙脷叶的相关经验,觉得有帮助的朋友就分享和收藏吧,觉得有不足的朋友,也可以留言指出,我们会不断的改进。努力做到最好,能够对广大朋友起到帮助。[ 查看全文 ]
手机页面
收藏网站 回到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