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批

马鞭草

马鞭草,别称燕尾草、凤颈草、蜻蜓草、退血草、龙芽草、紫顶龙芽草、野荆芥。多数生长于原野;原产于欧洲,中国华东、华南和西南大部地区都有分布。全草供药用,性凉,味微葳,有凉血、散瘀、通经、清热、解毒、止痒、驱虫、消胀的功效。

经验文章 概述

马鞭草(Verbena officinalis)为马鞭草科马鞭草属植物。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基部木质化;四方形茎;倒卵形至长椭圆形的叶子对生,边缘通常3深裂;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形状似马鞭状,夏秋间开淡紫色唇形花。多数生长于原野;原产于欧洲,中国华东、华南和西南大部地区都有分布。马鞭草花语——正义、期待。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马鞭草

拉丁学名

HerbaVerbenaeOfficinalis

别称

紫顶龙芽草、野荆芥、龙芽草、凤颈草、蜻蜓草、退血草、燕尾草

植物界

马鞭草科

分布区域

西南、山西、陕西、甘肃、新疆、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

生态环境

生路旁、村边、田野、山坡

花果期

6~11月

采收储存

花开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扩展阅读

本草纲目-马鞭草 更多>>

「校正」并入《图经》龙牙草。

「释名」龙牙草(《图经》)、凤颈草。
恭曰∶穗类鞭鞘,故名马鞭。
藏器曰∶此说未近,乃其节生紫花如马鞭节耳。
时珍曰∶龙牙、凤颈,皆因穗取名。苏颂《图经》外类重出龙牙,今并为一。又今方士 谬立诸草为各色龙牙之名,甚为淆乱,不足凭信。

「集解」弘景曰∶村墟陌甚多。茎似细辛,花紫色,叶微似蓬蒿也。
恭曰∶苗似野狼牙及茺蔚,抽三、四穗,紫花,似车前,穗类鞭鞘,都不似蓬蒿也。
保升曰∶花白色,七月、八月采苗叶,日干用。
颂曰∶今衡山、庐山、江淮州郡 皆有之。苗类益母而茎圆,高二、三尺。又曰∶龙牙草生施州,高二尺以来。春夏有苗叶, 至秋冬而枯。采根洗净用。
时珍曰∶马鞭下地甚多。春月生苗,方茎,叶似益母,对生,夏秋开细紫花,作穗如车 前穗,其子如蓬蒿子而细,根白而小。陶言叶似蓬蒿,韩言花色白,苏言茎圆,皆误矣。

苗叶

「气味」 苦,微寒,无毒(保升)。大明曰∶辛,凉,无毒。
权曰∶苦,有毒。伏丹砂、硫黄。

「主治」 下部 疮(《别录》)。症癖血瘕,久疟,破血杀虫。捣烂煎取 空 亨)。捣涂痈肿及蠼 尿疮

「附方」 旧六,新九。
疟痰寒热∶马鞭草捣汁五合,酒二合,分二服。(《千金方》)
鼓胀烦渴,身干黑瘦∶马鞭草细锉,曝干,勿见火。以酒或水同煮,至味出,去滓温服。
以六月中旬,雷鸣时采者有效。
大腹水肿∶马鞭草、鼠尾草各十斤,水一石,煮取五斗,去滓,再煎令稠,以粉和丸大 豆大。每服二、三丸,加至四、五丸,神效。(《肘后方》)
男子阴肿大如升,核痛,人所不能治者∶马鞭草捣涂之。(《集验方 妇人疝痛,名小肠气∶马鞭草一两,酒煎滚服,以汤浴身,取汗甚妙。(《纂要奇方》)
妇人经闭,结成瘕块,肋胀大欲死者∶马鞭草(根苗)五斤(锉细)。水五斗,煎至一 斗,去滓,熬成膏。每服半匙,食前温酒化下,日二服。(《圣惠方》)
酒积下血∶马鞭草(灰)四钱,白芷(灰)一钱,蒸饼丸梧子大,每米饮下五十 玄方》)
金方》)马喉痹风,深肿连颊,吐气数者∶马鞭草一握,勿见风,截去两头,捣汁饮之,良。
(《千金方》)
乳痈肿痛∶马鞭草一握,酒一碗,生姜一块,擂汁服,渣敷之。(《卫生易简方》)
白癞风疮∶马鞭草为末,每服一钱,食前荆芥、薄荷汤下,日三服。忌铁器。(《太平圣 惠方》)
人疥马疥∶马鞭草不犯铁器,捣自然汁半盏,饮尽,十日内愈,神效。
赤白下痢∶龙牙草五钱,陈茶一撮,水煎服,神效。(《医方摘要》)
发背痈毒,痛不可忍∶龙牙草捣汁饮之,以滓敷患处。(《集简方》)
杨梅恶疮∶马鞭草煎汤,先熏后洗,气到便爽,痛肿随减。(陈嘉谟《本草蒙筌》)

「气味」 辛、涩,温,无毒。

「主治」 赤白下痢初起,焙捣罗末,每米饮服一钱匕,无所忌。(苏颂)。

展开

基本简介

在基督教中,马鞭草被视为是神圣的花,经常被用来装饰在宗教意识的祭坛上。此外,在过去一般人认为疾病是受到魔女诅咒的时代里,它常被插在病人的床前,以解除魔咒。在古欧洲,它被视为珍贵的神圣之草,在宗教庆祝的仪式中被赋予和平的象征。 在文艺作品中对吸血鬼有克制作用。

形态特征

【异名】:风颈草(《纲目》),紫顶龙芽(《纲目拾遗》),

马鞭草

马鞭草铁马鞭(《草木便方》),狗牙草(《中国药植志》),鹤膝风、苦练草(《广西中兽医药植》),顺捋草、蜻蜓草(《南宁市药物志》),退血草、铁马莲(《湖南药物志》),田鸟草、铁扫手(《闽东本草》),疟马鞭(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土荆芥、野荆芥(《浙江民间常用草药》),红藤草(《上海常用中草药》)。 

多年生草本,高30~120厘米;茎四方形,上部方形,老后下部近圆形,棱和节上被短硬毛。单叶对生,卵形至长卵形,长2~8厘米,宽1.5~5厘米,3~5深裂,裂片不规则的羽状分裂或不分裂而具粗齿,两面被硬毛,下面脉上的毛尤密。花夏秋开放,蓝紫色,无柄,排成细长、顶生或腋生的穗状花序;花萼膜质,筒状,顶端5裂;花冠长约4 毫米,微呈二唇形,5裂;雄蕊4枚,着生于冠筒中部,花丝极短;子房无毛,花柱短,顶端浅2裂。果包藏于萼内,长约2毫米,成熟时裂开成4个小坚果,喜肥,喜湿润,怕涝,不耐干旱,一般的土壤均可生长,但以土层深厚、肥沃的壤土及沙壤土长势健壮,低洼易涝地不宜种植。

繁殖栽培

选择土层较厚的壤土或沙壤土为种植地。4月下旬~5月上旬播种。防止草荒,做到田间无杂草。田间长时间的大量积水有根腐病发生只要及时排水、松土就可以避免。

功效作用

1.《本草经疏》:马鞭草,本是凉血破血之药。下部NI疮者,血热之极,兼之湿热,故血污浊而成疮,且有虫也。血凉热解,污浊者破而行之,靡不瘥矣。陈藏器谓其破血杀虫,亦此意耳。

2.《别录》:主下部NI疮。

3.《本草拾遗》:主症癖血癖,久疟,破血。作煎如糖,酒服。

4.《日华子本草》:通月经,治妇人血气肚胀,月候不匀。

5.《本草衍义补遗》:治金疮,行血,活血。

6.《纲目》:捣涂痈肿及蠼螋尿疮,男子阴肿。

7.《生草药性备要》:活血通经。能去脓毒,洗痔疮毒,退上部火,理跌打。

8.《分类草药性》:去小便血淋肿痛。

9.《天宝本草》:利小便,平肝泻火。治赤疮,火眼。

10.《现代实用中药》:根用于赤白痢疾,慢性疟疾,水肿,臌胀等。并有泻下作用。

11.《中华本草》主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牙龈肿痛;黄疸;痢疾;血瘀经闭;痛经;症瘕;水肿;小便不利;疟疾;痈疮肿毒;跌打损伤。

药理作用

1、抗炎止痛:水及醇提取物对滴入家兔结膜囊内芥子油引起的炎症均有抗炎作用,后者的抗炎作用比前者好。后者中的水溶部分又较水不溶部分为佳。水提取物对电刺激家兔齿髓引起的疼痛有镇痛作用,给药后1h开始,3h消失;醇提取物的镇痛作用在6h后尚示完全消失,水溶部分作用更大,而水不溶部分则无镇痛作用。

2、镇咳:马鞭草水煎液有一定镇咳作用,其镇咳的有效成分为β-谷甾醇和马鞭草甙。

3、对子宫的作用:马鞭草在浓度为1.6×10-2g/ml时,对大白鼠子宫肌条及非妊娠人体子宫肌条均有一定的兴奋作用。在大白鼠子宫肌条,动情期的标本对马鞭草最为敏感,加入马鞭草后常引起紧张性和收缩振幅同时增加;而其他各期的标本常常只是收缩振幅有所增加。人的子宫肌条对马鞭草的反应较弱,一般只是紧张性发生变化。在大白鼠子宫肌条实验中马鞭草和PGE2有相互增强作用,而和PGF2a则只有相加作用。马鞭草在足以兴奋子宫平滑肌的浓度时,对空肠平滑肌去没有明显作用,也不能增强PGE2对空肠平滑肌的作用。

其他作用

马鞭草甙对交感神经末梢小量兴奋,大量抑制;对哺乳动物

马鞭草

马鞭草可促进乳汁分泌。清热解毒药;活血通经药;利水消肿药;截疟药;活血散瘀,截疟,解毒,利水消肿。用于症瘕积聚,经闭痛经,疟疾,喉痹,痈肿,水肿,热淋。

性味归经:苦,凉。归肝、脾经。

毒性:其毒性很低,不溶血,有拟副交感作用。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草有小毒,制剂可治疗疟疾、白喉、流行性感冒等。有些人服后有恶心、头昏、头痛、呕吐和腹痛等反应。孕妇禁服。

播报天气 :湖北、江苏、广西等许多地方的田野、山坡均可见到的马鞭草也能预报天气。马鞭草对湿度反应灵敏,如果它露出土外的根发霉并带白色时,则预示有雨。

主要区别

马鞭草

马鞭草别名铁马鞭、紫顶龙芽草、野荆芥。茎生叶无柄,多数3深裂,有时羽裂,裂片边缘有不整齐锯齿。穗状花序顶生或生于上部叶腋,开花时通常似马鞭,每花有1苞片,苞片比萼略短,外面有毛;花萼管状,5齿裂;花冠管状,淡紫色或蓝色,近2唇形;雄蕊4,二强;子房4室,每室1胚珠。熟时分裂为4个长圆形的小坚果。花期6~8月,果期7~11月。生路旁、村边、田野、山坡。主产湖北、江苏、广西、贵州。 性味 性凉,味苦。

功能主治 活血散瘀,截疟,解毒,利水消肿。用于症瘕积聚、经闭痛经、疟疾、喉痹、痈肿、水肿、热淋。

释名:龙牙草、凤颈草。

气味:(苗、叶)苦、微寒、无毒。

主治:

1、疟疾寒热。用马鞭草捣汁五合,加酒二合,分二次服。

2、鼓胀烦渴,身干黑瘦,用马鞭草锉细,晒士,加酒

马鞭草

马鞭草或水同煮至味出,去渣温服。

3、大腹不肿。用马鞭草、鼠尾草各十斤,加水一石,煮取五斗,去渣,再次浓煎,和粉做成丸子,如大豆大。每服二、三丸,渐加至四、五丸,极效。

4、阴囊肿痛(肿大中升,睾丸疼痛)。用马鞭草捣烂,涂搽。

5、妇女经闭,结成索子。用马鞭草的根和苗五斤,锉细,加水五斗,煎成一斗,去渣熬成膏,每服半匙,热酒化下。一天服二次。

6、乳痈。用马鞭草一把、酒一碗、生姜一块,共捣汁内服,以渣敷患处。

7、疥疮。用马鞭草捣汁,生饮半碗,忌触铁器,十日内愈。

8、赤白痢。用马鞭草五钱、陈茶一撮,水煎服,极交。病初起时,用马鞭草根、焙干、捣碎成末,每服一匙,米汤送下。

【英文名】 HERBA VERBENAE

【别名】马鞭梢、铁马鞭、白马鞭、疟马鞭

【来源】本品为马鞭草科植物马鞭草Verbena officinalis L.的干燥地上部分。6~8月花开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源形态】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米。主根近木质,黄白色,有多数须根。茎多分枝,四棱形,棱及节上有刚毛。叶对生;基生叶有柄,茎生叶无柄;叶片卵圆至长圆形,通常3裂,不规则羽状分裂。夏、球开淡蓝色小花。朔果包于萼内,成熟时开裂成4个小坚果。

【制法】除去残根及杂质,洗净,稍润,切段,晒干。

【性状】本品茎呈方柱形,多分枝,四面有纵沟,长0.5~

马鞭草

马鞭草1m;表面绿褐色,粗糙;质硬而脆,断面有髓或中空。叶对生,皱缩,多破碎,绿褐色,完整者展平后叶片3深裂,边缘有锯齿。穗状花序细长,有小花多数。无臭,味苦。

【鉴别】

(1) 本品粉末绿褐色。茎表皮细胞呈长多角形或为类长方形,垂周壁多平直,具气孔。叶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气孔不定式或不等式,副卫细胞3~5个。腺鳞头部4细胞,直径23~58μm;柄单细胞。非腺毛单细胞。花粉粒类圆形或类圆三角,

直径24~35μm,表面光滑,有3个萌发孔。

(2) 取本品粉末2g,加80%甲醇6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马鞭草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熊果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2~4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异丙酮(16:0.5:0.2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香草醛乙醇溶液(1→100)和高氯酸溶液(3→100)的混合溶液(临用时等量混合),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分别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柠檬马鞭草

柠檬马鞭草(Aloysia triphylla)马鞭草味道微苦,但冲泡后气味芬芳,具利尿,刺激肝胆功能,有减肥之功效(孕妇忌饮)。其属马鞭草科多年生半灌木(lemon verbena), 为柠檬香味,是香水、香油的原料,其叶子可治疗支气管炎,鼻塞,喉咙痛,消化不良等症状

柠檬马鞭草(Lippia citriodora)又名防臭木、香水木,土生土长于热带南美洲,17世纪时,西班牙探险家将它移植到欧洲的温暖地带。柠檬马鞭草虽然属于马鞭草科,但马鞭草的草本植物,柠檬马鞭草则是多年生灌木。它狭长的鲜绿叶片含有丰富的挥发油(以柠檬醛为主),飘溢着强烈如柠檬的香气,所以才获得“柠檬马鞭草”这一名称。 依照南美洲人的传统用法,在宴会中捧上的洗指碗里,常放入几片柠檬马鞭草叶飘香。它的香气经过干燥也不消失,所以泡茶相当适合。柠檬马鞭草在欧洲应用的历史虽然短,但在法国、西班牙等地却是最受喜爱的花草茶之一,博得“花草茶女王”的美誉。除了泡茶之外,通常是剁碎充作填料,或搀入酱汁、饮料、胶冻类甜点里;部分口味较特殊而令人一时不适应的花草茶,在适当调合柠檬马鞭草后也更爽口;甚至药师也取它与某些苦不堪咽的药草混合。此外,受丰富的精油之赐,它也曾经是非常受欢迎的香水成分。它所提炼的精油也应用于芳香疗法中,主要作用为松弛精神紧张及回复元气。

冲泡与口味

柠檬马鞭草是以干燥的叶冲泡而成,一壶取用10-15片左右,约泡10分钟至叶舒展开即可。这道茶呈现澄亮的淡绿色泽,新鲜的柠檬香气扑鼻而来,细细品尝十分清爽。传统法国家庭在饭后和睡前常喝柠檬马鞭草,因为它具有促进消化、减轻反胃及肠胃胀气、镇静松弛的作用;当伤风感冒引起发烧时饮用,既有益于康复,并且能缓和喉咙及鼻子的不适。长期或大量饮用可能会刺激胃部。

化学成分

全草含马鞭草甙(verbenalin),ey 5-羟基马鞭草甙;另含苦杏仁酶、鞣质;戟叶马鞭草甙(hastatoside ),羽扇豆醇(lupelo),β-谷甾醇(β-sitosterol),熊果酸(ursolic acid),桃叶珊瑚甙(aucubin),蒿黄素(artemetin)。叶中含马鞭草新甙(verbascoside),腺甙(adenosine),β-胡萝卜素(β-carotenne)。根和茎中含水苏糖(stachyose)。

各家论述

1.《本草经疏》:马鞭草,本是凉血破血之药。下部NI疮者,血热之极,兼之湿热,故血污浊而成疮,且有虫也。血凉热解,污浊者破而行之,靡不瘥矣。陈藏器谓其破血杀虫,亦此意耳。

2.《别录》:主下部NI疮。

3.《本草拾遗》:主症癖血癖,久疟,破血。作煎如糖,酒服。

4.《日华子本草》:通月经,治妇人血气肚胀,月候不匀。

5.《本草衍义补遗》:治金疮,行血,活血。

6.《纲目》:捣涂痈肿及蠼螋尿疮,男子阴肿。

7.《生草药性备要》:活血通经。能去脓毒,洗痔疮

马鞭草

马鞭草毒,退上部火,理跌打。

8.《分类草药性》:去小便血淋肿痛。

9.《天宝本草》:利小便,平肝泻火。治赤疮,火眼。

10.《现代实用中药》:根用于赤白痢疾,慢性疟疾,水肿,膨胀等。并有泻下作用。

11.《中华本草》主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牙龈肿痛;黄疸;痢疾;血瘀经闭;痛经;症瘕;水肿;小便不利;疟疾;痈疮肿毒;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①《全国中草药汇编》4.5~9g。

②《中华本草》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药物鉴定

【性状鉴别】

本品茎呈方柱形,多分枝,四面有纵沟,长0.5~1m;表面绿褐色,粗糙;质硬而脆,断面有髓或中空。叶对生,皱缩,多破碎,绿褐色,完整者展平后叶片3深裂,边缘有锯齿。穗状花序细长,有小花多数。无臭,味苦。

【显微鉴别】

本品粉末绿褐色。茎表皮细胞呈长多角形或为类长方形,垂周壁多平直,具气孔。叶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气孔不定式或不等式,副卫细胞3~5个。腺鳞头部4细胞,直径23~58μm;柄单细胞。非腺毛单细胞。花粉粒类圆形或类圆三角,直径24~35μm,表面光滑,有3个萌发孔。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2g,加80%甲醇6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马鞭草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熊果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2~4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异丙酮(16:0.5:0.25)为展开

马鞭草

马鞭草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香草醛乙醇溶液(1→100)和高氯酸溶液(3→100)的混合溶液(临用时等量混合),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分别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含量测定】

取本品粗粉约1g[同时另取本品粗粉测定水分(附录ⅨH 第一法)],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无水乙醇30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1.5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无水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5ml,蒸干,残渣用石油醚(30~60℃)浸泡2次,每次15ml(浸泡约2分钟),倾去石油醚液,残渣加适量无水乙醇微热使溶解,转移至5ml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另精密称取熊果酸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2μl、对照品溶液1μl与2μl,分别交叉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已烷-氯仿-醋酸乙酯-冰醋酸(20:5:8: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1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取出,在薄层板上覆盖同样大小的玻璃板,周围用胶布固定,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 薄层扫描法)进行扫描,波长:λs=525nm,λR=700nm,测量供试品吸收度积分值与对照品吸收度积分值,计算,即得。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熊果酸(C30H48O3)不得少于0.36%。

选方方法

①治伤风感冒流感:鲜马鞭草一两五钱,羌活五钱,青蒿一两,上药煎汤二小碗,一日二次分服连服二至三天,咽痛加鲜桔梗五钱(《江苏验方草药选编》)。

②治卒大腹水病:鼠尾草、马鞭草各十斤,水一石,煮取五斗,去滓,更煎以粉和为丸服如大豆大二丸加至四:五丸,禁肥肉生冷勿食(《补缺肘后方》)。

③治鼓胀烦渴身干黑瘦:马鞭草细锉曝干,勿见火,以酒或水同煮至味出,去滓温服(《卫生易简方》)。

④治痢疾:马鞭草二两,土牛膝五钱,将

马鞭草

马鞭草两药洗净水煎服,每天一剂一般服二至五剂(《全展选编·传染病》)。

⑤破腹中恶血杀虫:马鞭草生捣水煮去滓煎如饴,空心酒服一匕(《药性论》)。

⑥治妇人月水滞涩不通结成症块腹肋胀大欲死:马鞭草根苗五斤细锉以水五斗煎至一斗,去滓,别于净器中熬成煎,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半匙(《圣惠方》)。

⑦治妇人疝痛:马鞭草一两,酒煎滚服以汤浴身取汗甚妙(《纂要奇方》)。

⑧治酒积下血:马鞭草灰四钱,白芷灰一钱,蒸饼丸梧子大,每米饮下五十丸(《摘元方》)。

⑨治疟无问新久者:马鞭草汁五合酒三合分三服(《千金方》)。

⑩治乳痈肿痛:马鞭草一握,酒一碗,生姜一块,擂汁服渣敷之(《卫生易简方》) ⑾治疳疮:马鞭草煎水洗之(《生草药性备要》)。

⑿治牙周炎牙髓炎牙槽脓肿:马鞭草一两切碎,晒干备用,水煎服每天一剂(《全展选编·五官科》)。

⒀治喉痹深肿连颊吐气数者(马喉痹):马鞭草根一握截去两头捣取汁服(《干金方》)。

⒁治咽喉肿痛:鲜马鞭草茎叶捣汁加人乳适量调匀含咽(江西《中草药学》)。

⒂治黄疸:马鞭草鲜根(或全草)二两水煎调糖服,肝肿痛者加山楂根或山楂三钱(江西《草药手册》) 。

(16)疟疾寒热。用马鞭草捣汁五合,加酒二合,分二次服。(17)鼓胀烦渴,身干黑瘦,用马鞭草锉细,晒士,加酒或水同煮至味出,去渣温服。

马鞭草

马鞭草

(18)大腹水肿。用马鞭草、鼠尾草各十斤,加水一石,煮取五斗,去渣,再次浓煎,和粉做成丸子,如大豆大。每服二、三丸,渐加至四、五丸,极效。 (19)阴囊肿痛(肿大中升,睾丸疼痛)。用马鞭草捣烂,涂搽。

(20)妇女经闭,结成索子。用马鞭草的根和苗五斤,锉细,加水五斗,煎成一斗,去渣熬成膏,每服半匙,热酒化下。一天服二次。

(21)乳痈。用马鞭草一把、酒一碗、生姜一块,共捣汁内服,以渣敷患处。

(22)疥疮。用马鞭草捣汁,生饮半碗,忌触铁器,十日内愈。

(23)赤白痢。用马鞭草五钱、陈茶一撮,水煎服,极交。病初起时,用马鞭草根、焙干、捣碎成末,每服一匙,米汤送下。

(24)血吸虫病,丝虫病,感冒发烧,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肝炎,尿路感染用量0。5---1两。

(25)脾脏肿大:马鞭草20克。鳖甲10克,白背叶20克,水煎服。

(26)内外痔疮:干根30克。猪大肠一段,开水炖服,1日一次,连服2~3天。

临床用途

1.治疗疟疾

方法:取新鲜马鞭草60~150g(干品减半),加水浓煎成300ml左右,于发作前4小时、2小时各服1次;连服2~4日,并每次用干品全草15g(小儿酌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6日。结果:33例患者症状消失后48小时,血检疟原虫均阴转,有效率达92%。

2.治疗白喉

方法:取干马鞭草(全草)30g,浓煎成300ml左右。成人每次150ml,每日服2次;儿童8—14岁,每次lOOml,每日2次,8岁以下每次50ml,每日3~4次,均连服3~5日。治疗白喉50例,全部治愈,服药后平均退热时间15.3小时,假膜消失时间2.2日,咽拭培养转阴时间2.4日,平均住院时间4.6日。

3.治疗传染性肝炎

方法:取马鞭草500g制成煎液800ml,成人40—50ml,小儿20—30ml,均每日服3次,共治疗80例。结果:77例痊愈,2例显效,无效1例。黄疸消失时间平均15日,各种消化系统症状3~12日消失,肝肿大72例于“14一35日回缩,肝功能及转氨酶检查,79例在10一30日内恢复正常。住院日期平均23.6日。

4.治疗流行性感冒方法:用马鞭草30g,青蒿、羌活各15g,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或研末加面粉做成茶剂冲服。用药后随访51例,46例痊愈,3例有效,2例无效。

5.治疗丝虫病

方法:以马鞭草为主,配合苏叶、青蒿,治疗血检阳性但

马鞭草

马鞭草无明显体征的丝虫病人81例,经过1个疗程后复查,微丝蚴阴转率达90%,45日后复查阴转率为81.4%。马鞭草30g,苏叶15g,青蒿12g,加水煮沸浓缩至50—80ml,每日1剂,分早、晚2次空腹服下。

1—10岁和11~15岁儿童,剂量约为成人总量的1/3和2/3,连服10日为1个疗程。服药后无严重副作用,仅有少数患者出现恶心、头昏、头痛、呕吐和腹痛等,可自行恢复。

6.治疗血吸虫病

有报道用马鞭草研粉或制成丸剂内服,每日3次,每次1丸(每丸含马鞭草3g),8~10日为1个疗程,治疗早、中期血吸虫病有一定疗效,部分病例大便复查阴转。

马鞭草茶

功能主治

马鞭草茶具有提神、平缓情绪、消除呕心、促进消化的功效,另外它还能有效解决下半身水肿的困扰,特别适合因需长时间坐在办工室而引致腿肿的白领饮用。有机柠檬马鞭草有花草茶女王的美誉。它能够强化神经系统,改善焦虑及神经衰弱,对神经系统具滋补及松弛功效,强化肝脏功能,减缓静脉曲张, 可缓和多种皮肤病症,提高人体免疫系统。

饮用方法

茶品口感:呈现澄亮的淡绿色泽,新鲜的柠檬香气扑鼻而来,细细品尝十分清爽。

适宜人群

1、下半身堆积过多,特别烦恼臀部,大小腿粗大

马鞭草茶

马鞭草茶者。

2.摄取过多,消耗过少,想保持完全腿型曲线的女性。

3.久座的上班族,电脑族,网店掌柜,中年发福人群冲泡方式:

取少许用热水泡约2~3分钟即可饮用,用水壶或是大的茶杯反复续水泡,直到冲淡为止。可以用蜂蜜调味。续水八杯时效果最好了,也可以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加减水量

贴心提示

1、服用后若有口乾舌燥、大腿微微发热或酸的现象,是正常反应,可多喝水补充水份。喝这帖茶不会拉肚子,可当水喝,每日喝足2,000cc最佳。

2.孕妇禁用。    

植物花语

【花语】马鞭草花语——正义、期待,纯真无邪(白色马鞭草),期待自己的爱情回来,同心协力、家和万事兴(红花马鞭草)。[1]

相关文章

手机页面
收藏网站 回到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