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冬青叶,中药名。为冬青科冬青属植物毛冬青Ilex pubescens Hook.et Arn.的叶。分布于广东、广西、安徽、福建、浙江、江西、台湾、贵州等地。具有清热凉血,解毒消肿之功效。常用于烫伤,外伤出血,痈肿疔疮,走马牙疳。
分布区域
广东、广西、安徽、福建、浙江、江西、台湾、贵州
门
被子植物门
中药名称
毛冬青叶
种
毛冬青
界
植物界
目
无患子目
科
冬青科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用量
内服3-9g;外用适量
采收时间
全年可采
属
冬青属
毛冬青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为冬青科植物,高3-4m。常生长于海拔180-500m的山坡灌丛中和荒山草丛中,广布于长江以南各地。毛冬青的叶能清热凉血;解毒消肿。主治:烫伤;外伤出血;痈肿疔疮;走马牙疳。
【拉丁名】Ilex pubescens Hoot Arn.(原植物毛冬青)
【汉语拼音mao dong qing ye
【英文名】Leaf of Pubescent Holly
【来源】冬青科植物毛冬青的叶片。
【相关药材】毛冬青
【采集】全年可采。
【性味归经】《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性平,味苦涩。”入胃、肺二经。
①《广西中草药》:"治汤火伤。"
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清热解毒,止痛消炎。治牙周炎,疖痈,带状疱疹,脓疱疮。"
内服:煎汤,1~3钱。外用:煎水湿敷。研末或捣汁涂敷。
① 治汤火伤:毛冬青枝叶适量,水煎,待冷服;并用消毒纱布蘸药液湿敷患处,频换至痛止热消为止。如伤四肢,可直接将患部浸于冷药中。(《广西中草药》)
② 治外伤出血:毛冬青叶晒干研粉外敷。加少许冰片效果更好。(《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③ 治疔疮:鲜毛冬青叶捣烂敷。(江西《草药手册》)
④ 治走马牙疳:鲜毛冬青叶适量,捣烂绞汁,调和白糖外搽。(江西《草药手册》)
【出处】出自《广西中草药》
【拼音名】Máo Dōnɡ Qīnɡ Yè
【英文名】Leaf of Pubescent Holly
【来源】
药材基源:为冬青科植物毛冬青Ilex pubescens Arn.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lex pubescens Arn.[I.tricheclata Hayata]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毛冬青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3-4m。小枝灰褐色,有棱,密被租名。叶互生;叶柄长毛冬青植株(5张)3-4mm,密被短毛;叶片纸质或膜质,卵形或椭圆形,长2-6.5cm,宽1-2.7cm,先端短渐尖或急尖,基部宽楔形或圆钝,边缘有稀疏的小尖齿或近全缘,中脉上面凹下,创脉4-5对,两面有疏粗毛,沿脉有稠密短粗毛。花序簇生叶腋;雄花序每枝有1花,稀3花,花4或5数,花梗长1-2mm,花萼直径约2mm,裂片卵状三角形,被柔毛,花冠直径4-5mm,花冠倒卵状长圆形,雄蕊比花冠短;雌花序每枝具1-3花,花6-8数,花萼直径约2.5mm,裂片宽卵形,有硬毛,花瓣长椭圆形,长约2mm,子房卵形,无毛,柱头头状。果实球形,直径3-4mm,熟时红色,宿存花柱明显,分核常6颗,少为5颗或7颗,椭圆形,背部有单沟,两侧面平滑,内果皮近木质。花期4-5月,果期7-8月。
生态环境:常生长于海拔180-500m的山坡灌丛中和荒山草丛中,除四川、湖北外,广布于长江以南各地。
秃毛冬青叶含3,4-二羟基苯乙酮(3,4-dihydroxyacetophenone),氢醌(hydroquinone),东莨菪素(scopoletin),马栗树皮素(esculetin),高香草酸(homovanillic acid),催吐萝芙木醇(vomifoliol),秃毛冬青甲素(glaberide Ⅰ),毛冬青三萜甙(ilexolide)A。
【性味】苦;涩;凉
【归经】胃;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毒消肿。主烫伤;外伤出血;痈肿疔疮;走马牙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煎水湿敷;或研末调敷;或捣汁涂。
【各家论述】
1.《广西中草药》:治汤火伤。
2.《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清热解毒,止痛消炎,治牙周炎,疖痈,带状疱疹,脓疱疮。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