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至乔木,树高2-15米,胸径达40厘米,树皮灰棕色,马缨花粗厚,成不规则片状剥落。叶革质,长圆状披针形,背面密被灰白色至淡褐色海绵状薄绒毛。花期2-5月,顶生球形伞花序,有花10-20朵,花冠钟形,长3.5-5厘米,肉质,深玫瑰红色,雄蕊10枚,子房10室。[1] 生长分布编辑产滇、黔、桂等省区,缅甸也马缨花有分布。产黄河、长江及珠江流域各省,好生于湿润之地,但在砂质干燥气候情况下也能生长。园林用途编辑观赏树种。木材可做家具,树皮及花蕾可入药。是一种优良的观赏和药用树种,非常适宜作公园、机关、庭院行道树及草坪、绿地风景树,5年即可形成绿色走廊。是夏季主要的观赏花树,在天津、北京、江苏、上海、浙江、山东等地的园林绿化中,有广泛使用。马樱花绿化效果突出,体现速度快,栽植当年既有特别好的效果。[1]
繁殖培育
10月采集种子,干藏到翌年春播。播种前需用80oC热水浸种,每日换水1次,第三天取出种子,混以湿砂,堆积温暖处,上盖薄膜,保湿7-8天后播种。为使主干通直,提高分枝部位,育苗期应适当密植与高杆作物间作,并注意修剪侧枝。主干倾斜的幼苗,第二年可齐地截干,促使生长粗壮、主杆通直,移栽宜在萌芽时进行,大苗要带土坨。[1]
樱花节
马樱花在彝族中是吉祥、美丽、幸福的象征。在百花丛中,马樱花具有无比旺盛的生命力,生长极普遍、色彩最艳丽,彝族所崇拜。古时,彝族举行盛大的分氏族仪式时,均要祭马樱花神,在马樱花树前进行分氏族礼仪。马樱花树成了彝族的祖根,朵朵绽放的花则成了彝族分氏族后各氏族人丁兴旺的象征。[2] 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当漫山的马樱花红遍的时候,楚雄市的彝族就要过马樱花节,且要举行祭马樱花神的仪式。届时,毕摩们则要选一清水长流的一浒之畔择一棵马樱花树设立祭坛。将一枝三叉松牌(一面削皮,表示阴阳)插在祭坛上代表神位。坛内置一升米,米上插三炷香,其前摆羊头、猪肉、一碗茶水和一碗酒,茶左酒右,彝巫认为,茶水礼仪重,故置左。法铃也供在升内,升内还插由毕摩剪制的五面五色(即红、黄、白、紫、黑)花旗。吉时一到,主祭毕摩便挑着雄鸡端着羊头,率徒弟们沿着湖畔踏起巫步,巫步之法,先起左脚,一跬一步,一阴一阳,初与终同步,置脚横直,互相承接如丁字形。每踏一圈,便摇动右手的法铃,口中吟唱。来到祭坛后,毕摩便左手持香和经书;右手摇法铃,开始请花神和其他诸神到位,之后,根据不同的法事念诵不同的经文、咒辞,有念、诵、唱三种表达方式。马樱花神祭毕后,所有参祭人围着马樱花树叩头跪拜,拿帽、衣角、手接主祭毕摩撒下的米,毕摩用一个绿色土碗装着米,边念口诀边围绕马樱花树把米撒下四周。其口诀大意是:“今年是吉年,今月是吉月,今日是吉日,花神啊花神,护佑全村更兴隆。今天撒神米,一把赐老鼠,别啮吾庄稼。一把分貂鼠,莫偷吾庄稼。一把给雀鸟,别啄吾庄稼。一把给地神,看护吾庄稼”。据传,参祭人接的米越多,当年的粮食收成越好。[2] 祭马樱花神结束后,毕摩就进行最后一道法事——叫魂,毕摩请祖师神、畜神、四方土主神。端着羊头,一路叫魂,一路召畜神,恳请四渎五岳的土主神及本地大小山神释放并引导失魂畜的灵魂回到厩中。以示六畜兴旺。楚雄彝族保留有祭牛神、羊神的习俗,一般以羊神代表牲畜神。彝族卖牛羊时出栏的日子要择吉日,不在属牛、属羊日卖牛羊。卖牛羊,要把卖出的牛羊毛拔一小撮回来放在畜圈门楣上。彝族崇拜畜神,有将羊四蹄钉于住房四檐角,将羊角钉于屋门楣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