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是世界上最早的重于空气的飞行器,本质上风筝的飞行原理和现代飞机很相似,绳子的拉力,使其与空气长生相对运动,从而获得向上的升力。相信不少人童年时都放过风筝,不过却没有尝试过自己亲手制作风筝。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风筝的简易制作方法吧。
【 tulaoshi.com - 风筝制作方法 】
步骤一:“面子”材质的选择
风筝的“脸”既是面子工程,又是里子工程,美观和飞得高需兼备。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纸张的正确选择是第一步。用过厚的纸张做成的风筝飞不高,太薄的纸张又容易破损。
最早的时候是用报纸来做的,后来条件允许了就改用绵纸,那时,在文化用品商店里可以买到绵纸,10块钱一封,算是比较高档的了,当然质量也很好。现在,绵纸已经很难买到了,所以就用宣纸做,虽然比绵纸稍微厚一点,但效果是一样的。
需要做大一点的风筝就用几张宣纸合起来,小一点的话一张宣纸的大小也够了。现在我们就现场示范做一只“鲶鱼鹞”,风筝的大小即一张宣纸的大小。
步骤二:“骨架”的选材与制作
风筝的支架好比一个人的骨架,对整体起着支撑、平衡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风筝“骨架”的制作是决定风筝好坏的关键步骤。
我们首先拿出一根准备好的竹子,边比划边说:“风筝‘骨架’的材料一般选用竹子,因为竹子弯曲时有一定的韧性,不容易断裂,自身的分量也不重。把竹子劈成篾条,然后根据自己的喜好把篾条制成各种各样的风筝‘骨架’,比如蜻蜓状、蝴蝶状。”
对于竹子的选择也是很有讲究的:竹子应当选择老一点的,太嫩的竹子遇到大风,在空中的稳定性不好;竹节也尽量要少一点;竹子以挺拔的为宜。
我们将竹子劈开,并把劈好的篾条弯成半月形,“篾条的宽度应根据风筝面的宽度来确定。”他拿起篾条比照了一下风筝面的大小,再次对宽度进行了修改,最终定为3毫米。
步骤三:扎线,固定“骨架”
“鲶鱼鹞”的“骨架”需由一根半月形和一根竖直的篾条构成。
我们先在一根篾条的一端系上细棉线,再将篾条弯曲,在篾条另一端系上棉线,使篾条呈半月形;把竖直的篾条与月牙形的篾条用棉线连接起来,棉线连接的形状呈倒三角形。“鲶鱼鹞”的支架就这样“搭建”完成了。
剪掉宣纸的一角,拿来一瓶胶水,将“骨架”的交叉点与风筝的“面子”固定。“以前做风筝是用糨糊来粘贴的,现在改良了,用胶水粘贴。”
步骤四:给它“修修身”
固定了风筝的“骨架”后就开始裁剪和粘贴风筝的外轮廓了。然后顺着棉线倒三角形的方向,将风筝的两边修好,再一刀一刀斜着将宣纸剪出一条条缝,然后涂上胶水,开始一小张一小张地把宣纸与棉线粘在一起。一只“鲶鱼鹞”就初具雏形了。
步骤五:引线及调试平衡
引线这个步骤也是个凭经验的活,相当重要,看似简单却不易做好。
“引线关系到风筝的平衡度,初学者可能一下子找不到平衡,那么就需要不断地调整了。”我们用一根穿了线的细针穿过“骨架”的中心点,两根线一长一短。 标准是:提起线后,所做的“鲶鱼鹞”是呈水平状态的,说明不用进一步调整。
要知道如果此时风筝左右摇摆不定的话,就要调整这两根线来找平衡,调整到风筝左右高低相同就可以了。”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接着,我们用事先准备好的的风筝线线与先前调整好的两根线连接起来,等到放风筝时,人就通过这根长线来控制风筝的远近和高低。
步骤六:装上“尾巴”
风筝的“尾巴”是用来辅助风筝更高地飞翔的,“尾巴”的长短应根据风筝的飞翔情况来确定。
我的经验是:如果‘尾巴’太重的话,风筝放不上去,如果‘尾巴’太轻的话,又会翻跟斗,边放边调试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风筝的“尾巴”有好几种,一般较常见的是长长直直的“尾巴”和一个一个圈圈接成的“尾巴”。
步骤七:穿上美丽的“外衣”
这个步骤相当于画龙点睛,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进行。我一般会在‘鲶鱼鹞’上用毛笔画上眼睛,在‘方干筝’上画田字格。
如果你喜欢“霸气外露”的,那么可以画上变形金刚或者超人;如果你偏爱“卡哇伊”的,可以画上多啦A梦或者加菲猫;如果你喜欢复古的,则可以画上留声机或者青砖黛瓦……
心动了吗?亲手制作一款你的“专属”风筝,待到某个春日的午后,找一片绿茵,与心情一齐放飞!
支持一个飞的又高又稳的风筝就做好了。
这里我就不画了。你做好后喜欢什么类型就画什么类型。
步骤一:“面子”材质的选择
风筝的“脸”既是面子工程,又是里子工程,美观和飞得高需兼备。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纸张的正确选择是第一步。用过厚的纸张做成的风筝飞不高,太薄的纸张又容易破损。
最早的时候是用报纸来做的,后来条件允许了就改用绵纸,那时,在文化用品商店里可以买到绵纸,10块钱一封,算是比较高档的了,当然质量也很好。现在,绵纸已经很难买到了,所以就用宣纸做,虽然比绵纸稍微厚一点,但效果是一样的。
需要做大一点的风筝就用几张宣纸合起来,小一点的话一张宣纸的大小也够了。现在我们就现场示范做一只“鲶鱼鹞”,风筝的大小即一张宣纸的大小。
步骤二:“骨架”的选材与制作
风筝的支架好比一个人的骨架,对整体起着支撑、平衡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风筝“骨架”的制作是决定风筝好坏的关键步骤。
我们首先拿出一根准备好的竹子,边比划边说:“风筝‘骨架’的材料一般选用竹子,因为竹子弯曲时有一定的韧性,不容易断裂,自身的分量也不重。把竹子劈成篾条,然后根据自己的喜好把篾条制成各种各样的风筝‘骨架’,比如蜻蜓状、蝴蝶状。”
对于竹子的选择也是很有讲究的:竹子应当选择老一点的,太嫩的竹子遇到大风,在空中的稳定性不好;竹节也尽量要少一点;竹子以挺拔的为宜。
我们将竹子劈开,并把劈好的篾条弯成半月形,“篾条的宽度应根据风筝面的宽度来确定。”他拿起篾条比照了一下风筝面的大小,再次对宽度进行了修改,最终定为3毫米。
步骤三:扎线,固定“骨架”
“鲶鱼鹞”的“骨架”需由一根半月形和一根竖直的篾条构成。
我们先在一根篾条的一端系上细棉线,再将篾条弯曲,在篾条另一端系上棉线,使篾条呈半月形;把竖直的篾条与月牙形的篾条用棉线连接起来,棉线连接的形状呈倒三角形。“鲶鱼鹞”的支架就这样“搭建”完成了。
剪掉宣纸的一角,拿来一瓶胶水,将“骨架”的交叉点与风筝的“面子”固定。“以前做风筝是用糨糊来粘贴的,现在改良了,用胶水粘贴。”
步骤四:给它“修修身”
固定了风筝的“骨架”后就开始裁剪和粘贴风筝的外轮廓了。然后顺着棉线倒三角形的方向,将风筝的两边修好,再一刀一刀斜着将宣纸剪出一条条缝,然后涂上胶水,开始一小张一小张地把宣纸与棉线粘在一起。一只“鲶鱼鹞”就初具雏形了。
步骤五:引线及调试平衡
引线这个步骤也是个凭经验的活,相当重要,看似简单却不易做好。
“引线关系到风筝的平衡度,初学者可能一下子找不到平衡,那么就需要不断地调整了。”我们用一根穿了线的细针穿过“骨架”的中心点,两根线一长一短。 标准是:提起线后,所做的“鲶鱼鹞”是呈水平状态的,说明不用进一步调整。
要知道如果此时风筝左右摇摆不定的话,就要调整这两根线来找平衡,调整到风筝左右高低相同就可以了。”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接着,我们用事先准备好的的风筝线线与先前调整好的两根线连接起来,等到放风筝时,人就通过这根长线来控制风筝的远近和高低。
步骤六:装上“尾巴”
风筝的“尾巴”是用来辅助风筝更高地飞翔的,“尾巴”的长短应根据风筝的飞翔情况来确定。
我的经验是:如果‘尾巴’太重的话,风筝放不上去,如果‘尾巴’太轻的话,又会翻跟斗,边放边调试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风筝的“尾巴”有好几种,一般较常见的是长长直直的“尾巴”和一个一个圈圈接成的“尾巴”。
步骤七:穿上美丽的“外衣”
这个步骤相当于画龙点睛,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进行。我一般会在‘鲶鱼鹞’上用毛笔画上眼睛,在‘方干筝’上画田字格。
如果你喜欢“霸气外露”的,那么可以画上变形金刚或者超人;如果你偏爱“卡哇伊”的,可以画上多啦A梦或者加菲猫;如果你喜欢复古的,则可以画上留声机或者青砖黛瓦……
心动了吗?亲手制作一款你的“专属”风筝,待到某个春日的午后,找一片绿茵,与心情一齐放飞!
支持一个飞的又高又稳的风筝就做好了。
这里我就不画了。你做好后喜欢什么类型就画什么类型。
我们在放风筝的时候,首先要选择一个空旷的地方。如果我们带有小孩,最好不要选择在河堤上,因为我们会顾此失彼。如果我们带着孩子一起出去玩,最好选择像广场一样的空旷的地方。
我们在放风筝的时候,要用左手拿住放风筝的线,右手拿住风筝,在有微风的时候,把风筝轻轻地用手托起,然后,我们用左手慢慢松线,并且慢慢后退,风筝会在微风中慢慢飘起,随着我们的松线,风筝会越飞越高。
我们在放风筝的时候,最好不要在有电线的地方放风筝,因为如果风筝搅在电线上,风筝拿不下来。会引起失火等现象的发生。如果我们用力拉扯,还会引起其他危险。
我们在放风筝的时候,也不要选择在楼顶,因为如果选择在楼顶,我们在后退的时候,如果不小心,有可能从楼顶掉下来,造成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危险。并且在楼顶由于地方窄,不好掌握风筝。
我们也不要在公路旁边放风筝,因为如果我们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风筝上,而忽视了周围的车辆,很容易出现交通事故,并且在公路旁边一般都种有树木,风筝容易搅在树木上面。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放风筝的时候,最好选择有微风的地方,风不能太大,否则,风筝容易失去平衡,由于剧烈的风,还会破坏风筝。在微风的时候,风筝才会稳稳地升起。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0324/144306.html
看过《世界上最早的重于空气的飞行器风筝制作方法》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