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高温老是让人难过无比,不管是在外工作、旅行、运动,还是是在家睡觉、就餐等,都会使人感到十分难过,坐立难安。这时,中暑悄然无息地来了,怎么能一点准备都没有呢?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所以在面对“中暑”这样强大的敌人时,不要惊慌,让图老师帮你一把吧!
【 tulaoshi.com - 生活小常识 】
中暑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热射病在中暑的分级中就是重症中暑,是一种致命性疾病,病死率高。该病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同时伴有高湿的天气。
对高温环境适应不充分是致病的主要原因。在大气温度升高(>32℃)、湿度较大(>60%)和无风的环境中,长时间工作或强体力劳动,又无充分防暑降温措施时,缺乏对高热环境适应者易发生热射病。易发因素包括:①环境温度过高 人体由外界环境获取热量。②人体产热增加 如从事重体力劳动、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应用某些药物(苯丙胺)。③散热障碍 如湿度较大、过度肥胖或穿透气不良的衣服等。④汗腺功能障碍 见于系统硬化病、广泛皮肤烧伤后瘢痕形成或先天性汗腺缺乏症等患者。
中暑是夏日里常见的一种现象,中暑又分轻重,轻微中暑通常被人们忽略。其实,中暑可大可小,轻则头晕目眩,重则可致休克,所以,切不可忽视中暑,我们应该了解有关中暑的症状,一旦发现,及时就医。
1.发热、乏力、皮肤灼热、头晕、恶心、呕吐、胸闷。
2.烦躁不安、脉搏细速、血压下降
3.重症病例可有头痛剧烈、昏厥、昏迷、痉挛。
4.出现大汗、口渴、无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等,体温不超过38℃。
5.面色潮红或苍白,大汗,皮肤湿冷,脉搏细弱,心率快,血压下降等呼吸及循环衰竭的症状及体征。
6.血压降低,呼吸快而浅,神志不清,腋温低,肛温在38.5℃左右。
7.严重者发生抽搐昏迷。体温可轻度升高。上述情况有时可合并出现
通过上述介绍,我们了解了有关中暑的症状,我们应该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切不可再忽视中暑,一旦发现有中暑现象,应该及时就医,切勿耽误病情。
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盛夏酷暑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工作、行走或站立,或在锅炉和高温环境下长时间工作, 再加上疲劳、空气流通不畅、 饮水不足、 饥饿, 失眠等,颅脑疾患的病人,老弱及产妇耐热能力差者,尤易发生中暑。中暑是一种威胁生命的急诊病,若不给予迅速有力的治疗,可引起抽搐和死亡,永久性脑损害或肾脏衰竭。核心体温达41℃是预后严重的体征;体温若再略为升高一点则常可致死。老年,衰弱和酒精中毒可加重预后。中暑患者体内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引起机体体温调节发生障碍。治疗前应该注意诊断,并与其他类似疾病相鉴别。
【检查】
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及无机元素检测
3.心血管检查
4.CT检查
5.血液气体及酸碱平衡指标的检测
【诊断依据】
1.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全身乏力,头昏肢倦,胸闷恶心,口渴多汗等症。如离开高温环境,休息后可恢复正常,为先兆中暑。
2.面色潮红,胸闷烦躁,皮肤干燥,呼吸急促,大量汗出,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血压下降,为轻度中暑。
3.上述症状持续不解,继现汗闭高热,头痛呕吐,神昏肢厥,或肢体痉挛抽搐等症,为重症中暑。
4.多有夏季暴晒或高温环境下体力劳动、长途行走、田间作业史。年老、产妇、慢性体弱病员可在通风不良及过度疲劳、过量饮酒等情况下发生。
5.须与暑瘟、疫疟、中风、食物中毒等鉴别。
【中暑与暑温鉴别】
暑温与中暑均易发于夏暑炎炎之季。中暑是卒中暑热或感受暑湿秽浊之气而致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或突然烦躁神昏为主要表现。中暑与暑温之暑入心营证候颇为相似,两者的区别在于中暑乃突发神昏肢厥,经妥善处理,神志较易苏醒;暑温之暑入心营,多为暑热病邪由气分深入所致,其神昏不如中暑徒然,恢复亦较困难。 对于中暑的患者来说,要迅速将病者抬到通风.,阴凉、干爽的地方,使其仰卧并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湿透更换干衣服为宜. 同时可用扇子轻扇, 帮助散热。面部发红的病人可将头部稍垫高,对面部发白者头部略放低,使其周身血流通。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shxcs/)
1.出行躲避烈日
夏日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10点至16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有条件的最好涂抹防晒霜;准备充足的水和饮料。此外,在炎热的夏季,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龙虎人丹、风油精等一定要备在身边,以防应急之用。外出时的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应少穿化纤品类服装,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活动。
2.别等口渴了才喝水
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已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另外,夏季人体容易缺钾,使人感到倦怠疲乏,含钾茶水是极好的消暑饮品。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shxcs/)3.保持充足睡眠
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最佳就寝时间是22时至23时,最佳起床时间是5时30分至6时30分。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4.谨防情绪中暑
相关数据表明,在正常人群中,约有16%的人在夏天会发生“情绪中暑”。夏天持续的高温天气,使人变得心烦气躁、情绪低落、食欲不振、思维紊乱、行为异常等。“情绪中暑”的表现有:特别粗心,如打翻热水瓶等引起烫伤意外;上班提不起精神,容易激动或情绪低落,不能静心思考;肝火也随着气温往上蹿,常因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酿成祸端。
中暑之后,只要情节不会很严重,我们可以自己进行一定的治疗,而且还可以处理的很好,只要你按照这些方法去做,相信你的中暑在不久的将来就能痊愈了,如果你相信小编的话,不妨可以尝试一下。高热、昏迷患者,入院即予酒精擦浴、冰敷等积极物理降温,配合氯丙嗪、异丙嗪药物降温。根据病情给予糖皮质激素、纳络酮、制酸剂甲氰咪呱、奥美拉唑等、止血剂止血敏、立止血等、能量合剂、脑细胞营养剂如ATP、辅酶A、细胞色素C、胞二磷胆碱等药物;并予减轻脑水肿,补充水电解质,改善微循环,纠正休克,预防感染及对症处理;中流量吸氧、留置胃管、导尿管,加强护理。
热痉挛和热衰竭患者应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或静卧。口服凉盐水、清凉含盐饮料。有周围循环衰竭者应静脉补给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和氯化钾。一般患者经治疗后30分钟到数小时内即可恢复。热射病患者预后严重,死亡率达5%~30%,故应立即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一、物理降温:为了使患者高温迅速降低,可将患者浸浴在4℃水中,并按摩四肢皮肤,使皮肤血管扩张和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在物理降温过程中必须随时观察和记录肛温,待肛温降至38、5℃时,应即停止降温,将患者转移到室温在25℃以下的环境中继续密切观察。如体温有回升,可再浸入4℃水中或用凉水擦浴、淋浴,或在头部、腋窝、腹股沟处放置冰袋,并用电扇吹风,加速散热,防止体温回升。老年、体弱和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常不能耐受4℃浸浴,有些患者昏迷不深,浸入4℃水中可能发生肌肉抖动,反而增加产热和加重心脏负担,可应用其他物理降温方法。
二、药物降温:氯丙嗪的药理作用有调节体温中枢功能、扩张血管、松弛肌肉和降低氧消耗,是协助物理降温的常用药物。剂量25~50mg加入500ml补液中静脉滴注1~2小时。用药过程中要观察血压,血压下降时应减慢滴速或停药,低血压时应肌内注射重酒石酸间羟胺阿拉明、盐酸去氧肾上腺素新福林或其他α受体兴奋剂。
三、对症治疗: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并给予吸氧。补液滴注速度不宜过快,用量适宜,以避免加重心脏负担,促发心力衰竭。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休克用升压药,心力衰竭用快速效应的洋地黄制剂。疑有脑水肿患者应给甘露醇脱水,有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可进行血液透析。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应用肝素,需要时加用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在热射病患者的应用尚有不同看法,一般认为肾上腺皮质激素对高温引起机体的应激和组织反应以及防治脑水肿、肺水肿均有一定的效果,但剂量不宜过大,用药时间不宜过长,以避免发生继发感染。中暑患者需要细心的护理,特别是热射病昏迷患者极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和褥疮。提供营养丰富的食物和多种维生素B和C,促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0402/149752.html
看过《中暑了怎么办 对症下药“who怕who”》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