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图大师速成手册 5大透视关系详细解读

2015-05-13 18:22 23 1 收藏

在同一个视场里,大脑能同时接受两种现实—远处的物体比较小,以及它们的真实大小。

【 tulaoshi.com - 摄影技巧 】

在同一个视场里,大脑能同时接受两种现实—远处的物体比较小,以及它们的真实大小。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线形透视上。公路的两条平行边从我们身边延伸,会聚在远方,但同时我们能感觉到它们是笔直而平行的。这个现象的解释被称作“恒常比例”或者“比例恒常” ,这是一种我们尚未确知的知觉机制,能解决纵深感带来的矛盾。这对摄影的影响在于记录下来的影像是完全光学的,所以远处的物体只能显得小一些,平行线也总是会聚。和绘画一样,摄影必须采用各种策略来加强或减弱画面纵深感,而影像有其自身的参照系,而不是正常的感知系。

构图大师速成手册 5大透视关系详细解读

摄影师与真实场景之间的永恒关系使得纵深感对照片来说总是很重要,这进一步影响了照片的写实性。从最广义的来说,透视是物体在空间的存在,以及它们相互之间、它们与观众之间的关系。在摄影中更通常的说法,透视就是纵深。我们等一会再来描述透视的不同种类和其他纵深控制手段,先来考虑一下怎样和为什么要运用透视。如果我们有能力影响透视,那在什么条件下它能帮助照片加强或减弱纵深感?强化的纵深感和强烈的透视感能提升观众身处实际场景的现场感,它强化了主体的代表特征,并弱化了图形结构。

下表列出了各种透视类型所包含的影响我们对一张照片的纵深感的主要变数,那个变数是主要的随情况而定,也受摄影师所施加的影响而定。

线形透视

在两维影像中,线形透视大体上是最主要的透视效果,其特点是会聚的直线。这些直线在大多数场景里其实是平行线,比如公路的两边、墙的顶边和底边,但是一旦它们远离照相机,看起来就会向一个或多个远方的点会聚。如果它们在画面里延续足够远,会真的在一点相聚。如果相机是水平的,场景是风光,那么水平线将会聚到地平线;如果相机向上指,像建筑边缘这样的垂直线将会聚在天空中的某个点。视觉上,多数人很难接受这是一幅正常的影像。

线形透视20mm镜头和视点使得从相机位开始向远处延伸的英格兰北部哈德良长城的平行线构成了强烈线形透视的经典条件。相机在长城之上的高度决定了照片里能见到的垂直距离,同时也决定了线条会聚的程度。

在会聚的过程中,所有或者大多数的直线会变成斜线,这会产生视觉张力和运动感。运动本身能加强纵深感,再加上这些斜线,能引导眼睛出入场景。这样结合在一起的话,所有类型的斜线都包含纵深的感觉,这包括看起来有斜线的阴影。所以,如果直射的阳光,特别是天空中很低的太阳,产生的阴影斜落下来,能加强透视。视点能决定会聚的程度,视线与平面的角度越小,会聚程度越大—至少在相机接近地面的时候,会聚效应会非常明显并消失于一点。镜头的焦距是影响线形透视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当两支镜头直接对准场景位置(根据经验,在画面下部出现的物体可能在前景里)和重叠(如果一个物体的轮廓覆盖了另一个,那么可以认为它在另一个前面)。尽头时,广角镜头能在前景包括更多斜线,从而更明显地主导影像的结构。所以,广角镜头倾向于增强线形透视,而远摄镜头则使之扁平化。  收缩透视

这与线形透视相关,实际上是它的一种形式。想象一下路边有一排同样的树,沿公路看去,会看到熟悉的会聚效果,但是对于树来说,他们表现为逐渐变小了。这就是收缩透视,主要出现在位于不同距离的很多同样或者相似的物体。因为类似的原因,人们熟悉的尺寸能作为参考大小,在场景的适当位置能帮助建立透视感。与收缩透视相关的是位置(根据经验,在画面下部出现的物体可能在前景里)和重叠(如果一个物体的轮廓覆盖了另一个,那么可以认为它在另一个前面)。

会聚与高度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sheyingjiqiao/)

视线与会聚线平面之间的角度决定了透视效果的强度,太低的话很难看清,太高的话会聚效果就很弱。

会聚与焦距

相同的视点下,不同焦距镜头里广角镜头的会聚效果最强烈。

空间透视

明暗影调的逐渐变化的显示了逐渐深化的空气灰雾效果,从而产生纵深感。在类似这张照片中强烈的逆光下,效果最强烈。

大气灰雾就像一枚滤镜,降低了场景远处部分的反差,提亮了影调。我们对这个效果的熟悉(比如苍茫的地平线)让我们的眼睛能把这作为一个纵深的提示。模糊多雾的场景看起来比实际更深远,原因就在于它们强烈的空间透视上。像下面这个例子那样运用逆光,不适用减弱灰雾的(那些设计用于过滤紫外线的)滤镜,都可以强化这种效果。远摄镜头在拍摄各种主体时,比广角镜头更能显现空间透视效果,因为主体与相机之间有更少不受灰雾影响的物体。在用通道混合方法把RGB彩色数码影像转换成黑白时,调整蓝色通道也能强调这个效果。

影调透视

除了灰雾给远处的物体带来的提亮效果之外,明亮的物体显得靠前,黑暗的则退后。所以,黑色背景前的明亮物体通常给人感觉很突出,有很强烈的纵深感。仔细安排主体,或者仔细布置光线,都可以控制这个效果。反过来处理的话,会混淆主体和背景。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sheyingjiqiao/)

这是一排中国安徽的牌楼,眼睛假定它们都是一样的,它们越来越小,产生了强烈的纵深感。由于迷雾,画面中也有空间透视效果。

色彩透视

暖色调具有前倾的感觉,而冷色调则退后。因此,除了其他因素之外,红色或者橙色的主体在绿色或者蓝色背景前会产生纯光学原因的纵深感。同样的,合适的摆位能用来控制效果。色彩越强烈,效果也就越强烈。但是如果色彩的强度存在差异的话,最好安排在前景。

缺少空间透视正面用光、清朗的天空,是减弱空间透视的两个条件,就像这张清晨码头的照片,前景和背景之间的影调相似,反差很小,所以纵深感很弱。

清晰度

好的清晰度暗示着近距离,而任何与前景不同的清晰度都能加强纵深感。空气灰雾有一些这样的效果,而最有效的方法则是对焦。如果画面各部分的清晰度不同,出于经验我们会把这当做纵深的提示—或者前景在焦外,或者背景在焦外,或者两者都是。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0513/184275.html

延伸阅读
构图技巧:9个构图技巧跟大师学习   构图一直是学习摄影很重要的课题,有了合适的构图,可以让你的相片显得更有重心,拍出更有故事性的相片,也是提升摄影技巧的一个关键,利用曾经拍摄了经典「阿富汗女孩」的摄影师 Steve McCurry 其中具代表性的相片,制作了这9个最重要的构图技巧,一起来学习吧! (构图一) 三分法 (Rule of...
绝密5招 摄影大师布列松教你如何构图 他在奠定摄影大师的地位之前也曾跟任何刚开始摄影的朋友一样,拍拍可爱的宠物,自己的家人,朋友,每天的生活,一直到有一天他决定要透过摄影彻底解放自己的好奇心,才开始渐渐累积他众多知名作品的基础。 脱口秀主持人Charlie Rose曾在巴黎访问布列松,问她什么是好的照片构图,布列松毫无思考...
大师们绝非所谓经典构图   我向来并不喜欢什么三分法构图,为什么一定要将重点放在三分位置上,有些时候放在边缘和中心更能突出表达效果。摄影不能一味遵循所谓的公式。如果你只用头而不用心去做,那你做的一定不会是最好。 我把这张照片拍摄主体岩石,安排在图像的边缘,因为我希望水面反射的云在中间,可以与深色的岩石相呼...
摄影教程:有哪些经典的构图原则和构图大师?   何为构图? 构图,就是把构成整体的那些部分统一起来,在有限的空间里或平面上对作者所表现的形象进行组织,形成画面的特定结构,借以实现摄影者的表现意图。 构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多样,统一,简洁,有表现力。 多样:就是要求画面富有变化而不呆板,符合...
标签: 摄影技巧
摄影 家们凭借着他们敏锐的艺术触觉,通过对人物姿态的安排、表情的选择,对光线、影调的处理来让人物的性格说话,让摄者坦露内心的世界。力求真实的内容和完美的形式达到和谐的统一,使观众从画面中的人物身上看到了更为生动有力、栩栩如生的形象,更能体验到时代的氛围,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人生。 人像摄影从环境可以分为室外、室内,从类别...

经验教程

14

收藏

35
微博分享 QQ分享 QQ空间 手机页面 收藏网站 回到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