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节选自由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欧洲第一摄影书——《数码摄影实践,如何拍出好照片》(德国网络/实体书店同类摄影书畅销第一名、德国专业摄影出版社GALILEO年度最畅销图书)。
【 tulaoshi.com - 摄影入门 】
本文节选自由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欧洲第一摄影书——《数码摄影实践,如何拍出好照片》(德国网络/实体书店同类摄影书畅销第一名、德国专业摄影出版社GALILEO年度最畅销图书)。
《数码摄影实践,如何拍出好照片》图书概况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sheyingrumen/)好的构图是成功的一半 PartⅠ
把一个好的主题拍摄成很棒的照片,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通常都是由于一些细枝末节的地方没有处理好,所以影响了整幅照片的效果。相反,如果技术上的处理还存在一点小瑕疵,但是照片的构图恰到好处的话,仍然能拍摄出一幅成功的照片。
怎样从相机的角度去观察? 再靠近一点儿 注意干扰因素 去掉脑中的“滤镜” 确定位置
怎样从相机的角度去观察?
尽管相机的结构和人眼相似,但是人类的感知明显不同于相机的机械感知。人类有两只眼睛,看见的是三维立体空间,而相机通常只有一个镜头,拍出来的是二维平面照片。在我们将观察到的景物从我们的眼睛转换到相机镜头的过程中,空间维度丢失了。
1/90 s f16 28 mm ISO 100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观看的时候,人类的眼睛对周围世界的“扫描”是持续性的,瞳孔会随着光线的强弱而缩小或扩大。但是由于大脑在这个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运算,所以我们才会觉得世界是静止、没有晃动的。此外,我们的情感经验也会像过滤器一样,将那些看上去不重要的景物从我们的视野中滤除。其实我们在观看每个场景的时候,更多的是在关注其中的某个细节,只是自己没有意识到罢了。
大量对细节的观察累加起来,就形成了我们整体感知的体验。这种感知不是纯视觉性的,而是包括了听觉、触觉、嗅觉以及味觉。但是拍摄照片的时候,相机的透镜是静止不动的,拍摄出来的二维照片只会呈现几分之一秒内的视觉信息。显然,我们感知到的所有信息并不能够以1∶1的形式在照片中完全表达出来。尽管如此,却仍然存在着这样的照片,它们传递的信息胜过数千万华丽的辞藻。这种照片之所以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是因为摄影者用适合主题的拍摄方式弥补了相机上述的那些成像弱点。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技术就是:凡是多余的都去掉。
再靠近一点儿
有的照片既无趣又空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大多是因为照片里的景物太多了!倘若拍摄的时候只专注于一个明确的首要主题,照片的成像效果瞬间就会好很多。
那种索然寡味的照片,其主要问题是它在一个景框内提供的信息过多。例如,在某个美得令人窒息的场景中,你同时看见了许多景物,于是你想把这些细节组合并用照片记录下来。由于每个细节都以某种方式存在于这个场景当中,所以你选择了全景模式,以便拍摄下尽可能多的景物。可惜从摄影的角度来说,你这样做反而会造成反面效果。拍出来的照片将会显得毫无头绪、乱七八糟,看照片的人会不知道先看哪里才好。因为如果在照片中没有可明确识别的首要主题。
错误 1/640 s f5 35 mm ISO 80 −2/3
角度不好,细节太多:公共汽车和勃兰登堡门都没有显出其应有的效果,周围的建筑看上去也不怎么样,照片右下角的人和汽车则对照片造成了干扰。这幅照片的信息量超负荷,而且构图也不合理。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sheyingrumen/)正确 1/640 s f5 35 mm ISO 80 −2/3
这幅照片并不完美,但主题却清楚了很多:采用竖幅的格式将与左图相同的主题呈现了出来,照片中只剩下了公共汽车和建筑。与左图相比,拍摄者与拍摄主题之间的距离更近,这样圆柱看起来就不再倾斜了。
观赏者的视线就会在整幅照片上徘徊,尝试寻找“关键点”。倘若一个关键点也找不到,他就会觉得这个主题既不和谐又不清晰,效果令人失望。倘若你再次置身于某个复杂的场景中拍摄,请先问问自己:照片的首要主题是什么?我想让照片表达什么?然后在拍摄时专注于这一两个方面。比如,你可以再靠近首要主题一些或是把镜头向其推近,这样拍出来的照片就能将观赏者的视线引到首要主题上来。如果这么做不太容易,那么在拍摄时就只去关注首要主题,先别去管其他的部分了。倘若你不愿意放弃全景,那就不要只拍一幅照片,可以再从这个场景的不同角度多拍摄几幅照片,这样可以提高拍摄的成功率。假如要通过照片显示拍摄的地点,拍摄的时候就不能拘泥于细节,取景也不能太紧凑。想要拍出有效的全景照片,就要让照片有一个明确的兴趣点:前景和背景要清晰、分明。
1/400 s f10 50 mm ISO 80 −2/3
这里裁去了勃兰登堡门的绝大部分,它和路牌的组合构成了这一系列照片中拍摄效果最强、最不寻常的照片。这类照片的效果几乎是永恒的,并且可以用最平价的相机拍摄出来。这两页的照片都是用佳能Powershot A460拍摄的。
1/250 s f8 35 mm ISO 80 −2/3
通过观看前页的两幅照片,我们知道勃兰登堡门更适合拍摄全景。这幅照片的背景很素净,在天空的衬托下,勃兰登堡门显得更加雄伟。前景中的人物作为主题的一部分,加强了照片的空间感。而人物的衣着和配饰则暗示了拍摄照片的季节。
注意干扰因素
相信每位摄影爱好者都知道一个有关电线杆的例子。讨论人像摄影的时候我们经常会提到这个例子,它说的是照片中的电线杆好像是从模特的脑袋里长出来的一样。现在这个例子已经司空见惯了,所以大多数摄影初学者都不会犯这种错误。但是拍摄时潜在的干扰因素却是无穷尽的,即便是训练有素的摄影师也会在拍摄时陷入这些干扰元素的圈套。
有时候,关于某个图像元素究竟是不是干扰因素,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观点。有的摄影者对此很敏感,有的则不太敏感。为此,可以给干扰因素下这样一个定义:但凡和照片想要表达的主旨无关,却又会吸引观赏者注意的景物,都可以称为干扰因素。因而,从原则上来说每个元素都有可能是干扰因素。
错误 1/40 s f5.6 300 mm ISO 320 −1/3
这幅豹子的照片是在动物园里拍摄的。它脑袋边上那道明显的线条给整幅照片造成了严重的干扰。
正确 1/30 s f5.6 300 mm ISO 320 −1/3
尽管改变取景区域后那道线条消失了,但是仔细看一看,你就会发现玻璃表面的反光变得更加明显了,它取代线条成为照片中新的干扰因素。倘若实在找不到一个理想的拍摄角度,摄影者只能作一个选择:要么放弃这个拍摄主题,要么拍摄一幅后期更容易润色和修饰的照片。
任何因素都有可能产生干扰
请你留心照片中明亮的斑点和区域。它们有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能够引起观赏者的注意。穿着红衣服的行人、带有信号色的招牌和景物都是照片中的亮点,哪怕它们处在照片的边缘区域,也会吸引观赏者的视线。明显的线条、倒影、色斑或是首要主题旁边和后面闪烁的阳光都极有可能对照片产生干扰。
去掉脑中的“滤镜”
人类的感知并不能由自己的意识控制,因为看见什么或看不见什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心理状态。例如,与那些精神放松、睡眠充足的人相比,那些压力大、赶时间或者很疲劳的人更容易忽视自己所看到的事物。此外,交警和司机看见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母亲和孩子看见的东西也是不一样的……在日常生活中,这种无意识的过滤有助于我们确定行动的方向,从而更快地作出适应环境的决定。
但是,在拍摄的时候我们头脑中的“滤镜”却会妨碍我们的拍摄,因为它会导致我们对图像中的干扰因素视而不见。所以学习摄影不能只知道相机上有几个按键以及它们都有什么功能,最重要的还是感知的训练。
那些不清楚图像中哪些因素会对照片起干扰作用的人,通常也看不见这些干扰因素。在摄影课和摄影论坛上总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只有当老师明确地指出来时,学员们才会有意识地去观察照片中的某个景物。在此之前他们根本没有察觉到这个景物,尽管它明明就在照片里,而且还很清楚。这种现象称为选择性感知。
有拍摄经验的摄影者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摄影“记忆数据库”,这里储存了大量关于干扰因素的例子,比如照明用的开关和蜡烛就会对照片形成一定的干扰。此外,与玻璃瓶的瓶颈和窗玻璃的反光一样,放错位置的花束同样也会毁掉整幅照片;而在拍摄风景和城市景观的照片中,干扰因素通常是吊车、电话线、汽车以及总是出现在错误位置的垃圾桶,还有地上的碎纸片和烟蒂等。
拍摄的时候,大多数人只会紧盯着自己所要拍摄的首要主题,以至于他们的感知忽略了上述这些干扰因素。在这种情况下,摄影者通常会忽视前景和背景,尤其是当他和某个人有眼神交流的时候。请你务必扩大自己的注意力范围。究竟在景框中都能看见什么?请你在脑海中用文字将它们描述出来,并逐个说出你所看到的景物。你会惊奇地发现,大脑在瞬间内有意识地感知到了所有的东西。
1/4 s f20 28 mm ISO 100 −1 1/3
多么壮观的瀑布啊!可惜下面漂着一个塑料瓶。
1/100 s f6.3 38 mm ISO 100 +1/3
干扰因素也可能变成照片的首要主题。通过对其大小和长度的表现,你能将景框内某个干扰元素的意义传达给观赏者。
照片的真实性应当有多少?
倘若你能及时发现干扰因素,就可以把它们从取景区域中移开,从而将主题“收拾干净”。而能“收拾”到什么程度,就要取决于个人意愿了。把公园长凳上的报纸丢进垃圾箱或者拔掉草地上的杂草,这些肯定没有问题。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拾起别人丢掉的烟蒂或者把树上的整根树枝扯下来的。
有的人也许会说,稍后在电脑上把照片修饰一下就可以了。其实这种想法并没有错,但是请你注意,鉴于你所拍摄的照片数量—通常来说,摄影者会在同一个场景中拍摄不止一幅照片—你很可能为了修饰今年拍摄的照片,而把明年的假期也搭进来了。所以,你最好还是“睁大眼睛”,在拍摄的时候就把令人讨厌的干扰因素从视野中驱逐出去。
确定位置
不少照片都是摄影者碰巧处在某个绝妙的位置才拍摄出来的,之前他根本没有考虑要在这个位置进行拍摄。拍摄时摄影者所处的位置既有可能毁了照片,也有可能把照片拍得很特别。所以,选择拍摄地点和角度前一定要深思熟虑,不要只期待巧合。
拍摄时的周边环境会对照片的主题和基调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摄影者在选择角度的同时,也就确定了照片将要涵盖多少周边环境。根据相机镜头的不同,周边环境在照片中所占的比例也不同,用广角镜头拍摄时这个比例就会高一些,用长焦镜头向首要主题大幅推进的话,这个比例就会低一些。如果背景比较嘈杂,而且对首要主题来说也没什么意义,那就尽量选一处让背景尽可能中立的位置。
此外,在构图的时候要将首要主题稍稍往旁边移一点,好让其他的元素跟它并列或相连,这样整幅照片看上去就会比较和谐。
1/10 s f2.8 35 mm ISO 100
拍摄这幅照片的角度比较低,所以把远处的森林也拍进来了。这样就强调了细节,同时观赏者也能察觉到照片的首要主题处在一个怎样的环境当中。
1/250 s f2.8 35 mm ISO 100
采用特殊的角度进行拍摄常常会让照片更具魅力。采用这种从上向下的角度,并不是只有在热气球的篮子里才办得到,只要你能占据一个很高的拍摄位置,就能获得这样的角度。
1/250 s f8 60 mm ISO 400 −1/3 1
这幅照片是从雕像的前面拍摄的,取景比较紧凑。在很多地方都能拍到这样的照片,它基本没有提供任何周边环境的信息。所以这个拍摄角度会让照片看上去比较无聊乏味。
1/200 s f9 28 mm ISO 400 −1/3
采用侧面的拍摄角度就将雕像和周边环境联系起来了。这幅照片的问题是中间那一大块黑白区域,它把照片分成了左、右两部分。最好的解决办法是:等到里亚托桥下有贡多拉从左往右行驶的时候再进行拍摄。
《数码摄影实践,如何拍出好照片》图书概况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sheyingrumen/)《数码摄影实践,如何拍出好照片》
内容介绍
这是一本给初学者看的专业手册。不论你是初学摄影,还是已经有了一些拍摄经验,这本书都是为你创作的!通过阅读本书,你将了解丰富的摄影知识和摄影技巧,学会如何更好地运用不同的摄影技术和摄影手段拍出自己想要的照片。此外,本书还有大量的照片为例,能够帮助你认识并避免一些常见的拍摄错误。
在本书中,你可以找到分布在各处的小提示,它们能帮助你更好地运用手中的相机,使你在拍摄中变得更加积极。
本书将引导你发现并实践自己的拍摄理念,让你拍摄出独具个人风格的照片。无论你偏好拍摄什么样的主题,阅读本书都会让你充满灵感。带着本书给你的启发,去寻找属于你的摄影风格。你会在自己拍摄的照片中,发现全新的世界、全新的自己。
作者介绍
杰奎琳•艾森将摄影理解为一种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一种爱好或者职业,她就是这个理念的代表——一位自由的摄影家,有着旺盛的精力,会将自己的经验和感想诉诸文字,与人们分享。2007年,她加入了德国摄影协会。此外,她还经营着一家网站,教人们如何摄影。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0513/184650.html
看过《数码摄影实践,如何拍出好照片:好的构图是成功的一半(一)》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