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ulaoshi.com - 心理健康 】
马女士为人热情、乐于助人,对丈夫更是百依百顺。可是近几年,丈夫染上了酗酒的毛病,经常烂醉如泥,有时竟然对她恶言相向,甚至拳脚相加。朋友和家人都劝她离婚,可她总是因为自己“心太软”而迟迟下不了决心。即便是这样,丈夫也没有半点悔改之意,恶习照旧。她说自己生活得很痛苦,自杀的心都有。
张林的弟妹多,有的尚在农村。为了弟妹,他不得不一次又一次推延婚期,直到几个弟妹的工作和学习都在他的帮助下得到“妥善”解决。可是,弟妹们还三天两头找他,今天这个说工作不适合,希望再帮忙找个理想的工作,明天那个又说学校里的教学方式不适合自己,要求他帮忙换学校。这样的生活引起了妻子的不满,说他总喜欢充当弟妹的保护神,让他的弟妹逐渐养成了依赖的习惯。为此,他常与妻子争吵,他困惑地说:“家里除了我能够给他们提供帮助,还有谁能够帮他们呢,难道我就眼睁睁地不再帮助自己的弟妹了吗?”
“心太软”者的心理需求
这两个人身上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无论别人还是自己都认为是“心太软”者,常常是被人需要的角色。他们不能意识到自己正在用给予别人的关爱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并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奉献”感到骄傲。因此,当他们做事后没有得到感激,或是受到别人的指责时,心里就会抱怨,严重者甚至会谋杀他们投入感情最多又无法继续操纵的对象(如恋人或丈夫、妻子)。如果他们长期压抑这种愤恨情绪,就极可能成为身心疾病的患者。
国内外曾有不少心理专家分析“心太软”者的心态,认为他们都有过度的情感依赖人格倾向,只是在他们的心里却一直以为自己才是别人依赖的对象。有这种人格倾向的人,通常都与童年的生活经历有关。童年时期,他们常常是家中的老大,在众多的兄弟姐妹之中总是扮演着“小爸爸”或“小妈妈”的角色。因此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只有借助这种对弟妹的关爱和助人的方式和行为,才能适应他们当时所处的家庭环境,得到父母的赞美。他们内心基本的欲望就是被爱,最基本的恐惧就是害怕不被人接受。因此,他们常常感到“我总是关心着别人,尽力去爱别人,可是经常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和关爱。”
“心太软”者的性格弱点
情感依赖的性格弱点,最容易在亲密关系之中表现出来。他们常常会不慎重地选择配偶,和“不般配”的人陷入恋爱关系,尽管不满意,仍然不能自拔,并且相信自己“痴情”、“心太软”。
由于他们的人格倾向于情感依赖,他们通常会将自己的“爱心”视为最高的人生境界,表现为过分热心、过度友善,对每件事都充满了善意。对他人总是投入高度的关注与赞同,甚至是阿谀奉承。他们希望得到人们的依赖,觉得自己是不可或缺的人物。他们为别人做事,并不关心什么是对他人最有益的,常常让别人产生一种负债感。他们会去制造别人对他们的各种需求,并对需求者的大小事情大包大揽,通过他人对自己的负债感而令其依附于身边。所以说,他们的痛苦都是由对他人过分的关心和照顾而引起的。
一部分“心太软”者在未得到自己期盼的回报时,逐渐变得压抑、愤怒,最终让自己成为身心疾病的受害者。尽管他们经过各种检查,结果并无大碍,但他们会坚持认为自己病得很重而四处求医,潜意识里总希望通过看病来引起别人对自己的关注和得到更多的爱的回报。
在婚姻关系中,有情感依赖倾向的人常成为“牺牲”者,把配偶当宠物一样照料,造成配偶生活方面的过分依赖。但有时,他们也会因为对方的过分依赖产生愤怒,造成配偶之间的矛盾。在亲子关系中,他们对子女过分照顾和溺爱,甚至专制,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意见,使孩子的人格发展受到不良影响,常常培养出独立生活能力很差,有依赖人格障碍的孩子。
增强洞察能力战胜自我
有些爱,会让人感到窒息。所以,“爱”有时也会造成伤害。许多婚姻中的烦恼和痛苦都是因为对他人或对自己的不了解而引起的。虽然我们的潜意识受童年生活经历与遗传因素的影响,但是,我们可以借助探索心理行为的方式,避免因缺乏自我认识而被不恰当的行为所伤害。因此,当你陷入心理冲突或产生怨恨心理时,要有意识地觉察自己的动机,了解自己的动机是否混杂着一些不易觉察的心理因素。尽管在意识层面你的出发点通常都是善意的,但可能还是隐藏着自己内心深处不同的需求和自我。所以,反思自己,平时给予别人的爱是否适合别人,是别人真正的需要,还是希望别人对自己总是抱有一颗感恩的心,想要得到他们更多的关注和被爱。否则,你就成了一个让人既爱又恨的控制者,谁都不情愿永远生活在你的控制之中。
如果你心中的爱是真挚的,要相信真爱永不枯竭。真爱,包含着懂得如何让他人独立,杜绝无意识中控制他人的行为,使他人能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样,你与他人才有可能都表现出真正的自我。
了解自身的欲望、恐惧,甚至是愤怒的原因,探求自身行为背后的真实含义,便能觉察自己个性中一些负面的心理因素,避免与别人或自己的内心造成冲突,自觉摆脱烦恼,重新建构一个健康的自我。
延伸阅读:食物防霉发霉去霉的小常识
平时在我们的食物存放中都曾经因为存放不当而出现发霉的情况,而由于霉菌污染食物引起的急性中毒可能导致食用者在较短时间内出现严重的中毒症状,甚至死亡。经常食用被霉菌污染的食物可以使食用者发生肝癌。另外,多种胃肠道疾病和肿瘤的发生也与霉菌毒素污染食物存在一定关联。那么,如何判断和预防霉菌污染呢?
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容易发霉的食物主要包括:大米、花生、玉米、粮食加工的糕点、米饭、馒头等熟食。
一色二味巧判断是否感染霉菌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xinlijiankang/) 那么,如何发现食物是否感染霉菌呢?一般可从食物性状的改变来进行判断,比如颜色、质地和气味。
颜色的变化是霉变食物外观形状上最重要、最直接的可以观察到的方面,其次是质地。以较为常见的几类易霉变食物为例:霉变大米表面呈浅黄色、浅灰色或绿色等,其质地也变得松软,易于捏碎吃剩的馒头、饭菜保存数日后,其表面可能长出灰白色、黄色或绿色的绒毛样霉菌存放时间过久的糕点,其表面可能出现绿色、白色或黑色的斑点;花生米发霉后,剥去红衣,颜色变黄。
许多发霉的食物均可以闻到一股霉味。如果观察到食物有这些性状的改变,即可以初步判定食物发生了霉菌污染,不应该继续食用。通风、防潮,防污染,防霉是一系列的工作。除了在食物的生产、运输、保存等过程中涉及防霉工作外,日常生活中也应该注意防霉。
我们知道,潮湿、通风条件差的密闭环境有利于霉菌繁殖和毒素的产生。因此,家庭贮存大米等食物时,最重要的是注意通风、防潮,这是防霉工作的重中之重。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xinlijiankang/) 高温去霉不可行,怎么去除霉菌?
对于已经发生霉变的食物,应该学会正确处理,区别对待。有人认为,已经明显发霉的食物通过高温煮沸后还能食用。这是非常错误的想法。因为一般烹饪根本不能破坏黄曲霉毒素等霉菌毒素,因此,明显发霉的食物绝对不能吃。
对于极轻度发霉的粮食等食物,可采用比较有效的去毒措施,包括认真淘洗,比如多用手搓擦,用水冲洗,或者加碱,或用高压锅煮饭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市面上出售的用塑料袋包装的米,如果保存的温度湿度等满足食物霉变条件,同样会起霉,仍应先淘洗,再下锅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