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以不伤为本,养生之道亦是长寿之道。接下来图老师小编给大家分享下秋季老人出游要做到六防,不了解的朋友赶紧学习下吧!
【 tulaoshi.com - 四季养生 】
金秋时节非常适合年轻朋友外出游玩,也非常适宜老年人外出登高远足,不过老人外出需要做到六防;即:防意外 、防过敏、防晕动、防跌倒、防痢疾、防感冒;以下是具体介绍,计划外出游玩的朋友都赶紧来看看吧。
防意外
老年人出游时,行动宜谨慎小心,坐车、乘船、登山时均要结伴而行,相互照料。同时,要精心安排旅程,尽量减少劳累。
防过敏
过敏体质的老人,要尽量回避有花处,或事先口服扑尔敏、安其敏等药物,以防止发生过敏。
防晕动
经常晕动者,可随身携带晕海宁、非那根或安宁等药,并于行前半小时服(www.tulaoshi.com)用。也可自己用针扎刺内关穴(掌侧腕上二寸正中处),足三里穴(在膝外侧,膝眼正下方三寸处),或自行按摩,或做气功意守此两穴。
防跌倒
老年人出外时,最好带上手杖以防跌倒。一旦跌倒,不要急于扶起,应弄清原因后再作处理。如跌倒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可能与道路有关,注意是否骨折;若跌倒在厕所里,可能是由排便引起的晕厥或脑血管意外;如面色苍白,脉搏不清,可能是直立性低血压反应,因此,经简单处理后速送附近医院诊治。
防痢疾
在外就餐时要注意饮食卫生,不要吃生、冷、不净之物。随身带上一些黄连素片或复方新诺明片等,以备急用。
防感冒
秋季天气变化无常,外出时要带足衣服,携带雨具;不要坐在潮湿的地面上,切忌迎风而立,避免受凉。睡前要用热水洗脚,睡时适当垫高脚部,以促进足部的血液循环。
温馨提示:以上是秋季外出的必备知识,大家一定要做到,以免在游玩过程中出现不适症状或发生意外,给大家的外出带来不愉快。
四季养生相关推荐 |
||
最适宜养生的蔬菜有哪些 |
冬季必备10个养生常识 |
春季养生运动对人体的好处 |
女性冬季养生做到四点保健康 |
养生常识 洗澡加料更健康 | 冬季怎么养生保暖 |
四季养生别忘了吃“四冬” | 健康养生10个最佳保养时间 | 夏季养生保健知识 |
秋季最全养生方法 |
中医有效养生方法 | 起床必做的健康养生动作 |
一年四季中,夏天属火,火气通于心,故夏季与心气相通, 夏天人们易感到烦躁不安,容易出现失眠、口腔溃疡等上火症状,因此立夏养生首先要“养心”。
心在五行属火,与夏季阳热之气相应,故为阳脏,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并主神志,起着主宰生命活动的作用。其次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其应虚里,在液为汗,心开窍于舌,心与小肠相表里,从而构成一个动态的、整体联系的心功能系统。
夏养心,可从以下六个方面注意:
一、要做到“戒怒戒躁”,切忌大喜大怒,要保持精神安静。要保持精神安静,情志开怀,心情舒畅,安闲自乐,笑口常开,这个时节,可多做偏静的文体活动,如绘画、钓鱼、书法、下棋、种花等。夏天养心安神之品不可少,茯苓、麦冬、小枣、莲子、百合、竹叶、tulaoshi.com柏子仁等,都能起到养心安神的作用。
二、要注意不可过度出汗,运动后要适当饮温水,补充体液。夏天人们容易出汗,“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 血汗同源,汗多易伤心之阴阳。加之夏天温度高,体表的血量分布多,这样容易导致老年人出现心脑缺血的症状,所以夏季要注意不可过度出汗。但是该出汗时则要出汗,老年人也不能闭汗,在房间里开空调的时间不能过长。所选的运动不要过于剧烈,可选择相对平和的运动如太极拳、太极剑、散步、慢跑等。
三、心分阴阳,既要养“心阳”又要养“心阴”。心气虚指心脏功能减弱,表现为心慌心跳、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并有出汗。如不注重保养,发展为心阳虚就会出现心慌、气喘加重,而且畏寒肢冷、胸痛憋气、面色发白等。有心气虚或心阳虚症状的人,夏天尤其应该避免多出汗,以免伤了心阳,可用人参(2~3克)、西洋参(3~5克)泡水饮,或服生脉饮(人参或党参、麦冬、五味子)口服液。心阴虚则指心阴血不足,可造成部分心血虚的症状。心阴虚的主要特点是阴虚阳亢,表现为五心烦热、咽干失眠、心慌心跳等。心阴虚者需要注意少劳累、少出汗、多吃养心阴之品,如西洋参3克、麦冬3~5克,或吃冰糖大枣小米粥,或吃百合藕粉和银耳莲子羹。
四、不要吃刚从冰箱中取出来的食物。人的胃肠温度一般在36℃左右,而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只有2℃~8℃,肠胃受到强烈的低温刺激后,容易出现腹泻。所以,从冰箱里取出来的食物应在常温下放一会儿再吃。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sijiyangsheng/)五、要睡眠充足。夏天老年人易产生生理及心理上的疲困,没精打采,只想在床上躺着,也不想吃饭,不想参加社会活动,只想在家呆着。碰到这样的情况,老人就应走出户外,多和人交往,多去旅游或到公园去赏景,要变“苦夏”为享受夏天。
六、初夏到来,日夜温差仍较大,早晚要适当添衣。
夏季,指阴历4月至6月,即从立夏之日起,到立秋之日止。期间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等六个节气。一年四季中,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夏季如何养生此时是人体新陈代谢的时期,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皮肤毛孔开泄,而使汗液排出。夏季如何养生通过出汗以调节体温,适应暑热的气候。
中医认为,夏季养生,夏季如何养生重在养阳而贵在平衡。夏季养生尤其是以下五个平衡要把握好。
精神平衡:松而不懈松,这里指松静,是一种安泰宁静的心绪。俗话说:“心静自然凉”。但是,松静不是懈怠。因为任何时候,精神上的不振作都有害于健康,人们应当努力工作、学习,积极参加各项有益的活动。
饮食平衡:清而不淡在饮食安排上,要多吃新鲜蔬菜、瘦肉、时令水果等,坚持以“清”为主,但亦必须重视摄入奶类、蛋类和肉类食物。解渴应多饮白开水。
环境平衡:凉而不寒,夏天的致病因素首先来自“暑”,但在不少场合下也来自“寒”。夏季如何养生前者往往反映为“中暑”,后者往往反映为“受凉”。因此,夏季一方面要力求清凉;另一方面要严防风寒,避免冷饮病、电扇病、空调病的发生。
锻炼平衡:减而不断,夏季炎热,锻炼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每次以20~30分钟为宜,以免出汗过多,体温上升过高而引起中暑。夏季如何养生最好把锻炼时间安排在太阳落山时为好。
睡眠平衡:缺而不少,夏夜难眠,为了保证充足的睡眠,首先应做到早睡早起,按时入睡;其次,要有适当的午睡时间,以“夜损日补”,夏季如何养生实现睡眠的昼夜平衡。
(一)夏季养生基本原则
在盛夏防暑邪;在长夏防温邪;同时又要注意保护人体阳气,防止因避暑而过分贪凉,从而伤害了体内的阳气。
1.盛夏防暑邪
暑为夏季的主气,以火热之气所化,独发于夏季。暑为阳邪,其性升散,容易耗气伤津。暑邪侵入人体,常见腠理开而多汗。汗出过多导致体液减少,为伤津的关键。津伤后,出现口渴引饮、唇干口燥、大便干结、尿黄心烦、闷乱等症。如果不及时救治,开泄太过,则伤津进一步发展,超过生理代谢限度就耗伤元气,可出现身倦乏力、短气懒言等一系列阳气外越的症状,甚至猝然昏倒,不省人事而导致死亡。夏季防暑不可等闲视之。
2.长夏防湿邪
湿为长夏之主气。在我国不少地方,尤其是南方,既炎热又多雨。湿病就多见于这个季节。由于空气中湿度最大,加之或因外伤暴露,或因汗出沾衣,或因涉水淋雨,或因居处潮湿,以至感受湿邪而发病者最多。
湿为阴邪,好伤人体阳气,易阴遏气机,病多缠绵难愈。湿邪好伤脾阳。脾性喜燥而恶湿。夏季如何养生脾阳不为湿邪所遏,则可能导致脾气不能正常运化而气机不畅,出现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稀溏、四肢不温。脾气升降失常后,常见水肿形成,眼下呈卧蚕状。
外感湿邪后多有身重倦困、头重如裹等症状。又因湿邪粘滞,侵犯肌肤筋骨,每每既重且酸,固定一处,故有“著痹”之称。一般地说,湿邪为病,病程较长。风湿夹杂,侵犯肌肤在关节形成的风湿痹症往往反复发作。风湿症常见产物多呈秽浊不洁之物,如皮肤病变的渗出物、湿热带下的分泌物,质粘而腥臭。湿的形成往往与地之湿气上蒸有关,故其伤人也多从(图老师整理)下部开始。临床所见下肢溃疡、湿性脚气、带下等症,往往都与湿邪有关。
对人体适宜的湿度是40%~60%。当气温高于25度时,适宜的相关湿度为30度。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sijiyangsheng/)3.保护体内阳气
(1)不能只顾眼前舒服,过于避热趋凉。在乘凉时,要特别注意盖好腹部。
(2)要谨防冷气病。所谓冷气病,是指由于人们久处冷气设备环境下工作和生活时所患的一种疾病。轻者出现面部神经痛、下肢酸痛、乏力、头痛、腰痛、容易感冒和不同程度的胃肠病等,重者会出现皮肤病和心血管疾病,尤以老年人中出现的各种症状更加明显。
(3)要防湿邪侵袭。长夏的湿邪最易侵犯脾胃功能,导致消化吸收功能低下。长夏的饮食原则宜清爽,少油腻,要以温食为主,在居住环境上,切忌潮湿。
(二)夏季养生具体措施
1.精神调养
“冬季要藏”、“夏季要生”。神气充足则人体的机能旺盛而协调,神气涣散则人体的一切机能遭到破坏。火热为夏,内应于心,心主血、藏神。七情过极皆可伤心,致使心神不安。不正常的情志可损伤心的功能。心的功能受到影响,可影响人体的一切机能活动。在这个意义上,夏季养神就显得极为重要。
人的精神活动与心的功能密切相关。怎样使精神饱满呢?
首先,要有好的精神寄托。有了奋斗目标,才能克服人生道路上的各种坎坷,并产生自觉的活动和积极的情感。
其次,时时对自己的性格进行陶冶。要经常注意检查自己的情况,用豁达、微笑对待不称心的人和事,这是应具备的涵养。
有事可做,可使精神不空虚;有较好的精神修养,可免除外界不良情绪的干扰。做好了,精神自然会饱满,就会“无厌于日”。
2.饮食调养
夏天必须重视饮食调养。具体方法是:
(1)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蛋白质的摄取量应在平常的基础上增加10%~15%,每天的供给量须达100克左右,以鱼、肉、蛋、奶和豆类中的蛋白质为好。
(2)要补充维生素。夏天,人体维生素需要量比普通标准要高一倍或一倍以上。大剂量维生素B1、B2、C乃至维生素A、E等,对提高耐热能力和体力有一定的作用。西红柿、西瓜、杨梅、甜瓜、桃、李等维生素C尤为丰富。维生素B族在粮谷类、豆类、动物肝脏、瘦肉、蛋类中含量较多。
(3)要补充水和无机盐。水分的补充最好是少量、多次,可使机体排汗减慢,减少人体水分蒸发量。钠的补充,要视出汗多少而定。工作八小时,出汗量不超过4升,每天从食物中摄取18克食盐就可以了。出汗量超过6升,则另需从饮料中补充。钾盐的补充办法是每日二片钾片,另外可食用含钾高的食物,如水果、蔬菜、豆类或豆制品、海带、蛋类等。
(4)要多吃一些能够清热、利湿的食物。清热的食物宜在盛夏时吃,如西瓜、苦瓜、鲜桃、乌梅、草莓、西红柿、绿豆、黄瓜。
(5)还要讲究喝水的学问。饮水莫待口渴时、大渴易过饮。睡前不宜多饮水。用餐时不宜喝水。晨起喝水有助健康。
四季养生低血糖的6大事实(一)
低血糖比高血糖危害更大
对于高血糖的危害,糖尿病患 者知之较多,也非常重视,而对于低血糖的严重性往往重视不够。事实上,低血糖的危害丝毫不逊于高血糖,有时甚至更加凶险。轻度低血糖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 出现饥饿感、头昏眼花、心慌手颤、面色苍白、出冷汗、虚弱无力等症状;葡萄糖是脑组织活动的主要能源,严重低血糖会引起大脑功能障碍,导致意识恍惚、言行 怪异、昏昏欲睡、抽搐惊厥甚至昏迷死亡。不仅如此,发生于老年人的低血糖还容易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以及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尤应小心。急性低 血糖还可引起脑水肿,长期慢性低血糖可导致智力下降,加速脑痴呆。
饥饿感≠低血糖
很多糖尿病患者认为,只要出现饥饿症状,就说明发生了低血糖。其实,有饥饿感并不一定发生了低血糖,也可能是高血糖。不少糖尿病患者都有这样的 体会:血糖越是控制不好,饥饿感越是明显,一旦病情稳定了,饥饿感也就消失了。因此,当出现饥饿感时,一定要及时监测血糖,判定一下自己的血糖是高还是 低,以避免盲目施治。
还有一种情况是“低血糖反应”,并不是真正的低血糖。这种情况多发生于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由于患者血糖在短时间内下降过快或下降幅度过大引起的,尽管其血糖在正常范围内甚至稍高于正常值,患者仍出现心慌、出汗、手抖、饥饿等低血糖症状。
低血糖未必有症状
事实上,当血糖低于正常时,有些患者有症状,有些患者则没有症状。没有症状的多见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以及长期频繁发生低血糖者,临床称之为“无症 状性低血糖”。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与机体神经系统受损、交感神经对低血糖的感知能力降低有关。存在这一问题的患者,一定要加强血糖监测。
四季养生相关推荐 |
||
最适宜养生的蔬菜有哪些 |
冬季必备10个养生常识 |
春季养生运动对人体的好处 |
女性冬季养生做到四点保健康 |
养生常识 洗澡加料更健康 | 冬季怎么养生保暖 |
四季养生别忘了吃“四冬” | 健康养生10个最佳保养时间 | 夏季养生保健知识 |
秋季最全养生方法 |
中医有效养生方法 | 起床必做的健康养生动作 |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0831/232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