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的抵抗力是很弱的,因此对于新生儿的护理可千万不能担待了。接下来,图老师小编给大家分享宝宝不是兴奋,是缺氧了!,不了解的新手父母们赶紧看过来。
【 tulaoshi.com - 新生儿护理 】
伴随着哇哇哭声,宝宝降生了。当爸爸妈妈看到宝宝白嫩的脸蛋、滚圆发亮的眼球,还有时不时的尖声怪叫,或许会以为是宝宝精神饱满的表现,结果宝宝却被送进了儿科病房,这时才明白,宝宝不是兴奋,而是缺氧了。
什么是HIE?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各种围生期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减少而导致的胎儿和新生儿的脑损伤,临床上表现为一系列的神经系统异常。足月儿较多见,是新生儿窒息的严重并发症,病情重、病死率高,严重者可死于新生儿早期,幸存者多留有永久性、功能性神经缺陷,如智力低下、精神发育迟滞、脑瘫、癫痫、共济失调等。
哪些宝宝是易患人群?
宫内窘迫和分娩过程中出现的新生儿窒息,是导致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原因。也有少数是在宝宝出生后引起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多见于以下情况:
母亲因素
严重妊娠合并症、胎盘功能异常、脐带缠绕和脱垂等引起的宫内缺氧
胎位异常,或者分娩过程是急产或滞产
新生儿因素
出生后重度窒息
严重肺部疾病
反复性的呼吸暂停
大量失血
休克
严重心脏疾病
严重颅内疾病
HIE有哪些表现?
症状大多在出生后3天内出现,轻重不一,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意识障碍
易激动、过度兴奋、反应迟钝、嗜睡及昏迷等。
肌张力改变
早期肌张力可增加,后期及严重者肌张力减弱或松软。
原始反射异常
拥抱反射活跃、减弱或消失,吸吮反射减弱或消失。
惊厥
中度以上通常有惊厥,常在生后12~24小时出现,最迟72~96小时出现。可以是明显的肢体抽动或只是面部肌肉抽搐、吸吮动作异常、眼球凝视或出现呼吸暂停。
颅内压增高
通常在生后4~12小时逐渐明显,严重者在生后即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如前囟隆起、张力增加。
脑干功能障碍
重症者出现瞳孔改变、眼球震颤和呼吸节律不整、呼吸暂停等。
Tips
宝宝出生后表现为兴奋状态(如睁眼不睡、哭闹时尖叫)或者抑制状态(不吃、不喝、不哭、不动、体温不升),这时要及时请儿科医师诊治,及早发现病情。
康复训练,妈妈要这样做
急性期——早发现早治疗
早发现早治疗,是预防脑损伤加重的关键。一旦确诊为HIE,宝宝需要进入NICU病房被24小时监护,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并给予综合支持治疗,同时给予营养脑神经治疗。常用的药物有神经营养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脑活素等。
恢复期——康复训练
婴幼儿2岁之前是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最迅速,可塑性最强,代偿能力最好,是脑发育的关键时期,早期的康复治疗可使受损的神经系统在不断成熟和分化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代偿,为缺血的脑组织提供足够的氧气供应,这是恢复受损脑组织的关键环节。
康复治疗主要包括高压氧治疗和运动训练,同时也可以继续使用脑神经营养药物。患儿的康复训练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需要患儿家长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才能坚持下来,后期的干预和康复训练对患儿病情的好转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视觉刺激
对存在视神经损伤的患儿,可以及早给予适量的瞳孔对光反射刺激,具体操作方法为:
直接对光反射通常用手电筒直接照射瞳孔并观察其动态反应,正常情况下,当眼睛受到光线刺激后,瞳孔立即缩小,移开光源后瞳孔迅速复原。
间接对光反射指光线照射一只眼睛时,另一只眼睛瞳孔立即缩小,移开光线瞳孔扩大。检查间接对光反射时,应用一只手挡住光线,以免受检查的眼睛受到照射而形成直接对光反射。此外,还可以在患儿床头悬挂各种颜色鲜艳的玩具,每天多逗逗孩子。
听觉刺激
听觉系统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听到声音,听懂声音,进而理解内涵。对听觉异常的孩子,可及早给予不同的听觉刺激,应用不同的声音,如音乐、鸟叫声、说话声等,每天给予数小时刺激直至对声音有反应,必要时及早配助听器。
具体方法每天播放音调悠扬的乐曲,每日3次,每次15~30分钟,在播放音乐的过程中,应尽量反复播放同一首乐曲,不要随意更改。
皮肤感觉刺激
皮肤具有痛、温、触、压4种感觉,对于存在皮肤感觉障碍的患儿,必须给予大量的不同的感觉信息的刺激,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从而改善感觉障碍,包括冷、热刺激,软毛刷刺激,抚触、按摩等刺激方法。
抚触的具体操作方法抚触前操作者需剪短指甲,用温水洗手。室内播放轻松、悦耳的音乐,室温调至24~26℃,周围环境安静和谐,无噪声。按照头部——胸部——腹部——上肢——下肢——背部——臀部的顺序为患儿进行抚触,同时严密观察患儿的反应,如出现哭闹、肌张力增加、呼吸不规则、皮肤颜色发生变化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抚触时,家长应保持心情舒畅,充满爱意,用安慰性的语言和亲切的目光与孩子交流,传递感情和愉快的信息。每天2次,每次15~30分钟,至少坚持至6个月。
前庭运动神经刺激
对于有小脑与前庭系统障碍的HIE患儿,可以选择摇晃头部、震荡(水囊床)、侧滚等方法来改善。
爬行训练
爬行是直立行走的基础,有利于平衡能力的提高和纠正斜视。
综合干预
包括肢体功能训练、穴位按摩、运动体操、水疗等。
肢体功能训练我们可以经常将宝宝竖起来抱,或者保持患儿俯卧位使其抬头,锻炼宝宝头颈部的肌肉。也可以松开包裹,让孩子自由活动,对不能灵活运动的肢体,可以给予适当的按摩或功能训练。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xinshengerdehuli/)水疗法游泳时宝宝的胃泌素和胰岛素水平较未游泳时会有所升高,这不仅可以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帮助宝宝增加体重,而且通过水对宝宝进行轻柔的爱抚,还可以消除宝宝孤独、焦虑、恐惧不安等不良情绪,从而引起宝宝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等一系列的良性反应,有利于宝宝的身心健康,并帮助其建立规律的睡眠。
预防缺氧是关键
预防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最重要的是准妈妈要定期做产前检查,尤其是高危妊娠孕妇。
对于有妊娠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准妈妈要积极配合医生做好膳食调理和治疗,以最大限度减少胎儿宫内慢性缺氧的程度。
孕妈妈做好孕期膳食调理,适当运动,避免摄入过多脂肪,以防胎儿过大导致双顶径过长,体重过大,造成出生困难,导致新生儿窒息。
积极学习分娩知识,减少恐惧感,更好地配合医生,缩短产程,顺利生产,避免出生时新生儿窒息。
(摘录自合作杂志《妈妈宝宝社》2013年9月刊)
图老师健康网专稿,转载请注明图老师健康网;媒体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胎儿缺氧说明胎儿发育出现了问题,孕妇要及时缓解。下面先来看看胎儿缺氧的症状吧。
一、胎儿缺氧的症状
1、胎动
这是胎儿正常的生理活动,妊娠18--20周孕妇便可以感知。胎动情况因不同胎儿而有别,一般静型胎儿比较柔和,次数较少;兴奋型胎儿胎动动作大,次数多。如果一个原本活泼的胎儿突然安静,或一个原本安静的胎儿突然躁动不安,胎动低于10次/12小时或超过40次/12小时,则有可能胎儿宫内缺氧。此乃胎儿为了降低氧的消耗或缺氧影响中枢神经所致。孕妇计算胎动,可取坐位或卧位,每日早、中、晚在固定的时间内各数1小时,3次相加的数值乘以4,即为12小时的胎动数。
2、胎心异常
正常的胎心是规律和有力的,为120--160次/每分钟,如胎位正常,在孕妇下腹的左侧或右侧即胎背所在的一侧,丈夫可借助简单的器械听取。胎动减少前,出现胎心过频,若超过160次/分,为胎儿早期缺氧的信号;胎动减少或停止,胎心少于120次/分,则为胎儿缺氧晚期。听取胎心的位置应在医生指定处,但需注意,若胎心异常,则应间隔20分钟再听;如胎心快,还应在没有胎动时复听。
3、生长停滞
缺氧后胎儿的生长也会迟缓。胎儿生长情况可以测量子宫底高度(耻骨联合上方到子宫底最高处距离)得知。正常情况下,妊娠28周以后应每周增加1厘米左右。孕妇可定时在家里或到医院测量。如果持续两周不增长,则应作进一步检查。
以上介绍了3种症状说明胎儿缺氧外,那么,究竟什么是胎儿缺氧呢?
二、什么是胎儿缺氧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英文缩写为HIE)是种新生儿分娩并发症 ,是新生儿致残或死亡的重要原因。本病的发病原因主要为分娩过程中 ,胎儿发生了宫内缺氧所致。引起胎儿宫内缺氧的原因很多 ,有妊高征、过期妊娠等引起的胎盘功能不全 ,有脐带缠绕、受压等脐血流不畅或阻断 ,以及各种难产等因素。由于足月胎儿的脑组织对缺氧十分敏感 ,一旦发生缺氧容易引起脑组织水肿、缺血 ,严重者甚至可发生脑组织坏死等后果。由于产程中出现胎儿宫内窘迫 ,为了抢救胎儿 ,阴道助产常常是免不了的。因此 ,一旦发生HIE ,产妇及家属就会认为是助产术造成的。其实 ,阴道顺产 ,甚至剖宫产娩出的新生儿也可发生 ,只是阴道助产者发生率高一些 ,究其原因还是由于胎儿宫内缺氧造成的。
胎儿缺氧是很危险的哦,准妈妈发现后一定要及时治疗。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xinshengerdehuli/)
新生儿相关推荐 |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围产期窒息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患者常在生后1周尤其头3天内出现一系列脑功能障碍表现。如烦躁不安或嗜睡、吐奶、尖叫、抽搐等症状。轻症患者预后良好,病情危重者,病死率高,幸存者可遗留后遗症,如智力低下,癫痫和脑性瘫痪。足月儿的易损区在大脑矢状旁区的脑组织;早产儿的易损区位于脑室周围的白质区。
什么原因引起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围产期窒息是本症的主要病因。
(一)母亲因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大出血、心肺疾病、严重贫血或休克等。
(二)胎盘异常: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胎盘功能不良或结构异常等。
(三)胎儿因素:宫内发育迟缓、早产儿、过期产、先天畸型等。
(四)脐带血液阻断:如脐带脱垂、压迫、打结或绕颈等。
(五)分娩过程因素:如滞产、急产、胎位异常,手术 或应用麻醉药等。
(六)新生儿疾病:如反复呼吸暂停、RDS、心动过缓、重症心力衰竭、休克及红细胞增多症等。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什么症状
(一)多为足月适于胎龄儿、具有明显宫内窘迫史或产时窒息史(Apgar评分1分钟<3,5分钟<6,经抢救10分钟后始有自主呼吸,或需用气管内插管正压呼吸2分钟以上者)。
(二)意识障碍是本症的重要表现。生后即出现异常神经症状并持续24小时以上。轻型仅有激惹或嗜睡;重型意识减退、昏迷或木僵。
(三)脑水肿征候是围产儿HIE的特征,前囟饱满、骨缝分离、头围增大。
(四)惊厥:多见于中、重型病例,惊厥可为不典型局灶或多灶性,阵挛型和强直性肌阵挛型。发作次数不等,多在生后24小时发作,24小时以内发作者后遗症发病率明显增加。
(五)肌张力增加、减弱或松软。可出现癫痫。
(六)原始反射异常:如拥抱反射过分活跃、减弱或消失。吸吮反射减弱或消失。
重症病例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有呼吸节律不齐、呼吸暂停、以及眼球震颤、瞳孔改变等脑干损伤表现。(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围产期窒息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患者常在生后1周尤其头3天内出现一系列脑功能障碍表现。如烦躁不安或嗜睡,吐奶,尖叫,抽搐等症状。轻症患者预后良好,病情危重者,病死率高,幸存者可遗留后遗症,如智力低下,癫痫和脑性瘫痪。
根据病情不同分轻中重三度:
(一)轻度:过度觉醒状态易激惹兴奋和高度激动性(抖动震颤)拥抱反射活跃。
(二)中度:抑制状态,嗜睡或浅昏迷,肌张力低下,50%病例有惊厥发作,呼吸暂停和拥抱,吸吮反射减弱。
(三)重度:昏迷状态反射消失肌张力减弱或消失生后数小时至12小时出现惊厥且呈持续状态或为去大脑僵直状态。
宝宝出生时因为羊水轻度污染而采取剖腹产。产后四天做了CT,医生说宝宝有些缺氧。不知会不会留下后遗症?
头颅CT有助于了解大脑是否存在损伤或损伤程度,但做CT检查的时间十分重要。
在宝宝出生7天后做,可以比较准确地估计婴儿大脑受损情况。如果孩子出生前后发生过脑部缺氧,会造成大脑一时性损伤或永久性损伤。轻者经过适当治疗,3~7天内即可恢复;如果损伤的脑细胞出现变形坏死,需要新生的脑细胞逐渐代偿相应功能,代偿期大约需要数月至数年。
因此,尽早采用早期干预加康复,并在孩子生长过程中不断纠正脑部发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延伸阅读:
新生儿吐奶的原因
新生儿的胃部,从正面看是横躺着的,呈不稳定状态,同时贲门部位(胃部入口)还比较松。也就是说,大人吃饭时,当食物进入胃部后,贲门会通过收缩来防止食物逆流回食道;但由于婴儿的胃贲门部位还不能很好地进行收缩,从而导致进入胃部的奶汁等能比较容易地流回食道。另外,与大人相比,新生儿的喉头位置要高一些,再加上他们含乳头的方式比较笨拙,从而导致吃奶时空气容易与奶汁一起吸入胃部,所以当孩子打嗝或身体晃动时,吃进去的奶也就比较容易被吐出来了。
吃奶瓶的宝宝
如何避免孩子吐奶?吐奶后又该如何护理呢?
奶嘴孔如果过小,孩子就要用力吸吮,从而导致空气与奶汁被一起吸了进去,也容易引起吐奶;但如果奶嘴孔过大,孩子吸吮时就容易被呛着而引起剧烈的咳嗽。所以,在选择奶嘴时,我们要考虑到奶嘴孔大小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
新生儿相关推荐 |
||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0924/247033.html
看过《宝宝不是兴奋 是缺氧了!》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