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宝宝生下来都是需要好好呵护的,当然很多新手爸妈们都会有些不知所措,没关系,赶紧跟着图老师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干燥微凉的秋天,新生儿该如何护理呢?吧!
【 tulaoshi.com - 新生儿护理 】
新生儿护理有很多方面要注意,秋天的天气干燥微凉,这个季节在护理新生儿方面有哪些要注意的呢?
秋季新生儿护理要点
1、护理新生宝宝的合适室温条件
室温应该保持在24℃左右为宜。如果温度过高,可能引致新生儿体温升高,出现发烧(脱水热)现象。此时应当及时给婴儿补充水分。如果室温达不到20℃,可能会使新生儿出现鼻子发堵现象,更重的会出现“硬肿症”,就是小脸蛋红红的,但摸上去感觉特别硬。室温过低对新生儿的健康是不利的,此时应该设法使室内温度升高,并把暖水袋放在宝宝的棉被(或睡袋)外面,不要紧挨着宝宝,让小环境暖和起来就可以了。
2、护理新生宝宝的衣着被盖
古人的“薄衣之法,当从秋习之”,强调了“薄衣”的习惯应从秋天开始养成,慢慢适应,到冬季再略加衣服即可。婴儿比较适当的穿着是比成人多穿1~2件衣服,以不出汗为宜。给宝宝穿一件内衣,加件毛衣或者小棉袄就可以了。盖被子(或包裹着)都不要太紧太严,要宽松、适当。
3、保持“肚暖”
肚子是脾胃之所,保持肚暖即是保护脾胃。孩子常脾胃不足,当冷空气直接刺激腹部,孩子就会肚子痛,从而损伤脾胃功能、使脾胃不能正常稳定地运转,影响到母乳的消化吸收,且不能把营养物质有效送至全身各个器官。另外,中医还认为,脾胃与免疫功能有关,对于疾病的预防有其特别的重要性。所以,“肚暖”是孩子保健的重要一环,睡觉时围上肚兜,是保持肚暖的好方法。
4、保持肛门清洁
每次新生儿大便后都要用温水擦洗干净,婴儿要及时更换尿布。患儿用过的东西要及时洗涤并进行消毒处理,以免反复交叉感染。
5、幼嫩肌肤清洁
对于宝宝来说,水是最好、最天然、最有效的清洁剂。秋冬季宝宝活动比夏天少,出汗和皮脂分泌也没有夏天旺盛,清洁工作不用做得频繁。每天洗1-2次脸,水温接近体温效果就很好。
对于不同月龄的宝宝还要注意:3个月内大的宝宝,体内还有从妈妈那儿带来的激素,皮脂分泌还比较旺盛;3个月以后的宝宝体内激素下降,皮脂和油脂会有所下降,过度清洁会把起保护作用的皮脂洗掉,宝宝的皮肤容易出现干裂、痒等症状,不利于宝宝皮肤保护。总的来说,做好秋冬季宝宝肌肤的有效清洁工作,应选择功能比较简单、蕴含纯天然成分的护肤产品。
6、天寒时新生儿洗澡特别注意
天气变冷时,婴儿在洗澡时,可适当升高室内温度,动作要快,时间要短,水要准备多些,水温在40℃上下(37—43℃),10分钟以内洗完,迅速擦干、迅速穿衣,一般不会出问题。新生儿皮肤娇嫩,尤其皱褶部位容易出现糜烂、炎症,而炎症又容易导致败血症,所以不能马虎。
即使不能保证洗澡,也应该给婴儿分上半身、下半身地擦身;特别是用尿不湿的婴儿,要及时洗屁股。清洗(或洗澡后)涂抹润肤油的正确做法是:妈妈把润肤油倒在手心里抹开,然后均匀地擦在宝宝的皱折处或小屁股上。直接倒在宝宝的皮肤上是很难擦拭均匀的,况且冰凉的乳液也令宝宝非常不舒服。
7、坚持母乳喂养
秋冬季节是呼吸道感染等各种疾病的多发时期,而母乳中含有的抗体能帮助婴儿减少生病的可能。有条件的妈妈,一定要坚持给宝宝哺喂母乳。
人工喂养的孩子,应吃去乳糖的奶粉,或1/2稀释牛奶;已添加辅食的孩子可吃稀粥或面条。
8、随时补充维生素
秋季出生的新生儿,很快进入冬季,把宝宝抱出室外接受阳光浴的时间减少。因此秋季就要及时补充维生素D,出生后半个月即开始补充。
秋天适宜的气候会使宝宝的机体逐渐恢复到良好的运作状态,食欲与消化功能自动调节到正常的水平。细心的爸爸妈妈可以发现,以前食量不大的宝宝这些天忽然胃口大开,吃饭的速度也好像比以前快多了。不要以为这是宝宝经过教育后的进步,其实是由于气候造成的自然反应——夏季损失的要在秋天补回来。爸爸妈妈应该抓住这个天赐的自然良机强化宝宝的日常营养补充。
9、做好驱虫工作
人体内的寄生虫是危害身体健康的要犯,对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它们的影响和破坏力就更大。
寄生虫与人体争夺营养,诱发贫血,造成人体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等疾病,既影响孩了的体格发育,又损害宝宝的智力发育。据儿科医生报道:肠道内有蛔虫等寄生虫的孩子在听觉、短期或长期记忆、阅读与回忆等能力方面均有一定程度削弱。一旦将寄生虫清除,上述症状也会随之消失,儿童智力可在9周内得到恢复。
秋季天气变化很快,时凉时热的,因此爸爸妈妈要时刻留意宝宝周围的环境变化,给宝宝充分的呵护和关心,让宝宝度过一个舒适的秋天,健康成长。
新生儿从母体分离,来到人间,必然会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只有小心护理,它才能够健健康康地生活下去。
1、给宝宝喝开口茶
误解:有很多父母在新生儿刚出生时,往往沿袭老习惯,给新生儿喂服用中药熬成的“开口茶”,先用大黄汤清理小儿肠胃消化道的异物,再用甘草汤泄新生儿的胎毒、胎火,以为这样利于宝宝后天生长。
正解:中药大黄味苦、性寒、有导泻的功效,新生儿出生时肠胃内不含食物,故腹泻防治手册 腹泻会伤及胃肠黏膜。正确的方法是:在新生儿出世数小时后,先喂服温开水10毫升,约一茶匙,过半小时左右,待小儿排尿后再喂母乳。
2、吸吮妈妈乳房的次数越多越好
误解:有些妈妈以为在最初几天,宝宝吮吸的次数越多越好,只要宝宝一哭,就让他吸奶。以为这样妈妈的泌乳就越早、量越多。
正解:一般来说,按需哺乳就能满足宝宝的需求了,所以最初三天内每天让宝宝吮吸乳头10次左右,每次约15分钟即可。早开奶、多泌乳的最根本条件是充足的睡眠与良好的休息,如果让宝宝一开始就过频吮吸乳头,不但影响妈妈休息,很可能导致乳头水肿、皲裂、疼痛,影响以后顺利泌乳、哺乳。
3、按时喂养能培养宝宝的生活规律
误解: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按时喂养能培养宝宝的生活规律,建立良好的生物钟。
正解:若一味机械性地强调按时喂养,有可能让宝宝不能及时获得营养而出现低血糖。其实,针对宝宝的生理特点,按需喂养才能真正满足他的需求。按需喂养不仅能随时为他补充营养,促进他的身体发育,还能促进妈妈乳汁源源不断地分泌。
4、配方奶泡得浓一点会更有营养
误解:如果因为种种原因,不能用母乳喂养宝宝,妈妈总会心存愧疚,总想将配方奶泡得浓浓的,希望能弥补缺失母乳的遗憾。
正解:婴儿虽有一定的消化能力,但调配过浓的奶会增加他消化的负担,须加以稀释。具体方法是,将奶粉按重量以1∶8,按容量为1∶4的比例稀释,则得到的为全奶成分。然后根据新生儿周龄,在全奶中加水稀释(出生后1周加水1/2,2周为l/3,3周为l/4),煮沸消毒后,加入5~8%的糖,待温度适宜即可喂哺。
5、母乳洗脸可护肤
误解:有些妈妈奶水多,在哺乳之余爱将乳汁涂抹在宝宝的脸上,认为这样做可使宝宝的皮肤嫩白细腻。
正解: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糖,这些营养物质也是细菌生长繁殖的良好培养基,为细菌的生长提供了条件。而且新生儿的皮肤娇嫩、血管丰富、皮肤角质层也薄、通透性强,这都为细菌通过毛孔进入体内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易引起毛囊炎,甚至引起毛囊周围皮肤化脓感染,若不及时治疗可发生败血症全身感染,这是很危险的。
6、囟门碰不得洗不得
误解:新生宝宝囟门还没有完全长好,所以一些爸爸妈妈认为囟门很娇嫩,碰都碰不得,更不用说清洗了。
正解:长期不清洗囟门会导致某些病原微生物寄生引起头皮感染,继而病原菌穿透没有骨结构的囟门而发生脑膜炎、脑炎。囟门的清洗可在洗澡时进行,可用小儿专用洗发液。清洗时手指应平置在囟门处轻轻地揉洗。
7、剃“满月头”有利头发生长
误解:很多妈妈习惯在宝宝满月时,给宝宝剃个“满月头”。而且认为剃得越短,刮得越干净,以后头发就长得越好越黑。
正解:其实宝宝的发质与遗传、营养、养护有关,与是否剃“满月头”并无多少关系。而且刚满月的宝宝头皮非常娇嫩,血管也非常丰富。剃头时,宝宝往往又不太配合,如果一不小心剃伤了头皮,就会造成感染。所以满月时,最好是用剪刀给宝宝剪头发,相对更安全。而如果宝宝本身头发并不多的话,“满月头”不剪也没关系。
8、“马牙”必须挑破擦掉
误解:在新生儿牙龈边缘或上腭上,常可见到一些黄白色芝麻大小的疙瘩,俗称“马牙”,有些妈妈会觉得碍眼,又担心影响以后长牙,就想办法将其挑破擦掉。
正解:这些口腔中的白色小点并不是牙组织,而是由于上皮细胞堆积或由于粘液腺潴留肿胀而引起的,几个星期后可自行消失。如果强行挑擦去除,会损伤口腔黏膜引起炎症,甚至感染。
9、每天为宝宝清洁口腔
误解:有些妈妈特别注意新生儿的清洁卫生,就像成人每天刷牙那样,也要给新生儿清洗口腔,常常在宝宝喝奶后用纱布、手帕、棉签等来擦洗口腔黏膜。
正解:这种做法很容易将口腔黏膜擦破而引起细菌感染。其实新生儿的口腔一般不需要特别清洗,因为新生儿口腔内尚无牙齿,而且口水的流动性大,可以起到清洁口腔的作用。要给新生儿清洁口腔的话,只要在给新生儿喂完奶后,再喂点温开水,将口腔内残存的奶液冲洗掉就可以了。
10、擦去胎脂才能保持清洁
误解:刚生下来的宝宝皮肤上有一层白色油腻的东西,有的部位多一些,有的部位少一些,这在医学上称为“胎脂”。胎脂在白白胖胖的宝宝身上,看起来总觉得不舒服,很多父母就会用力把它擦去。
正解:胎脂有保护皮肤,防止细菌感染及保温作用。除胎脂较厚,皮肤皱褶多的大腿根、腋下及脖子等处,略加擦拭,以防胎脂分解成脂肪酸刺激局部皮肤而发生糜烂,其它部位的胎脂不宜擦去,一般在生后1~2天内会自行吸收。
11、皮肤发黄一概觉得没关系
误解:许多人都听说过新生儿生后几天皮肤会发黄,遇到这种情况时家里的老人也许会说,这是胎黄,没关系。
正解:上述现象为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黄疸会在一周左右消失,不影响健康。病理性黄疸可能是由溶血、窒息、肺炎、败血症、胎粪排出延迟、肝炎等原因所致,对健康威胁甚大。但对于年轻的父母来说,很难判断宝宝黄疸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的,因此当出现黄疸后,最好让医生对宝宝进行全面检查。
12、以保暖内衣代替普通内衣
误解:大冷天,许多妈妈会给新生宝宝穿上保暖内衣。因为保暖内衣厚一些,又是全棉的,许多妈妈就直接给宝宝贴身穿,认为这样既方便又保暖。
正解:冬天给宝宝穿普通内衣还是有必要的。因为就保温性而言,普通内衣更贴身,能更好地在身体周围形成一个保温绝缘层。而且它的吸汗性更好。宝宝在冬天活动量一大,一出汗普通内衣比保暖内衣更能吸汗。妈妈只要换一件内衣就可以了,反而不会让宝宝感冒。
13、包“蜡烛包”预防“O”型腿
误解:有不少妈妈认为,包过“蜡烛包”的宝宝手脚特别直。如不包,长大会“O”型腿,很难看。
正解: “O”型腿往往是是佝偻病的一种表现,与缺乏维生素D有关。只有注意补充钙与维生素D,才能真正预防“O”型腿,包“蜡烛包”与此并没有什么关系。而且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手脚自然蜷曲,在刚出生的时候保持着这种姿势是很自然的。以捆绑的形式强行纠正并无必要,反而影响宝宝的呼吸和发育。
14、冬天睡在密闭房间里不会感冒
误解:许多妈妈觉得冬天太冷了,门窗紧闭的房间暖和,可宝宝在里面睡觉避免受凉感冒。
正解:紧闭的房间空气浑浊,特别是大人和宝宝共处一室时,二氧化碳的含量很高,而氧气含量很低,在这种环境中宝宝容易反复地发生呼吸道感染。其实开窗睡觉实际上是一种空气浴,对宝宝有利无害。当然,开窗通风要注意避免对流风,不要让风直接吹到宝宝身上。
15、用闪光灯给宝宝拍照
误解:宝宝出生后,父母都想拍些照片作为永久纪念。由于产房或室内光线较弱,影响拍摄效果,便很习惯于借助闪光灯来提高照明度。
正解:新生儿的眼球尚未发育成熟,强烈的光束会损害他们的眼睛。如果用闪光灯对准他们拍照,闪光灯闪光的一刹那,哪怕是五百万分之一秒的闪光灯的光束也会损伤其视网膜。因此,在为小于6个月的宝宝拍照时,一定要采用自然光,不能用闪光灯
16、满月前宝宝不能晒太阳
误解:新生儿身体娇弱,户外的太阳光那么强烈,万一晒坏宝宝的皮肤或眼睛,就得不偿失了。所以满月前最好不要把宝宝抱到户外去。
正解:晒太阳可以预防和治疗佝偻病、紫外线还可以刺激骨髓制造红细胞,防止贫血,并可杀除皮肤上的细菌,增强皮肤的抵抗力。等宝宝出生3~4周后,就可以抱到户外晒太阳。不过开始的时间要短,只晒一部分,然后再慢慢地增加时间和扩大范围。但在户外,不要让新生儿吹风太久,头及脸部不要被阳光直射。
17、外出给宝宝脸上蒙厚围巾
误解:抱宝宝外出时,有些爸爸妈妈喜欢给宝宝脸上蒙上厚围巾,认为这样既遮挡风沙,又避阳光,很卫生。
正解:这样对宝宝的健康不利。因为宝宝全身的耗氧量一半集中在大脑,而宝宝的呼吸功能比较弱。如果脸上蒙上了厚围巾,而厚围巾的透气性又不佳,往往会造成宝宝脸部的小环境空气不流通,氧气太少,而二氧化碳滞留。严重的会造成缺氧,危害宝宝脑部发育。
18、抱着哄宝宝睡觉
误解:宝宝的降生给家庭带来许多欢乐,妈妈总是爱不释手,只要宝宝哭就抱在怀里哄,尤其在晚上,常常抱着宝宝睡熟后才把他放在床上,以为这样宝宝会睡得更好。
正解:抱着睡觉限制了宝宝睡眠时的自由活动,宝宝难以舒展身体,影响正常的血液循环。而且抱着睡觉,宝宝的呼吸也会受到影响,另外,大人呼出的废气对宝宝的健康影响也很大。
19、无视宝宝日夜颠倒
误解:大多数新生儿白天呼呼入睡;晚上,倒是精神十足。很多妈妈会觉得不必矫正,让宝宝顺其自然比较好。
正解: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宝宝出生3个月内,这段时间宝宝在努力适应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比起在妈妈肚子里的安稳日子,可想而知,宝宝要适应的变化有多大。我们当然要允许宝宝有个适应过程,而日夜颠倒就是其中的一个过程。但对于宝宝的日夜颠倒,父母还是要引导并逐渐矫正才行。这对大人和宝宝都是有利的。
20、给宝宝使用电褥子
误解:有的妈妈十分担心宝宝出生后会冷,尤其是在冬季,就给宝宝铺上电褥子。
正解:这种做法非常危险。电褥子的温度一般不能自动控制,刚出生的小宝宝又无法及时反映自己的感受,如果妈妈一旦忘记关电源,温度持续升高、保暖过度对宝宝的安全和健康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给宝宝保暖的正确方法是调节室温,可在床上再铺些棉褥,整个小空间提高温度要比局部高温安全得多,而且也会使宝宝感到舒服。
21、刻意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
误解:刚出生的宝宝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经不起一点刺激,所以要尽量给他营造一个寂静无声的环境。
正解:保持安静,避免宝宝长时间的哭闹确实十分重要。但强调安静并不是说产房或坐月子的居室必须保持寂静无声。其实,宝宝对一般的声音还是很有适应能力的,房间内有人说话或放些轻柔的音乐都不会影响他。如果你过于小心,强调寂静无声,宝宝睡觉时你连说话都不敢,最终你或许培养了一个对声音过度敏感的、神经质的宝宝。
22、宝宝一打喷嚏就以为是感冒了
误解:新生宝宝的一举一动都揪着妈妈的心,若是突然打了个喷嚏,妈妈多半会以为是受凉感冒了,忙不迭地往医院里送。
正解:新生儿偶尔打喷嚏并不是感冒的现象,因为新生儿鼻腔血液的运行较旺盛,鼻腔小且短,若有外界的微小物质如棉絮、绒毛或尘埃等便会刺激鼻黏膜引起打喷嚏,这也可以说是宝宝代替用手自行清理鼻腔的一种方式。除非宝宝已经流鼻水了,否则妈妈可以不用担心,也不用让宝宝动辄上医院。
23、体重减轻就以为宝宝吃得不够
误解:肉嘟嘟的宝宝出生一周后竟然瘦了一圈,一称体重,果然比出生时轻了许多,妈妈不由紧张万分,以为是宝宝喝奶太少营养不足所致。
正解:体重减轻是因为宝宝的进食量还没有形成规律,加上每天排出的大小便、呼吸代谢及由皮肤排出肉眼看不出的水分等,所以体重在出生后3~4天会减轻。减轻的量可能多达出生时体重的10%,不过随着宝宝渐渐地适应,到了第8、9天这些丢失的体重就会补回来。
24、在家做“婴儿泳疗”
误解:游泳对宝宝的大脑发育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于是有的父母就认为应该买一套婴儿游泳设备让宝宝在家游泳。
正解:婴儿泳疗不宜自己“克隆”。因为医疗保健或专业服务机构的护理人员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具备一定的护理技术和医学常识。而且游泳时的室温、水质、时长、宝宝的身体状况都有严格要求,父母自己未必把握得好。
25、不敢给宝宝洗头
误解:很多妈妈怕宝宝受凉,不敢给宝宝洗头,结果宝宝的头上胎脂越来越多,再想清理就难上加难。
正解:宝宝出生后,头上可能会有一层白色油腻的胎脂。如若不及时清除很容易形成头垢刺激宝宝娇嫩的皮肤,进而引起皮肤感染。
宝宝有了头垢,可用婴儿油涂抹在消毒的纱布上,婴儿油的量以浸透纱布为宜。再将纱布敷在宝宝的头垢处,用手轻轻摸着固定好。十分钟后,等头垢软化,使用新生儿专用发梳,并配合婴儿专用浴液,轻轻刷去宝宝的头垢。
头垢不一定一天能除掉,因此要多清洁几次。洗头可以作为洗澡的第一步,洗完头后最好立即擦干宝宝的头发以防着凉。同时,此方法适用于清洁宝宝身上任何难以清除的污垢。
26、一条毛巾清理宝宝全身
误解:有些爸妈图方便,用一条毛巾清理宝宝全身,认为这个没有什么大不了,殊不知,新生儿的眼睛很娇嫩,处理不好很容易受到感染。造成眼睛感染,后果严重。
正解:给宝宝洗脸、洗脚、洗屁股的毛巾要分开。选择容易晾干的小毛巾,洗完后在太阳下暴晒。清洗宝宝眼睛前认真洗手,再将消毒纱布沾上温水,用纱布从眼睛的内侧向外侧轻轻擦拭。如果宝宝的眼睛感染了,比如非正常的发红发肿,千万不要滴大人的眼药水,而应该立即去看医生。
27、用手抠宝宝鼻子里的脏东西
误解:新生宝宝的鼻道很窄,毛毯或者衣服上的棉球、灰尘、烟、香水或者感冒都会让他感到不舒服。新生宝宝一般只会用自己的鼻子呼吸,所以即便鼻子只堵住了一点儿,也有可能让呼吸变得不顺畅,很多家长为了图方便就直接用手抠,这其实是不对的。
正解:宝宝鼻子里若有异物,可用干净的纱布卷成能够伸进宝宝鼻子的长条,然后伸进宝宝的鼻子,轻轻旋转的卷出来。鼻痂比较厚时,可以抹一点植物油,润滑后再带出来。
28、用大人的指甲钳给宝宝剪指甲
误解:用大人的指甲钳帮宝宝剪指甲的话,很容易将宝宝的皮也一块儿剪下来,因为新生儿的指甲就像棉纸一样薄,很娇嫩、脆弱。有些宝宝生下来指甲就很长,这样的长指甲有可能会划伤自己,所以需要及时地修剪。但是,家长绝不能想当然地用大人指甲钳剪掉,,如果将宝宝的皮减下来,很容易宝宝就会受到感染。
正解:要及时给宝宝剪指甲,并用婴儿指甲锉。拿着指甲锉,朝着垂直指甲的方向,将宝宝所有的指甲来回的挫一遍,每个地方都要磨平。
不要尝试剥落或是咬掉宝宝的指甲。最好的方法就是趁宝宝睡着的时候修剪宝宝的指甲。每周应该为宝宝修剪1-2次指甲。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xinshengerdehuli/)29、不常换尿裤,导致红屁股
误解:很多家长都会认为现在的尿裤吸水性强,容易干燥,少患几次尿裤也不会导致宝宝红屁股。其实,只要宝宝娇嫩的皮肤沾上一点点尿便后,又被尿不湿紧紧包裹,不透气就会很容易出现红屁股。
对策:换尿布时,先用婴儿专用湿巾将宝宝的臀部从前往后擦干净,然后用温水冲洗干净,再用柔软毛巾将水分沾干,而不是擦干。
最好帮宝宝穿适合他年龄的、不紧绷的纯棉尿布或者尿不湿。宝宝睡觉的时候,可以让小屁股露着,侧着睡,透一下气。偶尔可以在无风的窗边,享受10分钟左右的日光浴。
新生儿相关推荐 |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xinshengerdehuli/) | ||
宝宝出生后,新妈妈要学会护理新生儿肚脐,防止异状发生。初生宝宝的肚脐是很容易出现疾病的,新手妈妈不仅要学会新生儿肚脐护理,还要知道出现哪些状况就说明孩子的肚脐有“麻烦”了哦。
新生儿肚脐的护理
勤给宝宝换尿布,以防止大便、尿液污染脐部。注意不要让尿布覆盖住脐部,让它处在脐带残端下面为宜,或购买专门为新生宝宝设计的带有槽口、能把肚脐露出来的尿不湿。这样可以让脐带残端暴露在空气中,而不是浸在宝宝的尿液里。
给宝宝洗澡是可以的,只要注意不要让其肚脐碰到水就行。因为洗澡可以让宝宝感觉比较清爽,对宝宝来说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尤其是在比较炎热的夏天。即使在洗澡时不小心水滴溅到了宝宝的肚脐上,妈妈只需立即把水擦干净,一般是不会引起肚脐感染的。
为宝宝创造一个洁净的居住环境,所用的床上物品、宝宝的内裤、毛巾以及宝宝尿布等,应经常晾晒,以抗菌织物做成的为最好。
在脐带未脱落的时候不提倡用“护脐贴”、“护脐带”,以免不透气而加速细菌繁殖,延长脐带脱落时间。
宝宝应该穿着宽松纯棉的衣服,这样比较透气,肚脐会干得快一些。尤其是夏天,新生儿也不需要过分的里外包裹,只需要比大人穿的多一层衣服就足够了。
晚上睡觉时也不要给宝宝盖得过厚;一旦发现肚脐有潮湿状况,应立即用棉布轻轻吸干。
那么,新生儿肚脐容易出现哪些异状呢?
新生儿肚脐的3种异状
脐炎
主要是脐带残端被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炎症。虽然脐炎看似不严重,但是由于新生宝宝免疫功能比较低,感染很容易扩散蔓延,脐部周围的软组织都能受到感染,严重的可以导致腹膜炎甚至败血症。
妈妈看到宝宝的脐部及脐周皮肤红肿,脐部有少量分泌物,脐窝湿润、流水,就要警惕宝宝得了脐炎,病情严重的宝宝脐部可流脓,伴有腥臭味。患脐炎的宝宝可能有发烧、反应差、不爱吃奶、呕吐、黄疸加重等症状。
如果脐炎比较轻微,宝宝的精神反应如常、吃奶也好,可以局部涂碘伏,或先用碘酊再用75%的酒精擦拭脐带、脐窝及周围皮肤,每天2~3次。如果感觉脐炎比较严重,要立即去医院,及时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脐茸
它是胎儿时期的卵黄管(脐带的组成部分之一)闭塞后,远端黏膜的残留物。另外,脐带脱落后,一旦引发了脐炎,反复的炎症刺激也会造成局部肉芽组织增生,形成脐茸。
妈妈可以发现宝宝的肚脐中央有个黄豆大小粉红色的柱状小突起,表面湿润,不小心碰到时可有血性分泌物。
妈妈不要擅自治疗,要去医院处理。小的脐茸一般采用硝酸银局部烧灼,较大的脐茸则需要手术治疗。
脐疝
脐部本身就是个薄弱点,因为胎儿时期有3条脐血管通过,宝宝出生后,随着血管的萎缩,脐部才闭合,但是由于宝宝的腹肌及其前后鞘还没有完全闭合,当腹压增大时,肠管便会从这部分突出来,形成脐疝。
脐疝的症状非常明显,在宝宝脐部鼓出一个圆形或卵圆形的包,有时大些有时小些,皮肤颜色正常。宝宝剧烈哭闹、咳嗽、用力排便时,这个包会比较大,安静时则比较小,妈妈用手指轻轻压一压,这个包就能回到宝宝腹腔里。
脐疝的发病率还是比较高的,男宝宝比女宝宝多,大约15%的新生儿都会发生脐疝,但一般没有不适感,不影响吃奶,生长发育正常。
脐疝可以先不急于治疗,大部分宝宝是可以自愈的,如果宝宝到两岁还没有自愈,就需要考虑手术治疗了。民间流传的“压硬币”“粘胶带”“裹衣服”等办法并不能让脐疝快些自愈,反而容易导致接触性皮炎或局部皮肤破损感染,所以都是不可取的。
如果鼓出的大包变硬,无法回缩,有触痛,而且伴有剧烈哭闹、呕吐等,则需要立即就医。
新手妈妈如果发现新生儿肚脐出现异状就要及时到医院检查哦。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一般认为与过敏反应有一定关系。其临床表现具有对称性、渗出性、瘙痒性、多形性和复发性等特点。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婴幼儿最为多见。
湿疹为什么爱找小婴儿?
湿疹发病多原因湿疹的原因有很多,像遗传啦、环境啦、感染啦都会影响到,而饮食也会和湿疹有密切关系。
一、遗传因素
婴幼儿湿疹和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特别是直系亲属有湿疹或者其他过敏症状的,宝宝出现湿疹就最为常见了。
二、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是指日益增多和复杂的环境性变应原,包括:
1、 衣物:人造织物、人造革品、与衣着有关的印染剂漂白剂、防蛀剂、防霉剂、坚挺剂等现代衣着的环境性变应原。
2、 食品:用于食品生产的化肥、农药、人工饲料、饲料添加剂,用于食品加工的防腐剂、矿氧化剂、香料、色素、催熟剂、增稠剂等,现代饮食环境性变应原。
3、 居住:人造建筑构件、化学涂料、塑料制品、橡胶制品、人造纤维、胶合剂、防水剂、家用及办公室电子器材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居室清洁剂、杀虫剂的功能现代居住中的环境变应原。
4、 宠物:各种皮毛动物、水养动物也都是宝宝湿疹的诱发因素。
环境因素是湿疹患病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环境包括群体环境与个体环境,人类的群体环境致病因素是指室外大范围的空气、水、土壤、放射源、大面积的致敏花粉植被、大面积的气传致敏菌源等。个体小环境是指个体的生活环境,由于人们的生活约2/3的时间在室内,因此,个体小环境对湿疹的影响更加密切。
三、 感染因素
部分湿疹与微生物的感染有关。这些微生物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气源性真菌如交链孢霉、分枝孢霉、点青霉、烟曲霉、镰刀霉、产黄青霉、黑曲霉及黑根霉等。所以部分严重湿疹的治疗的时候都会使用外用抗感染药物。
四、饮食因素
婴幼儿最主要的因素还有饮食。由于婴儿食品单一,主要是奶制品,所以宝宝最主要的还是蛋白过敏。有部分宝宝添加辅食以后出现湿疹,就有可能还是和辅食有关,也主要是鸡蛋和部分坚果,如各种豆类、花生、芝麻等。
湿疹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干燥型的。这种孩子的
湿疹主要是红色的丘疹,丘疹表面有糠体样的脱屑,干燥型的湿疹比较痒。第二种是脂溢型,皮肤有点潮红,在小的斑丘疹渗出来黄色的脂性液体,比较长形成黄色的痂体,最容易出现在孩子的头顶上、眉毛上缘、外耳道、耳朵后、鼻翼两侧,孩子看起来比较难受晃晃的一层痂,孩子的痒感不是很重。另外一种是渗出型,比较胖的
婴幼儿比较常见,水性的疮,这种湿疹也比较痒,孩子不小心挠了脸之后有黄色的浆液渗出,慢慢蔓延到四肢、躯体,容易引发皮肤感染。
新生儿湿疹如何护理
1、普通护理
(1)保持皮肤清洁干爽给宝宝洗澡的时候,宜用温水和不含碱性的沐浴剂来清洁宝宝的身体。患有间擦疹的宝宝,要特别注意清洗皮肤的皱褶间。洗澡时,沐浴剂必须冲净。洗完后,抹干宝宝身上的水分,再涂上非油性的润肤膏,以免妨碍皮肤的正常呼吸。宝宝的头发亦要每天清洗,若已经患上脂溢性皮炎,仔细清洗头部便可除去疮痂。如果疮痂已变硬粘住头部,则可先在患处涂上橄榄油,过一会再洗。
(2)避免受外界刺激家长要经常留意宝宝周围的冷热温度及湿度的变化。患接触性皮炎的宝宝,尤其要避免皮肤暴露在冷风或强烈日晒下。夏天,宝宝运动流汗后,应仔细为他抹干汗水;天冷干燥时,应替宝宝搽上防过敏的非油性润肤霜。除了注意天气变化外,家长不要让宝宝穿易刺激皮肤的衣服,如羊毛、丝、尼龙等。
(3)修短指甲若患上剧痒的异位性皮炎或接触性皮炎,家长要经常修短宝宝的指甲,减少抓伤的机会。 (4)戒口除异位性皮炎外,其他湿疹都无须戒口。让宝宝少吃动物蛋白质,如牛奶、蛋,必须在医生或营养师的监督下进行。在没有明显证据时,最好不要随便禁食某类食品。不提倡为了避免过敏,而使宝宝得不到应有的营养。
2、家庭护理
(1)由于湿疹怕热,不要给宝宝捂得过于严实,使湿疹加重。
(2)清洗时不要使用含香料或碱性的肥皂,清水即可。除用适用婴儿的擦脸油外,不用任何化妆品。
(3)治疗效果好的药膏大多含有激素,这类药物外用过多会被皮肤吸收带来副作用,长期使用还会引起局部皮肤色素沉着或轻度萎缩。患儿在停药后,往往会复发。如果湿疹化脓感染或小儿因此发烧时,应及时去医院诊治。不宜长期大面积涂抹。
(4)如果宝宝是全身性湿疹,还需服用一些脱敏药物,但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5)给宝贝添加辅食,尤其动物蛋白食物需加小心,如添加后加重湿疹应暂时停止。
(6)避免过量喂食,防止消化不良。
延伸阅读:
新生儿湿疹治疗方法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瘙痒剧烈的一种皮肤炎症反应。湿疹病因复杂,治疗好转后仍易反复发作,难根治。那么抵抗力弱的婴幼儿如何预防呢,今天我就来普及一下。
防母乳过敏
新生儿因为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调节功能差,如果是食用某些食物可能会引起过敏发应。新生儿出生的喂养方式又分为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其中母乳喂养的话母乳中的抗体虽然能够有效缓解湿疹,但是一定要注意的是妈妈要注意观察哪些食物会引起湿疹而注意忌口。比如饮食中药注意少吃或者是暂停食用鲫鱼汤、鲜虾等诱发性食物、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等等。
注意人工喂养
如果是人工喂养的新生儿,选用的是牛奶喂养的一定要注意将牛奶多煮一会儿,帮助牛奶蛋白发生变性,或者是在牛奶中加一些米汤、代乳粉以增加牛奶中含有的碳水化合物以减少异性蛋白的摄入,避免加重新生儿湿疹。
新生儿相关推荐 |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xinshengerdehuli/) | ||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0924/247486.html
看过《干燥微凉的秋天 新生儿该如何护理呢?》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