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晋级做了父母的朋友们一定非常开心吧,但除了兴奋和激动欢喜之外,是否还有些许不知所措呢?赶紧来了解下新生活护理小常识吧!下面图老师小编分享母乳喂养怎么喂出“小黄人”?。
【 tulaoshi.com - 新生儿护理 】
经历了孕期的种种艰辛和不便,宝宝终于平安来到世间。可是,面对着胖乎乎的小婴儿,初为人母的我显得十分手足无措。如何喂奶,如何换尿布,怎样帮宝宝翻身,每一样对我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
住院三天后要出院了,那天早上,给宝宝换尿布时,丈夫突然发现宝宝身上的皮肤有些发黄,大家心里都惴惴地:莫不是得了肝炎吧?幸好,医生检查后告诉我们,这是生理性黄疸,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接着嘱咐我多给宝宝喂奶,注意保暖,并随时观察他的黄疸变化。医生的话让我们的心头大石安然落地,办完手续,我们欢欢喜喜地抱着宝宝出院了。
回家几天后,宝宝的黄疸逐渐消退,我们终于可以彻底放下心来。尤其是听着大家齐声夸赞宝宝趣致可爱时,我们心里更是乐开了花。然而,好心情持续了大概十天,宝宝又出状况了。那天,我正在喂奶,忽然发现宝宝的皮肤明显又变黄了,而且比先前的颜色来得更深。奇怪,明明生理性黄疸已经消退,怎么现在又开始泛黄了?尽管当时心存疑惑,但看到小家伙挥舞着小手有滋有味吃奶的劲头,又不禁为自己的多虑哑然失笑:这小鬼又在“故伎重演”了,这回可不能再上他的当。
可是,转眼两周过去了,宝宝明显长胖了不少,吃奶、睡觉、精神都不错,但他身上的黄疸却没能像上次那样很快消退,颜色反而越发加深了。这时丈夫再也坐不住了,赶紧抱着宝宝去了医院。
在儿科诊室里,医生仔细询问了宝宝的病史,并认真为他检查。在确定宝宝发育正常,吃奶、哭声、睡眠、反应和大小便等各方面都没问题后,医生说,宝宝患的很可能是“母乳性黄疸”,建议暂时停止母乳喂养,观察三天。宝宝变成“小黄人”的罪魁祸首竟然是我的奶水?这太令人意外了!
那几天,我的乳房涨得厉害,不得不用吸奶器将奶水吸出,尽管如此,我还是听从医生的嘱咐,忍痛割爱,将奶水倒掉,代之以奶粉喂哺宝宝。第二天,宝宝的黄疸果然明显消退不少,我简直难以置信。难道我的奶水真有问题?可产前查体,我的肝功能等一切检查都很正常啊,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以后我还能用母乳喂养宝宝吗?
医生点评:母乳性黄疸是指新生儿以母乳喂哺后不久出现的黄疸。目前认为,母乳中的葡萄糖醛酸苷酶,使新生儿小肠对胆红素的回收增多,是引起母乳性黄疸的主要原因。因此,瑞宝的BB变成“小黄人”的罪魁祸首确实是他母亲的奶水。
临床上,母乳性黄疸并不少见,它可与生理性黄疸同时出现,也可能紧接着生理性黄疸之后发生,或者在生理性黄疸减轻后再现,所以,在一些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确实很难与生理性黄疸相鉴别。一般来说,生理性黄疸常在生后2~3天出现,4~5天最“黄”,7~10天后会渐渐消退,及至2~3周将完全消退。而母乳性黄疸根据发生的时间,可分为早发型及迟发型两类:早发型在生后3~4天出现,5~7天最“黄”;晚发型则多在生后6~8天出现,2~3周最“黄”,两者均可在生后6~12周内消退。新生儿患母乳性黄疸,除身体发“黄”外,一般无其他不适,他们的精神、吃奶、体重增长、大小便与正常婴儿一般无异,且多不会出现不良后果,而黄疸在停止母乳喂养3天后会明显减退。
新生儿患母乳性黄疸并不可怕,但需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提高对母乳性黄疸的认识和正确处理黄疸。如果黄疸的程度不是很深,一般不需要停止母乳,可尝试少量多次喂哺,同时注意观察黄疸变化;如果黄疸的程度比较重,则应在儿科随访并检测胆红素水平,可考虑暂停母乳3~5天,待患儿的黄疸明显减退后,再酌情给予母乳喂哺。在暂停母乳期间,可用吸奶器将乳汁吸出,以保证产妇乳汁分泌,有利于黄疸消退后的母乳喂哺。假如部分患儿在再次喂母乳后又出现黄疸,家长也不必过于惊慌,在确定患儿一般状况良好后,可以再次停止母乳喂哺3~5天,观察后再行母乳喂哺。总的来说,再次出现的母乳性黄疸,程度会比初次出现的轻,且在停止母乳喂哺3~4次后可完全消退,大多数母乳性黄疸可在生后两个月内完全消退,一般不会超过三个月。
编辑推荐:
给新生儿喂黄连水可治疗黄疸?
宝宝晒太阳 黄疸退得快
婴儿黄疸,还可以进行母乳喂养吗
图老师健康网专稿,转载请注明图老师健康网;媒体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出生前,胎儿生长于母亲子宫内,相对于大气来说是低氧环境。与高原生活的人们一样,会出现红细胞增多现象,以增加血液携氧量。出生后,婴儿开始通过肺与大气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的氧气增多,大量红细胞变得多余,体内衰变形成引起黄疸的物质——胆红素。因此,婴儿皮肤会变黄。
新生儿黄疸又被人为地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病理性黄疸需要照光、静脉输注白蛋白,甚至换血治疗。照光是医院内最常使用的医学退黄方法,属物理治疗,相当安全。对母乳喂养儿来说,母乳中可能含有一种酶,使有些婴儿黄疸存在时间较长,甚至达到2~3个月。只要黄疸程度不重,可以继续母乳喂养。
婴儿黄疸的严重与否与黄疸持续时间无关,只与黄疸程度有关。如果出生一周后,黄疸指数不高于18毫克/分升,就应继续坚持母乳喂养。有些母乳喂养婴儿黄疸持续可达2~3个月。不要仅仅因为存在黄疸就怀疑坚持母乳喂养的正确性,仅个别母乳喂养儿出现高胆红素血症时才需暂停母乳喂养几日。新生儿黄疸是否需要光疗,与黄疸程度和出生时间密切相关。
新生儿相关推荐 |
||
新生儿母乳喂养无其他原因而出现高胆红素血症者,胆红素常可达256.5~342μmol/L(15~20mg/dl),这就叫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病因迄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其一与母乳中的某些未识别因子有关:母乳中含有某些未被识别的因子进入新生儿体内后,可增加其肠道对胆红素的重新吸收,使血液中的胆红素含量升高,出现黄疸。其二与新生儿的肠肝循环特点有关:新生儿不能及时将进入肠道中的胆红素转化为尿胆原和粪胆原排泄出去,进一步加重肝的负担,造成黄疸。新生儿出现母乳性黄疸后是否还能再母乳喂养呢?
问:孩子出生18天了,现在还有黄疸,医生怀疑母乳性黄疸,建议我停喂母乳,可我挺想坚持喂母乳的,请问如果确认是母乳性黄疸,是否真的就不能再喂母乳了?
解答:新生儿黄疸包括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种,生理性黄疸是婴儿出生后,肺与大气进行气体交换,吸入氧气增多,婴儿体内多余的红细胞衰变形成引起黄疸的物质——胆红素。正常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从出生后第二天或第三天开始出现,第一周至第二周后消退,早产儿的生理性黄疸出现时间和消退时间会有所延迟。
病理性黄疸不会消退,反而逐渐加重,足底、手心的皮肤也会有颜色改变,婴儿大便色泽变淡或呈灰白色,小便深黄。宝宝黄疸不一定要停母乳。母乳性黄疸是因为母乳中含有一种酶,使婴儿黄疸存在时间较长,母乳喂养的黄疸持续可达2~3个月,只要胆红素水平在221毫摩尔/升以内(针对足月婴儿;如不足月婴儿,则为257毫摩尔/升以内),就可以在不停母乳的情况下,服用茵栀黄等药物退黄。
新生儿出现黄疸,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生理性的,一种是病理性的,那么如何区分呢?新生儿黄疸怎样才算正常呢?
一、新生儿黄疸正常值是多少
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宝宝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在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60%—80%的新生宝宝在出生后2到5天内会出现皮肤发黄的现象,是种正常现象。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医学上取生理性黄疸的值作为新生儿黄疸正常值。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xinshengerdehuli/)足月新生儿黄疸正常值是12.9mg/dl(毫克/100毫升),就是代表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低于12毫克为正常。早产儿的黄疸正常值为胆红素低于15mg/dl(毫克/100毫升)。
一般在生理性黄疸会在新生儿出生后2—3天出现,可以用肉眼看出宝宝皮肤有点黄,一般在脸部和前胸较明显,但手心和脚心不黄。在4—6天最为明显,足月儿在出生后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持续到第3周。在此期间,小儿一般情况良好,无其他不适表现。
新生儿出现生理性黄疸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家长也要注意密切观察。一般来说,生理性黄疸黄疸比较轻,血中胆红素浓度较低,不会影响小儿智力。
当宝宝的黄疸在正常时间内没有消退,或者退了又重新出现黄疸,也需要去医院做相应的胆红素水平的测定。
二、怎样区分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出现时间不同。大约有80%的足月儿在出生2~3天后会出现生理性黄疸,而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一般更早,多在产后24~36小时出现,早产儿72小时内出现。
表现症状不同。生理性黄疸程度较轻,家长会发现孩子皮肤呈现浅黄,先出现在面部、躯干和四肢,巩膜多半不黄,宝宝精神好,能吃能睡。而病理性黄疸的患儿,面部、躯干、四肢、手心脚心都发黄,巩膜也发黄,排尿也黄黄的。同时还伴有精神不好,嗜睡,发热,吃奶少,呕吐,腹胀,水肿,腹水,肝脾肿大,以及贫血等等,因病因不同,黄疸伴随的症状也不同。
持续时间不同。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第5天左右最明显,7~10天后逐渐消退;若是早产儿,大部分都可能有黄疸,持续时间大约2至3周。而病理性黄疸持续时间要长些,足月儿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3周依然没有减退的迹象;或者黄疸消退后又再次出现,一定引起注意。
胆红素指标不同。如是生理性黄疸,足月儿的血清胆红素不超过205毫摩尔/升;早产儿的血清胆红素不超过256.5毫摩尔/升。而病理性黄疸的血清胆红素超过正常值,足月儿大于205.2毫摩尔/升,早产儿大于256.5毫摩尔/升。
对父母来说,如果孩子在出生后有黄疸现象,就要格外注意,密切观察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如果黄疸程度较深,持续时间较长或者伴有其他症状,就应该立即到医院,让医生给予诊断。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xinshengerdehuli/)三、如何防治病理性黄疸
凡是以往有过死胎、流产、早产或新生儿出生后很快死亡,或于出生后24~36小时内孩子出现黄疸的孕妇,在孕期都应接受定期检查,在分娩时应加强监护,产后也应对婴儿进行严密的监护,一旦出现症状及时治疗。夫妻双方如血型不合(尤其母亲血型为O,父亲血型为A、B或AB),或者母亲RH血型呈阴性,应定期做有关血清学和羊水检查,并在严密监护下分娩,以防止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
对于其他类型的黄疸症,要尽早发现,尽早治疗。父母应经常在自然光下观察孩子有无黄染以及黄疸的部位、程度等。
黄疸只要早发现早治疗,一般是可以治愈的。目前治疗最有效的方法是让患儿裸睡于温箱中,以蓝光照射来改变血中胆红素的结构,促其变为对神经组织无害的物质并排出体外,同时可结合药物治疗,以加速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极重度患儿需采用换血疗法。
专家锦囊
母乳喂养与黄疸
母乳喂养的好处多,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你知道吗?母乳喂养还可引起新生儿黄疸呢!母乳喂养造成的黄疸有两种情况,一种称母乳不足性黄疸,一种称母乳性黄疸综合征,前者是不及时喂养或添加了母乳以外的饮品而造成的,后者是与母乳中某些物质有关。
母乳不足性黄疸:因为母乳喂养可以增加肠蠕动,促进胎便排出,而恰恰在胎便中含有大量的胆红素,如果母乳喂养不足,肠蠕动减慢,势必导致胎便排出迟缓。胎便长时间滞留在肠道内,就会增加胆红素的肝肠循环,胎便中的胆红素就会重新吸收入血,使血中胆红素水平增高,导致黄疸。
因此,加强母乳喂养,保证乳量充足,在无指征的情况下,尽量少给孩子添加母乳以外的食品,是减少黄疸的最好办法。
母乳性黄疸综合征:病因不十分明确,母乳中所含某些激素抑制了参与胆红素代谢的酶的活性,导致血中胆红素代谢障碍,使血中胆红酶增高,导致黄疸。这类黄疸的特点是出现较晚,消退缓慢。停用母乳3~5天,可见黄疸减退。而再重新喂哺后,黄疸会再度出现。
处理此类黄疸应有医生指导,因为,需要先排除其他原因所引起的病理性黄疸。暂停母乳也是一种办法,但一定要在停哺期间定时将乳汁排出,以保持泌乳,利于母乳喂养的成功,还可适量地口服葡萄糖水。重者需要医生指导治疗。
注意卫生,喂乳之前应先洗净双手;用温水洗净乳头;应选择母子均舒适的体位; 用食指和中指将乳头放到孩子嘴里,然后按住乳房。但须注意的是不要让乳房压住孩子的鼻孔;在孩子自己不愿意吸吮后,将其小心抱起,在孩子背部轻轻拍几下,使其排出吃奶时吞进胃里的空气,以防止孩子溢乳;每次喂乳,两侧乳房都应有一定的吸吮时间,通常先吸一侧,然后调换另一侧;下次哺乳时则先吸吮另一侧,每次都应更换;每次喂乳之后,应及时挤掉乳房内剩余的乳汁;不提倡哺乳前给新生儿加用任何饮品,其中包括糖水或代乳品等。
延伸阅读:
新生儿湿疹治疗方法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瘙痒剧烈的一种皮肤炎症反应。湿疹病因复杂,治疗好转后仍易反复发作,难根治。那么抵抗力弱的婴幼儿如何预防呢,今天我就来普及一下。
防母乳过敏
新生儿因为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调节功能差,如果是食用某些食物可能会引起过敏发应。新生儿出生的喂养方式又分为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其中母乳喂养的话母乳中的抗体虽然能够有效缓解湿疹,但是一定要注意的是妈妈要注意观察哪些食物会引起湿疹而注意忌口。比如饮食中药注意少吃或者是暂停食用鲫鱼汤、鲜虾等诱发性食物、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等等。
注意人工喂养
如果是人工喂养的新生儿,选用的是牛奶喂养的一定要注意将牛奶多煮一会儿,帮助牛奶蛋白发生变性,或者是在牛奶中加一些米汤、代乳粉以增加牛奶中含有的碳水化合物以减少异性蛋白的摄入,避免加重新生儿湿疹。
新生儿相关推荐 |
||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0924/247911.html
看过《母乳喂养怎么喂出“小黄人”?》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