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刚出生的宝宝,父母们除了欣喜一定还有些困惑,该如何呵护新生儿呢?图老师小编为您分享新生宝宝“O”型腿妈妈不必太过担心,希望能帮到您。
【 tulaoshi.com - 新生儿护理 】
新生宝宝的小腿胖乎乎的像藕节,讨人喜爱。可是仔细看看,这小腿有弯儿,不直。可能您马上会想到:要不要捆腿呢,以往很多宝宝出生后,妈妈都要给新生宝宝捆腿,担心宝宝长大后会成“O”型腿。其实,不必担心。小婴儿的小腿呈“O”型,是生理性弯曲,宝宝长大后出现的“O”型腿,是因为维生素D缺乏引起体内钙、磷代谢紊乱,而使骨骼钙化不良的一种疾病,叫佝偻病。与新生宝宝现在的“O”型腿完全不同。
生理性弯曲会随着宝宝的发育逐渐消失
那用不用补钙呢?吃母乳的宝宝,钙是够的:人工喂养的宝宝,满月以后每天添加1~2滴浓缩鱼肝油。利用其中的维生素D帮助乳类中的钙吸收也就行了。
至于捆腿,早就过时了,理由很充分。新生儿四肢呈屈曲状,是胎内姿势的延续,不必去强行矫正:如果非要把小胳膊、小腿拉直了,再用襁褓裹紧,打成“蜡烛包”。那就让宝宝受委屈啦。想想也是,在胎内还能自由地伸伸胳膊、踢踢腿,怎么出生后却受此待遇呢?如果从早期开发智力的角度来看,被捆以后,位于肌肉、关节里的本体感受器受不到应有的刺激,小孩的智商会减分。
让小宝宝穿上舒适的连衣衫裤或睡袋式的衣服,自由地挥拳、踢腿,既健身又益智,更开心。
O型腿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下肢畸形,如果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矫正,将会对孩子的正常生理发育产生影响。因此,广大家长一定要提前了解出现O型腿的原因,及时做好针对性的预防。
O型腿往往是小儿得了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后引起的骨骼系统的变化--下肢畸形,见于小儿开始行走后,由于骨质软化及肌肉、关节松弛,两下肢常因负重而弯曲造成O型腿。下肢弯曲多发生于胫骨(近内侧的一根长骨)中下三分之一交界处。检查时,让小儿立位,O型腿时,两足跟靠拢,两膝关节间距离在3厘米以下为轻度,3-6厘米为中度,6厘米以上为重度。
1岁以下的婴儿,因为小腿内侧肌肉较薄,小腿外侧肌肉较厚,因此站立时两条小腿看上去有点“0”型,但事实上小儿的腿还是直的,只不过是一种错觉罢了。1岁左右的幼儿,两条腿可能略为弯曲,但临床没有佝偻病的表现,我们叫做生理性弯曲,这是因为1岁左右的幼儿刚开始学走路,下肢的负重能力有限,所以这只是暂时性的小腿弯曲。一般等到2-3岁时就能恢复正常,此时家长不必过于担心而组织幼儿行走。
三大绝招有效预防宝宝O型腿
1、宝宝3岁前定期到医院体检:3岁前的宝宝要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3年内至少体检8次。这是因为宝宝3岁前发育较快,宝宝的腿型每天都在变化、发育,很多妈妈不容易发现自己的宝宝患上“O型腿”。
2、给宝宝多补充维生素D:宝宝在生长发育时期,需要补充较多的缺乏维生素D,缺少维生素D可导致宝宝骨骼发育障碍、骨变形或关节软骨发育不良,从而造成O型腿。
3、注意纠正宝宝睡姿及坐姿:尽量不让宝宝趴着睡觉,宝宝趴睡时脚踝会内翻或者外翻,长期趴睡可影响宝宝腿型发育,应当勤于帮宝宝翻翻身、调整睡姿。避免跪坐,宝宝跪坐时脚大多成外翻状,应帮宝宝移动脚型,帮他回复到正常的状态。
新生儿相关推荐 |
||
在3岁以下的婴幼儿中,膝内翻相当常见,一般不需要特殊的治疗,只要多注意观察即可。
如果双腿的“o型腿”不对称,或者角度过大,或是不合乎生理年龄变化的孩子,就有可能属于病理性“o型腿”。由于缺乏维生素d导致的“o型腿”,一般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等级。
轻度,通过改善饮食、注意营养即可改善。除了补充维生素d和保证钙质的吸收,还要使各方面的营养均衡,给钙质吸收提供良好的基础。
中度的腿部畸形,则要进行治疗干预,采用肌肉注射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的方法,同时改善饮食营养,多注意户外运动。
重度的腿部畸形,除了注射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注意饮食营养、户外运动,还要定期进行检查,直到发育基本定型为止。
如果o型腿仍然得不到很好的纠正,可以进行手术矫正:
1.手术矫正
手术适应于o型腿程度非常重,或者已经并发骨性关节炎,出现关节疼痛的患者。手术的好处是被动治疗,矫正立竿见影,不需要恒心和坚持。缺陷是手术技法不同,大多需要截骨,痛苦和风险大,费用高。
1)外固定器加胫骨结节倒u形截骨术。
这种方法优点主要有:截骨术操作简单、安全、骨愈合快,不容易出现延迟愈合,采用外固定器便于掌握整形矫正时的角度,可使骨愈合角度准确,调整也方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以下地活动,下肢肌肉不会出现萎缩。
2)胫骨结节倒u形截骨术,术后管形石膏外固定。
据统计,o型腿畸形完全矫正率可达70%以上。
婴幼儿O型腿与纸尿裤的关系
虽然目前没有确切证据和调查数据表明纸尿裤就是造成目前O型腿儿童增加的主要原因。但是纸尿裤尤其是加宽、加大、加厚、设计不合理的纸尿裤,的确存在极大可能性。
宝宝O形腿与子宫内姿势有关
据了解,一位名为军妈的网友在宝宝村发帖求助:她的宝宝从一出生起,家里的大人就觉得他有点O形腿。不过军妈的同事告诉她自己的宝宝生下时也这样,等到长大一些就好了。
总翘二郎腿影响孩子脊柱发育
一个班级一两个孩子“斜肩膀”,这样的娃还真不少。中小学生的脊柱侧弯发病率已达3%,而女孩更易患此病。
O形腿或者X型腿不仅外形难看,走路难看,还有可能影响大脑的发育,所以家长们一定要知道小儿O型腿或X型腿的预防方法,远离X型腿或O型腿,让您的孩子健康成长。
在小儿的正常发育过程中,可以出现生理性内翻或外翻现象。所有的宝宝在出生时腿均处于内翻位,2岁以后逐渐变为外翻。健康儿童出现这种生理性的内、外翻,没有任何病症,不需治疗,在发育过程中可以自行矫正。
对于因佝偻病造成的膝内、外翻畸形则需对症治疗。这种病儿的骨骼比较软弱。易受外力影响而变形,以防畸形加重。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xinshengerdehuli/)症状较轻的病儿,可以适当晒太阳(以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服用鱼肝油和钙片,加之以手法整复。
专家观点
儿科专家认为,X型腿,O型腿是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一种病的表现,叫佝偻病的表现,所以我们要预防,主要是要补充维生素D,孩子出生后,每天400单位,特别母乳喂养,一定要吃维生素D,并因为经常户外活动。那么,孩子如果没有补充维生素D,颅骨有点软,摸着像乒乓球似的,那么估计他的腿也比较软,这时候就不要过早地让他站或者走。这样容易导致腿的畸形,所以一定要补足维生素D。
延伸阅读:
新生儿吐奶的原因
新生儿的胃部,从正面看是横躺着的,呈不稳定状态,同时贲门部位(胃部入口)还比较松。也就是说,大人吃饭时,当食物进入胃部后,贲门会通过收缩来防止食物逆流回食道;但由于婴儿的胃贲门部位还不能很好地进行收缩,从而导致进入胃部的奶汁等能比较容易地流回食道。另外,与大人相比,新生儿的喉头位置要高一些,再加上他们含乳头的方式比较笨拙,从而导致吃奶时空气容易与奶汁一起吸入胃部,所以当孩子打嗝或身体晃动时,吃进去的奶也就比较容易被吐出来了。
吃奶瓶的宝宝
如何避免孩子吐奶?吐奶后又该如何护理呢?
奶嘴孔如果过小,孩子就要用力吸吮,从而导致空气与奶汁被一起吸了进去,也容易引起吐奶;但如果奶嘴孔过大,孩子吸吮时就容易被呛着而引起剧烈的咳嗽。所以,在选择奶嘴时,我们要考虑到奶嘴孔大小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
新生儿相关推荐 |
||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0924/248709.html
看过《新生宝宝“O”型腿妈妈不必太过担心》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