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的出生对新手爸妈们也是一种考验,毕竟对于新生儿的护理这块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应对得了的。接下来,图老师小编介绍下快快拯救你家的“口水”宝宝,了解新生儿护理的第一步从这里开始吧!
【 tulaoshi.com - 新生儿护理 】
推荐阅读:宝宝多大可以使用牙膏?
流口水几乎是每个宝宝都会有的一个经历。妈妈们是不是觉得宝宝流口水很正常呢?你有没有注意到多数的宝宝流口水其实是有一定规律的?千万不要小看宝宝的口水,让我们看看宝宝的口水在诉说什么吧。
案例: 幽幽5 个月了,妈妈开始一点一点给幽幽添加辅食。怪事出现了,以前幽幽除了喝奶的时候流点奶外,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口水。可是最近不知怎么了,口水像决堤的“洪水”一般,总是不断涌出。如果忘记擦拭,不一会儿,衣服就会湿一片。
宝宝流口水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孩子较小时流口水是正常现象,因为他们的咀嚼能力和面部肌肉收缩能力都比较弱,以致嘴巴总是合不上,才会出现流口水的情况。新生儿的口水仅能足够湿润口腔黏膜,宝宝3 个月时,口水的分泌量才会明显增加。
宝宝4 ~ 5 个月大时,开始添加辅食。饮食中逐渐加入了含淀粉等的食物,唾液腺受到这些食物的刺激后,唾液分泌明显增加。再加上宝宝的口腔小而浅,吞咽反射功能还不健全,不会用吞咽动作来调节口水,所以只要口水多了,就会漫过“大堤”,流出口外。
6 ~ 7 个月的宝宝,开始长第一颗牙齿。乳牙萌出时,小牙顶出牙龈向外长,会引起牙龈组织轻度肿胀不适,从而刺激了牙龈上的神经,导致唾液腺反射性地分泌增加。此时,看到半岁多小宝宝流口水,往往提示宝宝要长牙了,年轻妈妈应该高兴才是呀。另外,不少宝宝喜欢将指头、橡皮奶头等放入嘴里吮吸,这样也刺激了唾液腺的分泌,使口水增多。由于每个宝宝的成长发育情况不同,发育较快的孩子一岁半时就会停止流口水,大部分孩子在两岁之前,也会因为肌肉运动功能的成熟,能逐渐有效地控制吞咽动作停止流口水。
宝宝流口水利弊谈利:
1. 当宝宝的牙齿要突破牙肉组织时,难免会造成组织的肿胀而有疼感,多一些唾液可以起润滑作用,减少牙齿周围容易发炎的状况。
2. 口水可保持口腔潮湿。
3. 口水可刺激宝宝的味蕾,也会促进吞咽动作的形成。
4. 可促进嘴唇和舌头的运动,有助于说话。
5. 可保持口腔和牙齿的清洁。还有抗菌作用,口水可在牙齿上形成一层无细胞成分的薄膜,有助于防范蛀牙的发生。
推荐阅读:“早教误区”你知道多少?
弊:
1. 影响外观、清洁麻烦。
2. 由于唾液偏酸性,且里面含有一些消化酶和其他物质,在口腔内因有粘膜的保护,所以不致侵犯到深层。但当口水外流到皮肤时,则易腐蚀皮肤最外的角质层,导致皮肤发炎,引发湿疹等小儿皮肤病。
3. 如果到了两岁以后还是如此,则不但影响外观,还有可能影响到他们的说话和社交能力。
流口水多——反映口腔疾病的镜子如果宝宝口水流得特别严重,就要去医院检查,看宝宝口腔内有无异常病症、吞咽功能是否正常等等。如果孩子长大了还流口水,则有可能是神经或内分泌方面发育不好,或口腔内有炎症以及消化不良等,必须进行诊治。如果宝宝的嘴唇、口角或嘴巴周围出现水泡,表示宝宝的口腔内可能有溃疡,有可能患了口腔炎。
如果宝宝的出现颌面部外伤、口腔粘膜受损、破溃、发炎或烂牙等病变,刺激唾液腺分泌增多,也会流口水。有的还带有黄色或淡红色粘液,有臭味,这时应到口腔科诊治。
怎样护理好吐泡泡的孩子?
1. 对经常流口水的宝宝,应当随时为他们擦去嘴边的口水,擦时不可用力,轻轻将口水拭干即可,以免损伤局部皮肤。常用温水洗净口水流到处,然后涂上油脂,以保护下巴和颈部的皮肤。
2. 围嘴是宝宝的一种特别服饰,更是妈妈的育儿好助手,它不仅可以保护外衣不被弄脏,还是一种装饰品,洁白的围嘴还可帮助孩子从小养成爱整洁、讲卫生的好习惯。此外,围嘴应经常保持整洁和干燥,这样宝宝才会感到舒服,乐于使用。
3. 宝宝的上衣、枕头、被褥常常被口水污染,要勤洗勤晒,以免滋生细菌。
4. 在增加辅食(4 ~ 6 个月时)开始吃米粉时,家长有意识地加强其吸、吮、吞、咽的能力;待孩子长牙后,就要尽量少给他吃半流食,或煮得特别烂的食物,而要选择稍硬的东西(如鸡蛋饼等),来提高他的咀嚼能力。
5. 两岁以后,家长也可以采取用吸管吸水喝,或吹气球的方式,来训练孩子的口腔肌肉收缩能力。吹气球时,家长可教他先合拢嘴巴,再慢慢嘟起腮,嘴处留出一个小孔吹气;当这个动作熟练后,再让他学会深吸气,并对准气球孔吹。
这种反复的吸气和吹气,需要腮部不停地外鼓和收缩,进而促使口腔肌肉得到锻炼。当然,同样道理,吹笛子、吹泡泡等,也能有助于锻炼孩子的口腔肌肉,解决口水问题。
小连接:止涎食疗方薏米仁100 克,生山楂20 克,水650 毫升。文火煮一小时,浓缩汤汁,一日分三次服食。空腹服,连服七日。
宝宝流口水是为什么呢?很多婴儿都会出现流口水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小编提醒妈妈们,宝宝流口水要及时护理,以免出现严重后果哦。
一、宝宝流口水的原因
1、小宝宝刚出生的时候唾液腺还不发达,加之宝宝的营养摄入为液状的乳类,因此,每天唾液分泌量仅50~80毫升,口腔粘膜处于比较干燥状态。
2、到4个月左右时,唾液腺的发育逐渐成熟,唾液分泌开始增加。这个时候,宝宝便可逐渐从只吃乳类渐渐接受半固体、固体的辅食了。吃进的食物又会刺激口腔内的神经、唾液腺进一步增加口水的分泌。
3、至6~7个月时,大部分婴儿乳牙已开始萌出,乳牙萌出时,小牙顶出牙龈向外生长,会引起牙龈组织轻度肿胀不适,刺激牙龈上的神经,唾液腺反射性地增加分泌口水,旺盛时每天可达到200ml。
4、其实正常的成年人每日分泌的口水比小婴儿多得多,一昼夜可达1000-1500毫升,即使在没有食物刺激的情况下,每分钟也能分泌0。5毫升唾液(人睡眠时仍有少量口水分泌出来滑润口腔黏膜以保护牙齿)。这些口水会被自主或不自主地吞咽下去,维持分泌与吞咽平衡则而不会流出口水。那么,由于小儿口腔发育特点是:容量小、深度浅、舌短而宽,闭唇和吞咽动作尚不协调,不会调节口腔内过多的唾液,于是积储后就会自然流出了。
5、另外,宝宝在此阶段精细动作发育的特点是喜欢将手指、玩具等放入嘴里吮吸,这样也刺激了唾液腺的分泌,使口水增多。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xinshengerdehuli/)那么,宝宝流口水如何护理好呢?
二、宝宝流口水怎么办
1、宝宝口水流得较多时,妈妈注意护理好宝宝口腔周围的皮肤,每天至少用清水清洗两遍。让宝宝的脸部、颈部保持干爽,避免患上湿疹。
2、唾液中含有口腔中的一些杂菌及淀粉酶等物质,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如果不精心护理,口周皮肤就会发红,起小红丘疹,这时需涂上一些婴儿护肤膏。
3、不要用较粗糙的手帕或毛巾在宝宝的嘴边抹来抹去,容易损伤皮肤。要用非常柔软的手帕或餐巾纸一点点蘸去流在嘴巴外面的口水,让口周保持干燥。
4、为防止口水将颈前、胸上部衣服弄湿,可以给宝宝挂个全棉的小围嘴,柔软、略厚、吸水性较强的布料是围嘴的首选。
5、宝宝在乳牙萌出期齿龈发痒、胀痛,口水增多,可给宝宝使用软硬适度的口咬胶,6个月以上的宝宝啃点磨牙饼干,都能减少萌芽时牙龈的不适,还能刺激乳牙尽快萌出,减少流口水。
6、如果皮肤已经出疹子或糜烂,最好去医院诊治。在皮肤发炎期间,更应该保持皮肤的整洁、清爽,并依症状治疗。如果局部需要涂抹抗生素或止痒的药膏,擦药的时间最好在宝宝睡前或趁宝宝睡觉时,以免宝宝不慎吃入口中,影响健康。
宝宝流口水怎么办?家长不如试试以上6招吧。
新生儿相关推荐 |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xinshengerdehuli/) | ||
我的儿子快2岁了,可是他玩的时候老是把舌头吐出来,于是老是流口水,怎么办啊?
口水“滴滴答” 教你好对策
面对可爱的小宝贝,做妈妈的有谁会不想亲亲他的小脸蛋呢?然而有时妈妈就是想亲不敢亲呀——还不是为了那可怕的,粘粘的,湿湿的,长长的口水嘛。其实,宝宝流口水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只要了解了宝宝为什么会不停地流口水,相信年轻妈妈就不会烦恼,不会皱眉头了。
探索口水的“源头”
流口水对小宝宝来说是“十个娃娃十个流”。各种各样的原因都会使小宝宝不由自主地“垂涎三尺”。
小孩流口水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绝大多数是生理发现象. 当小孩出生不久,涎腺细胞还不发达,唾液分泌很少,到了四,五个月以后,小儿开始吃辅食,增加了咀嚼.同时乳牙也开始萌出,牙龈受到刺激,引起神经反射作用.这些都会刺激唾液分泌而使口水增多.可是小儿的口腔浅,又不会把多余的口水及时吞咽下去,过多的口水就会顺着嘴角流出来.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治疗.等到两岁半以后,满口乳牙长齐了,流口水的现象就会改善.但是有些小孩流口水是属于病态现象,例如得了口腔炎,包括舌炎,牙龈炎等.在这种情况下流出的口水带有黄色或者淡红色,并且有点臭味,小孩还会有轻微发热,不愿意吃东西,烦躁不安等症状.遇到这种情况,就应请医生诊治.
宝宝流口水,妈妈有对策
知道了宝宝为什么会流口水,只要正确对待,宝宝会很快顺利地度过口水期。
虽说宝宝流口水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由于唾液偏酸性,且里面含有一些消化酶和其他物质,在口腔内因有粘膜的保护,所以不致侵犯到深层。但当口水外流到皮肤时,则易腐蚀皮肤最外的角质层,导致皮肤发炎,引发湿疹等小儿皮肤病。所以,对经常流口水的宝宝,应当随时为他们擦去嘴边的口水,擦时不可用力,轻轻将口水拭干即可,以免损伤局部皮肤。常用温水洗净口水流到处,然后涂上油脂,以保护下巴和颈部的皮肤。最好给孩子围上围嘴,以防止口水弄脏衣服。给宝宝擦口水的手帕,要求质地柔软,以棉布质地为宜,要经常洗烫。如果宝宝口水流得特别严重,就要去医院检查,看看宝宝口腔内有无异常病症、吞咽功能是否正常等等。
止涎食谱两款
下面两种食疗方法能使宝宝的口水流得少一些,让妈妈也轻松一些。
鲤鱼赤豆汤
材料:赤豆100克,鲜鲤鱼一条500克。
做法:将赤豆煮烂取汤汁,将鲤鱼洗净去内脏,与赤豆汤汁同煮,放黄酒少许,用文火煮一小时。
服用:取汤汁分三次喂服,空腹服,连服七日。
米仁山楂羹
材料:米仁100克,生山楂20克(鲜的更好),水65O毫升。
做法:文火煮一小时,浓缩汤汁。
服用:每日服用三次,空腹服,连服七日。
在小宝宝们成长的过程中会有一个阶段容易流口水,如小宝宝要长牙的时候就容易出现流口水的现象,但是做家长的一定要注意,有些时候小宝宝流口水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先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小宝宝流口水可能是哪些疾病引发的?
如果宝宝的牙龈肿胀,有些微痒而感到不舒服,流口水的现象严重,并且还伴有喜欢咬东西,如爸爸妈妈的手指等行为时,一般为正常的长牙阶段。
如果宝宝的嘴唇、口角或嘴巴周围出现水泡,可能就是口腔溃疡或是口腔炎,这样会使宝宝因为怕痛而不想吞咽,这时宝宝流口水严重,还伴有无缘由的哭闹,让孩子张开嘴即可看到相应的症状。
如果宝宝口水流不止,同时又合并发烧、流鼻涕等症状,那么宝宝可能是感冒了或患有咽喉炎、扁桃体炎等而引起吞咽不良。
如感染手口足病等,都有可能会引起口腔内及舌旁的溃疡而导致疼痛、吞咽困难,也会导致宝宝流口水不止。
如果宝宝不小心咬伤自己的皮肤,使口腔内有破皮,就会产生疼痛感,而使孩子不敢吞咽口水,这种情况宝宝会在咬伤时大声哭泣,比较容易发觉。
另外,智障、昏迷、面部神经麻痹、延髓麻痹、脑膜炎后遗症等,都会导致唾液分泌过多,引起口水外流。
宝宝流口水不止时,可以从4个月左右开始,通过喂食辅食来自然避免或者减轻症状,辅食从泥、半固体至固体逐渐添加。但提醒妈妈应使用正确的喂食方法,以免给宝宝错误的示范。在1岁前,还可以采取让小儿吸吮奶嘴的方法,不过建议妈妈应尽量在宝宝1岁前戒掉,才不会影响牙齿的发育。也可以采取食疗,用最简单的煮烂的赤豆汤与鲤鱼文火同煮一个小时。当然,爸爸妈妈们最好带宝宝前去就医,尽早减轻宝宝的痛苦。
延伸阅读:
新生儿吐奶的原因
新生儿的胃部,从正面看是横躺着的,呈不稳定状态,同时贲门部位(胃部入口)还比较松。也就是说,大人吃饭时,当食物进入胃部后,贲门会通过收缩来防止食物逆流回食道;但由于婴儿的胃贲门部位还不能很好地进行收缩,从而导致进入胃部的奶汁等能比较容易地流回食道。另外,与大人相比,新生儿的喉头位置要高一些,再加上他们含乳头的方式比较笨拙,从而导致吃奶时空气容易与奶汁一起吸入胃部,所以当孩子打嗝或身体晃动时,吃进去的奶也就比较容易被吐出来了。
吃奶瓶的宝宝
如何避免孩子吐奶?吐奶后又该如何护理呢?
奶嘴孔如果过小,孩子就要用力吸吮,从而导致空气与奶汁被一起吸了进去,也容易引起吐奶;但如果奶嘴孔过大,孩子吸吮时就容易被呛着而引起剧烈的咳嗽。所以,在选择奶嘴时,我们要考虑到奶嘴孔大小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
新生儿相关推荐 |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xinshengerdehuli/) | ||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0925/249314.html
看过《快快拯救你家的“口水”宝宝》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