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ulaoshi.com - 新生儿护理 】
▲小宝宝6个月后可以区别白天和黑夜
6个月大的宝宝已经知道了白天和晚上的差别,他们的睡眠模式已发育成熟,睡眠过程已类似与成年人。他们的睡眠时间可以达到11个小时,夜间已不需要喝什么。
▲夜间醒来是正常的
睡眠的形式并不相同,夜间深度睡眠和梦境睡眠多次交替。每次梦境睡眠后孩子会短暂地醒来,这是完全正常的。
▲某些入睡习惯会导致睡眠不安稳
许多孩子醒来后不能重新单独入睡,每次它们都哭喊父母。这些孩子不是有问题,而是具有特别的学习能力。它们已经学会了某些习惯对入睡是不可缺少的,不管是白天、晚上还是夜间。此外,他们还学会了让他们的父母来实施这些习惯。
▲谁都能单独入睡,也能平稳的睡觉
按时单独在自己的床上入睡的孩子,很少出现睡眠问题。虽然他们夜里也多次醒来,但是能重新进入睡眠状态,而不需要父母的帮助。
睡眠对孩子的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国内婴儿睡眠权威专家北京儿童医院刘玺诚教授、美国杜克大学认知发育实验室PatriciaBauer教授以及智利大学睡眠及功能神经生物学实验室P.Peirano博士为首的6位专家,在两年间针对1500名中国宝宝进行了6800多次家访式临床调研,结果发现,除了保证婴儿的睡眠时间,提高宝宝睡眠质量,保证睡眠持续时间,有利于提高宝宝跟妈妈互动沟通时集中注意力,察觉周围环境的变化的能力,并对学习过的东西记忆更深刻,脾气也更好。
此调研还发现,超过30%的宝宝每晚睡眠时间平均少1.1个小时,而一年就将近损失了400个小时。而父母夜间频繁更换尿布并喂奶成为中断孩子睡眠的主要原因。调查发现,使用传统布尿布的婴儿晚上更换尿布超过3次者过半,其中80%的宝宝会在更换尿布时醒来,损失睡眠时间近20%。
正确方法 春天睡觉别太捂 人的睡眠分为深度睡眠和浅度睡眠,婴幼儿深睡和浅睡约2-3小时交替一次。刘医师解释说,成人在浅度睡眠中可以较好地自我调整,但许多婴幼儿很容易因为温度、声音、强光、更换尿布或不恰当的夜间喂食而从浅度睡眠中醒来。北方的春天往往干燥且气温多变,更加不利于宝宝的持续深度睡眠,因此很多孩子虽然睡了很久依然倦意十足。
保证夜间睡眠质量 宝宝每天应该睡多长时间才科学呢?专家指出,1个月的宝宝晚上应睡足9个小时,加上白天的7个小时,一天保证有16个小时的睡眠时间。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睡眠时间会依次缩短,6岁以下的宝宝夜间睡眠时间也应保证9个小时。
专家建议让孩子睡个健康觉 ■春天天气变化多端,要格外注意孩子睡眠时的温度,如果摸孩子小腿发凉,应及时加盖被保温。
■北方的天气比较干燥,宝宝容易上火,因此,父母要保持室内的湿度,可以适当使用加湿器。
■睡眠时室内光线要暗,并避免噪音;同时,夜间应给宝宝使用吸湿能力强的纸尿裤,使宝宝尿湿后依然保持干爽,也能有效减少因更换尿布而打断宝宝的睡眠。
■每天按时睡觉很重要,可养成宝宝固定时间睡眠的好习惯,如洗澡、按摩、讲故事、唱歌等,养成习惯,可有效帮助宝宝入睡。
■一定要保证晚上10点前入睡。因为午夜12点之后,孩子会有一个分泌生长激素的高峰期,晚上10点之前入睡,到午夜12点左右正好是深度睡眠状态,能刺激孩子生长激素的分泌。
■春天孩子贪睡,但不要让孩子白天睡得太多,适度运动和日光照射有利于生长激素的分泌。
霖茜出生时的部分身体数据
霖茜正常新生儿
体重700克3000克
头围22.5厘米34厘米
身长34厘米50厘米
两岁的霖茜(化名)和父母一起来到郑州大学一附院小儿内科,护士们给她量身高、测体重:身高70厘米、体重10公斤……
谁能想到,这个发育已经和正常孩子没太大区别的孩子刚出生时是仅有700克、胎龄只有25周的袖珍女婴呢?
10月27日是我省体重最轻的新生儿霖茜的两岁生日,担负当年抢救任务的郑州大学一附院小儿内科主任医师李玉琴教授特地为小霖茜做了全面体检。“一切正常”的体检结果让医护人员感到满意。
就在两年前,小霖茜在郑州大学一附院小儿内科ICU(重症监护室)的“人造子宫”里待了62天,在医护人员精心治疗下闯过了呼吸、感染、喂养等生死关,体重达到2公斤,一切身体指标均符合出院标准。
救治过程中,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呢?记者走访了参与当年抢救霖茜的李玉琴主任医师、郭宏湘主治医师等医护人员。
早产女婴大小如成人手掌 “李教授,我们接生了一个早产儿,胎龄仅25周,需要紧急抢救。”2006年10月30日晚,小儿内科的李玉琴教授接到妇产科的求援电话。“体重700克,身长34厘米……”主治大夫郭宏湘发现,这名袖珍女婴的手臂和腿只有成人食指和拇指粗细,体重不足正常新生儿的1/4,大小和成人手掌差不多,成人的鞋子都可以给她当摇篮了。据袖珍女婴的父亲邵先生介绍,他来自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爱人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6年前曾经怀孕但最终流产。邵先生恳请专家尽全力抢救婴儿,否则他们极有可能失去做父母的机会。
呼吸关 挠脚底板“提醒”女婴呼吸
小儿内科主管护师李玉玲回忆说,小霖茜由于胎龄小、低体重、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在救治过程中曾经一度出现呼吸暂停,随时有生命危险。
没有呼吸就没有生命,保证新生儿正常呼吸是救治成功的第一要务。但恰恰早产儿因为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呼吸常不规则,甚至出现频繁呼吸暂停或呼吸衰竭。为此,李玉琴专门指定一名护士,一旦发现婴儿不能自主呼吸,就及时用手指轻挠她的脚底板,“提醒”婴儿呼吸。
另外,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基本单位是肺泡,肺泡要保持张开状态,需要一种称为表面活性物质的参与,早产儿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较少,容易出现呼吸困难。但幸运的是袖珍女婴的妈妈在怀孕期间,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曾经大量服用激素,母亲体内的部分激素通过脐带传给了子宫里的胎儿,正是胎儿体内的激素,促进了袖珍婴儿的发育。
因祸得福的袖珍女婴顺利地度过了呼吸关。
消化关 一天只能吃喝6ml稀释奶 经过3天的救治,呼吸稳定的袖珍女婴让专家们长出一口气。已经连续3天没有吃东西的婴儿,体重一度降至600克,如何度过喂养关成了又一难题。
早产儿各脏器功能极差,特别是消化功能。早产儿的胃肠道功能是随胎儿月份的发育而不断成熟的,离开母体越早的早产儿,胃肠功能越不成熟,喂养就越是困难。哪怕是一丁点的饮食不当,都有可能出现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且有生命危险。与正常新生儿不同,早产儿的奶粉不能按配方奶粉的比例配制,而要从稀释奶开始。袖珍女婴出生第四天,专家们开始按照1:1的比例给她配制稀释奶。不能直接喝下去,就通过鼻饲的方法。刚开始,护士每天只能给袖珍女婴鼻饲6ml稀释奶,出生第十天,医护人员加大了奶量和浓度,从每天的6ml到10ml,袖珍女婴仍然没有异常反应,让参加救治的医护专家们看到了希望。
智力关 护士每天和她“对话”1小时 之所以出现早产儿,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胎盘的早期剥离、脐带供血不足或感染,还有一些到现在医学家仍然没有发现的原因。虽然导致胎儿提早出生的原因很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些原因导致的后果基本相同,就是胎儿缺氧。在大脑或全身缺氧的状态下,即使新生儿幸运地闯过死亡关,仍然有着高达30%的致残率。为了让袖珍女婴躲过致残关,李玉琴们下了很大工夫。在袖珍女婴出生的第一天,护士便拿出各种颜色的玩具在袖珍女婴面前晃来晃去,专门的护士陪伴在袖珍女婴的旁边和她“对话”,每天不少于1个小时。“别小看了这些工作,它可以刺激新生儿的视觉神经和听觉神经,有助于开发袖珍女婴的智力。”李玉琴教授说。
网友:宝宝七个月,最近几天发现晚上睡觉,枕头上湿湿的,好象宝宝出汗了,什么原因啊,室内温度也不高啊。孩子的小手整天总爱挠,有时挠自己,有时挠别人,都挠出血了,请专家解答。
专家答疑:孩子天生好动,精力旺盛,只要不是睡眠时间他们都在活动,运动量大使机体产生很多热量,一旦宝宝开始进入睡眠,体内各个系统静息下来了,但聚集在体内的热量还没散发,此时就以出汗的形式将多余的热量散发出来,绝大多数的宝宝属于这种情况。
因此,妈妈不用着急,在日常照料宝宝时注意几点,首先,穿衣服要以轻便,适宜为佳。切忌穿得过多捂得过热;宝宝刚睡觉可以少盖些,等宝宝睡熟、出汗后,再用和季节相适宜的被子盖上。其次,要及时给宝宝补充水和矿物质,平时在饮食安排上,给孩子多吃一些富含锌、铁、钙的食物。此外,要保证孩子每天要有一定的户外活动时间,不管春夏秋冬,孩子均应该到户外活动,保证有足够的阳光照射,同时应该按时预防接种。
还有就是属于异常出汗了:①宝宝出生时比较瘦小或早产儿,或出生后没有及时补充维生素D,或没有充足的阳光照射,造成宝宝体内维生素缺乏而致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出汗特点为动不动就出汗(虚汗),而这种出汗和睡眠时间没有什么联系。
②睡觉后到半夜出汗,而在开始睡觉时没有汗,这种情况叫盗汗,可能和结核菌感染有关。第一种情况,需要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加强户外阳光照射。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可避免第二种情况的发生。
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在活动、饮食后,或睡眠前后都比较容易出汗。孩子出汗多特别是睡眠时,有相当一部分属于生理性多汗。
生理性原因:1、新陈代谢旺盛;交感神经系统发育待完善。
2、上床后活泼好动后入睡。
3、睡前喝热奶或饮料。
4、衣服或被子过多。
5、室温过高。
生理性出汗,长大一点后自然会好转,出汗严重者,可找儿科中医生开中药服。
病理性原因:1、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2、营养不良性贫血、体虚。
3、结核病。
孩子的小手整天总爱挠,这可能是动作发育过程中的一种暂时现象。
延伸阅读:
如何做到新生儿包裹舒适
新生儿让包裹不可太紧
正确使用包被的方法很多,在市场上购买的睡袋,较宽松柔软,睡袋的下方是开的,便于换尿布,而且保暖。白天可以给新生儿穿上内衣、薄棉袄或毛线衣,再盖上棉被就可以了。
特别容易惊醒的新生儿,可以用包被将新生儿包裹起来,但不可太紧,这样可使新生儿的睡眠更好一些。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xinshengerdehuli/) 不要“绑着养”
生活中常常可以看见这样的场景,妈妈抱着未满月的婴儿,婴儿身上包裹着毛巾,外面又绳带五花大绑式绕了数圈,宝宝动都不动地安躺着,妈妈就好似捧着一尊花瓶。其实,婴儿的双手不应硬绑起来。
胚胎的发展及胎儿在母体子宫内的姿势,是背外腹内地卷曲着,手脚则护在胸腹外围,其目的似乎是在保护脆弱的腹部免受外力侵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