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怎么护理?很多新升级的父母们都会有这个疑问,图老师小编这就来为您解忧,分享发生在新生儿时期的红黄蓝白,一起来了解下吧!
【 tulaoshi.com - 新生儿护理 】
通过对一些婴儿脸色的观察,可以发现某些疾病。特别是在新生儿期,细心的家长常常可从婴儿的脸部发现异常颜色而去找医生。当然,身体其他部位的肤色也可有相应的改变。在婴儿出现某些病态时,就常会给人点"颜色"看看,下面就这一问题和大家谈谈。
首先要谈的是"红"。刚出生的新生儿面色粉红,皮肤娇嫩,弹性良好。但因皮肤表面角质层发育尚未完善,出生后与周围环境接触,面部等皮肤受到刺激而发生充血,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红色斑疹,此曰新生儿红斑。一般持续1~2天后便逐渐消退,退后偶有糠皮样脱屑。此外,还有约半数新生儿在生后一周内可出现如豌豆大小的红斑,其中间有白色丘疹,称中毒性红斑。目前认为此斑与母亲的胎盘毒素或内分泌等因素引起的皮肤过敏反应有关。经1~2天便自行消退,无需处理。
还有,小儿最常见的一种毛细血管瘤,好发于头、面及颈部,是一种良性肿瘤,大多数出现在新生儿期,按其形态可分为三类:①橙色斑(即新生儿斑),斑块不大,不突出皮面,呈橙红或淡红色,轻压之即褪色,常出现在前额、上眼睑、鼻周、后枕部或颈项等处,大都在出生后数月内自行消退。②红斑痣(即葡萄酒斑),呈淡红至暗红色,不高出皮面,压之易褪色。小儿出生后即出现在脸部、颈部或其他部位,形状大小不一,红斑出现后虽不扩大,但也很难消失,仅个别在数年内出现颜色变浅或自行消失。红斑痣的存在,除了影响脸容外,多无其他妨碍,只有个别病例有可能在同侧大脑半球内亦有类似的血管瘤,使病儿以后会出现癫痫、智力低下或偏瘫等。③草莓状血管瘤,是小儿血管瘤中最多见的一种,可发生在身体的各个部位,而在头面部的约占一半。刚出生时未见病变,近满月时先出现针尖大小的红点,数日后增长至米粒大小,以后继续扩大,红点融合后变成一圆形或椭圆形斑块,柔软而可压缩,边界清楚,形如草莓。此斑块在生后2~6个月时增长最快,以后趋向静止,至7个月以后可自行消退,一般在5岁内大多消失,若非迅速增大,不需急于处理。
关于"黄",一般新生儿刚生下来时,脸色红润可爱,可是过了两三天,婴儿的面部甚至躯干及四肢的皮肤渐渐变成了橙黄色,或是红里透黄,此种现象谓之新生儿黄疸。约有半数以上的新生儿都会有这种现象,表现为轻度黄疸,黄红色带有光泽,进展较慢,至生后4~6天时最为明显,多在生后7~10天逐渐消退,此谓生理性黄疸。这与新生儿发育过程有关。因新生儿血中胆红素的生成相对较多,处理胆红素的肝脏功能发育尚未完善,因而造成体内的胆红素过多而出现黄疸。生理性黄疸一般不需特殊治疗。如黄疸出现过早(在生后24小时内出现)、过深(全身皮肤黄染明显),或黄疸进展迅速,或迟迟不退,或退而复现等情况则为病理性黄疸,需找医生做进一步的检查,以查明原因并及时治疗,避免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
关于"蓝",也就是医学上讲的紫绀,或叫青紫。青紫是由于皮肤毛细血管中的还原血红蛋白增多所致,使皮肤(尤其常见于面部口鼻周围的地方)、粘膜(如眼睛的巩膜和口唇粘膜)及甲床显现出紫蓝色。新生儿青紫见于很多疾病,常见于肺炎、颅内出血及先天性心脏病,而青紫最为突出的就是病情较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尤其在吃奶或啼哭时青紫加重并伴随呼吸增快,碰到这种情况,往往就会使人想到小儿可能有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存在。但须注意,在寒冷的环境、体温过低或饥饿时,或在生后第一天内的正常新生儿,也常会见到唇周等处呈现轻度的青紫,而经适当的处理后青紫较快消失,这并不重要。
顺便一提,在新生儿腰背的骶尾部及臀部皮肤往往可以看到灰蓝色的色素斑,称为胎记,多为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清楚,压之不褪色。此乃因皮肤深层色素细胞堆积所致,多在1岁内偶或至5~6岁内自行消失,不需治疗。
最后要说"白",这不是一般的白,而是指苍白,那是新生儿贫血的一个突出的症状,不仅可从肤色(脸色)上看出,而且可从粘膜(如口唇)上来判断。新生儿贫血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出血时间的长短、量的多少、出血的部位及其范围等有密切的关系。足月的新生儿急性失血30~50毫升时即可出现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呼吸急促、肌张力减弱、体温过低等,以手指按压其肢端皮肤可呈现出苍白表现,手指移去后皮肤转红的时间缓慢。新生儿贫血往往可追查到某些妊娠期或产时的失血病史,如前置胎盘或胎盘早期剥离、剖腹产时胎盘的损伤以及双胞胎等,还有就是一些出血性的疾病如颅内出血、肺出血、胃肠道的出血或血液病引起的贫血。
综上所述,发生在新生儿时期的肤色,尤其头面部肤色的改变,可提示身体的某些疾病的存在,当然,其中某些肤色的改变也可能是新生儿期的一种生理性表现,如生理性黄疸及新生儿红斑等,并不重要,无需特殊处理。但有时对生理性与病理性的表现往往一时难以分清,为了不失去早期诊治疾病的时机,应及时找医生确诊。
点评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保科许积德教授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xinshengerdehuli/)“茜茜,叫‘爸爸’。茜茜,我的女儿哟,我是你的爸爸,知道吗?”丈夫一回家,就从我手中抢过茜茜,把孩子举得老高,转着圈儿。我的眼睛湿润了。
丈夫在大学研究所工作,在我快临产前,接到国外一个重要会议的邀请。为了不错过这次国际交流的机会,我支持丈夫去参加会议。本以为三五天就能回来,谁知开完会后又因其他事而滞留下来,这一待就是一个月。今天回家,女儿茜茜都快满一个月了。
茜茜的哭声把我拉回到现实。“我来抱吧,别把孩子吓着了。你先去洗个澡。”
等丈夫洗完澡出来,我已给茜茜喂完奶,茜茜也睡着了。丈夫站在床边仔细盯了很久。
“志强(丈夫的名字),我给你看一本写真集。”我神秘地招呼丈夫。“什么,写真集?你去……”丈夫瞪大了眼,忠厚严谨的他有些接受不了。
“你过来看嘛。别傻愣着!”丈夫将信将疑地翻开了第一页:“啊,是茜茜呀!”原来,我给茜茜照了一些相片,希望丈夫回来能从这些相片中了解女儿的成长历程。由于相片大多是茜茜光着身子的,我美其名曰写真。
红:人生的第一次哭
第一张是茜茜正哭得欢,小脸憋得通红。
“记得临盆的时候痛得满头大汗,脑袋一片空白,很无助,当时我真希望你在身边。当听到茜茜的第一声啼哭,我笑了,那一刻,我感觉到自己就是母亲了,你不知道我当时有多幸福!”我哽咽起来,丈夫抱紧了我。
“这孩子哭声很响亮很有力,医生都说这孩子真棒。哭声标志着孩子的到来,我当时就请护士给茜茜照了人生第一张相片。”
点评:大多数新生儿在生后2秒钟内开始吸气,5秒钟后啼哭,10秒钟到1分钟内出现有规则的呼吸。生后第一次的深吸气可使大部分肺组织充气,故新生儿出生后宜适当地啼哭,促使肺泡充分地充气。
黄:有轻有重
丈夫拿着第二张照片,在灯前左看右看,“怎么了?”我看他奇怪的举止问道。“这张是底片质量不好变黄了,还是怎么的,宝宝的皮肤与前张相片比较,好像偏黄一些。”我不禁扑哧一声,笑了:“你呀,就像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
点评:孩子生下没多久,脸色红润可爱,可是过了两三天,孩子的面部甚至躯体的皮肤渐渐变成了淡黄色,或是红里透黄,这种现象即新生儿黄疸。
黄疸在新生儿期极为常见,一般根据黄疸出现和消退的时间、黄染程度以及有无伴随症状,把新生儿黄疸划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大类。
生理性黄疸一般出现在生后第2~3天,表现为皮肤黏膜轻度黄染,进展较慢,至生后第4~5天时最明显,但其血清胆红素一般均较低(低于12毫克/分升,早产儿不超过15毫克/分升),多于生后第7~10天逐渐消退。足月儿黄疸完全消退时间一般不超过2周,早产儿不超过4周。此期间宝宝的一般情况良好,胃口佳。
与上述情况相反者,如黄疸出现过早(在生后24小时内出现)、过深(血清胆红素水平超过上述标准),或黄疸进展迅速,或迟迟不退,或退而重现等,则属病理性黄疸,须进一步查明原因并及时治疗,以免引起胆红素脑病。
肿:小“咪咪”大了
“这是茜茜第10天的相片。你看,都有小‘咪咪’了。”我打趣道。丈夫仔细看看相片,大吃一惊:“性早熟?”“才不是呢,净不讲好话。”我嗔道,“医生说,这是正常现象,是因为在母亲的内分泌影响下,不管男孩还是女孩,生后一周内都可能会出现乳腺肿大,以后会慢慢消退的。”
点评:男女婴儿在生后3~5天内均可出现乳腺肿大,自蚕豆到小鹌鹑蛋样大小,亦可见乳晕颜色增深,有时还会泌乳,这与母体妊娠后期,内分泌雌激素在婴儿体内发挥作用有关。肿大的乳房一般要2~3周后才自行消退。此时,年轻的父母们切勿任意挤压,以免造成继发感染,导致乳腺的炎症。民间说的“初生的女婴一定要把乳房里的奶水挤出来,要不,将来喂孩子时,奶水不旺”,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新生儿的另一内分泌现象是假月经。女婴生后3~5天,可能出现阴道少量出血及黏液,持续3天可自行停止,不须作任何处理。如果出血量多、持续时间长,须诊治。
瘦:只是暂时的
一张张茜茜的照片,丈夫看得津津有味,而这段时间的生活情景在我的脑海中历历在目,令人嗟叹不已。
“老婆,太感谢你了!我不在你身边,你把孩子带得这么好,真难为你了。”丈夫深情地说。我不禁鼻子一酸。
“其实,茜茜生下来时红润白嫩的,过了四五天后,皮肤变得又薄又红,干巴巴的,还有些细纹,体重不升反降。我当时慌了,怎么把茜茜越养越瘦了?真担心你回来看见茜茜这样,会埋怨我呢。后来去看了医生才知没事,现在茜茜长胖了好多呢。”
点评:部分新生儿出生3~5天开始,由于吃奶少、胎粪排出等原因,出现体重不升反降,可比出生时轻3%~9%,这是属于生理性体重降低阶段。至第10天时,可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在此期间,宝宝的情况良好。如果下降幅度超过10%,至生后第10天还未恢复,须就医。
丈夫紧紧地抱着我:“现在好了,我们的茜茜一定会越长越可爱,健康又快乐的!”
编辑推荐:
婴儿14种啼哭是疾病表现 爸爸妈妈需警惕
注意!新生儿肺炎的常见症状
新生儿科专家支招:新生儿皮疹防治全攻略
图老师健康网专稿,转载请注明图老师健康网;媒体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新生儿相关推荐 |
||
新生儿黄疸是什么呢?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这里小编用简单通俗的语言给您介绍下吧。
一、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胎龄12周时,羊水中已有胆红素。这是由胎儿气管和支气管树分泌到羊水中的未结合胆红素。胎儿红细胞破坏后产生的未结合胆红素,极大部分通过胎盘到母体循环去清除,故新生儿刚出生时都无黄疸。
出生后,新生儿必须自己处理血红蛋白的代谢产物一未结合胆红素。但葡萄糖醛酰转移酶在足月儿要3-5天、未成熟儿要5-7天才成熟。加诸概述中已提及的各种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就发生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那么,新生儿黄疸要如何治疗呢?
二、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
1、光照疗法:是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将 新生儿卧于光疗箱中,双眼用黑色眼罩保护,以免损伤视网膜,会阴、肛门部用尿布遮盖,其余均裸露。用单面光或双面光照射,持续24-48小时(一般不超过4天),胆红素下降到7毫克/分升以下即可停止治疗。
2、换血疗法:换血能有效地降低胆红素,换出已致敏的红细胞和减轻贫血。但换血需要一定的条件,亦可产生一些不良反应,故应严格掌握指征。
3、药物治疗:供应白蛋白,纠正代谢性酸中毒,肝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静脉使用免疫球蛋白。
通过以上对新生儿黄疸的介绍,你是否有所了解了呢?
刚出生的新生儿,离开母体来到人间这个新环境中,对外界气温的变化是极为敏感的。尤其是寒冬腊月出生的婴儿,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宝宝的安危,不可不慎!
新生儿皮脂硬化症
新生儿身体稚嫩,神经系统功能不完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较差。按体表计算,每公斤体重面积要比成年人多达2.7倍。因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下脂肪层较薄,特别是早产儿体内棕色脂肪含量少,产热贮备力不足,加上新生儿的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成人低,容易发生凝固。如护理不当,受到长时间的寒冷刺激,体内热量就会大量散失。当体温降到35℃以下时,皮下脂肪组织就会发生凝固,皮肤变硬。这时患儿全身冰冷、体温不升、表情淡漠、嗜睡,小腿和大腿外侧、臀部、下腹部、胸背部、面颊部及上肢的皮肤发硬、光滑、冰冷,呈暗黄色或青紫色。用手触摸患儿皮肤,有年糕团样或硬橡皮样感觉。如果用手指按压皮肤,有凹陷者,说明有水肿,则为"新生儿硬肿症";不出现凹陷者为"新生儿皮脂硬化症"。这种病对新生儿威胁极大,多数患儿可因并发肺炎、败血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或肺出血等病而死亡。本病死亡率达35~50%。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xinshengerdehuli/)在新生儿皮脂硬化症的治疗上,首要一条是复温。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6~28℃;用棉被包裹身体,外面放热水袋,水温由40℃逐渐增加到60℃。重症患儿应放入暖箱中复温,或用微波复温。只要在12~24小时内体温能上升至正常,大多数是可救活的。此外,应及时给患儿静脉输入葡萄糖和能量合剂,补充维生素C、K、E等;还应注意改善微循环,纠正酸中毒,抗感染及止血等。
预防的关键是防寒保暖。室内温度一般应保持在25℃以上,早产儿则不应低于30℃。此外,衣着要包裹好,还要注意喂养,补充热量及水分,增强孩子的抗寒能力。
蒙被过暖引起窒息综合征
数九寒天,有人怕孩子冻坏,除了穿上新做的棉衣外,还用棉被盖得严严实实,身子底下铺上电热毯,再加热水袋保暖。殊不知,爱过分则为害。新生儿蒙被过暖窒息综合征就在这种情况下发生了,其表现是大汗淋漓,全身皮肤发烫,体温达40℃以上,面色苍白或青紫,神志不清,两眼发直,四肢僵硬,反应迟钝或昏迷,因出汗多,皮肤粘膜干燥,摸上去似硬皮样。病情严重的患儿常因继发内脏出血或颅内出血而死亡。
此病何以这样凶险呢?这是因为婴儿的代谢旺盛,能量需求相对比成人高,需要的水量比成人大,但对缺水缺氧的耐受性却比成人差。孩子和妈妈睡在一起,头部也常被蒙在被窝里边。当被窝内温度过高时,身体散热困难,为了调节体温,就以大量出汗来散热,严重者造成脱水,甚至循环衰竭,危及到各脏器的功能。此外,被窝里极易引起缺氧,时间久了,脑子因缺氧会迅速发生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可引起抽搐,抽搐又加重氧的消耗,造成恶性循环。脑细胞脱水加上缺氧,引起脑组织变性坏死、颅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或硬膜下腔积液等一系列病变,还会引起肺栓塞、消化道出血、肝坏死等。侥幸存活的患儿,因脑组织损害严重,会留下智力低下,运动障碍、聋哑、呆傻、癫痫、瘫痪等后遗症。
一旦发现孩子发生窒息综合征后,应急送医院抢救治疗,给予吸氧、补液及纠正酸中毒,并根据症状不同采取对症疗法,尽力挽救患儿生命。预防办法是,莫让宝宝过暖,更不可蒙在被窝里睡觉。
由此可见,过冷过暖都会给孩子带来危害。因此,在寒冷季节里,年青父母一定要学会科学育儿,冷暖适宜,让宝宝安全地度过冬天。
延伸阅读:
新生儿吐奶的原因
新生儿的胃部,从正面看是横躺着的,呈不稳定状态,同时贲门部位(胃部入口)还比较松。也就是说,大人吃饭时,当食物进入胃部后,贲门会通过收缩来防止食物逆流回食道;但由于婴儿的胃贲门部位还不能很好地进行收缩,从而导致进入胃部的奶汁等能比较容易地流回食道。另外,与大人相比,新生儿的喉头位置要高一些,再加上他们含乳头的方式比较笨拙,从而导致吃奶时空气容易与奶汁一起吸入胃部,所以当孩子打嗝或身体晃动时,吃进去的奶也就比较容易被吐出来了。
吃奶瓶的宝宝
如何避免孩子吐奶?吐奶后又该如何护理呢?
奶嘴孔如果过小,孩子就要用力吸吮,从而导致空气与奶汁被一起吸了进去,也容易引起吐奶;但如果奶嘴孔过大,孩子吸吮时就容易被呛着而引起剧烈的咳嗽。所以,在选择奶嘴时,我们要考虑到奶嘴孔大小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
新生儿相关推荐 |
||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0925/250337.html
看过《发生在新生儿时期的红黄蓝白》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