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妈妈们在准备怀孕或是孕期都会遇到各种问题,因此多多了解些怀孕小常识是极有必要的。图老师小编在此贴心的向大家分享胎儿过胖其实是件麻烦事,赶紧收藏吧!
【 tulaoshi.com - 怀孕 】
怀个“大胖儿”,不仅孕妈肿的难受,胎儿出生也会让顺产变得不可能。超过8斤的婴儿只能选择剖腹产,从而引发的并发症,一旦处理失妥,严重者会造成胎儿死亡。因此,孕妈需有理性观念,胎儿并非越大越好。
一、家家都想生个“大胖儿”
对很多家庭来说,做梦都想抱上“大胖儿”。从民间流传的说法来看,古代父母直接用胎儿的出生重量进行命名,如“5斤2”,“7斤3”等,似乎胎儿越大越有福气,也更容易养活。而且家长一般看到胎儿体重太小就会担心胎儿的健康,并且希望胎儿最好的白白胖胖的
其实,这已经是一种落后并且迷信的说法了。旧社会的时候,很多孕妈是由于营养不良而造成胎儿弱小,过于弱小的娃娃出生后更不容易养活,所以会希望腹中宝宝越大越好。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在的孕妈基本不会存在以上的问题了。
另一方面,巨胎儿与遗传因素也有一定的联系,如父亲或母亲身材高大、体重过重或体格健壮的,生下巨婴的可能性较大。医生提示,体重大于标志体重的为巨大儿,并不是一种正常的胎儿情况。
二、胎儿过胖,母亲宝宝均麻烦
1、大胖儿,让孕妈更易难产。
正常大小的胎儿都是通过母体的骨盆娩出的,但由于巨大儿的胎头大而硬,往往会导致孕妈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由于阴道过度伸张或撕裂易造成子宫脱垂;
(2)分娩期的延长造成产后大出血,危及产妇的生命;
(3)剖宫术后引发的伤口感染、腹腔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等症,都有可能直接或间接导致产妇死亡。
2、大胖儿,引发的并发症更多。
(1)巨大儿在分娩时由于身体过胖、肩部过宽,通常会卡在骨盆里,通过勉强的牵拉过程易引发骨骼损伤,有时因为时间的延长,还会发生窒息,甚至造成胎儿死亡;
(2)剖宫产术后的巨大儿易发生低血糖、红细胞增多症、高胆红素血症和其他疾病。剖宫产的新生儿因未经产道挤压,不易适应外界环境的骤变,不能及时排出呼吸道液体,肺部的并发症明显高于顺产分娩者。
三、如何测出你的宝贝是不是胖娃娃
胎儿的体重是评估胎儿成长的重要依据。妊娠的前3个月,主要是透过测量胎儿头部至臀部的距离来计算胎儿的身长(公分)。但由于胎儿卷曲的姿势、骨架的大小都可能造成结果的误判,因此,医学上会以体重而非身长作为评估胎儿成长的依据。产科大夫会通过四步摸诊,检查母亲的宫高、腹围。B超可以测量孩子头的大小、腿有多长,另外还可以测量头围和腹围,这样初步估计出孩子的体重。
双顶径临床上常用来判定孕13周以上的胎龄,孕晚期可根据双顶径的大小估计胎儿的大小和体重。股骨长径可与双顶径一起估计胎儿大小和体重,当两者相加大于17厘米时,有巨大儿可能。按一般规律,双顶径的大小在怀孕5个月以后,基本与怀孕月份相符,也就是说,妊娠28周(7个月)时双顶径约为7。0cm,32周(8个月)时约为8。0cm,以此类推。怀孕8个月以后,双顶径平均每周增长约为0。2cm为正常。
孕妈咪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判断,自己腹中的宝宝究竟是否胖娃娃哦。如果胎儿增长过快,一定要咨询妇产科医生的建议,及早做出诊断。
四、预防巨大儿,孕期进补别太过
1、注重健康,均衡摄入营养。
孕妈进补有规律,不同时期孕妈需要补充的营养也不一样:
孕早期,胚胎尚小时,增加一些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可以谷物、蔬菜、水果为主。
孕中期,胎儿的生长加速,各器官系统处于分化奠定阶段,孕妇的热量消耗和所需要的蛋白质比正常人增加10%~20%,因此食物要以乳品、肉类、蛋类、豆类、蔬菜、水果为主。
孕晚期,处于胎儿骨骼发育、皮下脂肪积贮、体重增加的阶段,孕妇除摄取适当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类食物外,还可适当增加脂肪性食物即可。
2、适当的运动有助生产。
孕妈不要整天待在家里坐着或躺着,一方面容易因为肠胃缺少蠕动而造成便秘,另一方面也容易因为吸收的营养过多囤积而导致孕妈发胖、胎儿过大。
缺碘:碘是合成甲状腺素的重要原料,碘缺乏必然导致甲状腺激素减少,造成胎儿发育期大脑皮质中主管语言、听觉和智力的部分不能得到完全分化和发育。婴儿出生后生长缓慢、反应迟钝、面容愚笨、头大、鼻梁不陷、舌外伸流涎,有的甚至聋哑或精神失常,成年后身高不足1.3米。此病名为“呆小病”。患呆小病后,一般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必须重视预防。缺碘地区的妇女在怀孕以后,应多吃一些含碘较多的食物,并坚持食用加碘食盐。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
怀孕相关推荐 |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huaiyun/) |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huaiyun/) | ||
孕吐具有遗传性,如果母亲怀孕时孕吐症状严重,那么女儿发生孕吐的可能性也很高。另外双胎妊娠、葡萄胎、怀孕恐惧症、非计划怀孕、肠胃不好、神经衰弱、初产等情况时,孕吐会更加严重。目前还没有什么防治孕吐的特效方法。之前曾经用镇静剂止吐,但后来发现对胎儿有一定影响,现在也不再这样使用了。孕吐严重时甚至连一口水也喝不下去,因此会引起营养失调、脱水及孕妇和胎儿的其他并发症。出现脱水时,需要静脉注射含有葡萄糖、牛磺酸的溶液。
孕吐严重时吃不下食物,很多人都担心这是否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其实孕早期胎儿还很小,妈妈体内积蓄的营养就足够供给胎儿的成长,所以不必为营养而担心。但是孕吐非常严重完全吃不下食物,或是呕吐导致脱水、筋疲力尽的时候,就对孕妇和胎儿不利了,应该去医院看一下。严重的孕吐会导致体重减少、脱水、抑郁症、焦虑感等,会对胎儿肝脏、心脏、肾脏、大脑等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导致流产。特别是当孕妇体重减少5%以上时,胎儿出生后很可能会成为低体重儿,并会经常生病。
秋天气温变化大,易于患感冒,尤其是怀孕妇女自身免疫力下降,较一般人群更易感冒,通常普通的感冒病毒如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一般很少会引起胎儿的畸形,但是如果感染风疹病毒或巨细胞包涵体病毒,在妊娠早期引起胎儿畸形的概率明显增加。
专家表示,为防止出生缺陷,应该特别给予关注。
不用药不可取 专家表示,妊娠后,孕妇体内酶有一定的改变,对某些药物的代谢过程有一定的影响。药物不易解毒和排泄,可有蓄积性中毒,在孕早期胎器官形成时,药物对胎儿有一定的影响,故感冒最好不吃药。但一些疾病本身对胎儿、母亲的影响远远超过药物的影响,这时,就应权衡利弊,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
孕妇治疗感冒的原则是:控制感染,排除病毒,降体温。
对轻度感冒,仅有喷嚏、流涕及轻度咳嗽,则不需用药,可注意休息,多喝开水,保暖,往往可以不治而愈。如果症状仍不改善,可口服感冒清热冲剂或板兰根冲剂等中成药。
感冒较重有高烧者,除一般处理外,应尽快控制体温。可用物理降温法,如额、颈部放置冰块、湿毛巾冷敷、30%--35%酒精(或白酒加水冲淡一倍)擦颈部及两侧腋窝等方法;亦可选择用药物降温。在选用解热镇痛剂时,要避免采用对孕妇、胎儿和新生儿有明显不良影响的药物,例如阿司匹林之类药物。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醋氨酚、柴胡注射液等药。
对感冒合并细菌感染,应加用抗生素治疗。中医药能很好的控制感冒病毒,同时又无毒性,所以中医的辨证论治、中药处方是治疗孕妇感冒最好的方法。
主要药物利弊 感冒药物很多,孕妇应该听取专业药师的建议,慎重选择。抗感冒药,大多是复合制剂,含有多种成分,孕期不宜服用,特别是孕4周前;抗病毒药,均对胎儿有不良影响,孕妇不易使用,若必须使用,则应在医生指导下; 退热药:感冒伴有高热,多预示病情较重应及时看医生。消炎痛是孕妇禁忌退热药,阿斯匹林也不宜使用;抗菌素,孕妇感冒如没明确的细菌感染证据,如扁桃体炎、血压高、咳黄痰、流浓涕等,可不用抗菌素。因为抗菌素可通过胎盘作用于胎儿体内,有20%-40%的可能性对胎儿构成危害,要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安全的抗菌素;祛痰、止咳药,一般比较安全,但含碘制剂的止咳药,孕妇不宜使用。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备孕禁忌知识大全(一)
不轻易减肥
临床发现,体重与女性的孕力有关,太重或者太轻的人都不容易怀孕。专家解释其中原因,体重过低会造成脑下垂体分泌促滤泡素及促黄体素不足,使卵泡减少卵子的生产,以至引发慢性不排卵及不孕症;而体重过重则会造成体内雄性激素增加,导致多囊性卵巢症及多毛症,进而造成不排卵及不孕症。
不吃全素食
德国的一项试验证实,全素饮食也会影响女性排卵。有关研究者将参加试验的女性分为两组,其中一组除了吃少量乳酪和牛奶外,其他食物全部是素食;而另一组则正常饮食。6周后研究者发现,两组试验者的体重都下降了同等幅度,但是吃全素的女性中有78%的人出现了停止排卵的生理现象,而且几乎全组人的月经周期都比正常时间短。正常饮食组中67%的女性排卵正常,月经周期没有发生变化。
少穿紧身衣
英国的研究发现,紧身衣裤在子宫及输卵管的四周会产生极大压力。当脱去紧身衣服时,对输卵管的压力会减弱,但子宫仍会保持一段时间压力。压力差会使子宫内膜细胞离开子宫,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症。此外,长时间穿过高鞋跟会使身体倾斜,从而与地面形成的角度减少,骨盆也会随之倾斜,容易造成骨盆腔位移,还容易引起子宫位前倾,增加不孕的机会。
怀孕相关推荐 |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huaiyun/) |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huaiyun/) | ||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0925/252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