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不孕不育患者往往急于求成,越是心急越容易误入歧途。今天图老师小编给大家科普下有关不孕不育的知识,介绍怀孕应及时检查,赶紧了解下吧。
【 tulaoshi.com - 不孕不育 】
怀孕是一件很欣喜的一件事。但是对于女性朋友来说,有些怀孕不及时查出来,容易影响身心健康。身为女性一定要注意。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
一次,安的“月经”来得很是不“正常”——时间推迟了一周以上,出血量也比平时少得多。这也不算什么大问题吧?这段时间经常飞来飞去地出差,可能生活不太规律。
谁知等到第二个月,月经迟迟不至,还不时感到恶心和头晕,去医院一查:怀孕了;而且已快3个月——先前的“月经”并不是真正的月经,而是一次先兆流产。换句话说,就在安以为月经已至,天下太平之时,子宫里已有胚胎在悄然长大。
随即,安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两难境地:
不要吗?因为怀孕月份已经比较大了,不能做普通人工流产,只能中期引产,会遭受很大创痛;要吗?因为不知道自己已怀孕,一直是班照加夜照熬咖啡照喝烟照抽,更可怕的是,还曾胡乱吃过几粒胃药。
会影响胎儿发育吗?却是个连医生也不能保证的问题。
最后还是决定要。怀孕期间,安一直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为那几粒胃药耿耿于怀。别的准妈妈说:想要男孩或女孩,希望孩子像爸爸或像妈妈;安只剩了一个卑微的愿望:只要身体健康,胳膊腿儿齐全,就谢天谢地啦!
早孕最明显的身体反应就是停经,绝大多数女人就是根据这个迹象来判断自己已怀孕的。但是,对于平时月经就不太规律的女人来说,这个信号很容易被粗心地忽略掉。另外,先兆流产和宫外孕,都可能出现轻微的下体出血,如果误会成一次月经来潮,就会迟迟忽略怀孕的可能。
无论要还是不要,发现得越晚,危险性就越大:早期胚胎比较脆弱,烟酒药物疾病都可能为关键性发育带来影响;如果选择人工流产的话,停经超过49天,便不能接受药物流产超过10周,便不能实施普通的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手术,怀孕时间越久,痛苦就越大。
不孕不育相关推荐 | ||
输卵管堵塞的主要原因有: (1)生殖道感染造成的输卵管堵塞。生殖道急、慢性感染,尤其长期慢性炎症伴急性反复发作常使输卵管黏膜上皮损伤或破坏,进而使输卵管腔粘连与堵塞。如分娩、流产后及消毒不严的刮宫术引起的化脓性感染,但抗生素的应用及严格消毒使化脓性感染所致的输卵管阻塞的发病率有所下降。20世纪70年代致原发不孕的主要病原菌为结核杆菌,占25%,随着防结核、抗结核工作的开展,女性生殖系统结核有所减少,因结核引起的不孕症也较以往下降,但它仍是不孕的一个主要原因。目前随着STD如淋菌、衣原体、支原体引起的生殖道感染尤其是后二者在世界范围内迅猛流行,由STD引起的输卵管不孕已成为不孕的主要原因,占50%。生殖道衣原体感染可引起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和盆腔炎性改变。国外一些研究报道,从急性输卵管炎患者的输卵管和宫颈内膜中有20%-30%分离出沙眼衣原体,年轻女性盆腔炎中有90%以上由淋球菌、沙眼衣原体二者之一或混合感染所致,近年又发现溶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感染是潜在的致不育因素。国内报道女性不孕症患者中衣原体感染率为21%,支原体为40%,总的感染率为61%。 (2)子宫内膜异位症造成的输卵管堵塞。自1860年Rokitansky 首次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以来,其发病率逐年增加,其引起的不孕占20%-70%。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致盆腔粘连使子宫后移固定。输卵管周围粘连、扭曲、伞端封闭积水或管腔内阻塞、卵巢内膜样囊肿等盆腔解剖关系异常破坏了输卵管拾卵功能、干扰精卵输送、受精而致不孕已得到公认。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无定论,遗传因素在PCOS发病中的作用已为人们所公认,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PCOS是多个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是哪些基因的作用,尚在研究中;环境因素尤其是子宫内的环境、后天的营养因素、生活方式等均可能影响PCOS的发生发展。
临床上许多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都有一些疑问,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不治之症吗?为何多囊卵巢综合征会引起不孕?
多囊卵巢综合征并不是不治之症。PCOS的治疗方案取决于患者的年龄、月经情况、高雄激素表现、是否有生育要求以及是否并发胰岛素抵抗等综合因素,对不同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PCOS是可治疗、可控制的,但患者可能需要定期随诊。
多囊卵巢综合征引起不孕的主要原因是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卵巢功能不好,常常多个卵泡同时发育,但没有一个卵泡能长到受孕优势、不能排卵,所以造成不孕。
延伸阅读:
不孕不育检查项目有哪些?(二)
男性不孕不育检查项目:
1、精液常规检查
2、精浆生化检查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3、内分泌检查
4、前列腺液检查
5、微生物检查
6、遗传学检查
不孕不育相关推荐 | ||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0929/257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