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是生理过程,但对产妇主观意识而言,毕竟要经历的不仅是一次巨大的生理改变,所以很多知识是我们必须了解的,今天图老师健康网育儿频道向大家分享早产的征兆有哪些,希望对产妇们有所帮助。
【 tulaoshi.com - 分娩 】
到了孕晚期,准妈妈们会有一些不适感,比如下腹疼痛、背酸等症状。这个时候很有可能是早产的征兆。您去医院检查时把这些征兆告知医生,避免早产喔。早产还有那些征兆呢?看看下面的文章吧。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案例
急诊室中传来一阵阵凄厉的尖叫声,还有3个星期才是预产期的准妈妈文苓,现在正被安置在病床上。妇产科医生判断这可能是一个早产的现象,一开始送进来时,就有进行紧急安胎,可是状况实在太危急,所以只要医护人员一准备就绪,就得尽快把文苓推出开刀房准备开刀生产,并且紧急连络小儿科医生,好让小宝宝在出生后可以进行诊治及急救。
文苓的先生在手术房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回想起文苓突如其来的腹痛、大量出血,就把他这个大男人吓出一身冷汗,此时,他的心里不停的在祈祷老天帮忙,希望手术一切顺利,保佑母子平安才好……
早产的定义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所谓早产,就是怀孕的女性不到足月就分娩了,确切地说,即指怀孕20周以上未满37周的生产。由于早产月份的不同,胎儿出生的体重及生活力亦有很大的差异。早产的月份越小,胎儿的体重就越轻,生活力也就越弱,反之则越强。
早产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月份小的早产儿。因此预防早产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的重要环节。
此外,以目前的医疗设备及技术来说,至少要到怀孕周数25~26周时,宝宝才能脱离母体而存活。而早产比流产复杂的一点,就是它牵涉到宝宝的存活以及未来是否能健康的生长发育。
早产的症兆
1 下腹疼痛
下腹部有类似月经来前般的闷痛、规则的子宫收缩及肚子变硬,每小时6次或更多次的收缩,每一次持续至少40秒,这类阵痛可能会痛、可能不会。
2 持续背酸
持续性的下背腰酸、阴道分泌物变多,或夹带红色血丝如破水或出血、肠绞痛或不停腹泻等。
3 分泌物有异
分泌物增加,有水状或血状的阴道分泌物。
若有早产的征兆,不论发生的时间或者轻重与否,建议准妈妈都要提早就医,才能给予妇产科医生充裕的时间,来提供适当并迅速的处置,例如给予促进胎儿肺部成熟的药物等,进而降低早产的风险。
早产高危人群
早产阵痛及分娩会发生于任何准妈妈,但有些妇女发生几率却比较高。医学上已验证出一些风险因子可供医生参考判断,但这种依据是经验法则,并不能准确的预测出早产的必然性,这也就是说,有危险因子的准妈妈并非一定就会早产;没有任何危险因子的准妈妈也并非就不会有早产的可能。
目前来说,医生会先尝试防治早产的发生,包括使准妈妈卧床休息、施行密集的各项产前检查,并且投药停止子宫收缩。这是为了尽力争取时间,让小宝宝的成长达到最佳时机,降低脱离母体的宝宝危险性。
这些方法会对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效用,所以医生会严密的观察,并且判断剖腹生产的时间。
这里要提到的是,安胎药物的治疗可延长分娩的时间,在这段延长的时间内,医生会积极性的对准妈妈使用特定药物,这类药物可以加速胎儿肺部及其他器官的成熟,降低早产婴儿因为器官不成熟所导致的30%的死亡率以及两种早产儿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
延伸阅读:
分娩前准妈妈要知道的那些事
有过经验的准妈妈都知道,预产期临近,准妈妈在高兴的同时也要为宝宝和自己做些产前的准备工作。在这个时间准妈妈的状况是什么样的,应该注意什么事项,图老师的小编就和您一起关注下面的内容。
待产前一周即怀孕第40周,此时孕妈妈宫高约36~40厘米。胎儿所处的羊水环境也有所变化,原来的羊水是清澈透明的,现在由于胎儿身体表面绒毛和胎脂的脱落,及其他分泌物的产生,羊水变得有些混浊,呈乳白色。胎盘的功能也逐渐退化,直到胎儿娩出即完成使命。
孕妇待产前一周内的状况及注意事项如下:
准妈妈自己要观察胎动情况有无异常,子宫收缩的情况,阴道流血及流水的情况,注意有没有头疼、眼花、心慌、呼吸困难等任何不适。
大多数的胎儿都将在这周降临,但真正能准确地在预产期出生的婴儿只有5%,提前或推迟两周都是正常的。不用担心,有医生和助产士帮你的!
准妈妈现在需要注意的是避免胎膜早破,即通常所说的早破水。正常情况下只有当宫缩真正开始,宫颈不断扩张,包裹在胎儿和羊水外面的胎膜才会在不断增加的压力下破裂,流出大量羊tulaoshi.com水,胎儿也将随之降生。临产期间,产妇应该要有信心,在精神上和身体上做好准备,用愉快的心情来迎接宝宝的诞生。丈夫应该给孕妇充分的关怀和爱护,周围的亲戚朋友及医务人员也必须给产妇一定的支持和帮助。
分娩相关推荐 | ||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009/260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