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们都想为孩子好,早教也因此不容忽视。今日图老师小编给大家精心准备了些早教小知识,详解介绍教你培养孩子存钱的好习惯。
【 tulaoshi.com - 分娩 】
爸爸妈妈们,是否有这样的苦恼呢?给孩子的零花钱很快就被花光了,而宝宝并没有存钱的想法,这可怎么办呢?今天,小编来教你几招,看看怎样培养孩子存钱的好习惯,一起来看看吧。
告诉孩子什么是钱
金钱来之不易(告诉孩子要有计划地慎重理财)。
金钱并不能换来你想要的所有东西(提醒孩子不要一味地沉迷于金钱世界)。
付出才会有收获(不要有不劳而获的懒惰思想)。
收入是为了支付全家人的开销,任何对金钱的滥用都可能影响全家人的生活(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不要让自己成为别人勒索的对象(教育孩子“钱不露白”的道理)。
接下来,就来告诉你培养孩子存钱的方法吧。
培养孩子存钱习惯的方法
带宝贝到银行开一个储蓄账户。为了鼓励宝贝存钱,可以陪宝贝一起去银行存钱,并以宝贝的名义开一个户头。当宝贝在铅印的存单或存折上看到自己的名字时,会使他感到自己长大了,变得重要了。银行的另一个好处是:它能够使宝贝充分理解钱并不是随便地就可以从银行里领出来的,而是必须先挣钱,把它存在银行里去。以后才能取出来,而且还会得到多出原来存入的钱的利息。
及时储蓄。有时我们发现,得到一笔钱时往往我们延后了储蓄,结果到最后发现已经把钱花得没有必要存了。所以要帮助宝贝做事之前就把钱存起来。宝贝3岁时,爸爸妈妈和他在家里玩存钱游戏,让宝贝把钱存在自己的存钱罐里。5岁时,鼓励宝贝把钱存在家里的小银行里,给宝贝一张手写的存折,爸爸妈妈便是银行的工作人员。到6岁时,就可以带着宝贝一起去银行真正开个账户,让宝贝养成第一时间把钱存起来的习惯。
用动力带动储蓄。也许你的宝贝梦寐以求希望得到一架遥控飞机,那么就给他一张遥控飞机的彩色照片,贴在他的床头或者房门上,宝贝每天看着他的“目标”,储蓄的热情会大大增长,为了很快得到它,他便会更自觉的积极储蓄了。当他通过这种方法实现愿望后,他更会发现储蓄的好处,而且更懂得珍惜自己所拥有的。
让宝贝知道他的钱能买什么。有些宝贝没有金钱的多少概念,遇到什么想要的东西如果爸爸妈妈没有买给他,他就会觉得是爸爸妈妈不愿意给他买,而从来不会从这个东西的价格是否能够接受的了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所以,当宝贝一角一元的把钱储蓄起来的时候,他就能深刻的感受到钱来之不易,而且不是所有的东西我们都能买的起,从而更理解父母赚钱的辛苦。
合理的花钱。你的宝贝已经上了幼儿园或者小学一年级,你便可以给他一些零用钱。但要时刻提醒宝贝少带些钱在身上。并且在花钱之前要自己想一想,这个东西是不是必须要买的。起初家长要监督宝贝零用钱的支出,并及时评价宝贝每次花钱是否正确、合理。随着宝贝年龄的增长,和理财经验的丰富,家长可以慢慢放手,给宝贝一些自由支配的权利,但父母必须给予指导。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在教会孩子存钱习惯时,爸爸妈妈也要以身作则哦。
家长应要从学龄前开始培养孩子的饮食习惯。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年龄还小,可以等以后再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事实上,在孩子的学龄前开始培养饮食习惯是最容易形成固定习惯的时候哦。下面就来看看要怎么做吧。
培养孩子饮食习惯的方法
固定就餐时间:每次用餐的时间尽量固定,不要饥一顿饱一顿。
固定就餐位置:最好有适合宝宝高矮的固定餐位。
饭前不吃零食:宝宝胃容量小,乱吃零食影响其食欲。
就餐情绪愉快:不要在用餐时训斥孩子,应让孩子心情愉快的用餐。
精心调配食物:烹调时需注意食物的色、香、味,以调动宝宝用餐的积极性。
就餐专心致志:用餐时不宜边吃边看电视或玩耍。
不挑食不偏食:宝宝对一些刚刚食用的食品不习惯,家长应带头吃同样的食物,给孩子做个榜样。
接下来,再来看看造成孩子饮食习惯不好的原因吧。
影响孩子饮食习惯的原因
边吃边玩:有些父母看到孩子不爱吃饭,就采取了讲故事、做游戏边吃边玩的方式。结果适得其反,不但进一步分散了小儿进餐注意力,还易发生呛食等意外。不妨尝试一下鼓励法:孩子不好好吃饭时就不理他,但当他又拿起勺子好好吃时,立刻告诉他很喜欢他吃饭的样子。
品种过于单调:有些妈妈担心宝宝消化吸收不好,总给他吃那么几种常吃的“安全”食品,使孩子产生了厌恶情绪。菜的烹调方式也不要一成不变,应尽量混合多种食物,口味以清淡为主。哪怕只有一个鸡蛋,也可以做成鸡蛋饼、鸡蛋羹、鸡蛋汤,千万不要总让宝宝吃煮鸡蛋。
讨厌某种食物颜色:很多小朋友都不喜欢黑色的食物,比如芝麻糊、发菜等。对一些新奇的、与平时饮食味道不一样的食物,也可能不爱吃。父母要利用适当的方式来吸引孩子,譬如设计成色香味俱全及造型独特的餐点、混合于孩子喜欢的食物中,或用孩子可接受的理由来引导。
受父母饮食习惯影响:父母尽量不要在幼儿面前批评食物,即使自己不喜欢,也应该给孩子食用。通常两岁左右的孩子开始学习周遭人物的行为举止,一些不良的饮食和用餐礼仪的形成,可能就是在不自觉中学习到的。
家长培养孩子饮食习惯也要以身作则哦。
早教相关推荐 |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 |
家长教幼儿刷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操之过急。教孩子刷牙应从漱口还是,逐渐帮孩子养成早晚刷牙的好习惯。除此之外,如何为孩子选择适合的牙刷也是必须要关注的。
一、如何教孩子刷牙
1、从1岁开始独立漱口:爸爸妈妈可以用指套帮助0~2岁的小宝宝清洁牙齿。孩子长到1岁时,爸爸妈妈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独立漱口,使孩子习惯让水进口而不吞咽的这个特殊程序。
2、刷牙手把手:2岁半左右开始,乳牙全部长齐,爸爸妈妈应该认真而耐心地手把手教孩子刷牙,让孩子掌握刷牙的基本动作。并培养刷牙的习惯。
3、准备儿童牙膏和牙刷:孩子刚学刷牙时,兴趣会比较浓,爸爸妈妈要趁热打铁,把孩子的兴趣维持下去。可以带孩子选购各种水果味道的儿童牙膏,选择刷头柔软、外型好看的儿童牙刷,提高孩子对刷牙的兴趣。
4、刷牙不要急不要重:刷牙不能急,一急,手上的动作就自然变大了,变重了,这样既刷不干净又容易伤到孩子。妈妈要注意,给孩子刷牙的动作幅度要小,每刷一处,以一两颗牙齿为目标,刷它10下子。一边刷,一边数出来:“1、2、3、4……”刷一下,数一下,数完10下,这两颗牙就刷好了。这样,大人心中有数,宝宝也不会觉得刷牙的过程没完没了。
5、确定全家的刷牙时间:爸爸妈妈如果工作忙,那么可以选择晚上或者周末的某一个时间,带领孩子一起刷牙。让孩子感受到,刷牙并不是对他的特别要求,而是大家都习以为常的事,是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
选择适合宝宝的牙刷是教孩子刷牙的前提,下面小编就来介绍哪些牙刷适合宝宝。
二、如何为孩子选择牙刷
1、指套牙刷:孩子刚长出1-2颗小牙时使用,把它套在手指上来为孩子刷牙,不仅能洁齿,还能轻轻按摩齿龈。
2、硅质固齿牙刷,适合在长出2-3颗牙时使用。它有便于宝宝小手握持的牙刷柄,而且刷头弹性良好,软硬适中,就是为让孩子能咬而设计的。既能清除牙上的残渣,又能按摩和保护牙床,完全可满足宝宝这一时期总想咬东西的欲望。安全配件能保证安全。
3、尖型刷毛的硅质固齿牙刷:适合长出8-11个牙齿后使用,它也同样具有上述所提到的功能。还可用来让孩子来练习刷牙。硅质刷毛也很柔软,不会擦伤孩子娇嫩的齿龈。
爸爸妈妈们在教孩子刷牙时一定要有耐心哦。
爸爸妈妈要从小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现如今,很多家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这样就在无意中造成了溺爱孩子,从来不会让学龄前儿童参加家里的家务劳动。这样做对孩子是并没有好处的哦,今天就来看看要如何培养孩子爱劳动吧。
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原则
对于小孩子来说,劳动可以使孩子的双手和大脑得到协调发展,可以使孩子的脑细胞得到更多的刺激,加快脑细胞的发育成长,促进孩子的智力发育。体力劳动,是通过手脚的活动来实现的,而孩子劳动和成人劳动在意义和内涵上有所不同。对孩子的要求只是最基本的生活自理和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等。通过这些基本劳动训练,可以使孩子的双手和大脑协调发展。 对孩子进行早期劳动训练,可以使孩子脑细胞得到更多的刺激,加快脑细胞发育成长,更有利于开发脑细胞的作用。
让孩子进行劳动锻炼,学会干点活,就能减少他们对家长的依赖心理,将会促进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依赖别人帮助”的独立意识的形成。所以可以说,劳动对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创造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育孩子从小热爱劳动,就是为孩子的人生道路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通过劳动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生存技能,而且可以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为他们将来自立于社会打下基础。
接下来,再来看看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具体方法吧。
培养孩子爱劳动的方法
当洗衣小帮手:家长在洗衣服的时候,有意让宝宝去拿小盆子去收集待洗的衣物(不要让宝宝用手拿成人的袜子,以防脚癣感染宝宝的手),尤其宝宝的脏衣服:让宝宝将外衣和内衣分开放:浅色和深色衣服分开放:找出有领子的衣服等等。家长还可以在宝宝帮助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灵活讲解一些意义,也是在实践中提高宝宝理解能力的方法之一。
整理和放置宝宝的物品: 家长将洗干净的宝宝衣物放在一起,和宝宝一起整理和放置,如让宝宝叠好自己手绢、小毛巾和袜子等,宝宝的大衣服由家长叠好,然后引导宝宝拿着,放置到属于宝宝的衣物储存区。
玩具整理和放置:家长引导宝宝自己从小取想玩的玩具,等玩结束后,引导宝宝将玩具放回原位,家长学会欣赏宝宝整理和放置的过程。同时,家长主动“听宝宝的指挥”,和宝宝一起收拾玩具,既让宝宝养成好习惯,又给宝宝显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日常生活小帮手: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创造“让宝宝帮助”的机会,如:家长想看报纸了,请求宝宝帮助拿放在床上的报纸;吃饭准备时,让宝宝放置筷子:外出回来后,让宝宝将工作包接下来,挂在门后面等,家长“享受”着宝宝给予的帮助。
爸爸妈妈们,就从小事开始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吧。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三)
7.满足孩子的所有愿望
宝宝想要某个玩具,想吃麦当劳,父母一定要满足他吗?不一定。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会让宝宝觉得一切太顺利,而太容易获得的东西人往往不珍惜,而且从中获得的乐趣也没了。
正确做法:宝宝想要买某个玩具,可以对他说,假如坚持一周都去幼儿园,妈妈就买给你。要是宝宝想吃麦当劳,可以告诉他生日的时候在这里开生日PARTY。这样让宝宝有一种期待,有一种追求的愿望。父母要注意一定要实现自己的承诺,不能骗宝宝。
8.父母替宝宝道歉
二三岁的宝宝一起玩时,宝宝把别人打哭,这时有些父母会挺身而出,替宝宝道歉。这样一来,宝宝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而且也没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他长大后不会自己承担责任。
正确做法:做错的事情,父母要及时纠正宝宝,因为宝宝不知道哪样做是正确的,哪样做是错误的,正误都需要父母指引。告诉宝宝打人是不对的,要向人道歉,让他自己承担后果,这样才能让他记住,明白对与错。
9.与出生不久的宝宝说话没必要
父母是孩子学习语言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语言发展有深刻影响。婴儿听觉研究专家发现,婴儿脑内的“听觉地图”大概到1岁左右完成,在此期间,给零岁婴儿输送越多的有意义的声音,越能促进婴儿脑内主管听觉的神经元的敏感性。另外,还有研究表明,婴儿获得的词汇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亲对婴儿说话的数量。
正确做法:当给宝宝穿衣服时,当给宝宝喂奶、换尿布时,要和宝宝说话,告诉他:“妈妈在给你换衣服,凉不凉啊?伸伸小胳膊、抬起头”等等。也就是说尽可能地与孩子多说话,这是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所必不可少的。当到了一定时候宝宝的语言会突然爆发,于是很多话都会说了。
早教相关推荐 |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 |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013/262043.html
看过《教你培养孩子存钱的好习惯》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