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形形色色的早教组织悄然兴起,父母们也非常乐意的相信。其实早教可以从点滴小事在家学习好的,图老师小编精心准备了些早教小知识,分享孩子的负面情绪怎样引导。
【 tulaoshi.com - 分娩 】
每个人都会有负面的情绪,包括年龄尚小的孩子也一样哦。所以,作为家长就要循序渐进的引导孩子释放负面情绪,这样才能有益儿童的心理发育。在这里,小编就来教你几招,看看怎样有效帮孩子缓解负面情绪吧。
宝宝情绪教育的原则
察觉孩子的情绪。孩子如同成人一样,他们的情绪背后有其原因,不管他们是否清楚原因何在。当父母发现孩子有不明来由的生气或沮丧时,不妨停下脚步来了解他们生活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并且运用一些方法来引导孩子安全地表达各种情绪。
体察情绪是与孩子亲近和教导孩子的机会。一些父母试图忽视孩子的负面情绪,希望他们的情绪过去,但常发现效果不好。事实上,情绪的抒解需靠父母协助孩子澄清情绪、了解情绪,才不致使情绪扩大或恶化。
同理的倾听和确认孩子的情绪。孩子的情绪需要父母注意他们的身体语言,如脸部表情和姿势。别忘了,孩子也会观察父母的身体语言。因此,父母可以一种轻松但专注的态度和语气、不带质问的反应,如说:“你今天看起来有点累。”然后,等待孩子的反应。
帮助孩子以言语表明情绪。当父母看到孩子流泪,可用同理心来反应:“你觉得很伤心,是不是?”这不仅让孩子了解,而且学到描述情绪的字眼。研究显示,一个人如能以适当的言语形容情绪,可以帮助自己在神经系统上得到宽心或镇静的效果。当然,不是父母告诉孩子该如何表达情绪,它只是单纯地协助孩子发展表达情绪的语汇。孩子也如同成人一样,他们同时亦会有两种以上的混合情绪,因此父母可以让孩子了解这是正常的,如说:“我知道你对参加少年棒球队选拔有点兴奋,也有点害怕。”
接下来,再来看看孩子有负面情绪应该怎么办吧。
宝宝负面情绪如何疏导
父母先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说“老是这么不懂事”是一种否认
“孩子在生活中流露出负面情绪,其实只是孩子的一种表达方式。不要把它想象得多么严重。”张秀萍表示,不少孩子在面对不如意时,常用的方式就是大喊大叫大哭,有些父母往往被孩子的情绪牵引着,也不冷静了。
面对孩子的歇斯底里,家长极有可能会训话:“为什么老是这么不懂事?”其实,这样说等于否认了孩子的不良情绪。这样做非但不会使孩子负面情绪消 失,反而会助长孩子的压抑和否认,会对孩子产生伤害。因为,面对愤怒的父母,孩子不仅要承受自己的负面情绪,还要面对父母的负面情绪,这样的双重负担对于 一个孩子来说,更加难以解脱。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就要允许孩子自由表达。
在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时,家长要保持冷静。很多时候,虽然你的内心是爱着孩子的,可由于你太生气了,表现出来的却是全然的否定、责备,而这会让 孩子忽略你讲话的内容,而关注你的情绪。比如,孩子因为贪玩而把旁边早已准备好的牛奶给打翻了,把地板弄脏,你很生气,把他痛骂了一顿。这时候,孩子的注 意力就会从“牛奶打翻”转移到“妈妈在生气”上。这就令让孩子认识到错误并加以改正的机会白白溜走。
教会孩子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伤心、懊悔都是正常的
不要担心孩子害怕或伤心、流泪,如孩子心爱的东西坏了会有难过的情绪产生,这时妈妈最忌讳的是说“我早跟你说过了,你就是不听,你看,现在知错 了吧”。对此类状况,妈妈应该做的是倾听和同情,告诉孩子,自己也曾为一个玩具摔坏而伤心,不过,有时坏了就坏了,也许做任何事情都是于事无补了,可以伤 心,可以懊悔。因为不仅你有这样的体会,隔壁姐姐丢了一只宠物狗,也是这样的心情。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当然,父母不要因为害怕孩子伤心,立刻跟孩子表示坏了没关系,可以再买一个新的。倘若选择立刻用拥有的快乐代替失去的伤痛,会让孩子失去体验悲 伤情绪的机会,也就无法体验驾驭悲伤情绪的喜悦。只有让孩子学会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才有可能自我调节,才有可能控制事情不再往更坏的方向去发展。
合理释放、转化负面情绪
作为家长,应该清晰认识到,合理释放、转化负面情绪的重要,只有把有利的方面充分发挥,才能把弊端尽力压下去。如何释放负面情绪?根据孩子的年 龄特点,可以有几种简单的发泄方式。如哭泣,是缓解不良情绪的好方法,不仅可以释放压力,也可以增强免疫力。再如大喊大叫、运动等,只要把孩子的身体调动 起来,内心的苦闷也会随着肢体的一举一动逐渐被发泄出来。
而转化负面情绪则是对家长、孩子更高的要求。凡事往积极方面想,一个很有效的方法是“借想象满足孩子的愿望”。例如:妈妈听你说你最好的朋友误 会你了,不和你说话了,你感到很失望、很难过。现在,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有一台叮当猫的时空穿梭机,带着你的好朋友去看到事情的真相,误会就消除了!这样 可以帮助孩子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甚至可以启发他跟着一起想象,当孩子的情绪转变为积极的情绪时,我们就可以引导他去找到更好的办法来解决问题了。例如: 既然我们要消除误会,那么要怎样做呢?比较小的孩子,家长可以提供一些参考答案供孩子选择,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孩子有一个乐观积极向上的情绪极为重要哦。
宝宝有负面情绪怎么办?每个人都会有负面情绪,包括学龄前儿童也是一样的哦。作为家长要及时发现宝宝坏情绪的原因并积极进行相应的处理,这样才会减少负面情绪对孩子的危害。今天,小编就来教你几招如何应对孩子的负面情绪吧。
宝宝情绪的成长关键期
1岁,多数时间还是在睡觉,任意发泄自己的情绪,哭,咬人,他还不懂得控制。
2岁,是婴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敏感期,宝宝会任意发泄自己的情绪。3岁,学会用哭以外的方式表达,爱讨人喜欢,易妒忌,需要家长多提供感受各种情绪的机会。
4岁,非常好动,最喜欢向别人挑战。有时候4岁的孩子喜欢说谎,但绝对不是因为他学坏了,而是因为他不知道说谎是错误的。甚至还学会了骂人。
5岁,爱发脾气,学会了如何去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难受,恐惧,喜欢等等。更多的关心和耐心,情感饥饿、恐惧、性孤僻等等开始出现。在5岁的时候,孩子的情商问题出现严重。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那么,面对孩子的坏情绪,家长要怎么办呢?
宝宝有负面情绪怎么办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与孩子的对话大多都是些生活琐事。比如:孩子说:“妈妈,我今天放学后要去大卫家。”这时候,妈妈没必要回答他:“哦,你决定下午去朋友家啊?”只需要简单地说“谢谢你告诉我”,就足够了。只有当孩子期望我们了解他们感受的时候,再和孩子产生共情。回应孩子的正面感受其实并不难。比如:孩子兴奋地告诉你:“我今天得了朵小红花!”家长只需要用同样的语气回应他:“真棒啊!你一定很开心噢!”
当面对孩子的负面感受时,则需要我们使用沟通技巧。我们需要抛弃以往常用的忽略、否定、说教的方式。孩子的心理感受和身体一样需要得到及时认真的关注。当你开始设身处地地把孩子的伤心、难过等负面感受想象成孩子身体上的伤痛时,你对孩子的情感需求就会变得敏感起来。
接下来,就来看看如何应对孩子的负面情绪吧。
宝宝有负面情绪的应对方法
父母首先应该安抚孩子的情绪,用爱把孩子的情绪箱装满。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情绪箱子,一个可以给他补给情感力量的地方。当孩子觉得自己受委屈时,他的情绪箱里装的都是一些坏情绪,此时父母应该用自己的满腔爱心,帮助孩子把坏情绪排放出去,用爱重新装满孩子的情绪箱子,让孩子能够从自己的情绪箱子里得到精神力量,只有孩子的情绪先平静了,孩子才能真正向你还原事情的真相。因此,当孩子觉得自己很委屈,伤心、难过、生气的时候,我们应该先接受和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是人之常情,任何一个人在受委屈时,都会显得特别的气愤和无助,甚至会做出一些不恰当的事,或者说出一些不合时宜的话,此时如果有人能够理解自己,会让我们觉得自己并不是孤独的,从而也就更愿意在心理上去认同对方。
当孩子心情平静后,我们可以让孩子还原事情的真相,此时的孩子对事情的还原会更加真实,从而也更有利于你去判断,而且此时的孩子,因为内心已经平静,也从父母那里得到了支持,因此面对父母的指导,他会更愿意听从。如果在孩子还带着怒气的时候,与孩子讲道理,那简直就是火上浇油,因为他会觉得自己的自尊心被践踏,会觉得自己不被父母所爱,会觉得自己被全世界的人所抛弃。只有当孩子被你的爱所包围时,他才能够真正听从你的教导,而不会产生怨恨。
帮助孩子学会正确地发泄自己的情绪。每个人都会有情绪不好的时候,如何让自己的坏情绪既不伤人,又不伤己,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必须学习的一项技能。学会合理地宣泄有助于孩子健康地成长。
宝宝有负面情绪怎么办?家长可以试试以上方法哦。
早教相关推荐 |
||
你的老板很认可你的工作,你的配偶认为你很性感,你的孩子们——甚至就连你的猫猫狗狗——也对你充满好感。但是,也还总会有一个声音在你的大脑中喋喋不休,告诉你自己是一个普普通通、了无生气的人。
人们总是避免不了这种“自我怀疑”。即使是那些看上去完全胜任工作而且极度自律的非常成功的人士,有时也会被令人心灰意冷的自我怀疑、恐惧和自我批评所困扰。
最新流行的能克服负面情绪的内观认知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或信念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认知行为疗法旨在通过两种办法帮助患者克服自我怀疑:要么改变伴随自我怀疑的行为,要么挑战那些通常并不正确的内心想法。
现在,第三种认知行为疗法在心理学和自我提升圈子里流行开来。该疗法主张对大脑中的一些判断性思维只是静观,而不加以评判,是一种比强迫自己做出变化或者否认这些想法正当性更为有效的“驯服”方式。它就是——内观认知疗法。
“内观”指“观内”、“了解自己”、“凝视内心中的自我”之意。借用佛学“观察自我内心”的方法,设置特定的程序进行“集中内省”,以达自我精神修养或者治疗精神障碍的目的。内观疗法可以称作“观察自己法”、“洞察自我法”。
内观认知疗法包含的内容
这种新的心理学疗法注重内观——把越来越多的注意力放在当前状态。其中的一条关键原则就是敦促人们不要去想那些只能让自己更痛苦的负面的事情。
内观疗法的目的之一是让你认识到这些批判性想法的确是你自我创造出来的故事。它们未必是真实的,但是自有其后果。如果你与这些想法保持一定距离,那么你就能发现可以有不同的应对方法。
给予自己一些同情也是新的内观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给自己一段空闲的时间——不是让你蜷缩在床上或是呆在家里,而是你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更好地接触外部世界。
你知道吗?孕妇负面情绪是会影响到胎儿健康的哦。在孕期,准妈妈需要保持乐观良好情绪,这样无论对自身还是胎儿发育都是有很多好处的。小编并非危言耸听,下面就要来告诉你孕妇负面情绪对胎儿的危害,快来看看吧。
孕妇负面情绪影响胎儿健康
抑郁:怀孕期间的母亲不能过度抑郁和忧伤,因为抑郁伤脾胃,脾胃一伤,血就不足;肺主忧,忧伤过度则伤肺和皮毛。而且人一抑郁气机就会被憋,大人被憋,孩子的气机也会被憋住。中医讲究气血,气血是人正常活着的根本,一旦孩子气机被憋,就容易对肺造成损害,孩子出生后就有可能患结核一类的病症。
大怒:怀孕期间准妈妈们不要生大气,怒则气上,气血全在头上,下焦气血就不足,孩子就得不到供给。虽然人生中不可能做到不生气,但是准妈妈们一定要学会合理的调节自己的情绪,别太钻牛角尖也别太小心眼,否知只会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的胎儿。
妄语、妄念:怀孕期间,准妈妈们不宜妄语、妄念;不妄语,就是孕妇不要说谎话,不要骂人,不要说挑拨离间、两面三刀的话,更不要说淫秽的或不符合礼仪的话。勿妄语的思想根源在于不要有妄念。念头是邪恶的根源,胎儿位于妈妈的肚子里面,妈妈怎么说话,说话的样子是什么,都会影响到孩子。所以作为母亲,说事说正事,别说闲事、恶事。
惊恐:在十月怀胎的过程中,惊吓对胎儿的影响最大,因为五脏里肝主惊,惊恐就会伤到肝,而肝所对应的神明为魂,魂属于阳神,阳神主动,所以孕妇一旦受到惊吓,伤了魂的话,小孩子就有可能患先天癫痫。
那么,究竟是哪些原因导致了孕妇的负面情绪呢?
孕妇负面情绪的原因
激素变化导致情绪波动大。在妊娠期内,准妈咪最常见的情绪变化是焦虑和抑郁,造成这一后果的罪魁祸首,就是准妈咪体内激素水平的改变。随着妊娠月份的增加,孕妇体内分泌雌激素、孕激素、甲状腺激素等的水平亦逐渐增加,从而引起与经前紧张综合征相似的症状,如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定等。各种激素增加引起的另一个后果,就是蛋白质、脂肪合成增加,从而造成孕妇出现全身“发福”,这些体形的改变,也使一些爱美的孕妇感到不安和丧失信心。
各种担心触发负面情绪。除了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对准妈咪情绪的影响之外,准妈咪对外界引起的负性心理反应也是触发情绪波动的原因之一。准妈咪在得知自己怀孕时的心情往往是既高兴又担心,如家庭的生活压力、工作是否继续、公公婆婆对于生男生女的看法以及担心自己的身体能否胜任胎儿的正常发育,胎儿是否健康等等,负面情绪堆积从而导致心理机制崩溃。
孕妇负面情绪的危害这么大,所以一定要保持愉快的心情哦。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一)
1.不准掰手指数数
有些父母、幼儿园老师,教宝宝数数时,看见他们掰着手指头数,就会要求他们放下手,要求心里记。心理学家说,这种教宝宝数数的方法,并不科学。
心理学家认为,2~5岁幼儿的数字概念发展,通常是由口头数数开始,然后是点着实物数,接下来孩子能够推算出总数,最后,才是根据抽象的语言数字拿取相等的实物。
幼儿掌握初步的数概念,需经过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由具体到抽象是幼儿对周围事物形成各种概念的一般认识过程。所以在教的幼儿数概念时,要从具体出发。从具体出发,就是要从接触具体的事物开始,从亲自摆弄、接触、看具体事物中获得有关物体数量方面的感性经验开始。这种对数量的感性经验越丰富,就越有利于幼儿形成抽象数概念。
正确做法:数数时不妨让他们数数手指、衣扣、玩具等等,让他们从具体的东西开始。
2.过分溺爱
有时候,父母的精心呵护反而会“伤”了宝宝。比如,有些父母,总怕宝宝走着会摔倒,会累着,于是喜欢用车推着宝宝或是抱着宝宝。这样一来,宝宝活动量小,协调能力、大肌肉的锻炼都不够,活动能力就特别差。宝宝吃饭、穿衣、收拾玩具,家人总是包办代替,会造成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差;宝宝和小朋友发生争执,父母挺身而出,为宝宝讨公道,这种看似对宝宝的爱,会使宝宝今后生活能力差,社交能力差不敢面对外面的社会。
其实,孩子有着惊人的适应能力。他们需要运动和交流,甚至稍微还要有一点冒险,这样才能充分发掘他们身上的各种潜能。
正确做法:放开手,让宝宝自己收玩具,自己吃饭、摔倒后自己爬起来,能使宝宝更快乐,更有成就感。
3.过分专制
有的父母认为管教宝宝,就要从小做起,让宝宝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宝宝想要红色的玩具,妈妈却认为绿色的好看,于是买下绿的。宝宝想看天线宝宝,妈妈却认为另外的历史故事更有意义,一切都是家长做主,宝宝没有任何可选择的余地,不听话就会挨批评。日久天长,宝宝就会变得畏畏缩缩,心里总是处于被压制状态,从而局限了宝宝的智力发展,宝宝变得胆小、怕事。
正确做法:假如宝宝提出的要求合理,尽量尊重宝宝的选择,而不要把成人的思维强加给宝宝。
早教相关推荐 |
||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013/262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