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如今非常受青睐,是的,孩子的早期教育要从小抓起,这不可忽视。接下来图老师小编向各父母分享些早教小知识,详解怎样让“慢热宝宝”适应学校 耐心慢养育。
【 tulaoshi.com - 分娩 】
慢热宝宝怎么办呢?孩子上幼儿园后需要过很久才能和其他小朋友打成一片,带孩子去走亲戚却不能和同龄孩子一起玩。爸爸妈妈们,是否有这样的烦恼呢?别着急,今天小编来举例说明怎样解决慢热宝宝的教育问题吧。
认生了
牛牛已经13个月大了,原本谁抱都行,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变得腼腆起来,喜欢粘着妈妈奶奶,一见到陌生人,就往后躲。有一次,一位叔叔来家里做客,看牛牛可爱,便走过来要抱抱牛牛,可是,叔叔的手还没碰到牛牛,牛牛便哇哇哭起来。有时候,妈妈带牛牛到小区玩,看到一些小朋友在花园里跑来跑去,而牛牛却要依偎在妈妈身边一段时间,慢慢熟悉了环境,才肯自己玩。妈妈觉得牛牛是个慢热型的宝宝,有点担心,这样将来会不会适应能力不好。
慢养法则:宝宝在8个月左右,自我意识开始逐渐形成。他们不仅能够区别"我"和"你"的不同,同时,对"熟悉的人"与"陌生的人"也开始有了区分。与自己熟悉的人在一起感到安全,对陌生人感到不安全。这就是所谓的"认生期",是宝宝成长的必经阶段。因此,牛牛的慢热,父母不要着急,这说明您的宝宝正在逐渐长大。顺应宝宝的成长规律,不要强迫他们与陌生人接触,适当引导,宝宝会逐渐度过这个阶段。
我需要依恋
入园已经快2个月了,大多数小朋友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环境,开始一起参与活动,一块玩耍。可是,苗苗却始终哭哭啼啼,吵着闹着找妈妈。每天妈妈把苗苗送到幼儿园准备离开的时候,是最令人揪心的场面,看着哭得声嘶力竭的苗苗妈,真是手足无措,不知道自己是该去还是该留。通常是在老师的帮助下,抱着苗苗又哄又劝,妈妈才能勉强离开。终于,班主任王老师赢得了苗苗的一些信任,接下来的日子里,当妈妈困难得离开后,苗苗通常喜欢粘着王老师,还是无法融入集体,和小朋友们自由自在地玩耍。看来,苗苗是个典型慢热型的孩子,为此,妈妈很担心,不知如何是好。
慢养法则:不难看出,苗苗的慢热,属于依恋关系没有建立好。苗苗与妈妈建立的是典型的焦虑型依恋关系。焦虑型依恋关系的特点是,当妈妈在的时候,宝宝会特别依恋妈妈,紧紧盯着妈妈,担心妈妈离开。由于内心的不安以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妈妈身上,以至于难以投入到外界,融入到其它事情及人当中去。为什么会这样呢,除了宝宝的自身特点比较敏感之外,更重要的是,宝宝在和妈妈(或主要抚养人)相处的过程中,内心被关注,被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这样,宝宝内心总是会不踏实、不安定。由于老师的帮助与关注,妈妈才得以离开幼儿园,这样,让苗苗找到了一个可以替代妈妈的人--老师,于是,苗苗就退而求其次,开始粘着老师,还是表现得对集体不够融入。
这是我的气质类型
用可可妈妈的话来讲,2岁半的可可做什么事都比别人慢两拍,融入新环境更是慢热。比如,奶奶带可可在小区里玩,很多小朋友很快熟识了,他们可能会彼此交换一个玩具,或者几个人共同玩一件东西,甚至争抢一样东西。可是,可可却总是站在一旁不肯靠近。她既不粘着奶奶,也不参与,只是站在那里眼巴巴地看着,像是在观察什么。通常,其他小朋友都玩得很熟了,她才慢慢地靠前去。现代社会注重人际关系,社交,可可妈妈担心可可的性格将来会吃不开。
慢养法则:宝宝"慢热",还与先天气质类型有关。心理学将人的性格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类型,气质没有好坏之分,而每个人也大多不单纯属于某一种气质了性,而是某一种气质类型更为突出。"慢热"宝宝大多"粘液质"气质类型比较突出,像可可一样,善于观察,他们一般进入活动慢,但一旦融入,往往很专心,很稳定。宝宝的特点父母要尊重,没有必要过于担心。
接下来,再来一起看看如何从生活中解决慢热宝宝的难题吧。
慢热宝宝怎么办
了解宝宝"慢热"背后真正原因。只有了解了原因,爸爸妈妈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不盲目担心,同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对待方式。
建立安全的亲子依恋关系。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对于孩子形成良好的社会关系至关重要。对于3岁以内的宝宝来讲,正处于依恋期,妈妈(或主要抚养着)应给孩子更多高质量的陪伴。比如,妈妈(或主要抚养者)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陪伴宝宝,多一些耐心,拥抱,抚摸,满足孩子依恋的需求,形成安全依恋关系。
发现宝宝的兴趣点。当父母发现宝宝慢热时,先不必急着让宝宝融入。先观察,如果宝宝粘着自己,就让他粘一会儿,过程中,留意发现宝宝的兴趣点,引导宝宝融入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慢慢地,宝宝便可以自如地与他人相处了。
多创造一些让宝宝接触他人的机会。父母不妨利用休息时间多带宝宝参加一些活动,多接触一些同龄伙伴,过程中多发现宝宝的优点,及时鼓励,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慢慢地,慢热宝宝也会更愿意接触他人。
培养慢热宝宝,家长要多点耐心哦。
(摘录自合作杂志《聪明宝宝》2103年10月刊)
A从离婚准备阶段就开始接受系统的婚姻情感心理咨询。这位中年男士,在一场婚外情后,终于和老婆结束了婚姻,他承认自己:“我不是一个称职的老公”,经不起外遇的诱惑。当分手变得无可奈何时,昔日的夫妻之情让位给了另一位女人。他那么喜欢的孩子也不得不放弃,他的老婆在这一点上表现了一往无前的坚决。 A实际上是个很不错的父亲,近来他和孩子的关系令他担忧。在协议的周末亲子见面中,8岁的儿子告诉他:“你会不会以后看我的次数越来越少?最后像离开妈妈那样离开我?”孩子很坦白地告诉他,恨他但也想念他。他不知道怎么回事,每次和儿子见面,慢慢地需要有一段时间适应和暖场,不知是他的问题,还是儿子的问题。在我的询问下,他感觉到儿子和他在一起,只要稍微亲密了后,马上就会情绪低落,好像在做了一件错事。我给了他心理解释:儿子内心有了负罪感,觉得和父亲在一起的快乐,对不起母亲。 A坚持在婚姻情感心理咨询的帮助下解决自己的心理障碍,并能很好地处理他和儿子的关系,已经失去了婚姻,不能再失去儿子。他的困扰带有相当的典型性,这些担忧是离婚夫妻对子女关系经常纠结的问题:因为离婚,不能和子女共同生活,眼看着跟子女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好像自己再怎么努力都很徒然;最痛恨对方给孩子“洗脑”,如果他们母子生活状态不好,他和儿子的关系越糟糕;和孩子的亲子见面也很让人失落,从开始的隔膜到关系亲近,要有时间来培养,刚感觉好些了,孩子又要被带走了。而且每次和孩子的妈妈总是要见面,这点很让他心烦,他不想勾起以前不愉快的回忆。有时这对前夫妻还要有些争执,孩子的情绪反应会更激烈,让他自己怀疑下次是否还可以继续父子间的会面。 我很感谢A的信任,能给他这样的建议:离婚离不了血脉,忘记过去不能忘记子女;事实上亲子关系研究中发现,不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必然要出现心理问题,如果父母双方的关怀一直能够持续,那孩子的心灵创伤很低,会有不错的心理适应;不能把父子关系互动造成的暂时性不顺,归结为孩子的不配合,不要在内心深处期望孩子来讨好你,你是两人关系的主导,你在营造孩子的经验和感受;要不断向孩子确认你愿意接纳他随时随地的联系,他在你心目中无比重要,不管你生命中是否有了别的女人;不可以你们夫妻间争执来影响探视时的表现和心情,这种状况孩子已经经历了太多;和孩子情感的联络可以更灵活,平时的电话,QQ或EMAIL,或者鼓励孩子经常和你互换小礼物以联络感情;不可以因为大人的离异而对孩子产生歉疚的补偿心理,变得纵容和过度满足孩子物质欲;要掌握孩子的日常生活节奏,学习生活和朋友兴趣等,便于深入交流和保持亲密距离;尽管孩子并不和你生活在一起,但你有条件的话,能保留一些孩子的物品,这样让孩子来到你的住所,能增加他的归属感。 当看见A轻松离去的时候,我和他都是一样的想法,但愿这些困扰都会成为过去,如果再来,带来的是新的挑战和新的问题,但这一切谁都不会在乎,只要你愿意去面对。 很多家庭都是妈妈是孩子教育的主导,其实,让爸爸来带孩子是有好处的哦。爸爸参与到早教中可以使宝宝更加聪明,所以,爸爸们快来多和宝宝互动吧。 爸爸带孩子的好处 据美国耶鲁大学的科学家最近做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由男性带大的孩子智商高,他们在学校里的成绩往往更好,将来走向社会也更容易成功。这项调查是他们持续了12年,从婴儿到十几岁的孩子各个年龄段进行跟踪调查所得出的结果。 我们并不否认女性教育的重要性,母亲以女性特有的感情细腻、做事认真仔细、性格温柔去影响孩子,通过讲故事、教唱歌、玩玩具等给了孩子很多的关怀与呵护,这是功不可没的。然而,缺乏男性教育往往会使孩子表现出多愁善感、性格懦弱、胆小怕事以及性格孤僻、自卑等特点。 男性教育恰恰弥补了这些不足。男性的特点往往是坚韧、大胆、果断、自信、豪爽、独立,这些对于女性来说略显薄弱,这就显示出了男性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那么,爸爸带孩子要如何进行呢? 爸爸带孩子的方法 不要吝啬你对宝宝的爱 安全的依恋关系是宝宝未来人际关系发展的基础。只有当宝宝小时候体验到了关于爱的一切积极的情感,内心才会觉得自己是安全的,才能够平等地与他人交往。所以,不要吝啬你的爱,向宝宝靠近一点,让他在与爸爸的亲密接触里完全体会爱的亲密。 积极回应宝宝 宝宝还不会说话之前,他只能用自己的方式与你交流。也许是一点声音、一个动作或是脸部的表情、目光的注视或逃避,但这就是宝宝给你的暗示。 不要吝啬你的回应,你会发现,你的微笑能使焦躁的宝宝逐渐安静下来,他会哭得更少,晚上会更安静。这是因为宝宝通过安抚或者喂食得以安静,此时 他大脑的焦虑反应系统自动关闭了。但是要注意:千万不能满足他的一切要求,你只对宝宝的暗示保持一种积极的回应,让他知道你明白了他的要求。 尽量跟宝宝说话 你和宝宝所有的谈话将为宝宝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宝宝听到越来越多的词,大脑中处理语言的功能就会得到发展。尽量跟宝宝说话、阅读或唱 歌,也许一开始仅仅是给他读简单的图画书,而并不是努力去教他。当宝宝越长越大,就可以通过读故事来鼓励他参与--重复语调和词语,慢慢地,他就能像你那 么做了。 帮宝宝建立秩序 对宝宝来说,秩序的建立至关重要。宝宝是在重复中学习的,这也是他获得安全感的重要前提。记住,每天固定换尿布和洗澡的时间非常重要。同时,还要重复甚至固定一些能让宝宝体会到快乐的活动,比如在睡觉之前讲故事或唱、听儿歌,回家之后可以吃饼干和糖果。 鼓励宝宝安全探索 对于宝宝来说,你就是他的整个世界,很大程度上你决定了他认识世界的态度,你和他的互动也基本上决定了他学习的方式。因此,当宝宝努力去探索或做游戏时,你要保持接受的态度,尤其是当他受到挫折后,需要从你这儿得到鼓励时。只有这样宝宝才会对困难、对未来无所畏惧。 有选择性地陪宝宝看电视 研究表明,宝宝学习好,跟爸爸限制看电视的时间和内容有关。千万不要让电视成为宝宝的“姐姐”,即使看电视,宝宝也要和你一起看。你可以用你的方式来讲解电视的内容,甚至和他讨论,这样,看电视也能成为学习的经验。 把规则作为学习的契机 别指望宝宝永远按照你说的去做,他通常是冲动的,并且很多时候都在吵闹,因为他还没能力在沮丧和愤怒的时候控制自己的情绪。让宝宝学会自我控制 需要一定的时间。永远不要打或使劲摇晃宝宝,研究表明这会对宝宝造成永久的不良影响,让他感到害怕,羞辱或是愤怒,这种互动关系只能教给宝宝用同样暴力的 方式去反抗。 遇到宝宝让你不开心的时候,给自己一点时间,数到10,让自己平静下来,或者找个朋友聊聊,缓解情绪。当你反应过分强烈或要求太严厉时,先跟宝宝说对不起,这样不但会弥补损失,还会让宝宝更加感受到爱和支持。 每个宝宝都是独一无二的 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气质和生长速度,每个宝宝都是独一无二的。给予你的宝宝独特的鼓励,你会看到宝宝真的就能做好。一般来说,对宝宝反应比较敏感的父母会帮助宝宝建立一个积极的自尊。 保证照料宝宝的质量 有研究表明,高质量的婴儿照料和早期教育能促进宝宝以后的学习和社交技巧,这一点绝对要靠你自己来把关。如果宝宝交给保姆或亲戚朋友照料,你需要亲自观察照料者是如何和宝宝互动的,是否真正关心宝宝,同时还能给宝宝提供发展的空间,宝宝周围是否干净和安全等等。 照顾好你自己 养育宝宝是最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尤其是当你感到疲惫、急躁、沮丧、或者受挫时,就更加难以满足宝宝的要求。因此,照顾好你自己对宝宝才能更有利。 孩子的天性就是玩耍,爸爸不如陪孩子一起玩吧。 做一个会玩的爸爸 分享“地板时间”:和宝宝玩游戏,用他的方式,而不是你的方式。 学会偎依:尤其在宝宝感到沮丧或者取得进步时,和他偎依在一起。 与宝宝玩竞赛游戏时,最好一开始的时候让他赢,然后逐渐恢复正常,这样有助于培养宝宝的自信。 当宝宝哈哈笑时,让他继续笑。有可能的话找出他大笑的原因,并经常逗他笑。 玩装扮游戏,让宝宝当导演,让他来设计你的角色。 花一点时间在早晨做游戏。哪怕仅仅10分钟,哪怕仅仅是在你看来十分无聊的游戏,也确实能为宝宝的精力提供有效出口,能显着减少你一天的唠叨和忙乱。 每周留出一点时间,很热情地和宝宝玩那些你特别“痛恨”的游戏。 爸爸们,快来抽出时间多陪陪孩子吧。 研究发现,在普通的家庭里,一个孩子平均受10次批评才会得到1次夸奖。所以毫不奇怪,为什么有许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觉得自己失败,因为父母在每天谈话中都传给他们这样的讯息。 不知道孩子优点 上海市教科院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专家乐善耀说,当时有近百名家长上课。当问及“谁能说出孩子10个缺点”时,有20多名家长举手发言,有的还不假思索举出十几条;但问及孩子10个优点时,几乎难倒全场家长。有三四名家长勉强答出几条,其余的苦思冥想,一条都答不出。专家指出,测试结果并非个别现象,许多家长都对孩子不满,孩子年龄越大,不满意的地方就越多。 一位5岁孩子的家长说,他女儿学唱歌得到老师表扬,但他提醒孩子不要得意,理由是还有更优秀的孩子。孩子听后觉得很委屈。专家指出,不少家长看不到孩子的进步,总喜欢拿自己孩子的某个方面与更优秀的孩子比,结果越比越不满意,使孩子的压力与日俱增。 高期望淹没优点 不满意的根源,是家长过高的期望值。专家指出,父母对孩子不满意,可能引发孩子的心理问题。不少孩子用逆反来“抗压”,但承受能力毕竟有限,压力过大又找不到释放渠道,就容易出问题。 专家呼吁,家长要改变观念:好孩子的标准是既要学习好,又要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家长要善于发现并鼓励孩子的点滴成长,学会沟通和平等交流,应避免使用刺激性语言,以免对孩子造成伤害。 “成功父母与失败父母的区别是,前者将孩子对的东西挑出来,把他的优点挑出来,而不明智的父母,一眼就看到孩子的缺点。”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但需要注意,家长夸奖孩子,千万不能无中生有。” 夸奖自己的孩子 日本有一儿童教育学家的一项研究曾引起许多教育人士关注,研究表明,孩子经常受到家长夸奖和很少受到家长夸奖的,其成才率前者比后者高5倍。其实,中国伟大的教育学家陶行知早就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而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就要学会夸奖孩子,没有夸奖就没有教育。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近日在一次讲座上给父母布置了“暑假作业”:“你今天回家去发现一个孩子的优点,能够发现十个的,是优秀的父母,能够发现五个的,是合格的父母,不能发现的,是不合格的父母。”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一) 1.不准掰手指数数 有些父母、幼儿园老师,教宝宝数数时,看见他们掰着手指头数,就会要求他们放下手,要求心里记。心理学家说,这种教宝宝数数的方法,并不科学。 心理学家认为,2~5岁幼儿的数字概念发展,通常是由口头数数开始,然后是点着实物数,接下来孩子能够推算出总数,最后,才是根据抽象的语言数字拿取相等的实物。 幼儿掌握初步的数概念,需经过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由具体到抽象是幼儿对周围事物形成各种概念的一般认识过程。所以在教的幼儿数概念时,要从具体出发。从具体出发,就是要从接触具体的事物开始,从亲自摆弄、接触、看具体事物中获得有关物体数量方面的感性经验开始。这种对数量的感性经验越丰富,就越有利于幼儿形成抽象数概念。 正确做法:数数时不妨让他们数数手指、衣扣、玩具等等,让他们从具体的东西开始。 2.过分溺爱 有时候,父母的精心呵护反而会“伤”了宝宝。比如,有些父母,总怕宝宝走着会摔倒,会累着,于是喜欢用车推着宝宝或是抱着宝宝。这样一来,宝宝活动量小,协调能力、大肌肉的锻炼都不够,活动能力就特别差。宝宝吃饭、穿衣、收拾玩具,家人总是包办代替,会造成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差;宝宝和小朋友发生争执,父母挺身而出,为宝宝讨公道,这种看似对宝宝的爱,会使宝宝今后生活能力差,社交能力差不敢面对外面的社会。 其实,孩子有着惊人的适应能力。他们需要运动和交流,甚至稍微还要有一点冒险,这样才能充分发掘他们身上的各种潜能。 正确做法:放开手,让宝宝自己收玩具,自己吃饭、摔倒后自己爬起来,能使宝宝更快乐,更有成就感。 3.过分专制 有的父母认为管教宝宝,就要从小做起,让宝宝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宝宝想要红色的玩具,妈妈却认为绿色的好看,于是买下绿的。宝宝想看天线宝宝,妈妈却认为另外的历史故事更有意义,一切都是家长做主,宝宝没有任何可选择的余地,不听话就会挨批评。日久天长,宝宝就会变得畏畏缩缩,心里总是处于被压制状态,从而局限了宝宝的智力发展,宝宝变得胆小、怕事。 正确做法:假如宝宝提出的要求合理,尽量尊重宝宝的选择,而不要把成人的思维强加给宝宝。
早教相关推荐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
延伸阅读:
早教相关推荐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013/262104.html
看过《怎样让“慢热宝宝”适应学校 耐心慢养育》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