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形形色色的早教组织悄然兴起,父母们也非常乐意的相信。其实早教可以从点滴小事在家学习好的,图老师小编精心准备了些早教小知识,分享婴儿对妈妈的依恋有利于心理发展。
【 tulaoshi.com - 分娩 】
妈妈应要从孩子的婴儿期开始就积极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这对将来孩子的心理发展是有很大帮助的。在这里,小编就来教教你如何与襁褓中的宝宝建立依恋关系,快来一起看看吧。
宝宝依恋的发展阶段
前依恋期(0~6周):婴儿对任何人都会出现相似的行为,他会以哭、笑等情绪召唤照料者。
依恋关系建立期(6周至6~8个月):宝宝对父母等抚养者回报更多的微笑,这也带给了父母更大的满足感。
依恋关系明确期(6~8个月至18~24个月):当宝宝的抚养者要离开时,他们会大吵大闹明显地反抗。
那么,要如何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呢?
宝宝依恋的建立方法
请尽可能的采用母乳喂养,母乳中除了包含代乳品无法供给的养份和抗体外,在哺乳的过程中,宝宝躺在妈妈的怀里可以感到温馨的母爱,就像在妈妈的子宫里一样。
请尽可能的自己带养,请别人带宝宝,宝宝的心理会产生隔阂。
请尽可能的回应孩子的情感需求,宝宝的每一声呼唤都期待着妈妈的回答,能得到你的回应,他会备感兴备。
请注意给孩子应有的父爱,许多爸爸认为养育宝宝的主要责任由妈妈承担,爸爸只起辅助作用,这种想法会让你忽略对宝宝的关爱。
最后,再来看看宝宝依恋的类型有哪些吧。
宝宝依恋的类型
安全型依恋:母亲在孩子身边,孩子很放松愉悦、母亲离开时孩子会难过或哭泣,母亲再出现孩子则 很开心;
矛盾型依恋:母亲在身边时,孩子紧紧抓牢母亲,母亲离开孩子则焦虑哭泣、而母亲返回时,孩子则生气又想靠近又想抗拒母亲的亲近,甚至连踢带 打。
回避型依恋:无论母亲去留孩子都无所谓、很冷漠。
妈妈要和孩子建立依恋关系,这样对身心发展都是有很多益处的。
我是一位不愿放手的妈妈,我的儿子已经上小学一年级了,可是他每天还和我们一起睡在大床上。与其说是他不愿意自己睡,不如说是我舍不得让他自己睡。我从小就和我的妈妈睡,直到上高中还和妈妈一个被窝。上大学以后,不得不和父母分离,但经历了很长的时间,我才学会独立睡觉。结婚以后,只有老公在身边,我才能睡着;有了儿子以后,我又觉得我离不开他了,摸着他的小手,听着他的呼吸,只要他在我身边,我才踏实,才睡得香。
我这样依恋孩子,是不是一种心理疾病啊?我也知道孩子长大应该独立,担心这样下去,他以后会像我一样过度依恋别人,我是否该改变,又该怎么改变呢?
心理分析
人与人之间的依恋是一种正常的情感关系,母子之间的依恋当然更是无可厚非。依恋主要是情感与身体的依恋,在正常的亲子关系中,随着孩子的长大,身体依恋会逐渐淡去,情感依恋却持续一生。
国外有心理学家研究认为,母亲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方式,会影响到孩子与母亲的依恋关系,分别形成安全型依恋、焦虑-矛盾型不安全依恋和焦虑-回避型不安全依恋三种模式。
在第一种安全依恋型模式中,母亲能够准确察觉到孩子的需求,提供给孩子相应的照料、关爱与情感交流,同时也能给孩子自主空间。这是一种健康的依恋模式,由于孩子的需求在母亲那里获得了适宜的响应,孩子会对母亲产生一种稳定的信任感,内心也很有安全感,因而较少需要通过和母亲经常性的身体亲近来获得心理安慰。这类孩子更能觉知自己和母亲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因而更能形成独立的心态。
第二种焦虑-矛盾型不安全依恋模式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母亲只是根据自己而非孩子的需要来照料孩子,孩子希望从母亲那里获得的需求响应总是处在一种不确定的状态中,孩子无法完全信任母亲,但又渴望从母亲那里得到满足,因而会产生焦虑和矛盾心态。这类孩子对陌生人有相当的警觉,成人后由于内心的不安全感,会在心理上过度依恋他人,为了维持这样的依恋关系,可能强迫性地关爱自己的伴侣、朋友及家人。
第三种焦虑-回避型不安全依恋则源于母亲对孩子的漫不经心,因为孩子的需求完全被母亲漠视,孩子在极度不安全中会对母亲产生疏离心态,因而会主动回避与母亲的接触。这类孩子也同样会回避陌生人,成人后可能性格较为冷漠,显示出强迫性的自负,避免依赖伴侣、朋友或家人。
以上这位妈妈可能是在儿童期形成了焦虑-矛盾型不安全依恋模式,根源可能来自于她母亲对她的教养方式,另外,依恋模式具有代际传递性,她早年和母亲形成的依恋模式又影响到了她现在对孩子的方式。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具有不安全依恋模式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比拥有安全依恋模式的孩子,在人际交往中,更难适应,更缺乏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在面对压力时更缺乏韧性。这显然是有害的。即使问题没有这么严重,孩子只是仅仅形成了一种对母亲的身体依恋习惯,这样的习惯也会导致他长大后,经历比普通人更艰难的与母亲的身体和心理的分离过程。
心灵处方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以上这位妈妈有必要尽快改变对待孩子的方式。要让这种改变能够实现,关键是建立一种新的依恋模式。
首先,认清自己依恋孩子的根源,其实是因为母亲对和儿子的情感关系缺乏内在的、稳定的安全感,一旦分离,就会产生焦虑,所以需要通过身体接触来克服这种焦虑。如果这位妈妈能够发现,即使没有和孩子待在一起,儿子也同样会爱你,她内心的焦虑就会减轻。可以尝试和孩子短暂的分离,比如出差、将孩子送去父母家,然后在儿子回来的时候问他,是不是想妈妈,如果一次次得到情感的确认,她就会慢慢相信,无论和孩子相处的方式怎样,他们之间都是相爱的母子。这样的情感认定会有助于这位妈妈建立起安全的依恋模式。
其次,采取适度转移的策略,减少对孩子的关注,给孩子更多的自由空间,而将情感的关注点放到夫妻关系上。当年这位妈妈可以成功地将对母亲的依恋转换成对丈夫的依恋,那么,现在,也一定可以做到这一点。她可以对丈夫坦承自己的问题,表明自己希望从他那儿获得支持和激励。当她从丈夫那儿感受到更多的爱与温暖,你对他的依恋就会增加,对孩子的依恋也会相对减轻。
第三,建立自信。只有一个强大的自我,才能建立起对生活的安全感,而自信是可以不依赖他人独立的前提。重要的是建立对于情感的自信,可以通过和丈夫、儿子更多的情感沟通,在沟通中确认自己被爱的价值,发现自己在他们心目中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从而提升自信。
第四,给自己一段改变适应期。当这位妈妈开始尝试和孩子分离,比如,让他独自睡觉时,你的焦虑可能会很严重,但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这种焦虑,以免孩子可能跟着你一起焦虑。你可以告诉自己,这是一个过程,克服这种焦虑,也是我对孩子的爱。这样的信念可以帮助自己完成自我的改变。
一种健康的、安全的依恋模式的建立,也是一种新的情感关系的建立,当这位妈妈从内心深处真正完成了与孩子的分离,不仅会发现一个全新的自我,也会发现她和孩子、和丈夫的情感纽带更为牢固,更让自己觉得踏实和温暖。
早教相关推荐 |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 | ||
婴儿最初的情感依恋对象是妈妈,因为每天和妈妈在一起,总是很依赖妈妈,可是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依赖关系也是妈妈们应该注意到的,下面的两个建议一定要看看哦!
一、建议妈妈在哺育宝宝的过程中,接受以下有利于亲子关系建立的建议:
1、请尽可能的采用母乳喂养,母乳中除了包含代乳品无法供给的养份和抗体外,在哺乳的过程中,宝宝躺在妈妈的怀里可以感到温馨的母爱,就像在妈妈的子宫里一样。
2、请尽可能的自己带养,请别人带宝宝,宝宝的心理会产生隔阂。
3、请尽可能的回应孩子的情感需求,宝宝的每一声呼唤都期待着妈妈的回答,能得到你的回应,他会备感兴备。
4、请注意给孩子应有的父爱,许多爸爸认为养育宝宝的主要责任由妈妈承担,爸爸只起辅助作用,这种想法会让你忽略对宝宝的关爱。
二、利于亲子关系建立、促进体能发育的亲子运动
具体的做法很简单,在与孩子的接触中,多与他拥抱、抚摸、亲吻、对视,抓住每次机会和他说话、游戏。家长投入的情感越多,现在和将来得到的收获就越多
3个月:帮孩子练习翻身动作
4个月:扶着孩子练习蹦跳动作
5个月:俯卧引体向上、向前抓玩具
6个月:训练孩子独坐、扶持站立片刻以及为孩子做被动体操。
寂寞的人喜欢胡思乱想,喜欢追忆似水年华。寂寞的内心总是风平浪静,一块小石子便可激起万千涟漪。“妈妈喊你回家吃饭”总是感觉出自一个熟悉的稚嫩的声音。这个声音就好像一条线,拎起了小时候的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这些事情里少不了两个角色,一个是小伙伴,另一个就是妈妈。
现在,你也许已经多年没有跟妈妈谈论过你的朋友们了,有什么事情都是找朋友们去商量。但是,你还记得吗?小时候和小伙伴玩得不开心了,常常都是找妈妈哭诉的。没有一个小孩子不依恋自己妈妈的,但是长大后就有人“娶了媳妇忘了娘”。
孩子对母亲的依恋是一种天性,这种天性不是人类所特有的。 就像小鸭子把刚出蛋壳时看到的第一个人当妈妈一样,小孩子也是“有奶吃的都叫娘”。曾经听到有隔代抚养的小孩子说:“我奶奶就是我妈。” 如果给刚出生的小猴子两个妈妈让它选择,一个是有奶水的冷冰冰的铁丝做成的妈妈,另一个是没有奶水的毛绒绒玩具猴妈妈,小猴子会选择哪个呢?它更喜欢像妈妈的妈妈——只有在喝奶的时候才会去找“铁丝妈妈”,其他时候全都依偎着“绒绒妈妈”。
比起食物来,它更喜欢妈妈柔软温暖的感觉。不过,小猴子喜欢这种感觉仅仅是因为舒适,但是它不知道妈妈的抚摸对它的成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家发现如果把刚出生的小白鼠和白鼠妈妈骨肉分离,尽管给小白鼠好吃好喝,悉心呵护,但却比其他在妈妈身边长大的小白鼠发育迟缓,抵抗力也更差。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有趣的是,如果用毛刷模仿白鼠妈妈,小白鼠也可以发育良好。同样,比其他动物高级许多的人类也是不可以没有母亲的,被剥夺母亲的抚摸的孩子比其他的孩子个子小。如果及时补偿缺失的爱抚,孩子可以用比同龄人更快的速度迅速赶上。但是,身高可以赶上,心理发育的问题能不能弥补就看不出来了。
天下的妈妈不都是一样的,这导致天下的母子关系也不都是一样的。那些对孩子关注更多,对他们的需求能够适当满足的妈妈可以带给孩子更多安全感,这样的小孩子总是把妈妈作为一个可以依靠的港湾,从这里出发去探索周围的世界。每次见到妈妈都会特别高兴。他们不但能够和小伙伴分享自己的玩具,还不会总是因为妈妈叫自己回家吃饭而生气。
有的妈妈不能一直及时回应孩子的需要,这样的孩子看见妈妈时,像对陌生人一样不会有什么特别的反应。甚至有些小孩子会因为看见妈妈而生气或者不安,因为他们的妈妈彻底忽视了他们或者表现得根本不像一个母亲。
妈妈是孩子在这个世界上认识的第一个人,所以母子关系也影响了孩子今后与他人尤其是恋人的关系。在我们的眼中,这是怎样的世界,安全的还是无法掌控的?对于那些父母常年不在身边,自己独自留守家乡孩子来说,生活中就缺少了一个可以倚靠的港湾。
在外面玩,没有妈妈喊着吃饭;受了委屈没有可靠地倾听者;考了第一没有妈妈及时的表扬。你可以认为这样的孩子早当家,但是这样的孩子不快乐。他们不能去拥抱这个世界,因为很难做到有爱与他人分享,或者他们无法鼓起勇气,因为不自信害怕世界从他们的拥抱中逃跑。妈妈没有给他们一个信任这个世界的理由,人际关系对于他们来说也就很难有安全感。
每个人的第一个依恋对象一般都是妈妈,但是只要心中有爱,任何人都可以扮演好妈妈的角色。从总体来看,单亲家庭的孩子跟爸爸和跟妈妈一起生活并没有特别大的差别。随着年龄的增长,依恋的对象也会发生变化,朋友和恋人更多地代替了妈妈的角色。这时,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人来扮演这个角色,寂寞也就来了。
寂寞早已不再是某一类人的专利,它比任何病毒传染得都快。从自诩为“宅人”到向所有人宣布自己的寂寞,无非就是暗示别人快来喊自己出去玩。这个方法不怎么奏效,于是干脆借妈妈来婉转地表达。一些人把寂寞寄托在玩偶上,大龄青年们买来各种卡通抱枕来做自己的恋爱对象,甚至形影不离,逛街、看电影,就和真人一样。
想到这一幕也许有点悲哀,但也是个启示。偶尔玩玩过家家,让自己暂时逃离现实的压力,回到童年,回到妈妈身边,也许就会忘掉所有的烦恼。当我们孤独地对着冷冰冰的屏幕敲打下自己的寂寞时,总是忘记有一个人在默默地守候着自己。这个人就是妈妈。
全新式早期教育 让孩子爱上学习(三)
7、有创意的赞美
当孩子表现很好时,不要只是说:‘很好。’讚美要具体一些,说出细节,指出有哪些地方让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现更好,例如,‘你今天有主动跟警卫伯伯说早安,真的很有礼貌。’不过,讚美时也要注意,不要养成孩子错误的期待。有些父母会用礼物或金钱奖赏孩子,让孩子把重点都放在可以获得哪些报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为上。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发现,完成一件事情所带来的满足与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质报酬来奖赏他。
8、确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饮食,不仅让孩子身体健康,也能让孩子的情绪较稳定。不论是正餐或点心,儘量遵循健康原则,例如:低脂、低糖、新鲜、均衡的饮食。
9、激发他内在的艺术天份
虽然科学家已证实没有所谓的‘莫札特效应’,但是多让孩子接触音乐、美术、舞蹈等活动,依然可以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专家发现,当孩子随音乐舞动、或是拿著画笔鸦,其实都是孩子在抒发他内在世界、表达情感的法。孩子喜欢画画、跳舞或弹奏音乐,也会对自己感到比较满意。
早教相关推荐 |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 | ||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013/262175.html
看过《婴儿对妈妈的依恋有利于心理发展》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