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健康心理9“不要”

2015-10-13 20:39 22 1 收藏

家庭教育关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因此家长们要将早教列为重中之重。图老师小编下面给大家分享培养孩子健康心理9“不要”,一起了解下吧!

【 tulaoshi.com - 分娩 】

儿童健康心理是怎样的呢?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中不仅仅需要智商高的人才,心理健康也同样重要。所以,家长应要从小培养幼儿的心理健康。其实,培养孩子健康心理并不是一件难事哦,下面就来看看培养孩子健康心理的禁忌有哪些吧。

孩子健康心理的表现

求知欲强:这样的孩子兴趣广泛,喜欢观察事物,爱动脑筋,思维敏捷,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试,对新鲜事物反应快,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

意志力强:不怕困难和挫折,不达到目的不罢休,从不半途而废。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还能排除外界和内心的干扰,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和工作。

活泼乐观:与人交往坦诚、随和,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乐意接受别人的意见,遇到困难和挫折所引起的不良情绪能很快释放,不淤积心里。

心态平衡:经常保持欢乐愉快的心态,遇事冷静,情绪很少大起大落,能理智地分析遇到的问题,很少表现出焦虑不安或忧郁。

富于同情心:乐于帮助别人,乐于关心别人,常表现出“利他”和“亲社会”的行为。

人际关系良好:心胸开阔,尊重别人,能与别人和睦相处。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适应纪律约束和行为规范。

那么,要培养孩子健康心理需要注意哪些呢?

培养孩子健康心理的禁忌

不要过分关心孩子。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不要贿赂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不要太亲近孩子。应该鼓励孩子同同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不要欺骗和无谓的恐吓孩子。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

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这样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不要过分夸奖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赞会使孩子沾染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

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这样会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家长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就要以身作则哦。

孩子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孩子的心理及人格的塑造需要父母的有效引导,孩子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有哪些?

3-6岁的学前儿童正处在心理成长发展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可塑性大,现代心理学表明:心理健康是一个人智力和人格发展、潜能开发、道德品德形成、积极适应社会的前提,是一个人整体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下面来介绍一些儿童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1、多动

儿童的心理行为可以表现在儿童的行为上,有些儿童出现“多动症”。主要表现为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自我控制能力差;学习受到严重影响等几个方面。好动具体来说是喜欢跑动,或爬上爬下,摇椅子转身,离位走动,叫喊或讲话,引逗旁人,小动作不停,如咬铅笔、咬指甲、咬衣角等。注意力不集中方面具体来说,上课时不能专心听讲,注意力涣散,易受环境干扰而分心,在课堂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或凝神发呆。自控情绪的能力差方面具体来说,表现为幼稚任性,克制力差,易激怒或冲动。情绪不稳,为了一些小事就喊叫或哭闹,脾气暴躁,常根据瞬间冲动行事,不考虑后果,可能突然做出一些危险举动及破坏行为。

2、焦虑

指突如其来的没有明显身体原因的恐惧状态。具体表现为缺乏自信、过于敏感、食欲低落、无端哭闹。这类儿童陌生环境反应敏感,而担心害怕,甚至恐惶不安,哭闹不停,常常担心被别人嘲笑,对尚未发生的情况,产生过分的关注,并伴有无根据的烦恼。对日常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显得过分焦虑。

3、恐怖和失眠

恐怖表现在对某些事物或情景产生惧怕和逃离的心情,如怕打雷闪电,极度紧张,抱头乱窜。儿童对于一些没有危险或基本没有危险的东西也感到害怕,而且这种害怕十分突出,儿童由于恐怖而出现回避、退缩行为。失眠的孩子入睡困难,睡中不时惊醒、大声哭闹,甚至梦游四方,但白天回忆不起来,只觉得精力不足,情绪不稳。

4、攻击

这类孩子整日东奔西跑,经常搞恶作剧,喜欢讽刺挖苦别人。对美好的物品毫不爱惜,摔打成为癖好,表现出攻击性。

5、恶劣的人际关系

儿童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指他们与父母、教师以及同伴之间的关系,从这些人际交往中可以反映出儿 童的心理健康状态。心理健康的孩子乐于与人交往,善于和同伴合作与共享,理解与尊敬他人,待人慷慨友善,也容易被别人理解和接受。心理不健康的儿童一般没有融洽的人际关系,往往由于个人心理不健康等原因,与人产生交流障碍。不能与人合作,对人漠不关心,缺乏同情心,有猜疑、嫉妒、退缩现象,不能置身于集体,与人格格不入。

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认为,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期,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时奠定基础,如果在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卫生,那么,孩子成人后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就比较困难。

如何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呢?父母一定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用正常的心理原则来训练孩子。

培养孩子健康心理“十不要”

1、不要过分关心孩子,过分关心孩子,容易使孩子过度以自我为中心,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2、不要贿赂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3、不要太亲近孩子,应该鼓励孩子与同年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4、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成功慢慢培养起来的,强迫他们做力所不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5、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这些做法易使孩子形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6、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

7、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8、不要过分夸奖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沾染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另外,赞许必须针对具体的事,让孩子知道自己优点的同时感到你的赞许是真诚的,而不是虚的、哄他的。

9、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家长对待孩子时,如果自己的情绪总是不稳定,喜怒无常,孩子会感到无所适从,变得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10、不要在孩子面临困境时不闻不问,要帮助孩子对目前的困境进行分析,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帮助孩子解决困难,但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

孩子最怕听到的十句话

1、“傻瓜、没用的东西。”

2、“你简直是个废物。”

3、“你可真行,竟能做出这种事情。”

4、“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呢?”

5、“我说不行就是不行!”

6、“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的便好了。”

7、“求求你别再这样做好吗?”

8、“你若考了一百分,我就给你买……”

9、“你做这种事,真让我伤心透了。”

10、“你又做了错事,简直是坏透了。”

专家认为,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他们希望得到支持和理解,每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使孩子信心百倍,但是一句粗暴的呵斥,足可以使他们的尊严受到极大的伤害。轻易地否定自己的孩子,对他们的能力表示怀疑,是非常可怕的。“傻、呆、笨、坏”,在孩子的心中是最严厉的判决,无情地将他们变成了一个家庭或学校的“另类”,在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同时,他们的心灵世界也会变得一片灰暗。

爱迪生小时候被老师列入“笨孩子”之列,但他母亲一直在鼓励他,说他会成功,终于,爱迪生成了一位伟大的发明家。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只是我们许多家长缺少发现,缺少培养的方法,而使“天才”与自己的孩子擦肩而过。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你想翻天

  有一次,老师让小朋友回家后,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用彩纸叠三个纸青蛙。回到家,张倩不敢和看报纸的爸爸说,也不敢和正在做饭的妈妈说,有几次,她鼓起勇气想说却又咽了回去。吃过晚饭,要睡觉了,她却一直不肯回自己的房间。

  “还不睡觉去你这孩子,想翻天呀?”爸爸训斥她。张倩被爸爸突然的训斥吓哭了,这才说出原委:“老师说,要你们帮我做纸青蛙。”听了张倩的回答,爸爸愣了一下,看看墙上的钟:“现在到哪儿去买彩纸?明天再说!”张倩想争辩一下,说邻居张爷爷家有彩纸,却没敢说。就这样,张倩的纸工作业没有完成,最后,还是妈妈答应,第二天和她一起到幼儿园向老师解释,她才安心地睡了。

  没想到,第二天妈妈单位临时安排她出差,她把张倩送到幼儿园门口,就匆匆忙忙地走了。

  上午10时左右,妈妈在出差的车上接到幼儿园老师的电话,说张倩没到幼儿园。妈妈忙给爸爸打电话。中午,焦急万分的妈妈终于接到爸爸的电话,说张倩找到了,原来,她怕老师批评她没完成作业,所以没敢进幼儿园,就在不远处的一个街心花园里哭呢。妈妈这才长长地叹了口气:孩子很乖,可就是太乖了……

  其实,张倩妈妈除了叹息,并没有深入地寻找孩子这种行为的心理根由。

  张倩原本并不是这样的,两三岁的时候,她非常好奇,也喜欢冒险。但每当她要淘气或和大人辩驳时,妈妈就会骂她、说她:“你想翻天?”爸爸甚至还打过她两巴掌。慢慢地,在父母的管束下,孩子变了,变得越来越乖巧。这也简单,完全按大人的意志行事就行了。大人们是喜欢了,可是,由此孩子也添了毛病:遇事没有主见,独立性差,而且胆小怕事。

  这样“乖巧”的孩子常见的特点:有问题提不出来或不敢提出来,大人说东他往东,说西就向西,就算心里不满意,也会适应、服从别人的想法。特别是对长辈,无论说的是对还是错,都不敢与之辩论,因为他们的心里已经形成了一种定式:自己是个乖巧的好孩子。这样“乖巧”的孩子,有的是遵从、礼貌、对赞美的追求,遇事不敢说出自己的要求,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的孩子,性格已经被扭曲,被父母教育出了一种“奴性”的心理。

  这样的孩子,不由令人想到猎鹰。猎人捕到鹰后,不给它吃,不给它喝,在它反抗时,就打它的头,“扇”掉它的野性和傲气。直到最后,鹰屈服了,顺从了,由搏击长空的鹰变成了捕兔的猎鹰。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然而遗憾的是,多数父母还是把这样的孩子当成好孩子,把培养乖孩子的方法称之为成功的教子方案,争相效仿。其实,真正心理健康的孩子有一定的判断标准,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

  幼儿心理健康标准

  能按成人的要求去观察事物,记得快、记得住、记得对。能就具体直观的事物进行概括。肯动脑筋,想象力丰富,善于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提出各种问题,并能解决一些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问题。

  具体表现为:

  •爱父母,爱老师,爱小朋友;热爱劳动,爱惜物品。

  •对人有礼貌,会用礼貌用语,有同情心,适度怕羞,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跌跤或受点儿轻伤都不哭,游戏输了不胡闹。

  •不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提出过分的要求。

  •喜欢种花和饲养小动物,喜欢听音乐、看图册、唱歌、跳舞、绘画和参加各种智力游戏,并能从中感到快乐。

  •能对自己的行为做具体、简单的评价,能分清自己和他人的东西。

  •服从约束,能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建议。

  •与大家在一起时比一个人独处时愉快,能遵守游戏规则和顺序,在玩法上服从大家的意见,懂得同伴的感情和需要,不故意找别人的麻烦,肯帮助其他小朋友,能为小朋友取得成绩而高兴。

  •不惧怕黑暗和某些形象怪异的小动物;在新环境或不熟悉的人面前,不过分的拘束害怕;不向小朋友、客人要东西吃。

  •能自己到商店买一些简单的生活日用品,能在车辆较多的马路旁的人行道上独自行走。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
  心灵凉茶

  要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并宽恕别人的过失,这会为你的人生带来积极的心态与正面的情绪,也同样会为他人带来积极的影响。

  ——阿尼强帕心灵治疗师

  小宝宝从一出生,就开始被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围绕,怕他饿了,怕他冷了,怕他害怕黑暗,怕他孤单。然而,大家都对小宝宝的身体过于紧张,却常常在忙乱中,忽略他的心理发展。心理学家认为,人对新异刺激的探究反应,就是好奇心,而婴儿时期的宝宝正处于最好奇的阶段,他想要学习一切他所接触到的事物。

  那么,什么时候的宝宝能够关注自己和这个世界的关系?什么时候的宝宝,开始喜欢出门玩。他什么时候开始反抗父母?什么时候对世界有了更多的好奇心?这些心理发展,都将伴随着的宝宝的身体发育,逐渐出现。作为父母,我们应当善于了解宝宝内心的渴望,懂得用巧妙的方法逐步带着他走进这个世界,一味的宠爱,一味的妥协,一味的恐吓都不是好办法。

  0岁到6个月

  这时的宝宝都是躺在摇篮、床和妈妈的怀抱里。所以,他观察到的东西多是挂在空中的挂件,往往又拉又扯,手脚并用地想把变成小玩具。所以,父母注意保护宝宝的眼睛。

  提示:挂件距离宝宝的眼睛距离以20—30厘米为宜,定期摆放一些有趣、色彩鲜艳的挂件,几天换一次地方,免得宝宝变成“斗鸡眼”。

  6个月~8个月

  宝宝开始会坐了,这时他能看到更多的东西,同时更容易看到自己手的动作。他的关注点是自己和物体间的关系。因此,对于手的动作特别感兴趣,所以我们能经常看到宝宝在不停地“啃”东西,“啃”手。没关系,这是他正在学习如何探索这个世界。

  提示:注意卫生,玩具要定期清洗,或者放在阳光下暴晒。

  8个月~1岁

  现在,宝宝能爬了,他开始从自己床奔向家里的各个角落,他最喜欢小空间,常常会一个人在角落里咿呀比划。这时,他开始不啃了,更多开始运用“敲和蹬”的方式。父母这时候可以让他们自在的探索,注意安全就可以了。

  提示:保持角落的干净,不要有玻璃等危险品;保证所有的插座上有盖子。

  1岁~1岁半

  1岁之后的宝宝更调皮了。因为现在他可以走了,活动空间更为广阔。他们开始想出门玩,而且迫切的需要出去玩。往往大的、会移动的物体(比如汽车、玩具车、气球等)会吸引他们。这时,我们会发现,宝宝很喜欢扔东西,把家里扔的乱七八糟。“扔”并不是因为他调皮,而是用扔这个方式来探索世界。他很喜欢看物体在“飞行”,用不同的力气、不同的角度扔不同的东西,可以看到不同的“飞行轨迹”。

  2岁左右

  2岁左右,是小宝宝第一个反抗期。他们开始从观察世界、观察事物转向对人的关心,表现为对父母生气表情的研究。他们发现,自己故意反抗,父母会出现表情转变,生气或者是大声斥骂,通过这些观察,宝宝开始学习对他人表情的判断,同时他还利用这个方式在调整自己的行为极限。

  同时,此时的宝宝非常容易受到恐惧情绪的影响,有时突如其来的雷声、恐吓会影响他们。

  提示:这时,父母要了解宝宝的需求,宽容对待。一方面当他们害怕的时候要及时安慰;另一方面不要过分溺爱或过分责骂,不要让宝宝“百无禁忌”,也不要让宝宝更加恐惧。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延伸阅读: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二)

4.拔苗助长

有的家长对宝宝的智力发展和成长期望值太高,在教育宝宝的过程中操之过急,不遵循宝宝身心发展和智力成长的规律,“拔苗助长”,却往往适得其反,造成宝宝负担过重,难以适应压力而产生消极的心理倾向和行为。比如,有的家长让2岁的宝宝学英语,让3岁的宝宝背唐诗、做数学题,这种方法不值得推广。

正确做法:对孩子来说,学就是玩,玩皮球锻炼宝宝的眼、手、脚协调能力,玩积木锻炼宝宝的创造力,玩插片锻炼宝宝的动手、动脑能力。这些能力都有利于今后的知识学习。

5.完全照书本养孩子

许多年轻父母多数以书为标准喂养孩子,有的过分认真地执行书本上的要求,认为这样才是科学的。比如书上说8个月会爬、1岁半会串珠子,如果自家的宝宝不会,就异常着急,以为是宝宝的智力发育有问题。其实,书本上的知识和要求不一定与孩子的实际情况相符。有的可能说话早些,有的可能走路早些,每个宝宝的成长路线都是不一样的。

正确做法:把书作为参考,一旦觉得宝宝与书上说的哪点不一样时,不要着急,综合考虑宝宝的发展,比如不会爬是不是因为穿得多啦,不会说话是不是因为没给他说话的机会。

6.以孩子为中心

有些父母在吃饭时,有好吃的要先给宝宝,宝宝要爱吃哪样,父母就不能动。这样一来,宝宝觉得只有这样才是正确的,如果哪天父母吃了他爱吃的东西,他会哭闹,而且宝宝会在与小朋友的交往中,也会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只有自己重要。这样的宝宝会变得不懂分享,不懂爱。

正确做法:把宝宝看成是家庭成员之一,吃东西时,无论父母爱吃与否,也要让宝宝分给每人一份,让宝宝学会分享,懂得关爱。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013/262471.html

延伸阅读
标签: 教育
怎样培养孩子健全的心理品质 健全的心理品质是现代社会成功人士必不可少的素质,它的培养必须从儿童时期就着手进行。德国儿童心理学家赫希特认为,培养孩子健全的心理品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 父母和其他教育者应提高自身的素质,在儿童面前发挥好的榜样的作用,因为榜样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儿童个性和心理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第二...
怎样进行儿童健康常规检查? 看医生时查什么 告知医生儿童喂养和发育史,包括是否为母乳喂养,何时添加了什么食物,婴儿何时能抬头、抓握、爬行、进行社会交往,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和母亲妊娠、分娩过程中有无发生异常等。 进行体格检查。如测量婴幼儿的体重、身高,进行行为神经测定(NBNA)、智能发育指数(MDI)测定、运动发...
标签: 心理健康
青春期是生理、心理、社会行为等方面从未成熟到成熟,从未定型到定型的急剧变化的时期,是人生中质的转变期,是脱离了儿童时代认识方式,创造新的自我观念,从心理上重建人生的时期。如何培养青年健康的心理呢? (一)正确的自我观念。正确的自我观念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一个人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他的行为举止才能得体,学习和工作才能适...
标签: 健康
培养孩子健康的饮食习惯  小孩子正是爱玩的年纪,有的小孩子为了能够快快去玩,吃饭吃的狼吞虎咽的。这肯定不是一个好的吃饭习惯。而且这对于宝宝营养的摄入也不是很有利的方式,还更有可能食物进入气管而发生危险。因此爸爸妈妈帮助孩子培养一个健康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日常护理下面就来看看如何去做。 1.制定科学的饮食...
标签: 心理健康
生活中,人们常被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有所困扰,而心理“按摩”,是驱走不快,除去困扰的良方。心理“按摩”的方法很多。简单易行的有以下几种: 1.幽默:幽默能驱走烦恼,使痛苦变成欢乐,使尴尬变为融洽。家庭中有了幽默,便有了欢乐和幸福;夫妻间有了幽默,便能相知相契。 2.逗笑:一笑解千愁。笑是心理健康的润滑剂,...

经验教程

139

收藏

73
微博分享 QQ分享 QQ空间 手机页面 收藏网站 回到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