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影响孩子的一生,因而教育要从小抓起,从点滴小事抓起。下面图老师小编向大家介绍下家长约束孩子的正确方法,刚做父母的快来了解下吧~
【 tulaoshi.com - 分娩 】
所谓“不成规矩不成方圆”,爸爸妈妈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要学会约束孩子。不过,小编所说的约束孩子是要适当和正确的方法,否则就是适得其反,让学龄前儿童更加具有逆反心理哦。
家长约束孩子的方法
家长和老师都要和他讲道理,但不要唠叨,举一些实例,告诉他不守秩序、不安静听讲,是学不会知识的,而老师和家长都希望他多学东西,多学技能,长大做个有用的人。
和他本人谈话,要求他尽量约束自己,有疑问的时候举手提问,或下课提问,如果有几次做到了,要大大表扬。
在家里也要对他的行为有约束,做到家园一致。要正面诱导,不能打骂。
孩子六岁半后,再学习约束自己,是很困难的,家长和家里人要一致、要耐心,多讲道理,多表扬好行为,还是有效果的。
那么,如果过度的约束孩子会有哪些后果呢?
家长过度约束孩子的后果
孩子在家里受到的约束过多,就会在不受约束的地方发疯地玩,由着自己的性子来;等到了家,知道妈妈不让玩,玩了会挨批评,甚至挨打,或者要听妈妈大喊大叫,就会老实很多。孩子本性贪玩好动,在妈妈面前不能放纵地跑跳,也就会像没有了气的皮球,做什么都没有精神了。
孩子见到妈妈就知道又会有没完没了的学习任务、没完没了的唠叨、数不清的责备,自然见到妈妈就烦,不愿意见到妈妈,更不愿意回家,行动也就磨磨蹭蹭了。
由此看来,家长约束孩子的方法是很重要的哦。
明智的家长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规矩:
(1)保护孩子的健康和安全:培养孩子必要的卫生习惯、饮食习惯、起居习惯。严格规定安全游戏场所和玩耍规则,避免身体伤害,同时保证孩子心理上的安全感。
(2)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邀请孩子参与规则的设定,在一定范围内让他们自己选择和决定,并让他们体验自己选择的后果。
(3)鼓励尊重和友善对待他人:申明坚决不允许贬低和伤害别人的行为,鼓励分享、合作、互让、互助的行为。
其次,根据孩子的年龄阶段,设立符合他们的发展特点的规则。家长需要了解孩子在当前这一阶段,认知、语言、运动、社会交往能力发展到了哪一步,这样才能确定合理的期望值,不至于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或给予过分保护。一第三,规则有主次,让孩子知道这一点。一般来说,关系到孩子健康和安全的规则最重要,例如,不在马路上玩,注意卫生,外出时告诉父母去哪里,晚上按时回家等。同样重要的是阻止孩子伤害别人的规则,如,不能打架、咬人等。其次是社交规则,如,不破坏别人的物品,不讽刺挖苦别人,在别人休息时保持安静,帮助别人等。再次是礼仪规范,如,吃饭时不吧唧嘴,坐有坐相等。最后是孩子可有选择余地的行为规则,如,穿什么衣服,听什么音乐等。这些基本上由孩子的个人喜好决定,除非家长确信有些行为会产生不良后果,如,音乐声过大会影响听力,穿得太少会感冒等。
在运用这些规则约束孩子的行为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事先对孩子讲清楚什么是他们想要看到的行为。比如,给孩子食物时,你就应该说:“宝宝,你不想吃了,就告诉妈妈,然后把盘子留在桌上。”而不是事后冲孩子嚷:“为什么把吃的东西扔到地上?不许摔盘子!”尽可能预先提醒孩子应该怎么做,申明什么是不允许的,预防孩子犯错,减少事后的批评指责。就好比在行人吐痰之前去制止他,而不是过后找他罚款。
(2)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说明规则。讲清楚规则是什么,和为什么定这条规则,能帮助孩子遵守它,控制自己的行为。孩子越小越需要解释,不要以为他们听不懂,而只是简单地下命令。对幼小的孩子需要放慢语速,用具体、简单的词汇和简短的句子表达,“京京,把积木放进积木桶。”而不是“把东西整理一下。”或“收拾好房间。”即便是大些的孩子,也需要明确的指令。因为对于同样的目标,他的理解可能和你的不一样。比如,孩子以为只要玩具不在地上就算整洁了,而你的要求却是玩具必须分别放进整理箱和玩具架。
(3)多用正面语言,少说“不”。比如,当孩子用手背擦鼻涕时,你最好说“用纸巾擦鼻涕。”而不是“不许用手擦鼻子!”
(4)用建议的方式提要求。“京京,我有个主意,我们一起把玩具收拾好,然后出去玩。”这样的口气往往比命令更容易让孩子合作。
(5)在适当的情况下,让孩子作选择。比如,“你先刷牙,还是先洗脸?”不过,要避免无限制的选择范围,如果你问孩子“早饭你想吃什么?”他会说“冰激凌!”所以你最好问“早饭你吃面包还是烧饼?”也不要出无选择的选择题,比如,你要求孩子收拾玩具时,问孩子“你想不想把玩具收起来,”采用“如果……就……”的句型,效果会比较好,“如果你把玩具收好,妈妈就给你讲故事。”
(6)问孩子听明白没有。让孩子重复你刚才讲的话,而不是简单地问“明白吗?”如果孩子不清楚你的规则,换个方式表达,直到孩子理解为止。‘
(7)给孩子留有理解和接受规则的时间。不要指望一次教育就能彻底解决问题,对于同一项规则你可能要重申好多遍。因为记忆力、认知能力和自控能力的限制,孩子往往会反复犯同样的错误。要有耐心,请记住他们还是孩子。
早教相关推荐 |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 |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 | ||
纪律约束不仅能够纠正不好的行为,它还帮助孩子的智力、情感和身体健康成长。我们悉心照看婴儿的身体;然后我们带着她蹒跚学步,让她体会每天的作息与步调;然后,随着她逐渐长大,我们牵起她的手,努力言传身教。只有在上学以后,孩子才会从书本和训诫中得到帮助而无需以你为榜样。
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之后就期盼孩子从此做出你认为正确的事其实是不恰当的。应当记住,这一次纠正了孩子的行为,但千万别指望他下一次还能记得。这有助于你耐起性子一遍又一遍地给他示范什么是正确的。你所寻求的是浸透爱的坚定。
多数孩子都能接受家庭纪律约束并跟上家中的生活步调。所谓生活步调是指早晨至晚间的生活常规--早餐时间、午餐时间、娱乐时间、午睡时间、洗澡时间。孩子在摸式化、有规律的生活方式中成长。生活步调很快就成为习惯,而且是种极其令人愉快的习惯。居家的步调被当作准则而接受,这有助于消除许多由吃饭、洗澡,以及上床睡觉引起的困难、争斗和争执。大多数儿童教育专家都认为,儿童在他们的外部世界中需要某种结构形式以继续健康而愉快地成长。生活步调也是促进学习的一种环境--它为所有的事情提供了时间。你可以用你的话强调这些概念,比如,"现在该玩耍了","现在你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现在该吃饭了","现在该午睡了","现在该洗澡了",等等。在孩子日常生活中,你可以任意运用这些话语,把它们当作教育孩子的机会。
(以上内容仅授权图老师健康网独家使用,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
经常打骂孩子的坏处:让幼儿学会反模仿
孩子小,喜欢模仿家长的行为。如果家长打骂小孩,小孩就会学会打骂人,变得没有礼貌。
经常打骂孩子的坏处:导致亲子关系紧张
家长骂小孩,说话难听,小孩就不会喜欢家长,亲子关系不和谐。3-6岁的小孩正处于叛逆期,家长骂小孩,小孩听着难受,就会越加反感,越喜欢与家长对着干。
经常打骂孩子的坏处:使孩子丧失自尊心
家长打骂小孩,打骂得次数多了,小孩习以为常,成为老油条,脸不红心不跳,丧失自尊心,破罐子破摔,采取无所谓的态度,不会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经常打骂孩子的坏处:显示家长无能为力
孩子是自己亲生的,是多少年才修的亲子缘啊,难道真地必须诅咒、打骂孩子才行吗?这样也不能解决问题啊。要多积口德,多行善事。其实,打骂孩子是家长教育无能的表现,适得其反降低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经常打骂孩子的坏处:影响家庭关系和谐
妈妈打骂孩子,爷爷奶奶与爸爸听见了心里不舒服,感觉妈妈对孩子不亲,不喜爱孩子,对家庭没有责任感,没有教养,缺乏相夫教子的素养与能力,必然会降低在家庭中的地位,严重者会引发教育论战,因教育方法不统一影响家庭和睦。
现在年轻的爸爸妈妈白天工作压力大,晚上还要忙家务活,身心疲惫,心情不舒畅,特别是有些年轻的爸爸妈妈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就采取对孩子发脾气、打骂孩子的办法来解决。建议爸爸与妈妈进行好好地沟通,找到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共同教育好孩子,不仅有利于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而且有利于家庭美满温馨和谐。
全新式早期教育 让孩子爱上学习(一)
1、教导他解决问题
从学会系鞋带到自己过马路,每一步都是孩子迈向更独立的里程碑。当孩子发现他有能力解决面对的问题,就能带给他们快乐与成就感。当他遇到阻碍时,例如:被玩伴嘲笑是无法拼好一块拼图时,你可有几个步骤来帮助他:
(1)、确认他的问题。
(2)、让他描述他的解决方式。
(3)、找出解决问题的步骤。
(4)、决定让他自己解决这个问题或提供一些帮助。
(5)、确定他能获得需要的协助。
2、给他表演的舞台
每个孩子都有特有的天赋,何不给他们机会表现一下?如果他们喜欢说故事,鼓励他多说故事给你听。如果他对数字很擅长,带著他去逛街,让他帮你挑选价格便宜的东西。当你能欣赏孩子的才能,并表现出你的热情时,孩子自然会更有自信心。我们身边的孩子所需要的,不只是衣食无虑的生活环境而已,他们需要大人陪伴他去‘经历’它的成长过程。有句话说:‘要知道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得先蹲下来,由孩子的位置和高度去看世界。
3、给孩子随性玩耍的时间,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规则
美国儿童教育学者汤姆斯、阿姆斯壮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计划性的活动,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更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将孩子的时间塞满各种活动、。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无所事事,随性玩耍的时间。
早教相关推荐 |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 |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 | ||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013/262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