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关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因此家长们要将早教列为重中之重。图老师小编下面给大家分享宝宝自己玩可培养独立意识,一起了解下吧!
【 tulaoshi.com - 分娩 】
独立对于宝宝的未来是很关键的,所以家长要从小开始培养。玩耍是孩子的天性,家长可以让宝宝自己玩来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哦。
宝宝自己玩的好处
爸爸妈妈应该有意识地让孩子学会自己玩耍,独自玩耍能培养孩子充分了解自身和自己的兴趣,还有助于宝宝培养自主感和自信心。
另外,探索可以说是每个宝宝的天性,独立性就像是给宝宝插上翱翔的翅膀,让他有更多的空间和机会去接触、观察、研究这个外部世界。宝宝学会和自己玩,能够避免没有伙伴的孤独感,而且专注力因此得到很好的锻炼,家长的适当放手还能够让宝宝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避免依赖他人。
那么,哪些游戏适合宝宝自己玩呢?
适合宝宝自己玩的游戏
拨浪鼓:听到拨浪鼓的声音孩子就会感到开心等等。这类游戏有利于培养宝宝的注意力,使宝宝能积极地适应外界生活。
堆积木:让宝宝将4块积木叠成木塔,然后推倒。积木可以让孩子了解大、小、形状的概念,还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不断的循环还可以锻炼宝宝的耐性。
开关盒子:打开和关闭盒子或者其他容器,锻炼孩子手指的精细动作,刺激大脑发育。你可以放一些小玩具在盒子里面,然后引诱他去打开,当他每次打开盒子看到不同的玩具时,会很喜欢这种神秘感,愿意多玩一会。
扔、追皮球:让孩子自己把球扔出去,再追回来,可以锻炼孩子全身的肌肉,以及身体的协调能力。
跳舞:准备一些好听的儿歌音乐,小孩子喜欢一个人跳舞,尤其是听到音乐的时候。音乐可以刺激孩子的听觉,当他学会听着音乐起舞时,说明他已经会协调自己的各个感觉器官。
涂鸦:几支彩色铅笔或蜡笔,一张白纸,会让宝宝被自己的“艺术大作”深深吸引,还能让他认识颜色,刺激视觉发育。
拼图:买个拼图给孩子,或是把不用的图片撕成几份,让孩子重新拼出来。培养孩子的逻辑能力,如果他需要你的帮助,尽量先让他自己完成,在适当的时候也可以出手相助。
捏泥巴:不同颜色的橡皮泥给孩子更多的创造空间,也可以准备一些模具,比如小鱼,小花,和不同形状的几何型等,既能让孩子认识事物又能发挥他的创造力。
以上简单的小游戏,让宝宝自己玩可以培养独立意识哦。
1、父母应承认宝宝的独立人格。平时多和宝宝平等交谈,让宝宝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放手让宝宝去做他喜欢的、且不违反原则的事,使他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在这些活动过程中,让宝宝逐渐意识到,他是一个有独立思想和独立能力的人,不是事事必须依赖父母的小东西。
2、确定适当范围,支持宝宝“自己来”。凡是宝宝能自己做的事,必须支持他自己做,并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扩大“自己来”的范围。如1岁的宝宝吃饭时要自己来,便可满足其要求,不要怕他把饭洒到桌上;2岁左右的宝宝要自己洗手洗脸,自己爬楼梯、穿脱鞋子等等,均应支持,允许他自己做。这样既可锻炼宝宝动作的灵活性、准确性,又可增强宝宝自理的能力。
3、父母要以身作则。年轻的父母,如果发生了经济问题,不要伸手找老父母要;夫妻吵架,不要赌气回家“搬兵”;不要两手空空地带宝宝去祖父母家又吃又拿。这一切都不利于对宝宝独立意识的培养。如果父母遇到困难都自己设法解决,宝宝会耳濡目染地受到良好的熏陶。
4、让宝宝用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很多时候由于宝宝的粗心丢掉了玩具,或者由于动作不协调导致摔跤,家长们就会说都是自己不好,或者都是绊倒宝宝的石头不好等等,低声下气地向宝宝“道歉”。父母可能以为这样做会使亲子间关系融洽,其实不然。这容易形成亲子间既依赖又对立的关系。宝宝年龄小不懂道理,父母为讨好宝宝,把自己降低到宝宝的水平,会使宝宝从心里不尊重父母,认为一切都是父母或者外物的错,总之不是自己的错误,这样就会形成事事依赖父母、事事反抗父母、事事找借口的不良习惯。
5、坚持让宝宝自己走路。如果路途较远,可以让宝宝中途多休息几次。不要一喊累,就心疼地抱起宝宝或者打车。这样下去,孩子自然会产生依赖心理。正确的做法是让孩子稍事休息,待体力恢复后,继续自己走。这样做才不致使宝宝一遇到困难就退缩到父母的羽翼下寻求庇护。
6、让宝宝学会忍受适度的疼痛。宝宝在路上不小心跌倒后,有的家长往往会赶紧扶起孩子,然后心疼地问:“是不是很痛?”这种问法会使宝宝不假思索地回答:“好疼。”父母会说出诱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的话,反映出父母的一种心态,即一方面想严格管教宝宝,另一方面又希望宝宝撒娇或依赖父母。父母应该用“不痛吧”的问法取代“痛吗”。宝宝自然会回答:“不痛!”,父母就该及时表扬宝宝“真勇敢!”如此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早教相关推荐 |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 | |
推荐阅读:宝宝智力发育迟缓有症可见
独立性是宝宝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获得独立性的宝宝,在其成长的过程中自尊心也会得到发展,能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周围世界,与环境相互作用,逐渐养成善于思考、勇于克服困难的心理品质,更好地适应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心理学研究证明,幼儿期是独立性形成发展的关键期,适时对宝宝进行培养,有利于宝宝良好个性的形成。
什么是独立性?
独立性也称不依赖性,通常是指自我决策、独立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并实施解决问题的行为时所反映出来的个性品质。独立性既是一个人的行为特点,更是一个人的人格特征,表现在一个人处理事情的态度上。
宝宝独立性培养三阶段
第一阶段 即宝宝6个月以后——具备移动能力之前。在这期间,应满足宝宝心理及情绪上的需要,爸爸妈妈随时在他身边,让他感到自己是被爱护的,这种早期依附关系的适应,是后期独立的前提。
第二阶段 宝宝已具备移动能力,喜欢到处走,看到什么摸什么,非常好奇地探索周围的世界。这时,他一方面希望不受约束,一方面又有些害怕。作为爸爸妈妈就应给他适当的鼓励和充分的安全感,即让宝宝知道爸爸妈妈随时在他左右。对于尚未具备独立能力的宝宝来说,充分的安全感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基础。
第三阶段 3岁以后,随着宝宝身心发展的成熟,慢慢地不需要爸爸妈妈在他身边。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指出,3~6岁这一阶段是宝宝自主性、独立性迅速发展的时期。爸爸妈妈必须耐着性子,容忍宝宝把事情弄得一团糟。要给宝宝尝试的机会,爸爸妈妈不要事事都一手包办,过度的保护会使他缺乏韧性及生活应变能力。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容许宝宝有探索的空间,多让宝宝学习如何面对挫折、痛苦,而能保持自信。
温馨提示:在宝宝成长的过程中,依赖性是宝宝生活的特质之一,宝宝就是因为具备了依赖性才能拥有紧跟爸爸妈妈学习的机会。独立性是随着宝宝对周围环境的适应以及身心发展的成熟而自然流露的特质。培养宝宝的独立性要从鼓励宝宝自己做决定起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皆是培养宝宝独立性的机会,如,让宝宝自己选择衣服的颜色、玩具、图画书、游戏等等。
推荐阅读:父母3大误区 埋没孩子天性
培养宝宝独立性的策略
1、不能过分保护和包办替代
对宝宝过分保护,往往会妨碍宝宝身心的健康发展,使他们变得胆怯、易哭闹、依赖性强、神经质、不敢尝试和探索等,而且不易与人接近,阻碍了宝宝的社会性发展。宝宝的独立性,不仅依赖于身心发展的成熟,也需要后天的学习。因此,爸爸妈妈应该拥有一颗耐心,千万不可操之过急,剥夺了宝宝学习的机会。有些爸爸妈妈常常因为宝宝的动作慢了点,索性帮宝宝做了;当宝宝想表达自己的意见时,爸爸妈妈却抢着帮他说了等,类似这种包办替代的现象在很多爸爸妈妈身上存在着。结果只会阻碍宝宝的思考能力、活动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使宝宝变得更加沉默和依赖,独立性的发展自然也受挫了。
2、让宝宝去做自己能做的事
凡是宝宝力所能及的事,就要尽量要他们自己去做。这主要体现在生活自理上,如自己穿衣,自己吃饭,自己收拾玩具,自己独屋独床睡等。
培养宝宝独立性要从宝宝的日常生活开始。爸爸妈妈应该把宝宝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放开手脚,凡是宝宝自己能做的事情,就应该鼓励他独立去做。4~5岁的宝宝已经具备了独立处理一些小事情的能力, 爸爸妈妈没有必要再包办代替。只有这样,宝宝才能从日积月累的亲身体验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有能力自己作出判断,才不会唯唯诺诺、缺乏主见。
3、分配给宝宝简单的家务劳动
爸爸妈妈可以有意识地让宝宝承担一些责任,让他们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喂鱼、浇花、分发碗筷等,千万不要一时心软、或嫌麻烦而代替宝宝去做。1岁以上的宝宝,就可以让他参与家中易于完成的小任务,可以让宝宝帮忙拿报纸、拿扫帚、摆放筷子、浇花等。当他完成了你交给他的任务时,真诚地对他说声“谢谢”,并给予适时的鼓励。根据宝宝的年龄不同,交给宝宝的任务也应有所不同,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宝宝的独立性,还可以增强其责任感。
4、培养宝宝遇事先独立思考的习惯
独立思考、自己作主的能力是独立性发展的较高层次,它常常表现为“不人云亦云,不随大流,有自己的主张,有创新意识”。针对宝宝好奇好问的特点,我们习惯上强调成人要耐心倾听、认真回答。然而,这里必须注意一点:有许多问题是可以启发宝宝自己动脑去寻求答案的,动辄就告诉宝宝答案会养成宝宝“只问不究”的习惯。决策能力是独立性的重要内容,需要从小培养。成人应尽可能让宝宝自己拿主意、作决定或让宝宝参与决策,而成人起好“调整”及“把关”的作用。
也许有的爸爸妈妈会说: “宝宝的选择不一定正确, 因为他们毕竟还小!”其实有些宝宝完全有权利、有能力做出选择。当然尊重宝宝的选择同时还应该培养宝宝的“辨别”能力。当然“辨别”的能力也只有在“选择”的实践中培养,所以最好是给宝宝提供“自作主张”的机会。
温馨提示:民主、平等的家庭气氛是宝宝独立生活能力发展的土壤。平等的亲子关系是爸爸妈妈满足宝宝的需要,也是宝宝了解爸爸妈妈的需要,大人与宝宝之间应经常交流感情。爸爸妈妈不能对宝宝持独断强制的态度,而应以商量的口吻对宝宝表明自己的逃遁。比如“你需要我帮助吗”、“我是这么认为的,不知道你是如何想的”等等。一个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对与宝宝独立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亲子天地一周排行榜11月1-11月5日 直击:国外孕妇水中分娩全过程1400972 时尚杂志全裸上阵的十位明星孕妇1008511 令女人恐惧的分娩五种手术923058 宝宝有“性行为”≠性早熟852070 如何在孕期帮老公赶走“性真空”813905 推算排卵期:让你百发百中的怀孕方法766246 想受孕,精子养5天695481 兔唇发生率与父母年龄有关669083 细数分娩中的“难言”问题631522 哪些女性不宜在冬天造人605394随着宝宝动作技能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在不断的游戏和运动中,宝宝的独立意识也悄悄萌发起来了,他开始有了学习自我服务并为家人服务的愿望和兴趣。例如,一旦学会了走,他就乐意走来走去,帮大人拿东西;一旦学会了在勺子凹面装上食物,他就乐此不疲地练习自己刚刚掌握的这一技能。
宝宝开始为自己能动手做些事而高兴,他似乎想要证明自己已有了一点儿独立能力。这正是培养宝宝独立生活能力的契机。及时鼓励和培养宝宝有规律、有条理的生活卫生习惯和能力,不仅能促进宝宝动作技能的发展,提高健康水平,还能增强宝宝的独立性、自信心,使宝宝保持愉快的情绪。宝宝一旦形成了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能力,将会受益终生。
自立的第一步就是一个人行走。从第6个月起就来到托儿所的宝宝,大概满1周岁就会走路了。但是,在家里的宝宝一般还不能走路。对于这样的宝宝,妈妈可以拿着好玩的玩具,说:“好,好,来拿!”逗引宝宝,让他练习走路。
为了使宝宝自立,应尽快培养他的一些基本习惯。开饭时,如果发现满周岁的宝宝想自己吃饭就让他拿勺子吃,如果是左撇子,也不必纠正。掉点儿吃的也没关系,要让宝宝逐渐学会拿杯、碗。妈妈不需要手把手教他,叫宝宝看样子学着拿。吃饭时,妈妈不能默默无语,要和宝宝说话。一旦宝宝能拿勺子,饭前就叫他洗手,最好让宝宝在低一点儿的水龙头下冲洗。
对还没有撤掉尿布的宝宝,父母开始对他进行排便训练时,最好有一个便于给宝宝换尿布的台子,拿宝宝体操台代用也可以。要根据宝宝的年龄特点,逐步培养宝宝穿戴衣物的能力。1岁后要鼓励宝宝自己穿戴衣物。可先学戴帽、脱帽、脱鞋、脱袜子、脱去简单的内衣、内裤和上衣,再学穿鞋、穿袜子、自己穿上松紧裤子,逐渐培养自我服务能力。
生活卫生习惯和能力主要包括饮食、睡眠、大小便、穿衣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卫生习惯和能力。宝宝独立生活习惯和能力的养成,关键在于父母能根据宝宝的生长发育特点,把握宝宝学习的最佳期(从“开始教育”到“多数人学会”之间的时间),才能事半功倍,达到良好的效果。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013/262695.html
看过《宝宝自己玩可培养独立意识》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