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浪费钱把宝宝送去早教机构学习,不如父母们自家在家手把手教,图老师小编下面给大家讲解讲解亲子交流 家长应注意语气和技巧。
【 tulaoshi.com - 分娩 】
学龄前孩子的内心很柔弱,家长在和宝宝说话时要注意语气和技巧。也许,你在不经意间的说话语气就会让孩子感到难过,甚至造成心理负担。今天小编就来出出招,来看看亲子交流,家长应注意的语气和技巧。
亲子交流的说话语气
信任的语气
孩子希望得到成人特别是父母的信任,所以对孩子说话时要表现出充分的信任。如孩子想学打羽毛球,你用信赖的语气说:“我相信你只要努力学,一定能学会打球的。”这无形中就给了孩子一份自信,相信自己能够成功。
尊重的语气
从两三岁起,孩子的自我意识就开始萌芽,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自我意识会愈发强烈。当他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要求时,不要认为是他不听你的话,跟你对着干。比如,你要求孩子学英语,可他还想再跟小伙伴玩一会儿,这时如果你发脾气只会让孩子更加厌恶学习。应该用尊重的语气:“那你再玩一会儿,不过,玩完了,可一定要学英语。”这样孩子就比较乐于接受了。
商量的语气
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可用商量的语气,让他明白你是尊重他的。比如,你想要孩子把地上乱丢的玩具收拾整理一下,可以这么说:“宝贝,跟妈妈一起把玩具收拾一下好吗?”千万不要用命令的语气,否则孩子心里就会产生反感,即使按你的要求去做,也是不开心的。
赞赏的语气
孩子都有表现欲,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加以赞赏,会让他更加乐于表现。比如,孩子画了一幅画,也许画得不是很好,可孩子作画的热情和认真劲儿是最可贵的。当孩子把画捧给你看时,应该用赞赏的语气肯定他的作品:“想不到我的宝宝画得这么好!”孩子的表现欲便得到了满足,有了快乐的情绪体验,对画画就会更有兴趣。
鼓励的语气
当孩子做错了事,不要一味地责备,而应帮助他在过失中总结教训,鼓励他再次获得成功。比如,孩子帮妈妈端饭时,失手将碗打碎了,父母不要责备他,不要打击孩子尝试新事物的信心和勇气。应该用鼓励的语气:“没关系,以后先用手指试试烫不烫再去端。”这样既教给他实践的方法,又给了孩子再次尝试的信心。
亲子交流时,家长除了要注意语气,还有技巧哦。
亲子交流的说话技巧
孩子的反应与态度
现代父母由于工作忙碌,在和孩子说话时,常常会急着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指示,期望孩子乖乖照自己的话做,最好不要有意见。所以,往往没有仔细地把孩子的话听完,而孩子感觉与父母难以沟通,代沟必然越来越深。所以家长与孩子说话时的耐心很重要,不但要听完孩子的讲述,还要理解孩子所表达的意愿。
体会孩子的感受
如果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或者与好朋友或心爱的宠物分离时,孩子细腻的小心灵会难过半天。这时候就很需要家长的关心,但父母如果只是一味地告诉他“没关系,坚强一点”,“这没什么好难过的”等话语,这就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一点都不能体会他的感受,如果父母把话改一改,比如说:“你很难过吧?我要是你也会有这种感受的。”相信孩子听到这样的话一定会有不同的表现。
及时了解孩子的发展程度
父母应该知道多大的孩子理解多少的话,如果父母尽说些孩子无法理解的话,或提出一些孩子达不到的要求。这不仅让孩子觉得辛苦、压力大,亲子间对话也势必难以搭得上线,就很容易形成交流不畅而使双方之间有代沟的产生。
在回答孩子的问话时要注意方式
孩子提出问题时,应先了解其真正含意,并针对孩子的需要做回答。例如孩子问:“妈妈,你要不要去买菜?”这个问题的真正意义其实是:“妈妈,我想跟你一起去买菜。”假如你知道孩子的真正目的,就可以说:“是啊!你要不要一起去?”孩子听了必定会很高兴,因为这正是孩子当时的心愿。
避免用负面意义的说话语气
所谓的负面比如家长不要用“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赶快……”、“限你在五秒钟内……”、“我数到一、二、三……否则……”、“你应该……”、“你真笨”、“你好环”、“你太让我失望了”、“不可以……”等等带有指挥、命令、警告、威胁、责备、谩骂、拒绝等负面意义的说话语气。而且说的多了,孩子对此更是无所谓的态度,所以家长再说类似的话就没有任何意义,还让孩子感到厌恶。
经常变换新鲜的内容
常变换新鲜的话题会引起孩子的兴趣,例如:“你猜猜看今天我发生了什么事?”、“你知不知道为什么小孩子最喜欢恐龙?”、“如果有一天,太空人真的不到地球……”等问题,相信会比“今天过得好不好?”“快乐不快乐”更能吸引孩子。因此有时一些啰嗦的话反而起到更好的效果,只是要运用得当。
充实孩子的生活经验
父母与孩子对谈的题材,大部分是来自生活之中,因此培养孩子一颗敏锐、好奇的心是很重要的。父母可以带领孩子观察身边的各种事物,如一花一草一木,路上车子的颜色、造型、品牌,街上行人的穿着打扮、说话内容、百货橱窗等,都可以成为谈话的素材,孩子的观察力会自然而然地提高。当然,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所以父母的引导对孩子是十分重要的。
良好的说话语气和技巧有助于提高亲子交流的水平哦。
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他会折射出家庭教育成功的一面,也能折射出家庭教育失败的一面。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父母经常会有这样的抱怨:“我的孩子什么事情都不愿和我们讲。”而孩子却诉苦说:“爸爸妈妈不理解我的需要,他们想对我说的时候就说个没完,可是我想说的时候,他们却心不在焉。”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这种情况是非常普遍的。其实,在孩子的内心世界里,有许多事情、感受和小秘密,他们很希望爸爸妈妈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的小世界里的所有欢乐和烦忧。当父母对他们的小世界漠不关心的时候,孩子就会很失望,甚至出现一些问题行为。
认真倾听孩子讲话。
父母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应表现出热情、有兴趣的神情;父母应当高高兴兴地与孩子交谈,认真倾听孩子的话语,正确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当孩子讲话的时候,父母不要打断他、不要指责他,并能从孩子的立场去理解他说话的内容,使孩子觉得他是被理解、被重视和被接纳的……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对父母敞开心扉。
经常和孩子交流思想。
父母与孩子间多进行思想上的交流,不仅可以让父母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与内心吐界,也可以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苦衷,逐步学会为父母排忧解难,学会主动承担家庭责任。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言为心声”。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的话态、动作或多或少都可以反映出孩子的内心此界,家长应注意在乎常的一言一行中观察自己的孩子,了解他的喜怒哀乐。同时,孩子的作业本、笔记本上的小小涂鸦也是他们心灵独白的一部分,从中也可以了解到不少信息,父母们也可从这些地方人手了解自己的孩子。但最值得强调的一点是,观察孩子最重要的是父母应该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朋友来看待。
扩大信息来源。
要想真正了解孩子,有必要扩大信息来源,例如父母可以经常到学校向班主任或者个别任课老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与同学相处得怎么样等情况,这样能帮助父母及时地掌握孩子的思想状况和学习状况,能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及时提供帮助,取得孩子的信任。陌生的的女儿,甜甜妈妈迷茫了。
充分尊重孩子。
孩子的隐私权是天生的,“没有隐私的孩子是长不大的”,这句话很有道理。孩子虽然是父母创造出来的,但孩子仍然是不同于父母的、独立的个体。因此,父母要想走进孩子的小世界,首先要充分尊重孩子,给孩子一片自由的空间。
营造聆听的氛围,做孩子的忠实听众。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应该营造聆听的氛围,和蔼地倾听孩子的讲话。在孩子遇到困难或者挫折的时候,父母亲切地留在孩子身边,温和地抚摩或搂住他,倾听他的诉说,讲几句关心的话,但不要太多。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对父母敞开心廓,主动把心事告诉父母的。
早教相关推荐 |
||
如何进行亲子交流呢?培养学龄前儿童开朗的性格,亲子交流是必不可少的。不过,很多父母和孩子无法进行有实质的亲子交流,这可怎么办呢?下面小编就来出出招。
保持未泯童心
父母是否拥有一颗童心,是非常重要的。童心未泯,才能抛开“大人”、“父母”等身份。当你接纳了孩子,孩子才有可能接纳你。
多和孩子亲密接触
要了解孩子,要多跟孩子接触,从他们的语言及行为中了解他们的想法,喜好、内在需要。
学会倾听的艺术
注意孩子的反应与态度现代父母由于工作忙碌,在和孩子说话时,常常会急着表示自己的意见和指示,期望孩子乖乖照自己的话做,最好不要有意见。所以,往往没有很仔细地把孩子的话听完,孩子感觉与父母沟通不舒服,代沟必然越来越深。
感受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与好朋友或心爱的宠物分离时,他细腻的小心灵会难过半天。父母却只是一是一味地告诉他“没关系,坚强一点”,“这没什么好难的”,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一点都不能体会他的感受,若父母说:“你很难过吧?我要是你也会有这种感受的。”相信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了解孩子的发展程度
如果父母尽说些孩子无法理解的话,或提出一些孩子达不到的要示,相信不但孩子觉得辛苦、压力大,亲子间对话也势必难以搭得上线。
爸妈有问必答
孩子提出问题时,应先了解其真正含意,并针对孩子的需要做回答。例如孩子问:“妈妈,你要不要去买菜?”这个问题的真正意义其实是:“妈妈,我想跟你一起去买菜。”假如你知道孩子的真正目的,就可以说:“是啊!你要不要一起去?”孩子听了必定会很高兴。
此外,对于孩子所提的知识性问题,父母也要慎重回答,或带着孩子一起寻找答案,这样,孩子以后不论碰到什么问题,都会主动向父母询问。
不说负气话
不能用“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赶快……”“限你在五秒钟内……”、“我数到一、二、三……否则……”“你应该……”,“你真笨”、“你好环”、“你太让我失望了”、“不可以……”等带有指挥、命令、警告、威胁、责备、谩骂、拒绝等负面意义的说话语气。
新鲜的话题更有吸引力
这样能引起孩子的兴趣,例如:“你猜猜看今天我发生了什么事?”“你知不知道为什么小孩子最喜欢恐龙?”“如果有一天,太空人真的不到地球……”等问题,相信会比“今天过得好不好?”“快乐不快乐”更吸孩子。
充实孩子的生活经验
亲子对谈的题材,往往来自生活之中,因此培养孩子一颗敏锐、好奇的心是很重要的。父母可以带领孩子观察身边的各种事物,如一花一草一木,路上车子的颜色、造型、品牌,街上行人的穿着打扮、说话内容、百货橱窗、林林总总,都可以为谈话的素材,孩子的观察力会自然而然地提高。
关心的眼神
在和孩子说话时,父母一定要用关心的眼神注视着孩子,随时注意孩子的表情、行为,以适时给予辅导与协助,这也能让孩子有更多被重视的感觉。
多使用短句
和孩子说话时,如果要充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就一定要让孩子能听明白。因此,使用的句子最好短一些,并且要重复自己所说的话,直到孩子了解为止。
语调有变化
在不影响别人的情况下,说话的语调可以高一些,或者有一些高低起伏、抑扬顿挫的变化,这样更能吸引孩子来注意倾听。
内容要具体
说话的内容要具体,而且是说现在的事,否则孩子提不起足够的兴趣来交流。
语气要温柔
不要老是用责备的语气,多使用温柔、建议的语气,例如“不然,你说说看……”“妈妈很想听听你的想法”,这样一来沟通的气氛才会好,孩子也更愿意说出自己的心事。
要面带微笑
当孩子愿意说出自己的心事时,请您面带微笑注意倾听,这样孩子才觉得父母对自己很关心、很重视。千万不要边做其他事边听孩子说话,那样孩子今后可能就不愿意和父母进行交流了。
能发现优点
父母应该主动发现孩子的优点,及时给予鼓励。要知道,奖励往往比惩罚更有效,而且亲子关系也不至于太紧张。
会换位思考
要将心比心,父母应该多站在孩子的立场去考虑事情,这有助于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彼此之间更贴近。
怎样和孩子进行亲子交流?以上这些小妙招希望可以帮到你。
“我”语言是指以“我”字打头的表达方式,包括三个部分:(1)家长确切的情绪感受,(2)孩子惹恼家长的具体行为,(3)为什么这样的行为会使家长难受。例如,上初三的大鹏在家乱丢东西,妈妈看了很恼火,她说:“我很生气,你把房间弄得又脏又乱。我费了很大劲把家里收拾干净,你一点不尊重我的劳动。”“我”语言的焦点在家长自身的情绪感受,和产生这些情绪的原因。
“我”语言的使用可以帮助家长理智地对孩子讲清楚自己的期望和要求,让他们理解并尊重父母的感受,学会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为他人着想,从而更自觉地改变行为。
在使用“我”语言时,家长需要分析自己的情感,从而更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确切感受和引发这种感受的根源。当家长冲孩子发火时,点燃怒火的可能是孩子引起的失望、害怕、担忧、或伤心;也有可能是家长在工作或其他事情上的不顺心导致的焦虑或烦躁。如果家长学会使用“我”语言,可以避免或把孩子当出气筒乱发脾气。
家长在组织“我”语言时除了需要检视自己的情感和孩子的行为,还需要分析孩子的行为对自己究竟产生了什么影响。这时,家长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并未对自己产生消极影响,没有理由对孩子的行为感到不快,也不必要求孩子改变行为。比如,冬妮的妈妈不喜欢女儿的时髦发型,她打算用“我”语言表示不满,思忖中却发现冬妮的发型对自己并没有妨碍,她没有理由为此感到不快,于是她只是平静地告诉女儿“这个发型不适合你”而没有要求冬妮改变它。
家长使用“我”语言的时候,需要确保孩子注意力集中。如果孩子急于出门或正专注于某项活动,你就不要试图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果孩子对你的“我”语言无动于衷,那就再发送一个更加强有力的讯息。注意,你的语气必须和你的真实感受相一致。
“我”语言对促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十分有效,它的优势在于:
(1)允许家长认真对待自己的需要。这个过程使家长觉得仍然拥有“自我”,不必在孩子面前掩盖或装饰自己的情感。
(2)让孩子明白家长的反应。家长不直接说出来,孩子有可能压根儿不知道,也无从理解家长的心情。孩子有能力领会别人的感受,也需要家长给予孩子机会锻炼加强这样的能力。即便是两三岁的幼儿,有时也能分辨小朋友为什么不高兴。
(3)孩子有机会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孩子可以从父母那里学到“我”语言的表达方式,用“我”语言回应父母的“我”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在这样坦诚对话的回合中,往往能发现问题的根源,商量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毛毛的爸爸发现他连续两天放学后没有立刻做功课,有些生气:“我很生气,你违反规定,不完成作业就出去玩。你不能保持好的学习习惯,很让我担心。”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毛毛申辩:“我语文做好了,就剩数学了。”
“为什么不一口气做完?”
毛毛嗫嚅道:“数学太难了,我越做越急,越急越做不出来,就不做了。”
毛毛爸爸立刻换档,开始使用“积极聆听”的策略展开对话。毛毛说出了对数学的畏惧心理,在爸爸帮助下,他找出了畏惧数学的原因,也想出了几个改变现状的办法。
“我”语言有两种类型:赞赏性“我”语言和预防性“我”语言。
赞赏性“我”语言同样由三部分组成:家长的感受,孩子的什么行为使家长产生这样的感受,以及孩子的行为对家长产生的具体的影响。例如,母亲对孩子说:“你打电话告诉我你在同学家,我就放心了,要不然我会担心得连电视都看不安稳。”在没有矛盾冲突的时候,使用赞赏性的“我”语言能够提高家庭关系的质量。它在促进亲子关系和改变孩子行为方面的作用常常超出人们的想像。不过许多家长对孩子使用的“我”语言几乎都是表达自己的恼怒,而很少对孩子说“谢谢”以表达赞赏。
有一次母亲下班回到家,发现6岁的聪聪正在抹桌子,客厅显得比以往整洁。母亲很感动,对聪聪说:“谢谢你,好孩子。我真开心,你帮妈妈打扫卫生,妈妈就轻松多了。”聪聪干得更起劲了。后来聪聪告诉妈妈,他以前也打扫过一次,不过妈妈没有发觉,聪聪觉得没劲,就不干了。聪聪妈妈意识到以前的注意力过多集中在纠正孩子不良行为上了,决心以后多注意孩子的好行为,并用语言表达赞赏和感谢。
预防性“我”语言主要用于预告可能出现的问题,告诉孩子家长未来的需要或要求,让孩子了解家长也是需要帮助的,并给他们机会积极配合家长。比如,父亲说“我马上要写一份报告,需要安静”,孩子明白你的需求,往往愿意帮助你。预防性“我”语言在特殊事件发生,家庭成员都处于压力之下时,尤其有效。
7岁的阿申和9岁的表哥阿建跟着父母一起去旅行。在火车上,两个孩子呆的时间长了,互相挑衅起来。阿申妈妈叫住他们,对他们说:“旅行是很累的,爸爸妈妈都很疲劳,如果你们打架,爸爸妈妈就不能好好休息了。你们好好玩,爸爸妈妈可以安静一会儿。”奇迹般的,两个孩子一路上没有打斗,整个旅途,大家都很愉快。
全新式早期教育 让孩子爱上学习(四)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10、常常拥抱
轻轻一个拥抱,传达的是无限的关怀,是无声的‘我爱你’。研究发现温柔的抚触拥抱,可以让早产儿变得较健康、较活泼,情绪也较稳定。对于大人而言,拥抱也能让人减轻压力,抚平不安的情绪。
11、用心聆听
没有什么比用心聆听更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关心。想要当个更好的倾听者吗?不要只用一只耳朵听,当孩子对你说话时,儘量停下你手边正在做的事情,专心听他讲话。要耐心听孩子说完话,不要中途打断、急著帮他表达或是要他快快把话说完,即使他所说的内容你已经听过许多遍了。陪孩子去上学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觉时,是最佳的倾听时刻。
12、放弃完美主义
我们都期望孩子展现出他最好的一面,可是有时候太过急切纠正或改善他们的表现例如,嫌弃他们没把桌子擦干净,干脆自己再擦一遍;或是纠正他们一定要把东西摆到一定位置。事事要求完美,会减弱孩子的自信心与不怕犯错的勇气。下次当你忍不住想要参一脚,急著帮孩子把事情做的更好时,不妨先想想看:‘这件事跟健康或安全有关吗?’‘想像10年之后,这件事还有这么严重吗?’如果回答是No,那么就放手让孩子去做吧。
早教相关推荐 |
||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013/262797.html
看过《亲子交流 家长应注意语气和技巧》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