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如今非常受青睐,是的,孩子的早期教育要从小抓起,这不可忽视。接下来图老师小编向各父母分享些早教小知识,详解嫉妒让孩子难以感受到快乐。
【 tulaoshi.com - 分娩 】
嫉妒的孩子用显微镜看世界,嫉妒是一种恨,这种恨使人对他人的幸福感到痛苦,对他人的灾难感到快乐。
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事实是:在孩子的心理问题中,嫉妒占首位,而孩子的抑郁、恐惧之类的令父母担忧和烦恼的问题只居其次。一位美国儿童心理学家说:“嫉妒给孩子带来的痛苦最多,而关心这个问题的父母却很少。”
两三岁的孩子就会产生嫉妒和敌意了。当出现一个新的小朋友,大人的目光转向这个小朋友,孩子便会产生嫉妒的心理,他会变着法子把大人的目光吸引过去,或者采取非常行为试图把对手赶走。父母看到自己孩子的反常举动时便说:“你怎么能这样呢?他是小弟弟,你要和他好好玩才对啊!”这样并不能帮助孩子,孩子会更加愤怒。
从表面上看,孩子总希望比别人强,当别人超过自己时,心里就很不痛快。父母觉得孩子这么轻视自己实在没必要,便挑一些嘉奖词放在孩子身上,鼓励孩子,给孩子以信心。孩子可能因此平静下来,但问题并没有真正得到解决。孩子总在与别人比较,总是希望居于他人之上,嫉妒之心便随着不断强化。
父母有时难以觉察孩子的嫉妒心理。这多芈是因为孩子从不直接表达嫉妒,而是以其他方式表现出来。如果仔细分析,便会看见嫉妒是孩子身上许多毛病滋生的温床。嫉妒能把孩子完全毁掉,这不是危言耸听。
虚华而不实际
嫉妒是在孩子与他人的比较中产生的,孩子为了在比较中获胜,常常把这些事作为话题:“我爸爸是当大官的。”“我姨妈家里很有钱。”“我的玩具多的是。”“我是我们家最有权威的人。”“我们家有五辆车。”孩子用这种夸大其词的口气说话,无非是想博得大家对他的敬重,或者是打击那些曾经在他面前炫耀过什么的同伴。为了引起更多人的注意,孩子常常会信口开河,乱编一通。父母不会觉得孩子在这事上有什么过错,但孩子却永远生活在自己编织的虚荣中,他自以为这样才会受人重视。
自私而冷酷
自私来自于嫉妒。嫉妒是从怨恨别人开始的。嫉妒心强的孩子处处看重自己的利益,在待人上缺乏诚实坦白的胸怀,惟恐别人不倒霉,对别人的痛苦幸灾乐祸。
怨天尤人
常听见孩子对父母说:“老师偏心眼。”“我要有他那么好的条件,我也行。”这些孩子对自己的失败,从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对自己采取过于宽容的态度,对人家老是愤怒不平。
缺乏自信心
孩子一嫉妒别人,父母便出面“安慰”,孩子虽然平静了,但却少了自信心。他只需要别人对他的评价和鼓励,而自己对自己却缺少判断。由于凡事总要与人比较,嫉妒心强的孩子又总想比别人强,但又害怕失败,所以经常提心吊胆,处于焦虑之中。
自卑感强
爱嫉妒别人的孩子,经常陷入自卑之中,他老在与人比较,老对人家说三道四。不发展自己的能力,也无法正确评价自己。
有强烈的破坏欲
嫉妒心强的孩子最容易愤怒,当触及痛处时,尤其如此。它还可能采取破坏行为,摔东西,或者暗中使坏。
法国作家司汤达说:“嫉妒是诸恶德里面最大的恶德。”嫉妒是邪恶行为的动力。父母如何保护孩子的心灵不受嫉妒酌侵蚀,是一件值得重视的事。
人人都有嫉妒心,适度的嫉妒并没有多大的坏处。父母的责任在于阻拦嫉妒把孩子变成一个冷漠自私、待人虚伪、情绪低落的人:
当孩子说别人不好时,父母不要随声附和。帮助孩子作些分析,克服孩子的偏见。
不要让孩子炫耀自己。让孩子知道,你拥有的,别人也拥有。
不拿别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比较,平等地与人相处。
孩子为嫉妒发怒时,父母不要去平息他的情绪,而是给他机会发泄。这有助于孩子消除敌意。
纠正孩子嫉妒心理的方法。
A.自己和自己比,不和别人比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没有人是完美的,更不可能处处都比别人强。当你的朋友在某些事上比你做得好时,只是让你多一个目标——那就是把其他事情做得更好。你不可能在每件事上都比别人强,当然她也不能。把这些都当做一种刺激吧。
B.为自己有助于的朋友高兴
有嫉妒才能发现强者,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你为有这样的朋友而感到欣慰。你会把她当作你的榜样,多多发现她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相信你将来有一天会和她一样优秀的。
C.不让嫉妒浪费自己的精力,把嫉妒转化成动力
发现自己的优点,学会赏识自己。在日记本里,把自己的优点找出来,写在本上,再把嫉妒别人的事情记下来,然后看是否自己也能做到,或做得更好,把嫉妒转化成动力,这会让自己更加自信和快乐!
悄悄话
A、B、C都是积极的做法和态度!嫉妒是女孩的天性,也许你无法回避,即使你在很刻意的压抑,仍然发现无法避免嫉妒心作祟。那么,你为什么不试着转化这种情绪呢?山外有山,总是有比你强的人,也有比你弱的人,与其浪费时间和精力去嫉妒别人,还不如想想怎样让自己做得更好呢!把嫉妒转化为动力,让自己更加努力,更加优秀,你就会变得更积极,你的生活也会一天比一天快乐。不信试试看哦!
早教相关推荐 |
||
我家里生活条件不是很好,14岁的孩子从小由母亲带,不知是否因为缺乏父爱,孩子看见别人比自己好的地方都会嫉妒,就算是在学校食堂吃饭,看见老师给别人多盛一块肉都会很生气。
孩子脾气也不好。有一次在外面给我买了点吃的,我说了一句不爱吃,他就气得把吃的东西扔掉。孩子在学校里与同学的关系也不太好,不愿与人接触、交流。真担心他长大后很难应对生活,该怎么办?
【专家解惑】
排除孩子存在精神、智力障碍的前提下,通常,孩子嫉妒心强与缺少父爱、母爱有关。可能由于父母工作忙照顾孩子时间有限,让孩子比别人更渴望得到来自长辈、亲友的关爱。
孩子给妈妈买吃的,这一小小的细节反映出妈妈的粗心。孩子知道给妈妈买好吃的,作为家长本应鼓励或者感谢,而妈妈一句回绝让孩子的心灵受到伤害。家长对孩子鼓励、沟通、关爱的缺乏会导致孩子的嫉妒心理。
【专家支招】
第一,家长应该细心体贴、关爱孩子的心理需求,拿出足够的时间陪孩子聊天、玩,让孩子充分感受到关爱,从而逐步解除孩子内心的嫉妒。
第二,孩子与别人交往的能力差,家长可以帮孩子处理人际关系,比如,主动约孩子的同学到家里玩,帮助维护孩子与同学的关系。
第三,家长应该以身作则,在人际关系方面,家长主动给孩子树立榜样,从一言一行让孩子耳濡目染,与孩子一起看人际交往方面的书,从而改善孩子的交往能力。
孩子紧张焦虑,先天气质起一定作用。很多妈妈都有这样的体验,他们的宝贝在4个月大的时候就表现出极度的害羞,见到陌生人就哭泣或害怕。稍长大一些后,他们中的一些依然表现出敏感、自信心不足、自尊心又很强的性格特点,容易紧张,多虑。有些父母很纳闷,自己带孩子和别人没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孩子这么“磨人”?在这里,先天气质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父母要求过高。有研究表明,环境因素的作用越来越不容忽视。大多具有焦虑气质的孩子,他们的父母也容易焦虑,或情绪易急躁。不难想象,遇事经常紧张的父母传递给孩子的信息也是惶惑焦虑的;而情绪不稳、爱责打孩子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在长期被忽略、责打、否定的状况下,会缺乏足够的安全感和稳定感。
如今,更为多见的焦虑是父母通过对孩子实行超前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压力——别的孩子不会的自己的孩子要会,别的孩子会的自己的孩子要更精通。由于有了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样的高标准,孩子的表现很难让父母满意和认可,他们就一遍一遍地要求孩子做得更好,久而久之,孩子会因为自己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自信心受损,内心焦躁不安。假如父母再辅以恐吓或粗暴的惩罚手段,孩子在做某一件事情时就会显得更加紧张。
过度保护和溺爱。过度地保护和溺爱孩子,使他缺乏独立性发展,也是造成孩子焦虑的原因。就拿小雨来说,她从小就是家人宠爱下的“小公主”,几乎没有受到过什么委屈,就连上幼儿园,也是姑姑工作的地方。1年前,姑姑随丈夫出国定居,小雨有一阵子不想去幼儿园,后来勉强去了,就开始咬起指甲来。家人的过度包办通常使孩子失去了适应社会能力的锻炼机会,当他们独自置身于新环境、新情景中或与陌生人接触,会产生不知如何应对的困惑,以致情绪波动、过度担忧。
父母关系不和谐。也有很多孩子的焦虑影射了父母关系的不和谐。比如父母在婚姻关系上有裂痕,他们自己不愿意面对,而通过提高对孩子的要求来弥补婚姻中的缺陷感;孩子此时也会下意识地配合父母,表现出一些焦虑的症状,使家里的矛盾转移到自己的身上,心甘情愿地做“替罪羊”,从而避免父母关系的破裂。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四)
10.你唱红脸我唱白脸
有些父母总是在教育宝宝上不能达成一致,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常有分歧。总是出现妈妈惩罚孩子,爸爸替他说情;或者爸爸对孩子发火,妈妈为孩子辩护。有的父母因为教育宝宝的问题,还会互相指责,长此以往,孩子对父母不尊重,并且孩子产生投机心理,谁护着他就找谁。
正确做法:作为夫妻双方,在教育宝宝上要一致,私下多沟通,不要当着宝宝的面争吵。当一个人教育宝宝时,即使说的不对,另一方也不要当着宝宝的面指责。
11.父母的冲突不会影响婴儿
大多数爸爸妈妈都知道,夫妻当着学龄期孩子的面吵架是一件令孩子紧张的事。但他们中的许多人并不知道,当着初生婴儿或尚不会说话的婴儿争吵,也会影响到婴幼儿的思想或情绪。
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当家庭中父母冲突升级时,8个月至2岁间的孩子都会变得非常着急,并懂得要努力去阻止父母间的冲突。2岁以上的孩子,在目睹父母之间或陌生人之间的吵架场面后,会很快地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模仿大人气势汹汹地说话和争斗,行为举止变得非常粗野。由此可见,父母应尽量避免在任何年龄的孩子面前争吵。
正确做法:当在宝宝面前时,父母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如果觉得克制不住,索性走出家门,当情绪平静了再回来。不要当着宝宝的面大吵大闹。
12.物质奖励
奖励孩子本质上并不是坏事,但是,你必须明智地去选择何时何地用何种奖励。如果孩子做什么事都期望获得物质奖励,那么没有得到物质奖励的时候,孩子就会变得灰心丧气,他们甚至会认为没有物质奖励的事情不值得去做。物质刺激的确能对幼儿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使孩子有高度的积极性,可是产生的效力却是短暂的。家长只考虑物质刺激给幼儿带来的短期效应,而未考虑给幼儿造成的危害。从长远来看,这种手段注定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当幼儿受到多次物质刺激后,就会变得越来越依赖于物质刺激,甚至做一点普通的事也是如此。因此,家长应当慎用物质刺激,而多用精神鼓励的方法,给幼儿以精神上的激励。
正确做法:当宝宝能按时起床,自己穿衣服时,父母要及时表扬,夸他:“你真棒!”或是亲一亲他。
早教相关推荐 |
||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013/262944.html
看过《嫉妒让孩子难以感受到快乐》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