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早教要从婴幼儿时期就要重视。接下来图老师小编给大家讲解下父母应积极关注儿童的心理偏差,懵懂的父母们赶紧看过来!
【 tulaoshi.com - 分娩 】
我从小充满了忧虑。有一天,我正在帮助妈妈摘樱桃,不知怎么的,忽然就哭了起来。妈妈问我哭什么,我哽咽着告诉她:“我怕被活埋了。”我总是忧虑,暴风雨来了,我怕被雷电击死;家境不佳时,我怕会饿死;到学校去,我怕被大孩子割掉耳朵…,孩子身体健康是父母日夜关心的事,孩子的心理健康却往往被父母忽略。通常他们说“我的孩子多健康啊”,自然是指身体健康而不是心理健康。然而,孩子的心理更容易出现偏差。父母如不及时发现和纠正,孩子的心理偏差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孩子的心理偏差有以下一些类型和表现:
恐惧。遇事遇人恐惧,畏缩不前,父母劝导无效。
说谎。说谎成为一种习惯,即便真相大白,也要坚持说谎。
郁。无缘无故忧郁,总担心发生不测之事。
暴怒。遇有不顺心的小事也大发雷霆、恣意妄为。
嫉妒。对人对事一味不满,心理阴暗,处事小气。
心烦意乱。无所适从,晕头转向,乱发脾气。
情绪波动强烈。做事不顾后果,采取极端方式来处理事情。
懒散。没精打采,有气无力。
破坏欲。有意捣乱,有意破坏东西,缺乏自控能力。
违拗症。大人让做的事情偏偏不做,无论什么事,开口就说“不”。
孩子的心理偏差也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恐惧、愤怒使孩子的胃液分泌量和胃酸上升,抑郁、烦躁则可使胃液分泌量和胃酸下降,这反映在孩子的胃口上则表现为厌食、挑食。情绪波动强烈的孩子容易得心脏病,说谎的孩子容易患脑部的疾病,嫉妒的孩子容易内分泌失调。心理偏差还可能发展为变态的心理行为,甚至成为精神病诱因。有些走上离家出走和自杀的道路。
既然孩子心理偏差不能小觑,父母就应担当起保护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责任。
大多数孩子心理偏差的产生与父母有关。
一个女孩老爱撒谎,专家询问这个女孩:“你为什么撒谎?”女孩吐露实情:“我怕挨打。”原来,只要女孩子做错事就要挨父母的打,女孩不得不撒谎以避免挨打——是孩子的父母在逼孩子撒谎。
有个孩子学习成绩本来就不错,父母却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得了98分就算你不及格”。孩子生怕自己有所失误,便终日抑郁、恐惧。父母期望值过高,孩子望而生畏。还有孩子被父母逼着练琴、学画,孩子神经高度紧张,不能自由玩耍,苦不堪言,最后不得不爆发出破坏欲,把气发泄在钢琴、画笔上。有些孩子的破坏欲则是从父母那里继承的。父母一吵架便摔东西,弄得惊天动地,孩子很快把这些举止学过来,甚至体会到破坏才是快乐。
孩子的心理偏差总有与之相应的环境,比如压抑的环境、焦虑的环境、恐惧的环境、懒散的环境、唠叨的环境。孩子无法把握自己同环境的距离,不知该怎样反抗环境,就会产生心理偏差。
孩子交际能力低下也会带来心理偏差,不善于和人相处的孩子很容易有嫉妒、胆怯、猜疑心理。
家庭中的重大事件也会影响孩子心理,比如父母离异、亲人死亡、父母的工作变动、继父(母)进入家庭等。
当发现孩子存在心理偏差时,父母应该尽力帮肋孩子摆脱困扰,提高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同时避免会给孩子带来伤害的行为,创造有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环境:热情、乐观、上进、友爱。父母可以这样做: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了解孩子存在心理偏差的原因,尽可能改变环境。
消除孩子的某种心理偏差,寻找多种解决方案。
要给孩子提供发泄情绪的机会,这对孩子很有好处。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
早教相关推荐 |
||
心理健康会影响身体健康,性格也是影响疾病的重要因素,下面为大家详细解析一下。
孩子0~3岁时,在自由与自主的过程中发展着他自己独特的性格,通过他的意志、意识、行为、情感在表达与表现着。在这个过程中,受到遗传因素、生活环境以及父母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影响,一些性格的偏差也会在孩子的身上出现。父母如果无视孩子这些性格偏差,在将来的发展过程中这些偏差可能会成为孩子性格的主要特征;如果父母有意识地去矫正这些偏差,那么孩子的成长会更健康、更顺利。
其实不仅是孩子,达人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专家指出性格偏差会与心血管病有关,因而生活中要注意纠正自己的性格,培养自己的良好性格。
性格偏差与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及生命的疾病。在以往脑出血发病率的统计中,性格内向的中老年人往往被临床医生忽视。
有关医学研究人员指出,内向型的中老年人,其脑出血发病率偏高与他们的职业性质分不开。在统计的内向型患者中,大多数是机关干部,由于这部分人的大脑皮层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人际关系复杂,生活缺乏规律,夜间工作较多,饮食不规律及嗜好饮酒等,特别是工作环境不宁,家庭邻里不和睦,子女教育失败等多方面因素,都是促成脑出血发生的重要原因。
内向性格的中老年人要防止脑出血的发病危险,积极的心理治疗非常重要。首先要学会经常、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调解,学会用乐观向上的态度对待生活,排除干扰(外因),战胜自我(内因)。除心理治疗外,最关键还要改变性格中不足之处,如忧郁、苦恼、孤僻以及自卑、小心眼等。
总之,对于内向性格的中老年人,既要进行生理上的治疗,如高血压、冠心病或高血脂症等,又要注意心理上的治疗,标本兼治。宋朝诗人苏轼的词句“老夫聊发少年狂”,应为当今社会中老年人所借鉴。
根据今年3月至8月不完全统计,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体检)中心完成心理体检的286个人中,心理亚健康人数为48人,其中6人经初步需到心理专科接受干预和治疗。从测评结果看,处于心理亚健康人数的男女比例为1:2。其中,30-40岁的女性处于心理亚健康的人数最多,为14人;其次是40-50岁的男性,有8人。
另外,随着职工体检的普及,每年的体检中可以筛查出身体疾病方面异常,而职工心理健康却往往未能得到注意,只有当问题变得严重,影响日常工作时才会引起单位的重视。特别长期处于高压行业的人群,比如公务员、媒体人、金融行业从业者等。曾经在某公安局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参加测评的48人中,有12人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或焦虑。
其中一个案例表现为,80后的小张近半年感觉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总觉得身边的同事和家人好像不太能理解他说话的意思,偶尔自己也很恼火,时不时感觉忧愁,还会失眠。经心理体检初步筛查后,转到心理科进一步诊断,进行了有效干预。
心理亚健康是指在环境影响下由遗传和先天条件所决定的心理特征(如性格、喜好、情感、智力、承受力等等)造成的健康问题,是介于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脑力疲劳、情感障碍、思维紊乱、恐慌、焦虑、自卑以及神经质、冷漠、孤独、轻率,甚至产生自杀念头等。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现代社会,人们逐渐意识到预防及早期发现疾病的重要性,其中一种手段便是通过健康体检筛查疾病。然而,传统体检项目中没有针对心理健康的评估,未能关注影响个体健康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心理体检不仅是一种健康行为,更是未来健康体检保健的发展方向。
为满足体检单位及客户需求,广东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体检)中心今年3月起开展心理体检,提供不同的量表来初步测量体检者的近期心理状态,内容分为心理健康类、人格测验类、职业测评类、婚姻家庭类等。
因此,为了全面保障您的健康,请关注心理体检。
相关专题推荐:
2013世界精神卫生日:关注心理亚健康问题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四) 10.你唱红脸我唱白脸 有些父母总是在教育宝宝上不能达成一致,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常有分歧。总是出现妈妈惩罚孩子,爸爸替他说情;或者爸爸对孩子发火,妈妈为孩子辩护。有的父母因为教育宝宝的问题,还会互相指责,长此以往,孩子对父母不尊重,并且孩子产生投机心理,谁护着他就找谁。 正确做法:作为夫妻双方,在教育宝宝上要一致,私下多沟通,不要当着宝宝的面争吵。当一个人教育宝宝时,即使说的不对,另一方也不要当着宝宝的面指责。 11.父母的冲突不会影响婴儿 大多数爸爸妈妈都知道,夫妻当着学龄期孩子的面吵架是一件令孩子紧张的事。但他们中的许多人并不知道,当着初生婴儿或尚不会说话的婴儿争吵,也会影响到婴幼儿的思想或情绪。 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当家庭中父母冲突升级时,8个月至2岁间的孩子都会变得非常着急,并懂得要努力去阻止父母间的冲突。2岁以上的孩子,在目睹父母之间或陌生人之间的吵架场面后,会很快地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模仿大人气势汹汹地说话和争斗,行为举止变得非常粗野。由此可见,父母应尽量避免在任何年龄的孩子面前争吵。 正确做法:当在宝宝面前时,父母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如果觉得克制不住,索性走出家门,当情绪平静了再回来。不要当着宝宝的面大吵大闹。 12.物质奖励 奖励孩子本质上并不是坏事,但是,你必须明智地去选择何时何地用何种奖励。如果孩子做什么事都期望获得物质奖励,那么没有得到物质奖励的时候,孩子就会变得灰心丧气,他们甚至会认为没有物质奖励的事情不值得去做。物质刺激的确能对幼儿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使孩子有高度的积极性,可是产生的效力却是短暂的。家长只考虑物质刺激给幼儿带来的短期效应,而未考虑给幼儿造成的危害。从长远来看,这种手段注定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当幼儿受到多次物质刺激后,就会变得越来越依赖于物质刺激,甚至做一点普通的事也是如此。因此,家长应当慎用物质刺激,而多用精神鼓励的方法,给幼儿以精神上的激励。 正确做法:当宝宝能按时起床,自己穿衣服时,父母要及时表扬,夸他:“你真棒!”或是亲一亲他。
延伸阅读:
早教相关推荐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013/262947.html
看过《父母应积极关注儿童的心理偏差》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