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如今非常受青睐,是的,孩子的早期教育要从小抓起,这不可忽视。接下来图老师小编向各父母分享些早教小知识,详解家长与孩子交流需注意一些问题行为。
【 tulaoshi.com - 分娩 】
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他会折射出家庭教育成功的一面,也能折射出家庭教育失败的一面。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父母经常会有这样的抱怨:“我的孩子什么事情都不愿和我们讲。”而孩子却诉苦说:“爸爸妈妈不理解我的需要,他们想对我说的时候就说个没完,可是我想说的时候,他们却心不在焉。”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这种情况是非常普遍的。其实,在孩子的内心世界里,有许多事情、感受和小秘密,他们很希望爸爸妈妈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的小世界里的所有欢乐和烦忧。当父母对他们的小世界漠不关心的时候,孩子就会很失望,甚至出现一些问题行为。
认真倾听孩子讲话。
父母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应表现出热情、有兴趣的神情;父母应当高高兴兴地与孩子交谈,认真倾听孩子的话语,正确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当孩子讲话的时候,父母不要打断他、不要指责他,并能从孩子的立场去理解他说话的内容,使孩子觉得他是被理解、被重视和被接纳的……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对父母敞开心扉。
经常和孩子交流思想。
父母与孩子间多进行思想上的交流,不仅可以让父母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与内心吐界,也可以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苦衷,逐步学会为父母排忧解难,学会主动承担家庭责任。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言为心声”。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的话态、动作或多或少都可以反映出孩子的内心此界,家长应注意在乎常的一言一行中观察自己的孩子,了解他的喜怒哀乐。同时,孩子的作业本、笔记本上的小小涂鸦也是他们心灵独白的一部分,从中也可以了解到不少信息,父母们也可从这些地方人手了解自己的孩子。但最值得强调的一点是,观察孩子最重要的是父母应该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朋友来看待。
扩大信息来源。
要想真正了解孩子,有必要扩大信息来源,例如父母可以经常到学校向班主任或者个别任课老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与同学相处得怎么样等情况,这样能帮助父母及时地掌握孩子的思想状况和学习状况,能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及时提供帮助,取得孩子的信任。陌生的的女儿,甜甜妈妈迷茫了。
充分尊重孩子。
孩子的隐私权是天生的,“没有隐私的孩子是长不大的”,这句话很有道理。孩子虽然是父母创造出来的,但孩子仍然是不同于父母的、独立的个体。因此,父母要想走进孩子的小世界,首先要充分尊重孩子,给孩子一片自由的空间。
营造聆听的氛围,做孩子的忠实听众。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应该营造聆听的氛围,和蔼地倾听孩子的讲话。在孩子遇到困难或者挫折的时候,父母亲切地留在孩子身边,温和地抚摩或搂住他,倾听他的诉说,讲几句关心的话,但不要太多。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对父母敞开心廓,主动把心事告诉父母的。
平时,孩子们的一些做法,需要父母俯低视角细心的体会。
一、追求完美不是笨
生活镜像:
妈妈叫乔乔把小凳子搬来,乔乔刚走向凳子,姥姥就拿起凳子递给他,乔乔大叫着:“不是这样的。”把凳子放回原来的地方,再搬起来。姥姥笑道:“这孩子可真笨。”
专家分析:
乔乔不是笨,而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完美敏感期”,即做事情讲究完整性。在他们的设想中,事情应该是这样办,一旦设想好的东西被打断,便不愿接受。这是他们从初步建立计划做事的意识,到掌握较强思维能力的一个过渡。这时家长在给予必要的指导时,不妨对孩子的这种行为宽容一些,这有利于培养孩子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
二、实施破坏不是错
生活镜像:
洲洲常常损坏家里的物品,撕过爸爸的稿纸,拆过妈妈的化妆盒,自己的玩具也都被拆得七零八落。爸妈于是对洲洲大声地指责,试图阻止这样的行为。
专家分析:
孩子在玩弄物品的时候,实际上也是一种学习。孩子的智力发育,需要不断地信息刺激,生活中,他会四处探寻各种事物来满足这一需求。从成人的角度看,他是毁坏了一件物品,而实际上孩子从中调动了手、眼、耳等感官,得到了自己需要的信息。所以,家长不可轻易阻止孩子的探索行为。确实不能让孩子尝试的事情,也要尽量向孩子说明道理,适当找出替代的事情给他做。如果家长经常粗暴地阻止孩子的行为,孩子就会渐渐地失去好奇心,失去了探索的动力。
三、重复不仅是为记忆
生活镜像:
艺可妈觉得很奇怪:给艺可讲《灰姑娘》的故事,孩子听了多少次也没听烦,每晚,艺可总是缠着妈妈讲《灰姑娘》,从不间断。妈妈表示:妈妈知道你记住了,不用读了。但艺可还是不罢休。
专家分析:
重复是孩子学习的一个特点。孩子的智力发展,不是知识在头脑中的堆积,记住知识本身,而是通过刺激、记忆来促进脑部的发育。孩子的智力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重复作为力量,当重复到达了一定程度时,新的状态就会爆发出来。另外,孩子在听熟悉的事物时,对事物的预见也会给他带来信心与安全感。
四、依恋与自理并不矛盾
生活镜像:
甜甜爸妈十分重视培养她的自理能力,从不让甜甜粘着自己。在甜甜很小的时候,就让她自己吃饭、穿衣,甚至为了培养女儿的独立性,早早就把她送到全托的幼儿园锻炼。
专家分析:
粘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必经的阶段,他从对父母的依恋中感受亲情,认识世界。经过了这一阶段,孩子才能逐渐建立起健全人格。从心理发育上说,孩子很需要被重视,这与他的自理能力并不矛盾。
教子感言:
父母不宜用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孩子,而要深入孩子的内心,尊重孩子的想法。在阻止孩子的行为之前,先仔细考虑孩子这样做的原因。在对孩子提出要求的时候,先掂一掂这样的要求是否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孩子像是一本书的作者,父母越有兴趣读他的作品,他就越有动力将这本书写得精彩。
早教相关推荐 |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 | ||
亲子交流对于每位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发育都是很重要的,家长不能过于随意,要以正确的方法来进行交流。家庭亲子交流究竟有哪些妙招呢?小编接下来就要来介绍。
亲子交流的妙招
关心的眼神:在和孩子说话时,父母一定要用关心的眼神注视着孩子,随时注意孩子的表情、行为,以适时给予辅导与协助,这也能让孩子有更多被重视的感觉。
多使用短句:和孩子说话时,如果要充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就一定要让孩子能听明白。因此,使用的句子最好短一些,并且要重复自己所说的话,直到孩子了解为止。
语调有变化:在不影响别人的情况下,说话的语调可以高一些,或者有一些高低起伏、抑扬顿挫的变化,这样更能吸引孩子来注意倾听。
内容要具体:说话的内容要具体,而且是说现在的事,否则孩子提不起足够的兴趣来交流。
语气要温柔:不要老是用责备的语气,多使用温柔、建议的语气,例如“不然,你说说看……”“妈妈很想听听你的想法”,这样一来沟通的气氛才会好,孩子也更愿意说出自己的心事。
要面带微笑:当孩子愿意说出自己的心事时,请您面带微笑注意倾听,这样孩子才觉得父母对自己很关心、很重视。千万不要边做其他事边听孩子说话,那样孩子今后可能就不愿意和父母进行交流了。
能发现优点:父母应该主动发现孩子的优点,及时给予鼓励。要知道,奖励往往比惩罚更有效,而且亲子关系也不至于太紧张。
会换位思考:要将心比心,父母应该多站在孩子的立场去考虑事情,这有助于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彼此之间更贴近。
亲子交流的禁忌是家长必须要熟知的哦,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亲子交流。
亲子交流的禁忌
对孩子期望过高,管教过严。被逼迫出来的“优秀”孩子,有很大一部分有心理疾病,容易对父母,对社会产生怨恨。
不尊重孩子,为孩子做所有决定与选择。这一点,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
不相信孩子,不给孩子学会“自律”的机会。当孩子关上房门,就总觉得他肯定在里面干坏事。
不表扬孩子,以免孩子骄傲。当一个孩子兴高采烈地冲回家告诉妈妈得到老师表扬了,而妈妈却说,受表扬就会翘尾巴,你看看你的衣服多脏!
喜欢横向比较,说得最多的就是“你看某某……”。可以说这是所有家长的通病。
爱往孩子身上撒气,奚落孩子。父母将工作生活中的情绪带给孩子,稍不顺就拿孩子撒气,还觉得孩子是自己的,想打就打,想骂就骂。
有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你考到全班前3名,暑假就带你去玩”“你考上名牌大学,我就给你买最好的电脑”……这样的奖励方式,让孩子觉得,父母对他的爱是有条件的。
轻易许诺,但言而无信。最本质的原因是父母没把对孩子的承诺看成承诺,没有理解父母与孩子间的关系应是平等关系,这样的父母会让孩子很失望。
总是限制孩子做他喜欢做的事情。父母总说“这个不行”“那个不行”,当孩子对一件事情表现出极大的天赋与热情,家长视而不见,将孩子的爱好和梦想扼杀在摇篮里。
忽略了孩子品格的培养。电影《闪亮的风采》中钢琴师一生的悲剧——粗暴的父亲只要求他单纯学习钢琴技能,最后导致他在技艺上成为大师,在精神上却变成了残疾人。
爸爸妈妈们,在进行亲子交流时要有耐心哦。
学龄前孩子的内心很柔弱,家长在和宝宝说话时要注意语气和技巧。也许,你在不经意间的说话语气就会让孩子感到难过,甚至造成心理负担。今天小编就来出出招,来看看亲子交流,家长应注意的语气和技巧。
亲子交流的说话语气
信任的语气
孩子希望得到成人特别是父母的信任,所以对孩子说话时要表现出充分的信任。如孩子想学打羽毛球,你用信赖的语气说:“我相信你只要努力学,一定能学会打球的。”这无形中就给了孩子一份自信,相信自己能够成功。
尊重的语气
从两三岁起,孩子的自我意识就开始萌芽,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自我意识会愈发强烈。当他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要求时,不要认为是他不听你的话,跟你对着干。比如,你要求孩子学英语,可他还想再跟小伙伴玩一会儿,这时如果你发脾气只会让孩子更加厌恶学习。应该用尊重的语气:“那你再玩一会儿,不过,玩完了,可一定要学英语。”这样孩子就比较乐于接受了。
商量的语气
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可用商量的语气,让他明白你是尊重他的。比如,你想要孩子把地上乱丢的玩具收拾整理一下,可以这么说:“宝贝,跟妈妈一起把玩具收拾一下好吗?”千万不要用命令的语气,否则孩子心里就会产生反感,即使按你的要求去做,也是不开心的。
赞赏的语气
孩子都有表现欲,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加以赞赏,会让他更加乐于表现。比如,孩子画了一幅画,也许画得不是很好,可孩子作画的热情和认真劲儿是最可贵的。当孩子把画捧给你看时,应该用赞赏的语气肯定他的作品:“想不到我的宝宝画得这么好!”孩子的表现欲便得到了满足,有了快乐的情绪体验,对画画就会更有兴趣。
鼓励的语气
当孩子做错了事,不要一味地责备,而应帮助他在过失中总结教训,鼓励他再次获得成功。比如,孩子帮妈妈端饭时,失手将碗打碎了,父母不要责备他,不要打击孩子尝试新事物的信心和勇气。应该用鼓励的语气:“没关系,以后先用手指试试烫不烫再去端。”这样既教给他实践的方法,又给了孩子再次尝试的信心。
亲子交流时,家长除了要注意语气,还有技巧哦。
亲子交流的说话技巧
孩子的反应与态度
现代父母由于工作忙碌,在和孩子说话时,常常会急着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指示,期望孩子乖乖照自己的话做,最好不要有意见。所以,往往没有仔细地把孩子的话听完,而孩子感觉与父母难以沟通,代沟必然越来越深。所以家长与孩子说话时的耐心很重要,不但要听完孩子的讲述,还要理解孩子所表达的意愿。
体会孩子的感受
如果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或者与好朋友或心爱的宠物分离时,孩子细腻的小心灵会难过半天。这时候就很需要家长的关心,但父母如果只是一味地告诉他“没关系,坚强一点”,“这没什么好难过的”等话语,这就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一点都不能体会他的感受,如果父母把话改一改,比如说:“你很难过吧?我要是你也会有这种感受的。”相信孩子听到这样的话一定会有不同的表现。
及时了解孩子的发展程度
父母应该知道多大的孩子理解多少的话,如果父母尽说些孩子无法理解的话,或提出一些孩子达不到的要求。这不仅让孩子觉得辛苦、压力大,亲子间对话也势必难以搭得上线,就很容易形成交流不畅而使双方之间有代沟的产生。
在回答孩子的问话时要注意方式
孩子提出问题时,应先了解其真正含意,并针对孩子的需要做回答。例如孩子问:“妈妈,你要不要去买菜?”这个问题的真正意义其实是:“妈妈,我想跟你一起去买菜。”假如你知道孩子的真正目的,就可以说:“是啊!你要不要一起去?”孩子听了必定会很高兴,因为这正是孩子当时的心愿。
避免用负面意义的说话语气
所谓的负面比如家长不要用“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赶快……”、“限你在五秒钟内……”、“我数到一、二、三……否则……”、“你应该……”、“你真笨”、“你好环”、“你太让我失望了”、“不可以……”等等带有指挥、命令、警告、威胁、责备、谩骂、拒绝等负面意义的说话语气。而且说的多了,孩子对此更是无所谓的态度,所以家长再说类似的话就没有任何意义,还让孩子感到厌恶。
经常变换新鲜的内容
常变换新鲜的话题会引起孩子的兴趣,例如:“你猜猜看今天我发生了什么事?”、“你知不知道为什么小孩子最喜欢恐龙?”、“如果有一天,太空人真的不到地球……”等问题,相信会比“今天过得好不好?”“快乐不快乐”更能吸引孩子。因此有时一些啰嗦的话反而起到更好的效果,只是要运用得当。
充实孩子的生活经验
父母与孩子对谈的题材,大部分是来自生活之中,因此培养孩子一颗敏锐、好奇的心是很重要的。父母可以带领孩子观察身边的各种事物,如一花一草一木,路上车子的颜色、造型、品牌,街上行人的穿着打扮、说话内容、百货橱窗等,都可以成为谈话的素材,孩子的观察力会自然而然地提高。当然,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所以父母的引导对孩子是十分重要的。
良好的说话语气和技巧有助于提高亲子交流的水平哦。
全新式早期教育 让孩子爱上学习(四)
10、常常拥抱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轻轻一个拥抱,传达的是无限的关怀,是无声的‘我爱你’。研究发现温柔的抚触拥抱,可以让早产儿变得较健康、较活泼,情绪也较稳定。对于大人而言,拥抱也能让人减轻压力,抚平不安的情绪。
11、用心聆听
没有什么比用心聆听更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关心。想要当个更好的倾听者吗?不要只用一只耳朵听,当孩子对你说话时,儘量停下你手边正在做的事情,专心听他讲话。要耐心听孩子说完话,不要中途打断、急著帮他表达或是要他快快把话说完,即使他所说的内容你已经听过许多遍了。陪孩子去上学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觉时,是最佳的倾听时刻。
12、放弃完美主义
我们都期望孩子展现出他最好的一面,可是有时候太过急切纠正或改善他们的表现例如,嫌弃他们没把桌子擦干净,干脆自己再擦一遍;或是纠正他们一定要把东西摆到一定位置。事事要求完美,会减弱孩子的自信心与不怕犯错的勇气。下次当你忍不住想要参一脚,急著帮孩子把事情做的更好时,不妨先想想看:‘这件事跟健康或安全有关吗?’‘想像10年之后,这件事还有这么严重吗?’如果回答是No,那么就放手让孩子去做吧。
早教相关推荐 |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 | ||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013/263309.html
看过《家长与孩子交流需注意一些问题行为》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