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早期教育是非常有利于孩子的成长的,对于开发孩子的智力与潜能也是极有帮助的,父母们一定要重视。图老师小编接下来分享宝宝丢三落四 宝宝健忘的三大原因,早教小知识需要慢慢累积~
【 tulaoshi.com - 分娩 】
有时,宝宝的一些“健忘”表现会令妈妈无比困惑,比如丢三落四,老是忘记玩具在哪里了,拿了一个东西又突然忘记自己要干什么了,难道宝宝真的得了健忘症?
一样的健忘不一样的原因
宝宝健忘的三大原因
并不是所有的时候都健忘
你让孩子自己做事情的时候,他表现得很健忘。但有些时候,他的记性好着呢!比如,一到看动画片的时候,他总能准时地打开电视;要是他自己特别喜欢的玩具缺了一样,或者他让你买玩具, 你忘记了,他都记得清清楚楚!孩子总是丢三落四的,是因为总有人替他操心。这个小机灵鬼,他知道即使自己忘记了也不用担心,你这个万能的妈妈会替他想着。这让他渐渐养成了依赖你的习惯。
妈妈小对策
试试看,你不提醒,让他感受一下自己不上心的后果。比如,他把自己的玩具小车落在爷爷奶奶家了,你故意不帮他拿,也不要叫爷爷奶奶给他送回来。现实中小小的教训会比任何说教都更让孩子印象深刻。不过,你要让他知道,你这样做只是为了让他知道自己必须承担的和可以做到的那部分责任,而不是不再管他、不爱他了。
不会有计划地做事
刚刚洗完手,孩子又说要上厕所;刚记得戴上帽子,又把原本在手上的手套给脱下来了。这通常和孩子的性格有关。有的孩子做事情一点计划也没有,表现出毛毛躁躁的样子,在我们看来就是丢三落四的了。
妈妈小对策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除了需要等待孩子的心理成长,逐渐变得成熟稳重一些,更需要你有计划地培养。可以先从增强孩子做事的计划性入手,帮助他克服做事马虎的小缺点。比如,周末在家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活动方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坚持一段时间,一般就会有效果的。
一次记住很多事做不到
除了你交给他的任务,孩子的小脑袋里也有许多他自己需要关注的事情:“周一要给娜娜带一块巧克力”,“老师让回家准备一盒画笔”……这么多的事情需要做,难免会有遗漏嘛!孩子还不能像成人一样,在同一时间关注很多事,他还不具备有效地分配注意的能力,常常是关注到一点,而遗忘了其他的事项。
妈妈小对策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耐心一些,孩子记忆力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当然,有一些小技巧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记忆力。可以教他用自己的方式记住一些事情,比如给物品贴上他自己喜欢的小贴画;需要带什么,请他在自己的小本子上贴上标签,出门时按照这份小清单好好检查一下。
宝宝长到七八个月大时就已经能够爬来爬去了,而有些父母却有意无意绕过了这一环节,迫不及待地催熟孩子直接由坐进入行走。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专家提醒,宝宝早爬行、多爬行,可显著地帮助其大脑发育,使大脑对手、足、眼的神经运动调控得以加强,启迪与开拓孩子的智力潜能。
一般的训练方法是:婴儿6个月以后,应经常让他俯卧,在面前放个玩具逗引他,使他有一个向前爬的意识。开始时他不会爬,家长可用手顶住他的脚,促使他的脚向后用力蹬,这样他就能向前挪动一点。
其次,要求婴儿的腿缩到腹部下面,让婴儿是手和膝盖着床,让他有一个爬的感觉。不断地练习俯卧,反复锻炼、双腿的力量及重心和移动,婴儿很快就能学会爬。当然,不是会爬几步就行了,光使用床是不够的。可买几块地毯铺在地上,或者让婴儿穿厚一点的裤子在地板上随便爬,这对婴儿非常有好处。
别以为爬行只是四肢锻炼,学习爬行其实是对脑神经系统功能的一次强化训练,经常训练爬行的宝宝思维、语言与想象能力自然也得到了发展与提高。
早教相关推荐 |
||
宝宝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都是很重要的,所以,家长要从幼儿期开始就培养孩子健康心理。然而,在培养宝宝健康心理时要注意以下9大误区,同时也要知道宝宝健康心理的标准哦。
宝宝健康心理的5大标准
情绪基本上是愉快、稳定的。不经常发怒,不无故摔打玩具与其他什物;生活起居正常,能按时入睡,睡眠安稳,少梦魇,无吮吸手指或咬物入睡的习惯;基本上能听从成人的合理嘱咐,不过分的挑食、拣穿,不经常无理取闹。
求知欲较强。喜欢提问题并积极寻求解答;学习时或完成任何力所能及的任务时,注意力集中,记忆力正常;爱说话,语言表达能力同年龄相符,无口吃情况;生活中对力所能及的事,乐于自己做,不过分依赖别人的帮助,能比较认真地完成别人委托的事。
能合群。爱与小同伴交往,对人有同情心和友好行为,不随便打人骂人,不妒忌同伴;在集体中能愉快地生活,在成人指导下,愿意为集体和所能及的好事。
诚实而不说谎。很少说不符合现实的话;不私自拿别人的东西或损坏别要的东西;做错事不隐瞒,肯承认错误。
有自尊心和一定的自信心。对称赞感到高兴,对批评、指责感到羞愧,希望做受人欢迎的事,不愿做遭人责骂的事;不过分的畏难、胆怯等。
那么,家长在培养宝宝健康心理时必须避开哪些误区呢?
培养宝宝健康心理的9大误区
不过分关心孩子。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不“贿赂”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不一味亲近孩子。应该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不勉强孩子做不能胜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不对孩子太苛求。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不欺骗和恐吓孩子。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
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不过分夸奖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产生沾沾自喜求虚荣的不良心理。
不对孩子喜怒无常。这样会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想要孩子健康成长,培养健康心理至关重要哦。
月龄的宝宝似乎有点“喜怒无常”。平日里,宝宝跟妈妈是亲得不得了,最喜欢让妈妈抱抱。但是,偶尔妈妈因工作等原因离开几天,再回来抱宝宝时,他却极不情愿地哇哇大哭,还拼命往外婆怀里钻。这么快就把妈妈给忘了!
头三年的记忆决定大脑的好坏
儿童的心理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积累经验,以及在与成人的交往中学习和掌握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基础下逐渐发展起来的。这样的积累必须具备一个前提,那就是一定要有记忆,我们可以断言,倘若人无记忆,人类只能停留在新生儿时期!
人生的最初三年,进入大脑的信息将储藏在大脑的旧皮质,形成人的“潜意识教育”,相对于日后储藏在大脑新皮质的信息——即“显意识教育”,潜意识更能对人的一生素质发挥作用,它比显意识的功能强50倍以上!潜意识的作用好坏决定人类头脑的好坏。
因为前三年的记忆力是一生的基础
记忆力揭秘:
1、记忆保持的时间很短
宝宝初期的记忆,多属于短时记忆,仅能保持很短的一段时间:只有几天甚至几分钟。比如,将宝宝跟妈妈分开几天,再让他看到妈妈,就可能认不出妈妈了!
2、记忆范围小
宝宝越小,其脑部发育不完善,记忆范围也就小。初期的时候,他可能只能够识别妈妈,慢慢地他会开始熟悉身边的亲人,再慢慢发展到物体。当然,他对新事物也并不排斥。家里来了客人要抱抱他,他也不抗拒。多数宝宝在6个月大时开始逐渐怕生,拒绝陌生人。这其实是个好现象:说明宝宝开始懂得用记忆来区别身边的人了。
如何提高记忆力?
重复动作,加深印象
宝宝喝奶前,妈妈经常拿出奶瓶在宝宝面前摇摇,告诉他喝奶时间到了。反复强化一段时间,等宝宝饿了,妈妈再摇摇奶瓶,宝宝就会记起“喝奶时间到了”。可见宝宝的记忆时间虽短,但只要妈妈耐心地重复强化,他还是能记住的。
经常跟宝宝说话交流
宝宝虽小,还听不懂大人的话,但小脑袋已开始学习识别声音了。声音成为他认知和记忆的另一种途径。妈妈如果经常跟他说话交流,那妈妈的声音信息说就会反复存储到宝宝脑子里。他也会慢慢学会通过对声音的回忆来辨别身边的亲人和陌生人。
跟宝宝做一些简单的训练游戏
一些简单的小游戏可以帮助宝宝做早期训练。比如,可拿一个小玩具在宝宝面前停留一会儿,然后慢慢移动玩具使其从宝宝视线里消失。把这个动作重复几次,给宝宝重复输入玩具的影像,刺激其记忆。
多带宝宝外出,开阔眼界
记忆是建立在丰富的认知经验上的。跟着妈妈逛公园和市场时,宝宝同时也在不断地从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上多方面接触事物,认识事物,由此也在他的脑海里留下了较深刻的记忆。
全新式早期教育 让孩子爱上学习(四)
10、常常拥抱
轻轻一个拥抱,传达的是无限的关怀,是无声的‘我爱你’。研究发现温柔的抚触拥抱,可以让早产儿变得较健康、较活泼,情绪也较稳定。对于大人而言,拥抱也能让人减轻压力,抚平不安的情绪。
11、用心聆听
没有什么比用心聆听更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关心。想要当个更好的倾听者吗?不要只用一只耳朵听,当孩子对你说话时,儘量停下你手边正在做的事情,专心听他讲话。要耐心听孩子说完话,不要中途打断、急著帮他表达或是要他快快把话说完,即使他所说的内容你已经听过许多遍了。陪孩子去上学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觉时,是最佳的倾听时刻。
12、放弃完美主义
我们都期望孩子展现出他最好的一面,可是有时候太过急切纠正或改善他们的表现例如,嫌弃他们没把桌子擦干净,干脆自己再擦一遍;或是纠正他们一定要把东西摆到一定位置。事事要求完美,会减弱孩子的自信心与不怕犯错的勇气。下次当你忍不住想要参一脚,急著帮孩子把事情做的更好时,不妨先想想看:‘这件事跟健康或安全有关吗?’‘想像10年之后,这件事还有这么严重吗?’如果回答是No,那么就放手让孩子去做吧。
早教相关推荐 |
||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013/263334.html
看过《宝宝丢三落四 宝宝健忘的三大原因》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