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影响孩子的一生,因而教育要从小抓起,从点滴小事抓起。下面图老师小编向大家介绍下家长如何引导宝宝接触音乐,刚做父母的快来了解下吧~
【 tulaoshi.com - 分娩 】
如何引导孩子接触音乐呢?来看一看我们为您准备的文章吧!
一、婴儿依靠听觉和其他音乐感觉体验音乐,他们应该每天接触音乐。
可以通过下述途径鼓励婴儿的音乐发展。
给婴儿哼唱。
模仿婴儿发出的各种声音。
让他们广泛接触各种音响,包括身体的、嗓音的、乐器的和环境的。
提供经选择的音乐录音。
听音乐时,随音乐的拍子、节奏型和旋律进行方向摇、拍、抚动婴儿。
提供婴儿能够摆弄的、能发出乐音的安全玩具。
二、2-3岁幼儿的音乐经验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2-3岁幼儿需要包含着各种声源的环境。如:有选择的音乐录音,即兴歌唱的机会以及歌曲曲目的积累。恰当的使用多种材料,以探索为主要方法,可以使他们打下一种丰富的基础,以便将来发展对音乐概念的理解。对这个年龄段来说,各种个体的音乐经验甚为重要,所以不必强调幼儿的一致性集体表演的音乐活动。
2-3岁幼儿(至4岁时)应能够:
表演/读谱
游戏时自由即兴式地唱歌。
唱民歌和创作歌曲,允许有时与他人合作时不合拍,不入调。
自由敲打简单节奏乐器,探索节奏乐器和环境中的音响。
随成人对幼儿动作的击乐伴奏走、跑、跳、奔、拍手、停。
知道乐谱为何物,称之为音乐。
创造
探索它们自身嗓音的各种表现可能性。
游戏时即兴编唱。
在乐器上和环境声源中创造音响。
听/描述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注意倾听经选择的音乐曲目。
自发地随各种类型音乐做律动。
认识唱与说的不同。
通过律动和动作的静止表现对声音及休止的意识。
用即兴律动表现对拍子、速度和音高的意识。
喜欢听音乐和环境中的其他音响。
喜欢听其他人歌唱。
喜爱在游戏时唱歌。
喜爱用环境的身体的和乐器声源来尝试音乐活动。
三、4-5岁幼儿的音乐经验
4-5岁幼儿的社会意识逐渐得以发展。恰当的音乐活动经验包括各种小组活动,如唱歌、歌曲游戏和课堂简易乐器的演奏。另外,对嗓音、身体、自然界和乐器音响的个体探索活动机会也应包括在内。
律动是这一年龄阶段儿童表达他们音乐经验的最有效手段。他们喜爱用自己的思想、律动、语言和音响进行游戏。突出自由探索的各种音乐活动可以为他们日后的创造性音乐成长打下最积极的基础。
4-5岁幼儿(在结束幼儿园教育时)应能够:
表演/读谱
运用歌唱嗓音,并有别于说话嗓音。
在他们的自然音域内唱歌时基本上音准。
在律动和课堂简易乐器的演奏中,表现出对拍子、速度、力度、音高及分句异同的意识。
喜爱唱无意义音节歌、民歌和歌曲游戏。
运用图片、图形和其他符号来表示音高、时值型和简易曲式。
创造
在课堂简易乐器上探索各种音型。
在各种课堂和游戏活动中,自发的即兴唱歌。
用歌唱和乐器为未完成的旋律乐句创编“答句”。
听/描述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注意短小的音乐选段。
注意倾听更广的音乐曲目。
通过律动或课堂简易乐器,对音乐的要素(如音高、时值、响度)和音乐的风格(如进行曲、摇篮曲)做出反应。
用律动或语言描述音乐中的异同,如强弱、快慢、上—下—同、长短、级进跳进、相似对比。
根据外形、尺寸、音高和音色对课堂简易乐器和一些传统乐器进行分类。
用一些简单的音乐术语来描述声音
表现出对音乐是日常生活一部分的意识。
喜爱独自或与他人唱歌、律动及演奏乐器。
尊重音乐和音乐家。
美国有关科研部门研究发现,常听音乐能改变儿童的容貌,使孩子的脸孔变漂亮。
我们知道,喜、怒、哀、乐都是通过接受外界的资讯而产生的,即资讯通过耳、眼等器官传递到大脑,大脑再经过处理指派面部某个部位的神经发生变化。常 接收悲伤、恐惧、惊吓等不愉快的资讯,与常接收喜悦、欢乐等愉快的资讯比较,儿童面部的某些肌肉有着根本的差别。因为大脑神经使面部某些肌肉长期处于紧张 状态,久而久之愉快或悲伤的面部表情难以退去而固定下来。
经常让幼儿听 些欢快的乐曲,用音乐来刺激神经,调节精神,会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健康的成长。对这一点,日本幼儿开发协会做过试验,并取得很好的效果。他们把几十位出生不 久的孩子集中起来,一一拍照、录像,作为原始资料。然后每天分上午、下午、晚上3次播放莫扎特的小夜曲。开始时没有什么变化,可四个月以后,这些孩子的面 容发生了很大变化,表情也比一般孩子活泼,动作协调,就连眼神都与一般孩子有根本区别。
早教相关推荐 |
||
很多人工作或学习时喜欢放点背景音乐,有时随着音乐摇头晃脑,好不悠哉。然而,发表在《实用认知心理学期刊》上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边思考边听音乐并不明智。
研究者让志愿者在五种不同的情况下记材料,包括听喜欢的音乐、讨厌的音乐、曲调不断变换的音乐、平稳的音乐,以及不放音乐。结果发现:在安静和放平稳音乐的环境里,人们记忆的准确性远远高于其他环境。首席研究员,英国威尔士大学心理学院的尼克·普汉姆表示:“背景音乐可能混淆记忆的时间顺序,因此,动脑思考时,最好保持安静的环境”。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
准妈妈在唱歌时,声带会振动。声带振动可以带动内脏平滑肌,从而增强准妈妈心、肝、脾、肺、肾等器官功能,尤其对肺部的好处非常明显;可使胸肌兴奋,肺活量增加,血液氧含量提高;这种物理振动也会直接传导到子宫,对胎宝宝的好处是不言自明的。
唱歌是一种主动活动,可以避免听音乐时的心不在焉。而且唱歌可以优化人的心境,使准妈妈保持愉悦情绪,内分泌系统始终处于正常状态,传达给胎宝宝的不仅是音乐,还有妈妈浓浓的爱。
在孕晚期,唱歌比起放音乐还有一个明显的好处,就是它是结合了语言胎教和音乐胎教这两种胎教方式在里面,可以同步促进胎宝宝的音乐感受力和语言理解能力。
有的准妈妈担心自己五音不全,影响孩子将来的乐感,这没必要,五音不全不会遗传。
同时哼唱也可影响孩子的性格
科学研究发现,胎宝宝喜闻乐见的歌曲,一般是旋律舒缓、节奏明快,具有类似于胎心音节奏的歌曲。这类歌曲有《在希望的田野上》、《草原之夜》、《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青年友谊圆舞曲》、《祖国颂》、《二月里来》、《红梅花儿开》、《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
准妈妈也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歌曲。如果想让孩子未来的个性平和文静,就多选一些节奏舒缓的歌曲,如《小河淌水》、《茉莉花》、《斯卡布罗集市》等;如果想让孩子将来的个性热情、有张力,就多选些有速度、轻巧、有弹性的歌曲,如《可爱的一朵玫瑰花》、《阿里山的姑娘》、《采蘑菇的小姑娘》等。不过,不管多么想把胎宝宝培养成某种个性,也不能一味地给胎宝宝听一种类型的歌曲,所谓过犹不及。
全新式早期教育 让孩子爱上学习(三)
7、有创意的赞美
当孩子表现很好时,不要只是说:‘很好。’讚美要具体一些,说出细节,指出有哪些地方让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现更好,例如,‘你今天有主动跟警卫伯伯说早安,真的很有礼貌。’不过,讚美时也要注意,不要养成孩子错误的期待。有些父母会用礼物或金钱奖赏孩子,让孩子把重点都放在可以获得哪些报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为上。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发现,完成一件事情所带来的满足与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质报酬来奖赏他。
8、确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饮食,不仅让孩子身体健康,也能让孩子的情绪较稳定。不论是正餐或点心,儘量遵循健康原则,例如:低脂、低糖、新鲜、均衡的饮食。
9、激发他内在的艺术天份
虽然科学家已证实没有所谓的‘莫札特效应’,但是多让孩子接触音乐、美术、舞蹈等活动,依然可以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专家发现,当孩子随音乐舞动、或是拿著画笔鸦,其实都是孩子在抒发他内在世界、表达情感的法。孩子喜欢画画、跳舞或弹奏音乐,也会对自己感到比较满意。
早教相关推荐 |
||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013/263410.html
看过《家长如何引导宝宝接触音乐》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