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如今非常受青睐,是的,孩子的早期教育要从小抓起,这不可忽视。接下来图老师小编向各父母分享些早教小知识,详解家长训练婴儿手眼协调的方法。
【 tulaoshi.com - 分娩 】
如何让孩子的手眼更协调?
1.利用玩具进行训练2~3个月的孩子常常注视自己的手或眼前的物体,这时家长呵摇动或弄响玩具,引起他的注意,再抓住他的于臂伸向他注视的玩具,使他能够抓握和触摸;4~5个月时孩子已能自如地地抓取他所看到的摆在眼前的玩具,这时可拿出{机动玩具攀悬在他略够不到的地方,吸引他手眼追踪;5~6个月可让他拿着玩具进行敲打练习,并训练其双于同时握两个玩具;7~8个月时可训练他撕纸、照镜子指认五官,拿取小糖丸等;10个月左右可训练他玩套环玩具,把小球放进盒子里或从盒子里拿出来,旋转瓶盖;l岁左右可让孩子学翻书、穿珠子等训练,使孩子视觉活动和触觉活动协调一致。
2.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进行训练比如:孩子吃奶时,可让孩子扶着妈妈的乳房或奶瓶;大一点可孩子自己练习把饼干送到嘴里,用拇指和食指捏住他想要吃的食物入口瓶练习用杯子喝水;l岁左右让他自己拿小匙送饭菜入口自己脱鞋,拿着钥匙往锁眼,拉开、关上家具抽屉等。在生活中进行训练址“举手投足皆学问”只时家长或其他的看护者是否留心让孩子进行这方面的动作练习。
一般来说,婴儿出生3~4个月后才能看自己的手和辨认眼前目标。5~7个月才可用手去捕捉他想要的东西。无疑,怎样尽早地开发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十分重要。爸爸妈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作出努力。
1、创造发展手眼协调能力的环境。发展手眼协调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涂鸦”是十分有效的途径。孩子从1岁多开始,就喜欢胡涂乱画,我们称之为“涂鸦”。此阶段一般持续到3岁左右。涂鸦阶段的孩子,并不是想画出什么,他们只不过是喜欢这种涂鸦活动。这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孩子的精神生活,而且极好地训练了他们自身的手眼协调能力。故父母应为孩子涂鸦提供必要的条件,诸如铅笔、彩笔、硬纸片之类,坐、站、跪均舒适的场所,使孩子有更多的创作机会。当然长时间的涂鸦也会使孩子厌倦,可引导替换活动,比如玩积木、堆各种建筑、捏橡皮泥,鼓励孩子捏各种简单的东西,如苹果、香蕉等,借以锻炼两手揉、搓、按的能力。天热时,还可放一盆水,用塑料瓶,杯子灌水等。当然还可设置一些飘动的玩具,供孩子捕捉、追拿。也可常常到野外练眼力,比如捉昆虫、摘花草等。
2、启迪发展手眼协调能力的智慧。孩子最初的手眼协调能力是无意识的,爸爸妈妈应悉心启迪其智慧。比如:先看图片,再给实物,看手眼能否协调入座;或提供缺少部件的图片,先由宝宝找出凳子少腿、茶壶缺把等毛病,再让他画上去。大点的孩子,可让他剪下喜爱的图案;还可训练做穿针引线、穿珠子比赛等活动。
3、捕捉发展手眼协调能力的契机。孩子的习性爱好均有所不同,父母应观察自己的孩子。如一个1岁多的孩子在玩桔子,妈妈怕他弄坏了,拿掉了几个。他马上发现少了,就发脾气哭闹或乱弄桔子。细心的妈妈立即又拿回几个,他便不哭了。这说明孩子虽不会说话,但视觉很好,多少的概念已很清楚,成人便可拓宽这方面的游戏,有意逗他,偷偷拿掉他正在玩的东西,让他寻找。爸爸妈妈可拿色彩多样的物体突然晃动在孩子眼前,训练其追随、捕拿能力。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
早教相关推荐 |
||
手眼协调能力的训练
三个月的宝宝能用眼睛看到自己的双手,你会发现在宝宝清醒时经常在玩自己的双手,两手在眼前握着,手指乱动,手会抓脸抓衣被,因此要在宝宝睡着后用指甲刀轻轻剪去指甲,不让他把脸抓伤,千万不要用手套裹住宝宝双手,因为他要用手来学本领。大人可在他手能够着处吊一个小球,大人拿着宝宝的手去拍打吊着的球,使球前后晃动,引诱宝宝再去拍它。宝宝伸出手时有时会因位置不对而经常拍不到吊球,但练习多次后他就会调整手的位置和伸出的长度,逐渐击到小球,击中小球,这是手眼协调的结果。除了拍打吊起的球外,大人还可以一手竖抱宝宝,另一手提起宝宝的一只手去碰房间里悬挂的一些物品,大人可以说一些话以提高宝宝碰物的兴趣,碰一下讲一句,如“碰得高,碰得响,碰一碰,响一响,碰一碰,跳一跳。”大人可以轮流举起宝宝的左右手碰物,当宝宝有些经验后,可被动主动相结合,逐步过渡到主动碰物,为以后主动抓握物体打下基础。
触碰、抓握训练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新生儿的手是呈拇指在手心的握拳状,他还不会抓住玩具,手的动作也只是将手放进嘴里吸吮,以后就是将手放在眼前细看,到3个月时可将两手握在一起放在眼前玩。此时手还不能主动张开。尽管如此,父母也要有意识地放一些带有细柄的玩具在他手中,如花铃棒、拨浪鼓、塑料捏响玩具等。刚开始可先用玩具去轻轻地触碰宝宝手的第一、二指关节,让他感觉不同的物体。待宝宝的手完全展开后,将玩具柄放入孩子手中,使之握紧再慢慢抽出。也可以等宝宝抓住玩具后,大人可握住宝宝的手,帮其摇出响声,同时讲“摇!摇!”以引起婴儿视听的关注。
除了让宝宝触摸和抓握带柄的玩具外,大人可以把自己的拇指或食指放进其手心,宝宝碰到手指就会无意识的抓住,一会儿便放开。大人还可以把铅笔杆、水果糖或其它光滑的小玩具放进他手心,让其抓住。
除了上面这些训练方法外,还可用宝宝的手去触碰某些物体,如吃奶时把宝宝的手放在母亲乳房上或脸上,让他触摸。抱着宝宝时前方放一些玩具,让他去触碰,以帮助他进行早期的感知活动。训练一段时间后他就会主动地抓握玩具。
这个年龄选择带柄易于抓握能发出响声的玩具比较适宜,如摇棒、哗铃棒、小摇铃、各种环状玩具等,装有珠子和小铃的玩具一定要结实,以防脱落后被宝宝误食引起窒息。
相关阅读:婴儿期,宝宝智力开发的黄金期
脑部学习与发育的绝大部分过程都发生在突触形成的网状物里,即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狭窄的间隙内。正是这个网状物决定了信息在人脑中的传递方式和效率。而婴儿的经验,特别是它在头12个月里得到的经验,决定了突触连接的方式。[详细]
爸爸十个举动影响宝宝智力发育
安全的依恋关系是宝宝未来人际关系发展的基础。只有当宝宝小时候体验到了关于爱的一切积极的情感,内心才会觉得自己是安全的,才能够平等地与他人交往。所以,不要吝啬你的爱,向宝宝靠近一点,让他在与爸爸的亲密接触里完全体会爱的亲密。[详细]
警惕宝宝智力的五大“杀手”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宝宝智力过人,不惜重金进行“智力投资”,这些举措本无可厚非,遗憾的是他们忽视了生活中形形色色的智力“杀手”。你知道这些杀手是什么吗? [详细]
开始婴儿手的动作只时将手放进口内吸吮,以后能将手放在眼前细行,到3~4个月时,就能将双手捏在一起放在眼前玩,但此时婴儿手还不能张开,家长要有意识地训练练其触摸和抓捏,方法有许多,一般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当婴儿不会抓握时,家长可轻轻地从指根大指尖抚摸他的手背,这时紧捏的小手就会自然张开。同时,要准备不同质地地的玩具,如细柄的花铃棒的木姓娃、小积木、小瓶盖、塑料(绒)小球等,把玩具塞到他的两只小手里,并握住婴儿抓握玩具的手,帮助他抓握。
2.可在婴儿吃奶时,把销售放在母亲的乳房上或奶瓶上,让他触摸抱着婴儿时,也可在他前方放一些玩具让他去触碰、抓捏、或者将玩具悬挂在婴儿胸上方逗弄婴儿伸手。触摸和抓握,以帮助他进行早期的感知活动。
3.家长可经常将自己的食指或拇指放在婴儿的手心让他抓握,并轻轻摇动他的手向他问好,引起他的愉快情绪。待婴儿会抓后,家长再把手指从婴儿的手心移到手掌边缘,或者用玩具碰碰他的手背,看他能否抓握。一般到5—6个月时,家长可让婴儿双手对着撕纸,双手抓握玩具交换,并运用手来摇晃玩具等,还可以与婴儿一起做游戏,如将一块布或于绢盖在婴儿的脸上家长在一旁说话,使婴儿知道你住他的旁边,看他能否移开遮住他视线的布。开始时可抓住婴儿的手帮助他将布移开,以后逐渐减少帮助,促使他自己用手抓住布,将布从脸上移开,成功后以微笑、亲吻、拥抱等形式奖励他。总之,手触摸抓握能力是婴儿进行手精细活动的第一步,对其以后的发展极为重要,家长要创造条件,发展这方面的能力。
全新式早期教育 让孩子爱上学习(三)
7、有创意的赞美
当孩子表现很好时,不要只是说:‘很好。’讚美要具体一些,说出细节,指出有哪些地方让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现更好,例如,‘你今天有主动跟警卫伯伯说早安,真的很有礼貌。’不过,讚美时也要注意,不要养成孩子错误的期待。有些父母会用礼物或金钱奖赏孩子,让孩子把重点都放在可以获得哪些报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为上。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发现,完成一件事情所带来的满足与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质报酬来奖赏他。
8、确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饮食,不仅让孩子身体健康,也能让孩子的情绪较稳定。不论是正餐或点心,儘量遵循健康原则,例如:低脂、低糖、新鲜、均衡的饮食。
9、激发他内在的艺术天份
虽然科学家已证实没有所谓的‘莫札特效应’,但是多让孩子接触音乐、美术、舞蹈等活动,依然可以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专家发现,当孩子随音乐舞动、或是拿著画笔鸦,其实都是孩子在抒发他内在世界、表达情感的法。孩子喜欢画画、跳舞或弹奏音乐,也会对自己感到比较满意。
早教相关推荐 |
||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013/263526.html
看过《家长训练婴儿手眼协调的方法》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